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在中程校務發展計畫6大策略的架構下,提出4項計畫構面,並結合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架構,提出北醫大的五年深耕計畫。四個主要發展主軸分別為教學面「培育具人文關懷、創新及跨域能力的國際生醫人才」、特色面「深化轉譯醫學,建構生技創業生態系」、公共面「完善弱勢就學與落實知識共享之北醫新典範」及社會責任面「實踐社會參與,優化區域鏈結提升社會創新與發展」。
癌症轉譯研究中心則著重臨床與基礎結合的轉譯醫學,深化各附屬醫院、臺北癌症醫院及乳癌、大腸癌、前列腺癌、腦癌、膀胱癌、血癌、肝膽癌等特色癌症研究團隊,致力尋找癌症的生物標記。除發展出各種快速篩檢的系統外,同時積極培育具國際競爭力的轉譯醫學研究人才。
除此之外,本校更加重視學校的社會責任,落實關懷社會與國際援助行動,來體現醫護專業人員之奉獻精神。今年度亦有「精準長期照護新處方-打造高齡友善跨域聚合賦能社區網絡」、「輔助科技點亮身障族群生活」等兩支USR計畫獲得教育部補助,落實關懷並以行動援助社會。
一、第一部分主冊計畫
1.落實教學創新
本校承襲既有的卓越教學特色之基礎,並審度我國及全球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擬將「教學為主體」的學習生態翻轉為以「學生為主體」,提出活化學生學習成效為主的教學創新策略,轉變學生由被動學習改為主動學習、由專業學習改為跨領域學習、由理論學習改為經驗及實作學習、由固有知識學習改為創新思考學習、由課堂學習擴展到社會參與學習。
北醫未來十年人才的想像是持續發揮我們創新創業精神的DNA,透過跨領域學院與十個專業學院互補,與通識教育合作,以學校既有的醫學專業,進一步結合不同的領域去創新擴展,希冀啟發學生興趣、視野、創新思考能力,使其具備動手實作、解決問題、勇於嘗試不怕失敗的創業家精神,孕育未來的實踐家、創業家與社會關懷家。
2.發展學校特色
本校承襲既有的本校擁有基礎接軌臨床研究發展之優勢,並以推動轉譯醫學為導向的世界級頂尖創新研究為目標。
為展現本校生醫轉譯能量,扮演橋接生技醫療產業的重要角色,透過基礎與臨床資源之結合,深化轉譯醫學能量,建置生醫藥加速器,加速發展研究成果之臨床轉譯加值,完善研究成果產業化平臺,並推動國際跨領域合作,設立衍生新創事業體,積極銜接研發智財與產業,營造生醫創業生態系。
3.提升高教公共性
本校將持續拓展弱勢學生多元入學管道及名額,減輕弱勢學生生活負擔,專心向學。
為提升辦學品質,本校以優質的生師比(9.0)及助理教授以上比例(96%),配合學校未來重點發展領域,將再擴增延攬國內外優秀教師,並重視教師個別發展,以提供學生更好教學品質。完善實證校務決策機制,並達到辦學資訊公開透明。定期公開財務與校務資訊,以利社會大眾了解本校辦學成果。同時與社會共享教育資源,善盡促進大眾健康智能之責。
4.善盡社會責任
本校秉持照顧民眾生命健康福祉之使命,多年來推動多項重大政策,如推動安全帽立法、無菸餐廳與空中緊急醫療救護等,有效減低民眾車禍傷亡與二手菸害,同時本校校友也秉持無私奉獻的精神,歷年來共有23位師生獲得「醫療奉獻」肯定,而本校附屬醫院也肩負起醫療外交之重責,長駐醫療團至史瓦濟蘭與馬紹爾共和國,照顧友邦人民的健康。
為培養學生關懷社會、服務人群的精神,透過提供服務過程學習付出與同理,每年超過25個學生服務隊,足跡遍及臺灣山區、離島與偏鄉,更遠赴國外資源貧瘠地區,進行健康促進服務,參與學生多達1,200餘人,將社會責任實踐於各個不同層面。
二、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
本校整合學校及三家附屬醫院(附醫、萬芳、雙和)癌症與轉譯等相關資源成立「癌症轉譯研究中心」,整合醫師科學家、基礎研究學者、建置核心設施與實驗室,發展癌症創新療法,提升醫師及研究團隊的研究力,減輕癌症病人的痛苦,全面性地降低癌症的死亡率,提升民眾健康福祉。
計畫主持人閻雲教授為國際知名癌症研究學者,前美國CITY OF HOPE副院長、腫瘤治療研究計畫總召集人,美國國家發明家院士(2016年),專長為臨床癌症、癌症藥物研發、轉譯醫學等。為國際頂尖基礎及臨床癌症研究學者。
