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臺北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國立臺北大學107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執行成果

目標1「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1.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養成多元語文溝通能力與國際觀

(1)增加第二外語課程班級數及語種:加開日語、德語,新增韓語、法語、泰語、保加利亞語,總班級數達27班,較年增加12班,修習人次達1,865人次,較年1,266人次成長599人次,提升47.3%。

(2)首度開設專業學科教師及英語教師合作教學(CLIL)課程:語言中心與通識中心教師合作開設「德奧音樂之旅」跨域共授課程,107年度通過課綱審核並已開放107學年第2學期選課作業。

(3)舉辦各項英語能力提升活動辦理班際英語配音及讀書心得徵文比賽、海山文化交流活動、語言文化週、英文寫作精進講座等17場活動,總計1,935人次參加,滿意度皆達4分以上。

◆培養深度閱讀書寫核心能力

(4)強化大一國文課程設計,深化學生經典閱讀詮釋能力

a.「大一國文:經典閱讀與詮釋」課程開設「中文閱讀寫作班」,以閱讀主題文章為起點,透過課堂討論與學習單撰寫,強化閱讀詮釋能力,並於期末辦理學生成果作品展(共計2次,4班235位同學參與),透過觀摩學習提升學生寫作力,同學後測成績達83.4分,較前測提升3.4分。

b.「大一國文聯課活動」辦理8場全校性專題演講(共計2,100人次參與,滿意度4.5,較106年參與人次增加100人),透過名家講師分享,帶領學生領會文學作品蘊藏的感受與悸動。

(5)充實圖書資源質量,強化閱讀行銷服務,提升學生閱讀力

a.於圖書館新設閱讀專區:本年建置「新書/暢銷書展示區」藉以行銷館藏並讓讀者掌握新知趨勢;新規劃之「經典閱讀專區」則嚴選五大主題 (中國文學、外國文學、學科精選、資訊科普、生活美學)專區,陳列1,855件優質館藏,做為通識與閱讀寫作課程之補充教材。

b.策辦多元閱讀推廣活動:以書展、影展、講座、競賽等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參與閱讀,型塑校園書香氛圍,107年共辦理85場(34,350人次參與,滿意度4.5分),較106年35場、18,661人次、4.0分均大幅提升。另圖書館首次採用讀書會型式,除以大學生為主之讀書會外,亦結合社科院USR計畫辦理13場次銀髮族「橘子讀書會」,藉由專題講座的凝聚,倡導銀青共讀之理念,共 372人次參與,滿意度達4.9分。

◆培育學生「就業力」、「創業力」、「軟實力」

(6)強化職涯導航體系

a.辦理大一新生職涯興趣探索測驗:為深化學生自我探索過程,辦理20場新生職業興趣探索測驗,1,224名新生完成測驗,佔新生總人數82%,較106年18場、80%施測率,成效有所提升。

b.推動大三、大四年級共通職能與專業職能測驗:為協助學生了解自身所具備之職場共通能力,及早培養強化較不足之部分,107年度協助43%高年級學生完成測驗(較106年40%施測率提升),提供職場就業力檢核輔導。

c.首次導入金融研訓院金融人才特質測評測驗:與臺灣金融研訓院首次合作,開放班級申請,透過測驗結果對應符合個人特質之金融領域職務,並覺察個人潛質予以發揮。107年度辦理7場,355人受測,滿意度4.3分。

(7)策辦全方位職涯引航活動:廣邀各界菁英人士擔任本校學生之職涯導師,辦理一對一中英文履歷撰寫諮詢暨模擬面試活動,並請各行業師參與軟實力培養課程,結合職場實務技能辦理2門職場軟實力課程講座、29場職涯課程講座,另與8個學系合作辦理42場多元職涯發展講座,俾利讓學生了解該系未來發展領域與產業樣貌趨勢。107年度講座共71場,4,047人次參與,相較106年56場、3,704人次參與,場次及人數皆有提升。

◆強化通識博雅教育之品質及內涵

(8)首次啟用翻轉教室,打造通識教育專用空間:翻轉教室係本年度跳脫傳統固有座位設計方式之多功能空間,導入IRS即時反饋系統,開設10門通識課程,供419名學生修習,進行即時教學互動及雙向溝通。此外,運用該場地辦理6場次「通識教育教學精進社群」活動,共120人次參與,俾利通識教師交流教學方法及心得,相較106年5場及96人次均有提升。

