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計畫摘要

高教深耕主冊計畫 本校高教深耕計畫以務實的態度,以學生為本建構教研並重的計畫藍圖,在學生面強調跨域學習、因應未來,鼓勵學生跨系修習第二專長及輔系、雙主修,創立學生自主決定跨域課程是否採計成績計算的彈性制度。在教師面強調薪火傳承、多元發展,建構教師觀課交流的互動機制,依教師專長與貢獻推動多元升等,廣納英才,充實多元師資。在課程面注重教學活化、學習自主,採數位與實體教學並重的新課程模式,將社會與全球議題融入課程,打造適性學習的時空。在環境面注重人文關懷、科技整合,厚植教學設備、營造博雅素養環境,迎接未來科技化的智慧校園。大學在有限資源情況下受到激盪,如何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培育學生具多元核心能力,與世界無縫接軌,以確保大學的辦學效能及學生的學習表現,將是本校高教深耕計畫重要的執行指標。

        面臨全球環境變遷、海洋生態轉變,人類對於這大地之母的海洋,更需要進一步的探知、關懷、保護,以達到資源運用與復育保育的永續平衡。當全世界各國紛紛以海洋、海權作為國家發展重要方針的同時,臺灣四面環海,要讓臺灣走向國際,海洋—是重要必經之路。身負臺灣海洋人才培育、海洋產業振興雙重使命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秉持過去連續13年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2005年起)、連續12年邁向頂尖大學計畫(2006年起)的厚實基礎,配合國家發展,呼應學校中長程發展計畫,整合產官學研資源,打造新一期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期能在國際海洋教育與人才培育的舞台上,再造巔峰。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之中長程發展目標為「卓越教學與特色研究兼具的海洋頂尖大學」,以「活力創新、海大躍進」為發展策略,是全臺、全球在海洋領域最完整的特色大學,教學、研究並進,已然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海洋產業人才培育搖籃。海洋的重要性與時俱增,因應未來世界海洋人才的需求,本校以「海洋+專業+數位」為核心,建構高教深耕計畫,培育學生具有專業跨界力、科技應用力、未來調適力及國際競爭力,在多元複合的學習環境中,具備人文觀、社會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本校高教深耕計畫以務實的態度,以學生為本建構教研並重的計畫藍圖,在學生面強調跨域學習、因應未來,鼓勵學生跨系修習第二專長及輔系、雙主修,創立學生自主決定跨域課程是否採計成績計算的彈性制度。在教師面強調薪火傳承、多元發展,建構教師觀課交流的互動機制,依教師專長與貢獻推動多元升等,廣納英才,充實多元師資。在課程面注重教學活化、學習自主,採數位與實體教學並重的新課程模式,將社會與全球議題融入課程,打造適性學習的時空。在環境面注重人文關懷、科技整合,厚植教學設備、營造博雅素養環境,迎接未來科技化的智慧校園。大學在有限資源情況下受到激盪,如何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培育學生具多元核心能力,與世界無縫接軌,以確保大學的辦學效能及學生的學習表現,將是本校高教深耕計畫重要的執行指標。

        基於本校發展海洋特色,針對海洋領域拔尖研究、海洋產業高端人才培育,本校具有強烈之使命感。除了扮演全球海洋海事水產教育推廣及人才培育的領航者外,本校亦規劃推動全校海洋教育課程,整合全國海洋教育資源,致力提升全民海洋素養。其次,提升高教公共性之重要議題:建立完善弱勢學生協助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改善專兼任教師結構比例、落實校務專案管理能力、辦學資訊公開、發展隨進隨出的終身教育,亦為本計畫之重點推動項目。最後,為能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提升本校對在地區域與社會之貢獻,本校將推動「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促進漁業、漁村、漁民之「三漁興旺」和永續環境發展,追求區域總體營造之均衡開發,樹立典範,擘劃海洋人才培育與海洋產業發展之創新生態。

        面臨全球環境變遷、海洋生態轉變,人類對於這大地之母的海洋,更需要進一步的探知、關懷、保護,以達到資源運用與復育保育的永續平衡。當全世界各國紛紛以海洋、海權作為國家發展重要方針的同時,臺灣四面環海,要讓臺灣走向國際,海洋—是重要必經之路。身負臺灣海洋人才培育、海洋產業振興雙重使命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秉持過去連續13年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2005年起)、連續12年邁向頂尖大學計畫(2006年起)的厚實基礎,配合國家發展,呼應學校中長程發展計畫,整合產官學研資源,打造新一期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期能在國際海洋教育與人才培育的舞台上,再造巔峰。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之中長程發展目標為「卓越教學與特色研究兼具的海洋頂尖大學」,以「活力創新、海大躍進」為發展策略,是全臺、全球在海洋領域最完整的特色大學,教學、研究並進,已然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海洋產業人才培育搖籃。海洋的重要性與時俱增,因應未來世界海洋人才的需求,本校以「海洋+專業+數位」為核心,建構高教深耕計畫,培育學生具有專業跨界力、科技應用力、未來調適力及國際競爭力,在多元複合的學習環境中,具備人文觀、社會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本校高教深耕計畫以務實的態度,以學生為本建構教研並重的計畫藍圖,在學生面強調跨域學習、因應未來,鼓勵學生跨系修習第二專長及輔系、雙主修,創立學生自主決定跨域課程是否採計成績計算的彈性制度。在教師面強調薪火傳承、多元發展,建構教師觀課交流的互動機制,依教師專長與貢獻推動多元升等,廣納英才,充實多元師資。在課程面注重教學活化、學習自主,採數位與實體教學並重的新課程模式,將社會與全球議題融入課程,打造適性學習的時空。在環境面注重人文關懷、科技整合,厚植教學設備、營造博雅素養環境,迎接未來科技化的智慧校園。大學在有限資源情況下受到激盪,如何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培育學生具多元核心能力,與世界無縫接軌,以確保大學的辦學效能及學生的學習表現,將是本校高教深耕計畫重要的執行指標。

