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慈濟大學 計畫摘要

TCU GPS 3.0-躍升慈大深耕東台」計畫

 

 

慈濟大學 TCU GPS 3.0 計畫,秉持慈大全球化(Globalization),人本 (People centric),永續(Sustainability)之辦學願景,延續深耕東台灣之辦學初衷,植基三期十年教卓計畫之執行成果,針對歷年來辦學所遭遇之困難,於本計畫中提出解決方案,以1)強化慈大優勢特色;2)推動慈大教學創新;3)開展慈大公共性;4)善盡慈大社會責任為目標提出四大主軸計畫,預期透過此計畫之執行,驅動慈大躍升,邁向追求卓越的第3個十年(TCU 3.0)

 

 

 

 

本計畫四大主軸七大分項內所含括之子計畫依據:

 

 

 

 

 慈濟大學 TCU GPS 3.0 計畫,秉持慈大全球化(Globalization),人本 (People centric),永續(Sustainability)之辦學願景,延續深耕東台灣之辦學初衷,植基三期十年教卓計畫之執行成果,針對歷年來辦學所遭遇之困難,於本計畫中提出解決方案,以1)強化慈大優勢特色;2)推動慈大教學創新;3)開展慈大公共性;4)善盡慈大社會責任為目標提出四大主軸計畫,預期透過此計畫之執行,驅動慈大躍升,邁向追求卓越的第3個十年(TCU 3.0)。

 

 

 

 

 

 

 

 

 

四大主軸計畫之目標及策略

 

 

 

 

慈濟大學將本著深耕東台、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以人文專業及創新教學為實踐策略,建構慈大未來五年發展優勢特色、接軌全球的宏觀格局。本計畫推動四大主軸目標明確,分述如下:

 

 

 

 

 落實教學創新、提升教學品質

 

 

 

 

 目標:人本專業、教研躍升

 

 

 

 

教研躍升

 

 

 

 


  1. 教研人才分軌:教學、研究、服務雖為大學教師基本職責,但依個別才能及表現應予分軌,以期教師發揮個人最大潛能。

  2. 師資教研品質提升:慈大邁入第3個十年,教師必須更精進,面對新世代,需擁有新的教學觀念及技能,才能培育與未來無縫接軌之人才。

  3. 建立教研支持系統:對於教研分軌及師資教研品質提升,慈大必須建立引領支持系統,才能有效達成目標。




  4.  
  5.  
  6.  

 

 

 

 

人本專業

 

 

 

 


  1. 學院實體化,打破院系藩籬

  2. 厚植學生基礎能力

  3. 培養學生就業力

  4. 創新課程,培養學生與未來接軌之專業能力




  5.  
  6.  
  7.  

 

 

 

 

 策略:

 

 

 

 


  1. 建立多元升等制度,引導教師教學研究分軌。

  2. 以典範帶領、教師專業成長課程,配合奬勵及培訓方案提升師資教研品質。

  3. 提升師資品質必須提供足夠的支持,除了典範帶領及教師專業成長課程之外,再加以教學教材研發,線上課程規劃及錄製,教材出版,研究論文撰寫及發表協助等教研服務系統,提供全面支持。

  4. 學院之間透過實體化,院長及院課規會可掌握課程設計方向,聘任適任教師,進行教學創新。

  5. 重新訂定畢業門檻核心能力之檢定,以語文、資訊能力比入學時提升為目標,代替不切實際之門檻要求。

  6. 連結慈濟志業及志工所經營之實業,以「慈濟業師」制度帶領學生接軌職涯,並精進海內外實習課程,縮短學用落差。




  7.  
  8.  
  9.  

 

 

 

 

發展慈大優勢特色:

 

 

 

 

 目標:優勢特色、接軌全球

 

 

 

 


  1. 全球學術佈局

  2. 建立國際學院 

  3. 彰顯慈大教研特色

  4. 建構蔬食環保綠色校園




  5.  
  6.  
  7.  

 

 

 

 

 策略

 

 

 

 


  1. 與海外姐妹校進行實質交流及合作,建立雙聯學制、學術聯盟。連結慈濟海外分會,進行招生、人才培育、產學合作及學術交流、輸出。

  2. 成立國際學院:以全英文教與學之環境,吸引海內外學生就讀。

  3. 彰顯慈大教研特色:模擬醫學中心升級,建立高齡醫學研究中心,落實人文品德教育。

  4. 建造蔬食環保綠色校園:打造新穎、現代之蔬食餐廳,推廣健康蔬食;落實環保回收及節能政策,建立新穎綠色校園。




  5.  
  6.  
  7.  

 

 

 

 

提升慈大高教公共性:

 

 

 

 

 目標:深耕東台、永續發展

 

 

 

 


  1. 健全制度,辦學品保:慈大既為政府公部門及全球十方大德護持的「公立」大學,應在健全的制度基礎上,確保辦學品質。

  2. 弱勢助學,有教無類:期使海內外有志向學之弱勢學子想進大學就想到慈濟大學。

  3. 培育學生「志工精神」:深化服務學習於四年課程內,並與慈濟慈善基金會合作,加強提供學生海內外志工服務及社會關懷之機會,期望學生在四年的薰陶之後,均有「我為人人」之志工精神。

  4. 開放為「全球志工的大學」:慈大受全球志工之護持,將以最優質的終身學習機會回饋給全球慈濟志工,成為海內外志工在服務眾生之餘,若覺不足,可以前來進修之首選大學。




  5.  
  6.  
  7.  