(9)推動「通識創新課程教學獎助計畫」,精進通識教學能量:為鼓勵教師開設新課程及運用創新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能與教師素養,107年以該計畫徵件,依課程之適切性、可行性、創新性等考量補助「文化、觀光與地理」等3門通識創新課程開設之相關經費。

◆規劃多元學習輔導機制

(10)引導教師關心學生投入學習及提供學生學習輔導機制:由註冊組列出期中預警高關懷對象(期中不及格學分數超過1/2),交由諮商中心、導師及所屬系所進行後續協助外,另透過教發中心課業輔導員補助機制,由開課教師及課輔員共同為學習成效不佳或有意願深度學習的學生,進行課後輔導。107年期中預警高關懷對象及受輔導學生平均滿意度為55人、4.62分,相較106年61人、4.6分,人數下降且滿意度提升。

◆掌握教學品質、學生學習成效、畢業生就業表現

(11)簡化期末教學意見調查問項數,雙向評估教學成效:本年度由教學精進創新研發小組會議研議,並經教務會議通過新版問卷,將30題問項簡化為23題,除原有之單向評價教師教學成效的問項外,新增學生自我檢視學習成效的面向,以雙向評估教學品質。107教學意見調查成績達4.5分以上比率30.4%,較106年27.6%提升2.8%。

(12)學生多元學習評估指標數值成長:除每年施以期末教學意見調查外,亦輔以學生各項表現成果展現學習成效,如107年法律學院等各院學生考取國家考試或專業證照為1,208人次;學生參與校內外競賽及其他學習表現獲獎630人次,相較106年1,111人次考取及616人獲獎,表現顯著提升。

2.改善教學品質

(1)落實雙迴圈教學與學習檢核機制:每年度校院系所各至少召開2次課程委員會議,並均有校外專家學者、校友或業界人士參與;各系所新增課程以外審機制保障開課品質。另校方定期提供畢業生流向與雇主滿意度調查結果,於校課程委員會報告課務統計等資料,供各院系所參考以精進課程。107年各系所依據調查結果及校友意見回饋,調整課程33門,較106年17門增加16門;調降畢業總學分數計有3系,較106年2系增加1系。

(2)以「校長時間President’s Open Hours」廣納校務興革意見:自106學年度第2學期起開始辦理之「校長時間」,開放教職員工生以Google表單預約每周二上午時段,由校長邀集業務相關單位人員現場討論解決方案,以俾即時處理及回應意見。107年新增電話預約方式,辦理16場座談,54人參與,對象擴及校友及校外人士,涵蓋數位平臺升級、募款及參與國外競賽等建議,有效強化座談對象對本校認同度並即時改善教與學相關問題。

(3)以法規之新訂、鬆綁或經費支援,降低教師授課負擔

a.授課時數加乘與減授、跨域共授等鼓勵機制:藉由精進教師授課時數之加乘與減授 (如大班加權增至2倍、研究計畫減授時數可保留3年等),除可降低教師授課負擔,亦提供教師改善教學品質、教學創新、鼓勵研究之誘因。本年度以新訂之「開設跨領域共授課程實施要點」鼓勵教師開設跨域共授課程,依授課教師實際出席上課時數計入每週授課時數,已有資管所、金融系合授的「金融科技」提出申請,並規劃於108年開課。

b.提供外語授課培訓、補助及績優教師遴選等獎助機制:為強化外語授課管考機制,爰修訂「外語授課補助要點」授課時數加權計算之比例,往年依前次教學意見調查學生反映教師外語授課比例級距加權1.5倍 (60%以上),自107學年度起調整為達60%-80(不含)%加權1.2倍、80%-95(不含)%加權1.5倍、95%以上加權1.8倍。107年補助外語授課教師93人次,開設100門課程,平均教學滿意度4分,較106年(90人次、93門、4.2分)均有所提升。另新訂本校「外語授課優良教師獎勵與遴選要點」,自108年起辦理遴選,以鼓勵教師開設外語授課課程,提升外語教學成效。

c.推動本校「教師教學社群補助要點」,強化跨域教學能量:本年修訂前揭要點,新增跨校教師社群補助,並將執行期程由2期各4個月改為1期9個月,俾利社群活動年度規劃。共補助跨系、院、校教師社群12組(含跨校社群7組),較106年(7組)多,且參與對象領域擴大,總計有14校、92位教師成員,辦理28場聚會/工作坊,參與達1,006人次。

d.持續精進教學助理制度:以基礎、數位、討論、英語、及服務等5類教學助理協助課堂討論,減輕大班授課負擔,期末藉由成果海報、培訓認證、問卷之評核,遴選傑出TA並予以表揚。107年補助116門課程,舉辦25場培訓,較106年37門、19場,均有顯著成長。

