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冊計畫
本校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之架構是以落實教學創新、發展學校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以及善盡大學社會責任進行規劃。於教學創新面,是以「建設臺灣師大為全球知名之高教創新教學大學」為目標;於學校特色面,則強化教育、語言、人文與藝術、運動科學等優勢領域能量,達成「頂尖的跨領域整合型大學」 (top trans-disciplinary integrative university) 的實踐願景。而為提升高教公共性,本校以校園民主、公共監理、扶助弱勢及教育公共性為目標,分別由學生面與制度面落實執行。另為配合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精神與內涵,本校善用優勢領域槓桿大學社會責任效益,並擔負培育大學社會責任人才,永續延展計畫影響力。其架構圖及策略說明如下: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以充沛人力長期挹注於教育學術、教育政策、教學實務、學習評量之研究與開發,提供學生多元且彈性之跨域學習環境、協助教師增能,建立共學共備生態,打造出最優質的教育環境。其具體策略有以下七項:
- 厚植學生基礎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提升教師教學能量
- 推動國際化教學,發展國際化校園
- 建構跨域學習環境,學習學生多元發展
- 建構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培養未來領導人才
- 連結社會議題,培養大學生社會關懷與行動能力
- 建立以證據為基礎且具複製性的創新教學模式
【發展學校特色】依跨域整合 (trans-disciplinary integrative) 之方式經營打造教育、語言、人文與藝術、運動科學等特色領域,並藉由這些領域帶動全校研發能量之整體表現,引領本校成為全球頂尖特色大學。其具體策略有以下兩項:
- 發展優勢領域與研究能量
- 推動國際化發展
【提升高教公共性】發展出完善之弱勢生協助機制,達成弱勢生自我實現之目標;辦學資訊結合校務研究辦公室,達成重要資訊公開透明。其具體策略有以下兩項:
- 學生面:打造孕育國家專業人才的公義優質學習環境
- 制度面:創建效益、效能兼備的高等教育標竿典範
【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將研發成果成功推行至應用層面,將本校能量投入政府、地區、社會,實踐社會責任。其具體策略有以下五項:
- 以有組織之方式推動大學社會責任
- 教育面:協助國家教育發展、優化臺灣教育環境
- 產業面:貼近產業、提升產值,以領域產學合作模式帶動經濟發展
- 外交面:協助國家拓展外交,提高臺灣能見度
- 社會面:堅守回饋及共享,與社會同步向前
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
本校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包含「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及「學習科學跨國頂尖研究中心」。各中心之推動目標及整體架構圖如下:
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
「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Chinese Language and Technology Center, CLTC) 整合語言學、心理學、學習科技和測驗評量等研究人員的力量,在華語語言學習的基礎知識、學習平台以及教材教法上都有突破性的發展,主要優勢包括擁有全國最大的華語學習者語音與文本語料庫、全國最豐富的在學生之學習與測驗資料,以及開發多項前瞻有效且同時涵蓋了正、簡體字之華語教學數位平台與技術等。
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將延續過去奠定之良好基礎,進行文化議題(含文化研究與文化教育)、語言議題(含語言習得、語料庫與大數據、語言科技、語言教學平台、語言教材與教法)、語言文化的社會議題(含對弱勢族群之協助、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提振華語文產業之協助、引導語言與文化政策)等進行深入探討,達到以下四個目標:
- 建設臺師大成為華語語言習得基礎研究的標竿
- 創建全球第一的華語教學基地
- 建設華語文科技產業島,使臺灣成為教育產業輸出大國
- 建設臺灣成為文化傳承與發揚的樞紐
學習科學跨國頂尖研究中心
「學習科學跨國頂尖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in Learning Sciences)是以學習科學為核心,結合本校心理、教育、科技、資工、特教等跨領域的學科專長,針對教育神經科學(educational neuroscience)、智慧學習科技(intelligent learning technology)、科學教育(science education)與教育測量暨大數據(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big data)等四大核心主題進行前瞻性的探討。這些基礎性研究的成果,也將回饋到臺灣、甚至全球關注的教育社會與實務議題,諸如培育優質師資、精進素養教育/減少成就落差、推動以證據為基礎的教育決策、發展教育產業等。本中心設定於五年內實現以下三個目標:
- 教育研究世界頂尖
- 師資培育全球典範
- 教育產業全球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