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銘傳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銘傳大學107-111年度高教深耕計畫亮點

本校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創新教學、學用合一」為旨。在整體績效中,本校有效結合校務資訊系統與UCAN平台,掌握學生能力培養情形,其成效獲教育部青年署肯定,為全國「大專校院推動職涯輔導補助計畫」北區召集學校。為提升學生媒體識讀知能,本校強化媒體素養教育,績效獲教育部肯定,成為「高等教育媒體素養教學發展計畫」主導學校與北區資源中心學校;配合108課綱,提出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主軸,獲教育部補助「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計畫」,是全國最高額補助大學。遠見雜誌2021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調查結果,本校名列最佳大學文法商類全國第七;「教學表現」面向從第29名大躍升至第18名。

分項計畫A:落實教學創新子計畫

一、發展創新教學模式

  1. 本校透過教學創新元素的課程,使學生了解如何創新學習,獲得跨領域多元知識並運用於生活中,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強化教學成效,讓教學融入及應用數位學習平台,平台每日之使用達到17,000人次。
  2. 本校推動「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有成,107-111年逐年成長,111年共獲補助50件,名列全國第一的佳績。
  3. 本校設置教學助理,課業輔導,讓期中學習預警學生經輔導後學期成績未再落入預警之輔導成功率達83%以上,免於退學之輔導成功率達 99.3%,成效良好。

二、厚植學生基礎能力

  1. 為強化學生邏輯運算思維能力,本校以院為單位,規劃與學院特性相符之程式設計課程,110學年度修習程式設計相關課程人數,已達大學部學生人數100%
  2. 在厚植學生基礎能力上,本校近四年共完成測驗藍圖274份、檢測分析報告190份、職涯課程地圖516份。
  3. 本校大一英文課程全面數位化進行翻轉教學,搭配普測系統及測驗題庫,充實學生語文能力,平均每年修習人數7,768人。
  4. 本校學生在中文能力強化學習方面,採用實作教學法培養中文及公文撰寫能力,平均每年3,467人通過中文基本能力檢測。
  5. 在通識教育中,本校主推道德力、知識力、體能力、群體力、美感力、企劃力、溝通力、科技力、國際力及就職力等十力教育,十力學生通過的平均比例達89.1%

三、建構跨域學習環境

  1. 本校在跨域學習環境上,四年共開設129門微學分課程,平均每年1,288人修習。為完善在學最後一哩路,近四年學生進行校外實習比例達44.66% 7+1全時實習人數達438人。
  2. 本校在雙師共授跨域學習中,課程引入業師協助授課共494門,校內跨院跨域共授課程共14門。

四、核心產業人才培訓

  1. 本校在培育核心產業人才的成效上,推動軟體培育、智慧機器人、IoT創客板研發、新農業的發展,讓我們學生具備進入核心產業的能力,能投身於國家推動的產業方向。參加FIRA機器人世界盃大賽,近五年一共獲得11315銅;國際人形機器人競賽,近五年獲得17165銅。
  2. 本校盤整教師專業,推動ABCD新世代創新課程,在培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上,建構校園創業輔導平台、開設創業學程,完成學程累計達35人,參與校園創業活動學生達500人以上,學生通過教育部創業相關補助,累計140萬元,學生成立實際公司共有5家,參與校外競賽獲獎達30件以上。
  3. 本校為使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確實掌握畢業生流向,在畢業生流向掌握率超過7成,四年來,雇主滿意度平均4.21,均達歷年目標值以上,透過校內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畢業後一年學生就業率整體成長,平均就業率69.17%,選擇繼續升學比率平均14.21%,服役率1.69%,待業率4.34%,畢業後三年學生就業率整體仍持續成長,平均就業率83.06%,選擇繼續升學比率平均6.19%,服役率1.41%,待業率3.54%,整體待業率下降。 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五、培養學生就業能力