 

 

 

 

 策略:

 

 

 

 


  1. 以校務研究為基礎,擬定辦學策略,強化系所教學及校務行政品保,加強募款及校友連結。

  2. 建立弱勢生入學管道,並全面加強入學後奬補助及學習關懷。

  3. 與慈濟基金會及醫療志業合作,提供海內外志工服務學習之訓練及機會,鼓勵學生參與社會關懷,培育學生志工精神。

  4. 透過社會教育推廣中心,歡迎海內外慈濟志工進入慈大隨班附讀,通過評量所獲得之學分頒給學分證明,並依志工需求,規劃救災訓練、悲傷輔導、助人技巧及語文等相關志工學程。




  5.  
  6.  
  7.  

 

 

 

 

 善盡慈大社會責任:

 

 

 

 

 目標:連結在地、深耕東台

 

 

 

 


  1. 結合區域內各大學校院師生能量,徵求有助於區域城鄉發展(社區、產業、文化等)與推動對區域富有價值意義之實踐計畫。

  2. 鼓勵教師帶領學生以跨科系、跨領域、跨團隊、跨校串聯結合地方政府及產業資源,共同促進在地產業聚落、社區文化創新發展。

  3. 推動各系開設在地需求之服務學習專業課程。

  4. 推動學生團隊在地弱勢族群服務方案。




  5.  
  6.  
  7.  

 

 

 

 

 策略

 

 

 

 


  1. 結合本校院系專長及區域內各校師生能量,推動「樂齡長照」、「永續農業」、「文創觀光」及「教育翻轉」四大主軸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培育專才,推展東台灣特有之人文、生態之觀光特色,解決地方問題,和東部共存、共生、共榮,追求花東地區社會面、經濟面、環境面及人文面之永續發展。

  2. 持續推動志工大學,進行服務學習課程及活動創新轉型,改以實踐導向做中學專題學習方式為主,推動結合專業發展以在地需求為基礎的服務學習創新方案。

  3. 深耕東台灣「無毒有我・有我無毒」希望教育,將原鄉部落及偏遠學校列為重點宣導長期關懷據點。

  4. 配合樂齡長照實踐計畫,培育長照科技人才。 




  5.  
  6.  
  7.  

 

 

 

 

 

 

 

 

 

๏ 目標:深耕東台、永續發展

健全制度,辦學品保:慈大既為政府公部門及全球十方大德護持的「公立」大學,應在健全的制度基礎上,確保辦學品質。
弱勢助學,有教無類:期使海內外有志向學之弱勢學子想進大學就想到慈濟大學。
培育學生「志工精神」:深化服務學習於四年課程內,並與慈濟慈善基金會合作,加強提供學生海內外志工服務及社會關懷之機會,期望學生在四年的薰陶之後,均有「我為人人」之志工精神。
開放為「全球志工的大學」:慈大受全球志工之護持,將以最優質的終身學習機會回饋給全球慈濟志工,成為海內外志工在服務眾生之餘,若覺不足,可以前來進修之首選大學。
๏ 策略:

以校務研究為基礎,擬定辦學策略,強化系所教學及校務行政品保,加強募款及校友連結。
建立弱勢生入學管道,並全面加強入學後奬補助及學習關懷。
與慈濟基金會及醫療志業合作,提供海內外志工服務學習之訓練及機會,鼓勵學生參與社會關懷,培育學生志工精神。
透過社會教育推廣中心,歡迎海內外慈濟志工進入慈大隨班附讀,通過評量所獲得之學分頒給學分證明,並依志工需求,規劃救災訓練、悲傷輔導、助人技巧及語文等相關志工學程。
 ※善盡慈大社會責任:

๏ 目標:連結在地、深耕東台

結合區域內各大學校院師生能量,徵求有助於區域城鄉發展(社區、產業、文化等)與推動對區域富有價值意義之實踐計畫。
鼓勵教師帶領學生以跨科系、跨領域、跨團隊、跨校串聯結合地方政府及產業資源,共同促進在地產業聚落、社區文化創新發展。
推動各系開設在地需求之服務學習專業課程。
推動學生團隊在地弱勢族群服務方案。
๏ 策略

結合本校院系專長及區域內各校師生能量,推動「樂齡長照」、「永續農業」、「文創觀光」及「教育翻轉」四大主軸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培育專才,推展東台灣特有之人文、生態之觀光特色,解決地方問題,和東部共存、共生、共榮,追求花東地區社會面、經濟面、環境面及人文面之永續發展。
持續推動志工大學,進行服務學習課程及活動創新轉型,改以實踐導向做中學專題學習方式為主,推動結合專業發展以在地需求為基礎的服務學習創新方案。
深耕東台灣「無毒有我・有我無毒」希望教育,將原鄉部落及偏遠學校列為重點宣導長期關懷據點。
配合樂齡長照實踐計畫,培育長照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