中心成立至今完成多項成就,包括:
1. 癌症研究在國際表現卓越:根據WEB OF SCIENCE資料庫主題檢索分析,本校2017年癌症及重點研究癌症之國際排名依序癌症(159名)、乳癌(147名)、大腸直腸癌(106名)、前列腺癌(153名)及腦癌(48名)。近五年發表SCI論文1994篇,IF≧10共53篇,本校近五年在癌症之國際排名及論文數有逐年進步及大幅提升之表現。
2. 研究成果居國際領先地位:Α9-尼古丁受體 (JNCI, 1994)、核糖核苷酸還原酶、以及奈米化抗癌藥物IT-101之臨床癌症治療試驗 (PNAS, 2013; NATURE, 2010; NANOMEDICINE, 2012)。
3. 臨床轉譯績效豐碩:連續8年獲衛福部「卓越癌症研究計畫」及「卓越臨床試驗及研究中心」補助經費逾5億;多項研發專利進入臨床試驗,另有兩項藥物亦即將進入臨床試驗。
4. 癌症轉譯研究資料庫:設立「聯合人體生物資料庫」,結合癌症登記、全民健保資料庫及三附屬醫院臨床資料庫。
5. 全國領先拿到美國TCGA資料庫:台灣第一個拿到TCGA (THE CANCER GENOME ATLAS)第一線原始資料 (FIRST LINE RAW DATA) 的機構,有助於癌症基因體生物資料庫分析研究。
6. 建置轉譯核心實驗室:包括基因定序、質譜與影像、轉譯實驗動物、藥物有機合成及抗體與融合瘤等核心實驗室。
7. 成立臺北癌症醫院:整合並提升三附屬醫院癌症診療及臨床試驗品質。
8. 率先全國成立「人體研究處」:整合一校三院設立「聯合臨床試驗中心」,為國內最大臨床試驗體系之一,並建置「早期臨床試驗病房」,執行癌症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本校三家附屬醫院均通過AAHRPP評鑑。
9. 建立跨國研究團隊:與JOHNS HOPKINS、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NIH及京都大學進行實質跨國癌症研究計畫。
10. 設立癌症轉譯博士學程及產碩專班:與中研院合作設立「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及「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另與台灣東洋、永信等合作成立「生技製藥」及「生技製藥企業經營管理」產業碩士專班,銜接產業需求;近五年本中心共聘任癌症相關研究基礎及臨床學者30餘位。
進一步將透過教學、研究、產學、人才培育及國際化等面向,培養癌症轉譯研究人才及團隊,並將研究成果運用於癌症的預防與治療,期待能獲得教育部補助,以加速成為國際頂尖癌症轉譯研究中心,使本校快速邁入國際一流醫學大學之林。
三、精準長期照護新處方-打造高齡友善跨域聚合賦能社區網絡
本校以「醫學教育為本、生醫臨床為用之研究型大學」為定位,秉持「培育兼具人文關懷、社會服務熱忱及國際觀的醫事專業人才」的教育宗旨,培育優秀醫事及健康照護人才為社會所用。在人口老化的全球趨勢下,臺北醫學大學積極發展北醫養護體系,建構具附屬醫院特色發展之目標,在信義區的附設醫院以社區整合照護服務為主軸,透過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發展智慧高齡健康社區為目標;萬芳醫院透過醫療照護整合計畫,配合台北市政府的社區整合計畫,強化社區資源連結,提供社區整合照顧服務;雙和醫院設有護理之家和失智症共同照護網,發現社區需求鏈結社區資源,培植社區長照人才為目標。
本校護理學院集結具相關背景之教師,針對高齡健康照護及長期照護等議題,結合相關產官學界之資源,進行教學、研究及服務等面向的探討。再則為強化高齡者健康促進及高齡產業發展,臺北醫學大學於2007年成立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為培育長期照護高階管理人才,於2013年成立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2018年成立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碩士班,均為本校護理學院積極投入長期照護議題之展現。
