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亞洲大學 計畫摘要

【A分項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計畫】

一、計畫說明:

  為因應產業結構變遷,導引產業對跨域人才需求的遽增,學生應如何厚植核心能力,教師應如何以創新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院系應如何確保教學品質,三者已形成培育未來產業人才需求的三大支柱。本分項計畫首先在確保學生學習成效方面,將重新檢視符合亞大學生特質的核心能力,設計可強化學生軟、硬實力的課程及核心能力檢核方式,並長期追蹤學生學習成效,以回饋教學檢討。另提供智慧型學習支持系統,使學生學習無阻礙。其次,在確保教學品質方面,以提供全哩路的學習輔導與落實教與學品質保證機制,並鼓勵教師教學創新與製作創新教材,翻轉學生學習。另建置智慧型數位教學平台,以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蒐集學生線上學習行為,回饋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參考。再搭配提升師資質量,實質改善師資結構。再者,全面推動以院為核心教學單位,藉由院、系核心課程學分板塊移動,將所調整之學分空間,設計第二專長學程,以利推動彈性學制,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管道。另推動自主學習模式,滿足學生學習自由度與修課自主性。最後,規劃大一必修邏輯運算思維與設計思考課程,並提供後續進階應用課程,以奠定後續與專業課程學習領域結合,發揮加乘效果。

二、計畫目標:

1.藉由厚植學生基礎與核心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成效。2.改善教與學品質,引發學生學習動機與熱情。3.推動學院實體化,提高學生學習自由度及專業主修彈性。4.運用邏輯運算思維,培養學生具備使用及運用程式語言能力。5.導入設計思考,培養學生創新創意與自造能力。6.藉由智慧型學習支持系統,提升教學與學習成效。

【B分項 提升高教公共性計畫】

一、計畫說明:

  台灣高等教育在城鄉與貧富差距下,已導致國立大學經濟優勢學生比例較高,經濟弱勢學生較集中於私立大學的兩極化現象。而過往可藉由「教育脫貧」的激勵因子已逐漸消失,高等教育已成為弱勢生的「奢侈品」。故高等教育應走向公共化或市場化的路線爭議,已再度引發熱烈討論。本分項計畫即為發揚大學社會公義與價值之翻轉計畫,對居於經濟與社會弱勢的學生,除確保學習機會的均等外,亦補強其立足點的差異而使對學習機會的掌握得以均等,希冀能有效促進社會階層垂直流動。首先以本校自104年起連續3年所執行「弱勢起飛計畫」的經驗與成果為基礎,建立全方位的弱勢扶助學習機制,包括建立外部募款基金,以充裕並穩固對於弱勢學生助學與輔導的經費來源,再以弱勢扶助學習銀行鏈方式,藉由「培力銀行」、「壯遊銀行」、「書香銀行」、「民生銀行」、「學分銀行」,具體扶助弱勢學生學習,並發揮推己及人精神回饋社會。最後,結合本校校務研究發展中心,將校務資訊分析結果定期公開,以彰顯本校辦學績效與確保系所辦學品質。

二、計畫目標:

1.完善弱勢生學習協助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2.定期公開辦學資訊,展現辦學績效。

【C分項 善盡社會責任計畫】

一、計畫說明:

  本校辦學以「創新知識與科技(研發)、傳播與體驗知識與科技(教學)、應用知識與科技帶動社會與人類的進步與發展(社會責任)」為三大使命。而大學社會責任根植於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基石上,整合教育與研發等各項資源,致力於環境、經濟以及社會等三大面向永續性的追求。本校採取「價值–過程–影響」(values-process-impact, VPI)的循環模式,以宏觀清晰的願景與使命,確立社會責任實踐的策略;建立專責組織、制度以及管理措施,統整並監督將社會責任願景與使命轉化為具體社會參與與實踐的行動方案與計畫;定期評估各項方案計畫目標的達成情況與實質貢獻,作為對內外溝通與持續改善的依據。另本校同時以履行對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責任的觀點,運用利害「關係人–策略分析矩陣」,驅動社會責任實踐各面向行動方案及計畫。

二、計畫目標:

1.建立完善之亞大社會責任實踐之運作機制,以引導與激勵師生社會參與實踐行動,並統整資源以達綜效。2.對焦社區/社會議題,發展各項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以教學、產學、研發之專業能量深耕在地,協助在地創生或社會問題之解決,發揮實質社會影響力。

【D分項 發展學校特色計畫】

一、計畫說明:

  當知識經濟逐漸改變產業結構與經營模式時,跨領域與跨學科之人才已為未來產業所需。而傳統大學所設立之學院,已無法獨力完成跨域人才培育,亟需藉由橫向跨域合作與新型學院的運作,方能培育可跨域合作與善於解決問題的π型人才。本分項計畫首先透過「中亞聯合大學系統」建構「中亞聯大學院」二大跨校共享虛擬學院,提供兩校轉系、跨領域學程、輔系、雙主修、雙聯學制等修課平台。另成立「i2-school」、「人工智慧學院」、「亞美學院」等三大校內虛擬學院,培育「5+2+2」產業所需跨域人才。而國際學院早已在本校以虛擬學院方式推動全英語授課任務,培養學生具備國際移動能力,以利國際接軌。另以開放式大學內涵,提供畢業校友與已畢業人士終身學習管道。最後,盤點本校研發能量,推動前瞻國際合作計畫,拓展本校國際知名度。

二、計畫目標:

1.建置虛擬學院,提供學生跨域學習平台。2.以全球化國際學院,培養學生國際移動能力。3.以開放式大學模式,提供畢業學生終身學習管道。4.推動前瞻技術國際合作研究計畫,達標學校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