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法鼓文理學院 計畫摘要

 

法鼓文理學院基於其辦學理念、願景、特色與資源,從既有的校務發展主軸計畫,循「高教深耕計畫」之四大關懷面向,提出本計畫之核心目標有三:

第一,以「教研整合精進,多元樂學」,規劃實踐「提升教學品質,落實教學創新」之策略方案;

第二,以「深耕北海岸社區,公益實踐」,作為「善盡社會責任」以及「提升高教公共性」之引導綱領;

第三,以厚實的佛學研究與成績斐然的數位典藏專案,擬定「國際佛學園區,數位人文」之特色發展重點。

以辦學願景、學校特色以及校務發展規劃,得出「研究與實踐並重之博雅公益學院」的自我定位

計畫目標

目標一、教研整合精進,多元樂學

為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本計畫從「課程、動機、資源」等面向擬定相關策略與方案。例如,規劃多元課程、強化學科跨領域整合以及增加實作性,拓展課程的豐富度與選擇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研究支持教學,精進教師專業職能,裨益教學內容,以及開發創新教材或教學方法;完善生活、諮商與學習輔導機制,關照學生的生活需要及處遇性問題,並同時強化基本學習力與減少學習障礙或困境,增益學習成效;充裕且高效化教研資源,使師生教學研究需求之滿足更具即時性等。

 

目標二、深耕北海岸社區,公益實踐

作為當代社會核心機構之一的大學,其合法性(legitimacy)繫於是否「與社會發展相關」(relevant)或「具備回應性」(responsive),本目標綱領因此將「面向社會開放的知識取徑」與大學之「服務」理念結合,展現大學的「實踐力」,藉以有效承擔起服務社會、促進地方發展之高教責任。

爰此,由「知識公共性」以及「帶有實踐關懷的知識探究」之觀點,規劃諸如知識公共財,公益共享;完善學生扶助措施,強化弱勢生的培力增能;以及與在地社區建立夥伴關係之「地方共榮共學」等策略方案。換言之,公益之底藴在於「涉入」(involve)與「創新實踐」。

 

目標三、國際佛學園區,數位人文

從1978年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始,經1986年中華佛學研究所、2006年法鼓佛教研修學院以及2008年法鼓佛教學院之發展,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承襲近四十年的佛學研究與教育根基,復以擁有豐富專業佛學典藏之優勢,以及自1998年投入迄今推動佛典數位化之經驗與斐然成績,故秉持「廣布善知識」的理念,深化並擴大耕耘已久之「國際交流、數位人文、禪文化研修」等領域,朝國際佛學研修重鎮邁進。

亦即,以三位一體思維,整合佛學教育、禪文化及數位典藏,規劃發展國際佛學園區,以厚實佛學研究與禪修人才之養成,推廣佛學資訊與數位典藏,開創國際佛學教育之現代化與關懷力。

綜上所述,本計畫以辦學願景、學校特色以及校務發展規劃,得出「研究與實踐並重之博雅公益學院」的自我定位,並以之擴展連結高教深耕計畫的四大面向,形成由培養「工型」博雅人才或博識專才之辦學理念,具體化為「教研整合精進,多元樂學」、「深耕北海岸社區,公益實踐」以及「國際佛學園區,數位人文」之計畫目標。

依「宗教研修」與「人文社會創新實踐」之跨領域整合特色,擬定「校務發展」之五大主軸計畫,推動「工型」博雅人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