(4)升教學創新風氣機制之推動

a.推動教學精進創新研發小組,強化教學諮詢機制:該小組於106年11月新成立,107年召開4次會議,研商主題包括精簡教學意見調查題目、AOL 2.0執行辦法、教學創新課程調查模式及深碗課程獎補助辦法之研訂等,並將決議依行政程序提報校級會議或簽請校長同意後實施。

b.首次以課程大綱調查教學創新課程數:於課程大綱中新增教學創新選項,包含PBL、跨域共授、磨課師等模式供教師填寫,以掌握全校創新課程種數及比例,107年創新課程占總課程比率60%,較106年52.1%,提升7.9%。

c.辦理多元教師增能活動,強化教師實務訓練︰徵選5名教師赴新加坡國立大學參加「英語授課教師增能培訓課程」,並於歸國後舉辦3場分享會,共53人次參與;邀請本校教學優良教師辦理「十年一昔」講座分享教學經驗,與中原大學合辦線上遠距課程以及深碗課程等不同專題研習活動共18場,共408人次參與,較106年17場、296人次,參與人次提升38%。

(5)首度推動北聯大「食醫住行英文遊」磨課師合作計畫:為四校首次合作,由本校應外系、北醫通識中心、海大應用英語研究所及北科大視聽教學中心教師,透過海外旅遊主題情境之教學設計,依「食醫住行」四大主題共同授課,自12月起於ewant平臺開課,累計修課人數達756人。

(6)強化數位學習資源與環境持續擴充現有攝影棚設備,增購數位攝影機、相機、筆電等軟硬體供師生借用,以數位學苑2.0及演講活動網平臺提供教師上傳數位化教材及課程教學影片。107年共38門課程上傳334部教學影片;上傳作業測驗課程數1,490門、作業測驗7,580種,較106年上傳1,392門、7,029種提升7%。

3.提高學生學習自由度及專業主修彈性

(1)推動課程精實及學位增值方案,建構跨領域學習及營造友善教與學環境

a.該方案係本年度創新作法,目標係集全校之力,加上北聯大等跨校資源,以及姊妹校等跨國合作,擴大學生選課及修業彈性空間,協助學生提升競爭力,以及增進教師在教學、研究與服務時間的彈性。方案第一階段(106學年第2學期)推動重點在調整校共同必修、系必修、外系自由選修、鬆綁法規,增開跨領域共授課程、跨領域學程、微學程。第二階段(107學年)持續推動增開各類跨域課程及彈性課程、課程獎補助等事宜。

b.本年已進行25個系所(中心)意見調查及課程體檢,召開全校、各院(含系所)及通識中心、各系學生代表巡迴說明會16場次,524人次教職員工生參與,以廣泛並深入了解全校師生意見,據以研擬及修正方案規劃方向。

c.107學年度18個學系中已有15個學系系必修學分數≦45%畢業學分數、自由學分數≧16,輔系、雙主修之學分,屬非本系學分(例如:北聯大跨校選修學分)皆可納入自由選修學分。此外,通過新訂或修訂本校課程開授基本原則、學分學程補助要點…等25個法規,以符應相關推動措施。同時,修正轉系、輔系與雙主修辦法,放寬三年級學生可平轉入加修的輔系/雙主修學系,四年級學生可降轉入加修的輔系/雙主修學系。另增列輔/雙學分採計事前申請及事後認可雙軌制,正待教育部備查。

(2)增開各類跨域或特色課程 

a.強化跨領域課程學分學程/微學程:除北聯大系統學校自101學年起合作之輔系、雙主修跨校修讀制度外,本年度新訂「臺北聯合大學系統跨校學分學程暨微學程辦法」,自108年起開放系統內學生跨校互選學分學程並請領跨校學程證書,例如與北醫已合開之「醫療科技暨法律學分學程」及規劃中之「大數據微學程」。此外,修訂學分學程相關辦法,新增有助於學生能力養成、未來就業為導向之「微學程」。107年共計33個學分學程、1個微學程,如「金融科技」與「人工智慧」學士學分學程,較106年新增4個;取得學分學程證書200人次、整體滿意度4分,較106年(150人次、3.8分)均有所提升。此外,畢業生具備跨領域專長(含輔/雙/學分學程)304人次,較106年270人次,成長12.6%

b.首度實施彈性授課:新訂彈性課程實施試行原則,實施彈性授課(微型、密集、自主學習等),營造師生彈性教與學之環境。107年開設10門課程,選課123人次;舉辦教學活動10場,154人次參與,滿意度4.5分。

c.首次開設AP課程:本年度首次針對各系所之基礎學科領域開授暑期及學期間先修課程共16班,如:語文/向度通識、院共同等課程等,俾利高中生自主規劃銜接進入大學之學習,提升至本校就讀之意願。