  1. 本校透過「銘傳大學創業基地」,整合本校各院系專長資源以及育成中心資源,優化創新創業學分學程,聚焦於「智慧生活」、「健康關懷」、「文化創意」與「創新服務」四大重點產業。

培養學生就業能力

  1. 在培養學生就業能力方面,本校規劃全程實作專題、科技融入專業,並完備校外實習、提升學生就業競爭。
  2. 另為提升學生自學能力與研究能量,本校長期推動學生參與「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111年更通過125件計畫,連續9年衝破百件大關通過件數不僅名列全國第四、私校第二,更已連續3年蟬聯私立綜合大學第一。

分項計畫B:深化國際移動子計畫

一、建構國際學習環境

  1. 本校111學年度境外學位生數2,076人,連續4年全國排名前三,再度蟬聯私立大學第一;累計達97個國家外籍生在本校就讀。
  2. 本校在管理與觀光研究領域表現優秀,2021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旅遊休閒管理類」世界排名第44名,名列台灣第一。銘傳大學「旅遊休閒管理」學科表現,在重要期刊論文數、頂尖期刊論文數兩項指標獲得亮眼成績,連續四年擠進世界百大行列,更連續兩年位居台灣第一。

二、優化多元外語教學

  1. 建立8個全英語授課之學士學位學程,在活化英語教學上,於本校教學平台上建置數位英語教材。目前已針對全校一年級全面實施英語線上教學。
  2. 除了英文外,積極推動第二外語,2022年共有3,513人次修習第二外語,其中修習東南亞語系每學期皆超過300人。

三、深化全英學位學程

  1. 本校規劃四年的全英語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文能力,並以中文、英文、日文、東南亞語系及其他第二外語進行規劃。

四、深化教師國際參與

  1. 本校國際學院獲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重點培育學院(認證型)補助,和政大並列全國唯二獲認證型補助大學,為私立大學唯一獲認證型補助大學。

五、擴大學生海外視野

  1. 本校為擴大學生國際視野,積極推動學生國際移動,每年參與國際行動人(含線上線下)穩定在1,300位,顯見本校在此拓展有成。  
  2. 本校通過美國大學評鑑(MSCHE),成為亞洲唯一美國認證大學;另管理學院通過AACSB國際商管認證,確保銘傳教學品質。


分項計畫C:提升高教公共性

一、完善弱勢生入學制度

  1. 本校對弱勢學生採一條龍輔導方式,透過入學報考、就讀學習、助學成長與茁壯回饋的求學過程皆有完善方案與措施,使渠等求學生涯減壓增能。
  2. 成立「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強化原民學生輔導。

二、完備弱勢生輔導機制

  1. 為讓學生以學習取代工讀,本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本校辦理之各項學習輔 導課程與活動,強化自身學業表現與職涯發展,特擬定「銘傳大學弱勢學生學習成果補助實施要點」,讓經濟不利學生同時兼顧生活與學業所需。
  2. 本校經濟不利學生人數自1071,742人增加至1111,985人,原民學生人數自109151人,111年增加為231人。由人數的持續成長可見照顧經濟不利學生重要性與學校的責任。
  3. 對於經濟不利學生入學,本校提供離島及偏遠地區學生前一日免費住宿及交通費補助。金門、馬祖地區學生面試採遠距視訊。
  4. 111年經濟不利學生人數占大學部學生總人數13%,參加本校各項學習輔導措施的經濟不利學生,1071,530人,1111,519人,約占75%,另外四分之一的同學因成績較優或個人意願並未參加課業輔導。獎勵人次1073,946人次,1114,177人次,獎勵金額從1,269萬元提高至1111,459萬元。
  5. 原民學生學業成績自107學年度平均70.15分經過各項課業輔導措施,111學年度提高至75.41分。
  6. 利學生通過十力檢核118人,約占經濟不利學生總數的6%
  7. 經濟不利學生每年獲得證照約300張,參加校外實習260人,參加國外志10人。人數雖有成長,但比較一般生仍有差距。