        基於本校發展海洋特色,針對海洋領域拔尖研究、海洋產業高端人才培育,本校具有強烈之使命感。除了扮演全球海洋海事水產教育推廣及人才培育的領航者外,本校亦規劃推動全校海洋教育課程,整合全國海洋教育資源,致力提升全民海洋素養。其次,提升高教公共性之重要議題:建立完善弱勢學生協助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改善專兼任教師結構比例、落實校務專案管理能力、辦學資訊公開、發展隨進隨出的終身教育,亦為本計畫之重點推動項目。最後,為能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提升本校對在地區域與社會之貢獻,本校將推動「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促進漁業、漁村、漁民之「三漁興旺」和永續環境發展,追求區域總體營造之均衡開發,樹立典範,擘劃海洋人才培育與海洋產業發展之創新生態。

 

特色領域研究中心-海洋中心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持續培育優秀之全方位海洋頂尖人才,已促使臺灣在海洋科學科技、海洋生態、漁業、養殖與航運等海洋產業領域領先國際。全球變遷勢將威脅國家安全與產業發展,當務之急除了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同因應全球暖化外,更應積極地投注巨量資源,進行海洋科技人才的培育與從事全球變遷對海洋衝擊的科技研發與政策研擬,方能提出因應與調適策略,並讓已具優勢的海洋科學與科技得以永續與創新。本校自2006年即設立實體空間並具專任人員的海洋中心,具有傑出的成果與海洋研究設施,包括海洋研究船、臨海研究站、無人遙控載具等設施。目前更致力於「全球變遷下海洋的調適與因應」之發展,以便持續整合國內外海洋人才培育與研究能量,協助國家發展永續海洋,研究主題有:「海洋環境與生態」、「海洋生物多樣性與資源管理保育」、「海洋生物生理與調適及演化」、「海水養殖創新科技與永續海洋」。研究領域是屬跨領域,以海洋科學與水產生物科技為核心,包括分子生物、細胞生物、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生物個體、海洋環境生態、海洋資源、海洋族群動態、系統演化等層次。本中心致力於海洋科學及海洋科技與永續資源的前端研究與永續開發利用,做為國家海洋治理的智庫與海洋產業發展的平台,讓臺灣真正邁向「海洋大國」。

致力於「全球變遷下海洋的調適與因應」之發展,以便持續整合國內外海洋人才培育與研究能量,協助國家發展永續海洋,研究主題有:「海洋環境與生態」、「海洋生物多樣性與資源管理保育」、「海洋生物生理與調適及演化」、「海水養殖創新科技與永續海洋」

 

特色領域研究中心-海洋工程科技中心

成立宗旨為整合本校與國內外海洋工程與海洋科學研究人才、設備資源、並與國際合作接軌,發展關鍵技術,解決國內「海洋能源」與「河海災防」問題。校內整合工學院、電資學院、海資與海運學院及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校外與成功大學、中央大學、中興大學、國研院、工研院、中央研究院及國研院國家防災中心合作。在國際鏈結上,本中心以德國「漢大水利、河口與海洋工程研究中心」(LuFI)為標竿中心,積極交流互訪以推動歐盟計畫。此外,中心與國內台電、中鋼及國外沃旭等數家廠商進行產業合作,落實產業鏈結在地化與國際化。

本中心聚焦於「海洋能源」與「河海災防」之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在能源與災防預警系統研發方面,本中心開發三維大氣、海洋及地形(3D-AtOM)耦合模式,更能重現海域複雜之海況之模擬,同時整合河川模式,成為統一使用非巢狀網格數值方法之一條鞭且本土化之「河海模式」,提升模式預報精度與效率功能。本中心亦建置河海大數據與整合型系統平台並研發人工智慧演算創新技術,應用於臺灣「離岸風電與海洋能源」與「河海災防」的實務問題。

  • 「離岸風電與海洋能源」著重在本土海洋產業之創新與提升。如風機基礎液化監測、動力分析與防護工法、地形變遷、友善空間規劃與生態復育與風機運維新技術開發與應用。在離岸風電的施工方面,提供海況預報作為施工期程與海纜共同廊道規劃之依據,並提供風機基礎受颱風、地震及海嘯極端條件作用即時預報之資訊。在風機運維方面,與英國GWO (Global Wind Organization)合作,建置風場運維人員訓練認證中心。
  • 「河海災防」以達成河川、流域與海洋及海岸永續經營為目標,包含發展防災、減災及科學技術及調適策略的擬定。本中心執行策略著重於河海災害預警、風險分析及調適策略與河海永續發展規劃。

本中心乃獲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2部分-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補助而設立,並於中華民國107年5月24日校務會議通過原「海洋能源與政策研究中心」更名為「海洋工程科技中心」。

 

整合本校與國內外海洋工程與海洋科學研究人才、設備資源、並與國際合作接軌,發展關鍵技術,解決國內「海洋能源」與「河海災防」問題。校內整合工學院、電資學院、海資與海運學院及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