(3)新訂「107-108年度強化以學院為教學核心之跨域課程」計畫,無縫接軌跨領域發展趨勢:研擬2年為期之前開計畫,補助各學院經費及提供專任助理人力,由各學院推動小組,就「增訂院必修課程」、「新增開設院整合開課課程」、「新增以學院為設置單位的學分學程或微學程」、「新增開設以學院為架構的跨領域課程」及「新增學院學生必修1個學分學程或微學程」等5項執行策略中,至少選擇2項執行。107年共召開12場會議,新增3個以學院為設置單位的學分學程及1個微學程、院必修15門課程及1門院整合開課選修課程,有效打破系所間藩籬,統整運用院內師資與資源。

4.培養學生具備使用及運用程式語言之能力

(1)由各系所規劃適合與程式設計結合之跨域數位課程:鼓勵各系所檢視專業課程後整合調整現有課程,將程式設計與系所專業領域結合,以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育」。如商學院107年度起將院共同必修「電腦概論」調整為「電腦概論與程式設計」課程、經濟學系鏈結數位技術與人文活動領域,新開「資料分析在Python的應用」等2門課程。107年度開設相關課程共15門,修課共計893人次,課程教學滿意度達4.18以上。

(2)提升修讀程式設計課程(邏輯思考與運算)之學士班學生比率:107年度校共同必修之通識教育課程,依學生修課需求,增開「基礎程式設計」、「網頁程式設計入門」、「APP程式設計入門」等3通識課程,修課共199人次,課程教學滿意度達4.33;全校曾修讀程式設計相關課程之修業學生人數(學士班)共計2,164人,人數比率達37.5%,較106年度增加8.5%。

5.培養學生創新創意能力

(1)導入跨域整合、多元創新教學方式,培育核心產業發展之關鍵人才

a.深化雙師授課,提升師生實務經驗:新訂本校「遴聘業界專家協同教學實施要點」,鼓勵系所依據自身專業領域特色,綜合評估國家社會發展趨勢及產業人才需求,落實雙師教學制度,加強實務專題訓練。107年度共開設49門,修課1,876人次,課程教學滿意度達4.17分以上;為更鼓勵系所發展創新課程,修訂雙師授課補助申請對象,補助20門符合創新產業(5+2)跨域課程或跨領域數位人才相關課程,較106年14門課程增加。

b.強化課程與實務連結:以國家創新產業等創新議題或實務問題導向之跨領域專題實作(實習)模式,推動分組競賽、辦理業師演講、系友座談會及職場體驗參訪等活動,107年度共95場,參與活動累計達3,591人次,活動滿意度達4分以上。

(2)設置4種跨校/院/系合作之創新創業學程/微學程:為培養學生第二專長,提升就業競爭力,特設置與北醫、北科大跨校合作之「創新創業學士學分學程」,以及與臺灣藝大合開之「文創產業管理行銷學士學分學程」,相關課程數36門,本校已有16位學生於本年取得學分學程證書。其次,為培養兼具人文素養與跨領域視野的觀光旅遊人才,人文學院107學年新設與商學院、通識中心、語言中心共同開課之「文化與觀光學士學分學程/微學程」,迄今修習人次已達37人。再者,通識中心與6個學院、語言中心共同新設之「職涯探索及創新創業學士學分學程/微學程」亦將於107學年第2學期開設,以期協助學生探索職涯發展方向,培養職場軟實力。

(3)精進實習課程及實習制度,強化學生專業實務技術能力:校級學生實習委員會107年增訂實習申訴流程及相關表件,確立委員會審議及備查事項,以保障學生實習權益;各系所依據發展特色及課程教學目標規劃專業實習課程25門,修課人數逾700人次,相較106年655人次,提升近7%。此外,由職涯中心提供學生校內外職場體驗媒合機會與資訊,舉辦24場實習相關活動,安排機構或企業參訪,或邀請業界專家參與相關說明會或講座,並辦理實習成果發表,共計1,407人次參與,活動滿意度達4.47分。

