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交通大學 計畫摘要

【第一部分:主冊計畫】

交大以校務發展藍圖提出4C的總體發展策略為樑,再以校務發展藍圖各分項功能目標之執行方略為柱,規劃符應聚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四大面向:「落實教學創新」、「提升高教公共性」、「發展學校特色」及「善盡社會責任」等之目標、策略及具體執行方案。

另亦配合時代變遷之人才需求及產業發展趨勢,以前述本校張懋中校長提出之「同行致遠」精神與新視界,深化從頂尖大學躍升為「引領時代、開創新局」的「偉大大學」之五大重心努力方向,微幅調整修正「交通大學十年發展藍圖─NCTU VISION 2010~2020」,俾能與時俱進、接軌國際、永續經營、傳承榮譽使命。

本校高教深耕計畫以培育學生五大基本素養及六大核心能力之新人才,聚焦電腦語言、公共對談、自信魅力、在地需要、生活豐富等政策重點,引領學生自己、交大未來、在地深耕及展演世界之藍圖(如圖所示),據以達到政府、學校、學生、教師多贏局面。

求實學、辦實業是交大創校宗旨,本校期許塑造交大成為能識別、被挑戰,並預備提升人類知識基礎與社會文明的領航者。我們戮力貫徹上述發展目標之實踐,進而成為培育一流人才之學術殿堂,以跨界力為新的育才方針,培育新一代知識份子,帶動社會經濟發展正向循環,促使向上提升力量的無限延展。

 

 

 

【第二部分:全校型計畫】

交大以教學為根本,研究創新為動力,落實國際化與優勢化;以跨領域教研、跨國界合作,攜手建立國際學術舞台;以與時俱進的前瞻技術,開拓多元創新價值;以推動優勢領域、育才攬才、創新研發、全球實踐等面向更上層樓,確立交大國際優勢地位與競爭力,期能再一次發揚「Together, We Go Far」與「Diversity is Creativity」的建校精神,邁向「偉大大學」。
1.學術研究:成立特色跨領域研究中心及團隊,強化既有優勢領域;建立研發優勢分析平台,發掘潛力研究團隊;規劃跨領域研究藍圖,帶動多元領域全面優化;增加教師國際能見度,引領教師研究能量持續提升。
2.人才培育:跨域創新教學培育國際化人才;建構全方位創新人才培育模式,實現「在地人才國際化,境外人才產業化」;拓展學生國際視野,提升國際就業競爭力;成立「國際高教培訓暨認證中心」,引領本國人才走向全球高教舞台。
3.延攬人才:持續精進國際化校園環境,豐富師生國際教研交流機會;建立國際學生創業機制,落實人才為我所用;提升教師薪資待遇,延攬及留任國內外優秀人才;建構國際人才合作平台,帶動學校教研能量。
4.創新研發:持續深化與國際知名大學及機構之合作關係;成立跨國研究中心,持續推動國際合作研究計畫;成立特色跨領域研究中心及團隊,深耕國家新興產業技術;推動大型產學合作計畫或機制,致力國家新興產業發展。
5.全球實踐:科技服務全民,實踐社會責任;規劃智慧醫院,造福國民健康;成立園區產學訓交流平台,推動區域產業創新;持續推動國際議題研究。

【第二部分: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

 

1.毫米波智慧雷達系統與技術研究中心
本中心旨在開發新世代智慧雷達系統和技術,以利用臺灣居世界領先的半導體、IC設計和ICT產業,以及交大傑出的研究團隊,努力實現以下兩個目標:
目標1:追求技術卓越
•追求毫米波CMOS SoC技術與全球頂尖的美國UCLA並駕齊驅。
•追求關鍵技術之突破,包括:
–抗干擾毫米波3D雷達CMOS SoC
–超過100個陣列單元之毫米波相控陣列
–全向高角度分辨率(1°)、低延遲波束成形演算法和雷達系統
–高精度異質感測訊號(雷達、光達和攝影機)融合與AI數據分析技術 
–光邊緣微型資料中心架構與光交換系統雛型,達到超低延遲(<50 us),超大頻寬server-to-server資料連線
目標2: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育成毫米波智慧雷達和AI系統/技術之新創公司。
•建構開放式創新平台,加速原型開發,擴大產學合作與技術移轉規模。

2.智慧半導體奈米系統技術研究中心
半導體是臺灣的重要產業,這使得半導體的教育和研究變得尤為重要。自1960年代末以來,國立交通大學(NCTU)一直是半導體技術研究和教育的領導者,為臺灣半導體產業做出了傑出貢獻。本研究中心延續了這一傳統,並為交大半導體、電子、材料、化學和物理學感興趣的教授提供了一個平台,共同解決半導體技術的一些瓶頸問題。包括開發3D堆疊元件和IC電路的低溫工藝技術、突破60mV /dec物理極限以降低電壓和功率的負電容電晶體技術、二維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合成技術,低電阻內連線與低接處電阻技術,以及用於高速和高頻應用的III-V半導體FinFET。本中心是交大國際半導體技術學院的一部分,該學院致力於吸引人才並培養領先的未來半導體技術研究。

