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透過107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之推動,並配合「大同大學2026+計畫」發展,與社會、產業攜手合作,打造跨領域造物教育生態池,建構「TTU創新學習生態系統」,以培育學生具備「全球化」、「跨領域」、「動手做」、「創新創業」與「認同在地」之能力與特質,成為能解決社會未來問題之「具社會關懷的跨域創新實踐家」。本計畫之執行情形摘要及亮點如下所列:
一、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本校擴大辦理挺生學院,藉由學制創新、教學創新、課程精進與學生學習間之正向循環,營造跨領域學習環境,建構「TTU創新學習生態系統」,提升學生基礎和跨領域之能力。在「課程」面向,除持續加強國語文與外語能力表達之基礎外,針對通識美學、公民素養及服務學習等多元學習領域,以彈性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同時納入程式語言學習,提升學生資訊科技使用與解決之能力。在「教學」面向,推動並擴大「以學院為核心課程」、「校外/海外實習機制」、「問題導向式學習」、「業師協同教學」及「CDIO工程教育模式」等多元創新課程。在「學制」面向,除持續推動、落實微學分、深碗課程等彈性學制外,也規劃籌組專業職能學程、第二專長學程及國際學院等跨領域、跨場域之多元學習模組。為確保與提升教學品質,本校積極推動校務研究,建構學習成效之回饋機制,運用大數據基礎等數據分析,建立完備之教學品質暨學習成效分析。
二、發展學校特色
本校持續深耕產學合作,秉持「建教合一、研究發展」之辦學理念,鏈結產業資源培育務實致用人才。具體展現於積極媒合校內各教師爭取產學合作案,鼓勵教師與校級研究中心協助廠商建立前瞻技術,讓研究成果落實於產品開發;並輔導廠商進駐本校育成中心,設立「創意虛擬整合實作空間暨AR/VR實驗室」,厚實教學及未來產學合作之機會。在國際化上,推動越南志工、國際工作營、國外實習、姊妹校短期遊學及雙聯學制等課程活動,並以「挺生學院」跨域學程,連結專業、實踐及社會關懷等三大能力,積極建立如日本橫手市等跨國實習機會,奠定本校除英、日雙外語必修基礎外,國際移動力更是本校畢業生之基礎能力。
三、提升高教公共性
本校為善盡照顧弱勢學生之升學權利,自入學始有名額保障、就學時給予經濟支援,並安排學習之全面輔導,建構一套完備的陪伴機制;結合校友與社會資源,積極輔助弱勢學生就學,以降低弱勢學生的學習困境。本校依據中長程特色發展需求,聘任具跨領域與產業經驗之優質師 資,以彈性形式導入產學專案教師機制,以促進產學合作、降低學用落差,並逐年降低生師比與優化師資結構。
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本校以「人才培育×關懷本土×放眼國際」為宗,具體實踐本校「以人為本」、「以鄰為家」及「以海外為友」之價值理念。在淡水滬尾之新農業萌芽行動上,結合本校成熟之生物技術與工業設計,創新農業風貌。同時本校也關注外籍移工和高齡族群,以文化交流、產品開發等創意發想,落實於中山北路之移工聚落、高齡銀髮之社區,營造友善多元的文化社會。本校亦結合政府新南向計畫,以「太陽光電系統」為題,透過大同集團新能源系統資源協作,推動東南亞國家的新能源公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