 目標2「發展學校特色」

     1.政經優質人才培育、強化特色跨域研究與智庫角色

(1)兼具三鶯在地連結與國際合作,發展學院特色及培訓優質人才

a.培訓學生組成說故事服務隊:107年首次辦理手機微電影及說故事服務2個團隊共52位學生之培訓,並於10月開始至三峽隆恩埔文化部落圖書室針對在地兒童進行每週定時定點的說故事服務,藉由培訓課程及實地服務,增加學生專業知能並增進在地連結互動。

b.建置「音律研發基地」及「瑞傳研發基地」:與三鶯、樹林地區產業深度鏈結,執行2件師生產學合作案,導入實際的企業需求與資源;同時,與在地社群共同規劃專業課程及達成2位高階主管深造人次。

c.國際合作方面:為拓展學術國際視野,補助系所辦理1場工作坊、2場研討會,共3場國際型會議,510人次參與;此外,辦理「飛鳶國際法學研討會」,邀請52名國內外知名學者參與並安排各機關拜會活動,希冀提供學術交流平臺,帶動跨國研究氛圍。

(2)成立學科型中心法學書院:打造研究、教學、圖書、輔導及辦理教學活動之實體書院空間加以活用,例如舉辦「民法總則理論與實務發展論壇」6場,每場平均68人次參與;「評析離婚由有責走向無責之立法政策工作坊」進行民法總則判決之深度耕耘,實務判決評釋報告發表數量共計20則。

(3)與日本早稻田大學合作企業社會責任(CSR)研究:商學院與該校跨國合作2校課程互訪、協力授課,本校學生至校交流參訪人次由106年20位增加至107年24人次;同時,該校谷本寬治教授亦帶領學生來訪並舉辦工作坊,共計約45位雙方學生參與,拓展商學院國際合作廣度及深度

(4)跨校共組公共行政教育成效研究團隊,發表年度報告書年度由5組來自不同學校的團隊參與(較106年度2組團隊增加),透過問卷資料分析,產生公共行政教學成效的校際比較基礎,並完成2份報告之發表。

(5)首度引入木藝通識教育懷德居文化基金會以實物捐贈本校木藝教室用以傳承木工文化,進行文創產業之人才培育。107學年度第1學期開設2門「綠設計與木作藝術」課程,訓練48名學生以綠設計為概念完成創意木作品,在實作過程中體驗工藝精神,增進學生之藝術氣息與人文素養。

(6)以「全球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的人文面向」為主軸,進行跨域研究合作,辦理36場次工作坊、研討會、演講、論壇等活動

a.「環境永續」方面:在「全球變遷研究亞太網絡」區域合作研究計畫之框架下,與美國、日本、南韓、泰國等亞洲國家學者於北京共同舉辦研究工作坊;此外,持續推動與香港科技大學之師生共學網絡,簽訂學生交換協議書,辦理2018 Global Citizenship Program全英文暑期課程,錄取國內外27位學生,其中本校12位學生獲香港科技大學授予4個學分。

b.「未來城市」方面:在科技部永續學門的「土地遠距連接、治理與都市永續性」整合型計畫共同協力下,促進以「都市化與環境變遷」為核心議題的科學推動計畫辦公室成立及運作;辦理人工智慧與未來城市對話沙龍、AI大數據-大師系列演講…等活動共25場次,603人次參與。

c.「經濟與企業永續」方面:本年度於臺灣財務金融學會年會上發布我國首支企業社會責任指數,後又於5月成立院級永續發展研究中心,持續推動永續教育,另發表「臺灣永續價值指數(TWSI)」及103篇學術論文,建立國內外合作網絡,提升本校研發能量及競爭力。

d.「共有財資源」方面:海山學研究中心與電機工程學系師生結合三鶯地區重要文史建築與林業資源,輔以空拍相機與空拍攝影機鳥瞰視角,並延攬業師進行實務講座,辦理2場展覽,最終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紀錄片與展覽。

e.「社會照顧永續」方面:辦理8場工作坊與焦點座談,並結合醫療法律與家事社工學分學程,培植對高齡議題具有專業能力的法律與社工系學生;同時開設家事法與社會工作學分學程,從106年累積至今已有21位修習。

f.補助教師移地研究:為強化與國外產官學研單位建立研究夥伴關係,補助25位校內教師至日本、德國、澳洲等國,精進相關議題之教學及研究。

(7)推動適合各階段教師職涯發展之獎勵或補助措施,增進教師研究能量

a.支持教師蓄積研發動能:補助24位教師出席國際會議發表論文、辦理4場學術會議(632人次參與)、支持1位教師進行短期研究計畫。另為推動校內外教師投入跨領域合作,已補助教師辦理5場學術沙龍計畫。

b.協助新進專任教師及研究人員進行學術研究:補助1位新進教師向薪傳學者提出諮詢,進行教學研究及論文書寫;同時,推動5位教師暨研究人員申請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前置規劃之補助,以激發研究潛能及創意。