3.開源智能聯網研究中心
在開源軟體的蓬勃發展下,網路通訊系統更為公開透明,未來潮流將以白牌硬體為平台,並以開源軟體方式發展網通功能與服務。我國現有優勢在於硬體設計與製造能力,軟體研發能力則嚴重不足。本中心將善用AI的技術和開放網路架構的虛擬化,來落實5G和IoT產業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服務,並培育我國產業所需要的軟體人才。本中心的策略是提出由產學研合作,迅速結合晶片業者來掌握P4技術並結合電信營運商來掌握SDNFV技術,將其靈活應用到電信網路和企業網路並開發軟硬兼具的機架解決方案。牽涉到的重要技術包括P4與SDFNV及如何實際應用在電信網路和企業網路、及硬軟兼具的機架解決方案等。目標是建立一個虛擬化的可程式核心網路(free5GC)及交換機平台,並且結合開放式無線接取網路技術(OAI)及人工智慧的分析引擎,將人工智慧的元件結合到未來5G的網路通訊系統,以展示智慧物聯網的創新應用。

4.神經調控醫療電子系統研究中心
本中心以「神經調控醫療電子系統研發」為主題,善用本中心積體電路與系統晶片之專業,以創新的微電子晶片,結合生物相容材料及醫療臨床需求,開發高階植入式及相關體外醫療電子系統,以系統單晶片實現植入式醫療電子系統開發,可有效降低系統所需面積與功耗,提高植入式晶片的效能與應用;導入神經調控相關醫療應用,重點研發針對各種神經病變所引起常見的神經疾病與失能,如失智、癲癇、聽語障礙、腦中風者吞嚥障礙及失語症等,提供診斷與功能回復的方法。多年來本中心已建立國際頂尖合作對象的長期合作關係,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澳洲等國際技術專家,成立跨領域合作技術平台,推動神經系統高階植入式及相關體外醫材新產業的發展。

5.智慧型藥物與智能生物裝置研究中心
為響應政府所領導前瞻生物科技發展政策,培育下世代精準醫學跨國跨領域研發人才與促進產業升級之目標,由國立交通大學籌組”智慧型藥物與智能生物裝置研究中心(IDS2B)”,中心成員由交大、陽明/北榮、高醫跨領域專家及臨床醫師所組成。針對肝癌、乳癌、腎臟病與神經性退化疾病三大類臨床病變,研究發展個人化早期精準診斷、標靶性新藥開發與智慧型藥物釋放、3D組織與類器官、神經功能性介面系統等精準醫學核心技術平台。此研究中心堆疊於長期與國際頂尖大學UCSD、Johns Hopkins U.、UCLA及Harvard U.跨國跨域合作經驗,營運以人才培育為核心,基礎科學、工程技術與臨床研究為基石,學術登頂為目標。成立研發服務為主軸之生醫公司,連結國際大廠,技術商品化為目標。

6.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文化研究國際中心」成立於2012年,設立宗旨在於推動跨人文社會領域、跨校與跨國合作的學術研究以及國際教學平台。「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特色領域研究中心」獎助本中心的整合型計畫「衝突、正義、解殖:亞際社會批判研究」(2018-2022),重點在於面對當前亞際社會快速變化中各種形式的衝突與不正義,進行歷史重估以及當前問題分析,以期提出共生社會的思考策略與解決方案。本計畫結合30位跨校研究員,共同推動五個子計畫:(1)記憶政治與治理技藝:亞際社會的國家、民族與歷史;(2)後/冷戰文化影子下之亞際知識解殖;(3)21世紀亞際社會區域政治經濟:中國崛起、新自由主義與新殖民主義;(4)亞際社會當前危機:老化的現代性、民主危機與都市疆界;(5)亞際共生社會:公民參與、法律商榷與社會藝術介入。

7.新世代功能性物質研究中心
「新世代功能性物質研究中心」結合40位成員,藉跨領域之實質整合,以紮實尖端的基礎研究,對切合國家發展需要及世界研究潮流之題材,加以重點發展。本中心持續延攬國際人才,利用各種先進實驗技術及突破性觀念,進一步聚焦於功能性物質及柔性電子之研究應用,從事下列三個方向的研究:(1)新世代綠能材料及柔性元件開發,(2)新世代智慧生醫檢測及柔性電子技術開發,及(3)新世代創新智慧元件開發,以期對國家之「綠能科技」、「生技產業」、「亞洲矽谷」及「物聯網」之聚焦創新產業,有突破性的貢獻。
本中心並積極與國際接軌,己於107年建立2個國際研究中心:「交通大學理學院-理研創發物性科學研究中心聯合研究實驗室」及「NCTU-RIES共同教育與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