本校無論是高齡健康管理學系或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都積極與社區組織合作,研發因地制宜的失智失能預防暨長者健康促進模式,如執行101年及102年「教育部補助智慧生活創新服務學習課群計畫」,與信義老人服務中心協力關懷訪視信義區的獨居長者;執行102-106年「台北市政府老人活動據點方案計畫補助」成立展齡中心;執行104-105年「教學卓越計畫-高齡照顧整合式臨床實習建置計畫」;執行105-108年科技部「以照護為本的活力展齡創新結盟」,在台北市大安區、基隆暖暖、新竹尖石等場域,研發大學與社區共同促進長者在地安老的合作模式;與國立台灣大學、大同大學、世新大學等校合作執行104-106年「智慧生活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智齡聯盟)」;並與本校人文社會科學院醫學人文研究所、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跨域合作,共同針對社會真實議題設計高齡者服務方案及產品,在在都顯示本校回應社會議題的使命不遺餘力,尤其是高齡少子化的長期照顧議題。
目前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106-115年)針對長期照顧1.0的檢討困境,包括服務提供與服務使用者兩大面向,如預算嚴重不足、照顧服務人力不足、社區式及居家式服務方案嚴重不足、使用正式服務比例少、家庭照顧者支持與服務體系仍待強化等。本校位於信義區,本計畫於106年針對信義區、大安區、文山區、中山區、中正區的社區作為計畫執行之場域,107-108年將三院的資源加入計畫(如圖1),並針對106年所發現的長照不同議題,導入學生學習及業界資源,持續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本計畫將著重在資源缺乏整合、社區支持不足、人力缺乏、大眾教育、照顧者及被照顧者彼此互惠,以及如何整合各項服務模式共同輸出的機制建立為主要內涵,同時針對長期照護「在地安老」、「資源整合」、「照顧人力」、「營養處方」的四個面向著力,期望達到經濟共享共善社會的願景及價值。
四、輔助科技點亮身障族群生活
本計畫以人才培育為核心,在現有基礎下達成「輔助科技提升照護品質」及「輔助科技產業的提升與促進」,整合北醫之醫學院、醫工學院、護理學院與管理學院,並將教學資源擴至優九聯盟(本校與大同大學、中國文化大學、世新大學、東吳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銘傳大學及世新大學組成之聯盟,簡稱U9)與臺北聯合大學聯盟(本校與臺北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與海洋大學合作之聯盟,簡稱USTP),聚焦在大學生與研究生之能力養成,以完整服務平台與產業協助平台之建構,讓學生在平台場域中實際觀摩與練習,醫學院與護理學院學生可學習以輔具科技協助弱勢關懷之社會責任,醫工學院與管理學院學生可學習輔助科技自產品初期研發、市場化至使用者體驗回饋之發展;同時提升照護品質,提振國內輔助科技發展與能量,培養學生實際體驗與操作之能力及責任。臺北醫學大學擁有醫、工、管理與照護專業科系與學院,並有北醫附屬之三間醫院作為醫療與服務基底,以及豐富學術與產業機構之國際連結資源,以醫療、健康與照護體系等專業之結合,以學生、產業、跨領域為三大重點,由在地區域性至國際連結,從輔助科技出發,將高等教育與產業等跨領域合作,善盡社會責任。
本計畫將以服務、產業促進與教育三面向子計畫相互串連與支持,由支持輔助科技產業促進身障族群服務,使用者回饋促進產業發展,並由相關學系教師,將資源帶進於高等教育之培育,融入實作服務與產業進展過程,完善學生能力培養與教育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