2.典範大學城的建構

(1)開設海山地區影像書寫與出版系列課群:辦理三峽祖師廟、板橋林家花園等英語導覽活動3場,帶領學生認識海山地區鄉土文化地景、文物風華的同時,培養以英語為國際生、北大高中生進行導覽之種子英語導覽教師。

(2)推動百年樹人計畫之服務學習與課輔方案:以「學生對學生」的角度,培力大學生成為種子教師。例如師培中心「服務學習與社會責任」等課程,辦理營隊培訓專題講座、與國立體育大學合作赴日本中華大學「日本海外教育見習營」等10場活動,滿意度達4.85分,較106年辦理9場提升。

(3)海山地區煤礦遺址的再造:人文學院與海山學研究中心偕同新北市立圖書館、新北市文化局,進行海山地區煤礦調查與研究,考察黃金博物館、猴硐煤礦博物園區、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等館舍,俾利礦業文化推廣工作。

(4)茶業文化的記錄、展示與推廣:為能加深社會大眾對於地方傳統產業的瞭解,進而促成產業轉型與活化,人文學院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共辦理15場活動,以調查會議、小組工作坊、專題演講、田野考察參訪等模式,試圖回顧茶葉文化之歷史脈絡,冀許未來得以建構海山地區茶業史。

3.特色結盟、鳶飛亞太、放眼世界

(1)採「由上而下」方式,與國際知名學府簽訂交換學生等合作協議107年與新加坡管理大學、印尼大學、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學等共8所新南向國家新簽合作交流協議,締結校級、院系所級共233所姐妹校,學術交流協議書共計338份,其中新簽署交換協議姊妹校更增加了16所。

(2)積極參加國際教育展,主動開發潛在姐妹校吸引優秀人才為致力對外招生及增進本校國際能見度,107年參與3場海外教育展,如馬來西亞海外招生展、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展、香港教育展,較106年2場穩定成長。

(3)首度募款提供國際學生獎助學金,持續獎助弱勢學生出國圓夢與國泰世華商業銀行簽署共同培育人才意向書,國泰允諾提撥2年獎學金共90萬元,獎助本校財經及電資領域之優秀馬來西亞僑生。其次,與玉山銀行洽談共同人才培育方案,獎助來自緬甸、柬埔寨、越南來本校攻讀GMBA之碩士學位學程學生。再者,每年以新增預算方式提供優秀外籍學生獎學金,另研擬「優秀外籍學生學雜費減免辦法」,獎勵於本校攻讀全英語授課之碩士或博士學位學生。此外,106年學海飛颺獎學金補助弱勢生出國交換經費新台幣120萬元提升至107年310萬元整。

(4)精進校級行政支持系統與策略性措施,有效提升學生國際移動力除持續拓展海外短期研習計畫及交換生、雙聯學制之合作契機,在深耕計畫經費挹注下,107年來校及赴外交換生各175人、149人,共計324人次。

(5)學院拓展特色結盟

a.發展各式校級、院級與系(所)級短期交流與研習活動如捷克布拉格生命科學大學暑期研習營(校級)、讓世界認識臺灣-韓國首爾移地研習課程(院級)等不同層級,亦提供師生各項出國獎補助,並修訂本校「深化國際移動專業學習補助要點」,在深耕計畫經費挹注下,以補助經費方式實質鼓勵學生利用暑假期間赴國外進行短期學習,由106年13團220人次至107年增加至15團222人次參與。

b.持續精進與深化短期研習之交流方式鼓勵本校不同專業領域,發展具特色之跨國雙向實務專題研究計畫。例如:與香港科技大學共同辦理全英語授課暑期研習營,進行移地學習,並邀請姐妹校於寒暑假來校研習,穩固雙方合作關係,107年共2案28人。外,歷史系與香港中文大學由學生專題計畫雙向交流提升至教授互訪;經濟系師生每年赴西安交通大學金禾經濟研究中心短期研修,107年共達成2案26人次。 

(6)持續營造國際友善校園每學期舉辦國際文化週、新南向講座等各式說明會,使全體師生能接觸並了解多元文化之樣貌。107年共辦理21場講座及說明會,1,262人參與,較106年20場、1,205人次,有所提升。

(7)圖書館首設新南向閱讀專區為增進本校師生對新南向國家語言、地理文化等認識,本年於圖書館設置新南向專區,擴充新南向視聽圖書資料館藏共457本書冊及63片視聽圖書。

(8)擴大辦理跨領域海外職場實習

a.補助海外職場實習學員為鼓勵學員赴海外實習,修訂「海外職場實習獎助辦法」,提供49位學生獎助金,較106年增加9位同學。實習地點遍及美國、日本、吉爾吉斯及大陸等地,包含基金、期貨、證券、物流、樂園、飯店、貿易等各種不同樣態之產業,學生接受訓練之實質助益滿意度達4.5分、海外見習企業主考評達4.2分。

b.舉辦實習前說明會、行前訓練及成果分享會辦理3場海外職場行前說明會暨分享會,提供學員全球化職場需知與海外醫療保建等講座,並開設「日本服務文化與服務日語」通識課程,要求赴日30位實習學生須先修習,以了解日本服務理念及歷史文化,提升實習效能。

(9)持續推廣海外志工服務

a.獎助參與國際志工海外服務學生本年度新訂本校「執行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國際志工海外服務獎助辦法」,獎助27名學生透過國際志願服務,提升其全球關懷力及國際移動力。

b.舉辦志工訓練、海外志工經驗分享座談會及招募說明會辦理2場海外志工經驗分享座談會及1場招募說明會外,為強化志工服務知能,本年度行前訓練增加辦理為10場30小時,相較於106年18小時有所提升。

 目標3「提升高教公共性」

      1.建立公開透明公共化機制

(1)校務及財務資訊公開透明:於3月、12月分次完成校務及財務公開資訊專區之資料更新,鑑於所揭露之資料仍以報表數據為主,且網站設計較不易公眾閱覽,刻正規劃以新網站取代現行網站,並將於108年啟用。

(2)校務研究IR資料庫建置本年度延續106年教育部補助大學提升校務專業管理能力計畫成果,規劃完成校外IR資料建置整合,持續拓展平臺資料深度與廣度,積極匯整學生面向相關資料,並規劃線上申請與審核機制,取代紙本申請作業流程。

(3)校務系統資料庫之盤點與整併:完成與圖書館借閱系統12萬筆資料介接,擴充校務系統資料庫盤點累計137萬筆,較106年度30萬筆,顯著提升。

(4)校園e化歷程建置:首度導入校園雲端選課系統分流機制,改善選課流量大增之影響,現每月點閱平均達6,205人次另完成師生歷程系統平臺軟硬體建置,整合現有系統功能及帳號,以單一系統取代現有多組帳密使用。

(5)入口網站改版完成於106年通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核發無障礙網站標章2.0A級標章,107年持續進行無障礙網站之維運及自主檢測工作,安排人員參與多場無障礙教育訓練課程,提供網頁更友善之使用環境,並完成系統平臺軟硬體建置,持續配合廠商導入系統平臺。

(6)首次導入校務應用系統開發之無紙化會議系統:107年度開發完成,透過網路雲端傳遞會議資料,離線發佈PDF檔案至平板裝置,實際應用於本校8場大型校級會議(如主管願景共識營、臺北聯大系統會議等)。

2.完善弱勢協助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

(1)提升弱勢學生入學機會與招生管道之強化

a.全方面審查入學資料:107學年度降低學測能力成績門檻由30%調至20%,審查資料及面談分數佔比由70%調高至80%,跳脫成績至上固有思維。日間學制大一弱勢生人數佔部核定招生名額比例9.0%,較106學年提升2.3%;(中)低收入戶考試報名費減免人數110人,較106學年增加10人。

b.首次與IOH開放個人經驗平臺合作:邀請本校個人申請飛鳶組入學生分享求學經驗並錄製成14支影片放置於該平臺,協助更多高中生認識本校弱勢招生管道申請辦法及入學後可獲得之輔導機制。

(2)以外部募款基金永續挹注助學計畫:107年度總募款金額約3,100萬元,較106年度成長501萬5,190元。持續資助弱勢生深耕圓夢助學,107年資助12人從入學至畢業,每年8萬元獎助學金,較106年度增加3人。

3.教師素質及教學品質

除以目標1之推動教學精進創新研發小組、教師社群及教學創新獎補助、辦理多元教師增能活動等措施提升教學品質外,其他創新作法舉隅如下:

(1)新增教學優良教師遴選質性向度,首次推動遴選高教深耕績優教師:教學優良教師遴選除以教學意見調查及問卷調查結果為標準外,107年起加入質性審核向度,使審查更具客觀性。另為提升計畫執行績效,本年度首次推動遴選高教深耕績優教師,計42名(14位教學優良教師及28位推動高教深耕績優教師)獲頒獎勵金及表揚狀,較106年增加24人次。

(2)推動教師多元升等機制及特殊優秀人才彈薪制度:本校「教師聘任暨升等評審辦法」等法規業已增訂多元升等相關條文,鼓勵教師投入教學實務研究。此外,107學年每月核發4位特聘教授獎助金,另有7位教師獲延攬特殊優秀人才措施獎勵,45位獲補助研究獎勵金,較106年各增加3位

(3)落實教師聘用、升等及評鑑制度召開7場校教評會,由各院辦理教師評鑑,確保教師專長與授課內容相符,維護教師權益,提升教研品質。107年評核106學年度)19位專任教師接受評鑑,通過率為100%,較106年提升3.6%(28位受評,27位通過,1位未通過,通過率96.4%)。

(4)增聘專兼任教師:107年聘任專兼任教師各383名、260名,較106年380名、261名,專任教師比例提升1%。107年通識中心及語言中心共新聘4位專任及10位兼任教師,開設83門通識課程,修課受益學生達2,657人。

4.從進修教育到開放式大學

(1)強化終身教育學制之彈性

a.增加進修部學生修業之彈性:修訂「學士班及進修學士班學生互選課程辦法」,除原有雙主修學生外,增加輔系學生於學士班及進修學士班必修課程亦可互選;另修訂「學生抵免學分辦法」,學士班與進修學士班新生抵免學分總數達40學分,得編入2年級;達80學分得編入3年級。107年進修學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新生報到率93%,較106年90%提升3%。

b.增加學士班及碩士班課程隨班附讀:修訂「辦理隨班附讀作業要點」,除原有進修學士班課程,增加學士班及碩士班課程隨班附讀,提供社會人士修習課程機會,以及提升畢業生回校進修意願。

(2)拓展終身學習之推廣教育

a.新設犯罪學碩士學分班,培育政府機關犯罪防治之成員:進修部與犯罪學研究所合作開設學分班,107年度首次招收22名學員。

b.新開東南亞國家語言訓練課程及長期照護領域課程: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招收越南語及印尼語課程學員各30名、22名。此外,因應高齡化社會,開設長期照護領域課程,招收10名學員,以培育專業之長照人才。

c.開設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國際專案管理師證照班:PMP係由PMI(美國專案管理學會)施行之資格認證,在世界先進國家或地區皆接受承認。本校PMP課程結業後頒發42 PDU證書,作為專案管理國際證明及參加PMP考試認證資格。107年開設9期,學員共招收97名。

d.其他提升推廣教育效益之作為:首度申請辦理108學年度學士後多元專長培力課程,計有8個學系/學位學程招生,共78名生額。

 目標4「善盡社會責任」

1.新訂「社會責任實踐推動委員會設置要點」召開委員會:通過成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推動委員會,職掌本校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及資源配置之推動指導事項,落實推動相關目標;共召開2次會議,於10月3日通過設置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專案辦公室,由學術副校長兼任主任,漸進整合校內既有組織與資源。

2.修正「教師教學社群補助要點」,鼓勵組成USR教師社群:107年修正通過要點,補助2組社群,促進8教師以在地連結為核心主題辦理5場交流活動,共395人次參與。其中社工系劉素芬教師召集「老人社區工作學群」,透過學術交流及參訪學習老人績優社區實務,進一步連結校園、在地團體與商家舉辦「老大人,音樂節」,逾三百社區居民參與且滿意度高達96%。金融系池祥麟教師召集「數位科技與商學院教育」社群,邀請業師演講企業社會責任議題,使學生學習產業變革趨勢並關注環境維護重要性。

3.新訂「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課程補助要點」,鼓勵開設USR特色課程:107年新訂要點,USR課程授課時數以1.5倍計,鼓勵教師帶領學生走入社區進行跨界的教學與行動。本年度共獎助27門USR特色課程授課鐘點加乘、TA或課輔員,較106年24門穩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