  三、募款助學機制

  1. 本校106年起針對高教深耕弱勢學生建立外部募款機制,至11111月共計募款2,700萬元,每年平均募款500萬元以上。計畫經費執行比率達100%
  2. 為能公平公正公開使用募款幫助經濟不利學生,本校訂有經濟不利學生與原生學習輔導與獎勵辦法。
  3. 110學年度教育部疫情紓困補助,本校協助1,282位經濟不利學生申請到958萬餘元補助金,幫助568人獲得租屋補助247萬餘元,總計有1,850人獲得補助,總金額超過1,200萬元,幾乎全校經濟不利學生都獲得補助,協助其家庭度過疫情難關。本校另自籌995000元,針對僑外生給予疫情旅宿補助,共計補助人數199人。
  4. 本校為協助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安心就學,特訂定「銘傳大學獎勵募款實施要點」。銘傳大學弱勢學生助學輔導基金,每年皆募款超過500萬元。

四、 強化師資質與量

  1. 本校持續禮聘優質教師,聘用教師專長符合系所目標、課程架構設計與業界需求,近三年新聘教師39位,銘傳大學生師比為22.46
  2. 本校建立完備教學評鑑與教師評鑑制度,作為教師獎勵的基礎,搭配彈性薪資制度,提供適當的誘因與支持,促動教師積極投入永續的教學發展。彈性薪資近四年共核發4,536萬元,計1,192人次。
  3. 本校推動教師多元升等,讓認真投入教學、產學、研究且獲致具體成效的教師,能據此辦理升等。107-110學年度有2位教師通過教學型升等、1位通過應用型升等、2位通過作品升等。

五、辦學資訊公開

  1.  因應新媒體時代,本校建置銘傳大學網站APPFB粉絲專頁、即時網路電視台、平面媒體銘傳一週,向大眾公開學校各項重大活動及辦學績效;在建構校務資訊公開制度的部分,本校校務暨財務資訊公開專區,即時公開校務、財務、畢業生流向及學雜費補助等資訊。
  2.  從校務會議至系院課程委員會均有學生代表參與,參與人數均符合相關規定,學生申訴委員會議學生代表可發言、投票,確保學生申訴權益。110學年度學生參與學校會議、師生面對面共35場。

分項計畫D:善盡社會責任

一、完善社會服務

  1.  銘傳大學是一個多校區的國際化大學,對於本校主要所在的台北、桃園及金門校區,推動師生深入社區服務,解決在地問題,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締造 雙向回饋之綜效。運用多校區專業貢獻、多元產業結盟,以及多系所區域夥伴的「三多培力(triple-empower)」機制,進行跨場域、跨產業、跨專業的社會實踐,是本校善盡社會責任之主要特色。
  2.   107-111年度開拓雙北地區淡水河流域、桃園、金門地區,以及宜蘭縣等學校外部場域計畫,投入10個學院,積累社會責任計畫共64件次,其中推動USR-Hub 5件,開設魚菜共生農法的理論與實作、跨領域課程、實作微學分課程以及研究議題探討,專業服務學習課程數133門次,修讀人數累計2,852人次。

二、關懷環境人文

  1. 健康科技學院深耕原鄉醫療,由銘傳大學、桃園市復興區公所、蓋德科技公司三方合作,推展智慧醫療AI電子手錶於復興區泰雅族之健康守護活動,獲原民電視台、原民新聞電子報報導擴散深耕在地效益。
  2. 設計學院為桃園市復興區偏鄉原住民部落再生,結合部落傳統經驗的智慧、銘傳建築系以永續創新偏鄉原住民部落實構築創生與數位新媒材之運用,提升部落年輕世代對自身文化保存的認知,進而延續原住民泰雅族文化之傳承。建築系「高山上的建築課」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育局主辦「109大專院校農村共構實踐計畫」農學共創特別獎。
  3. 金門校區推動新住民職業培訓計畫,以扭轉其不利之社經地位。提供金門地區新住民多元培力課程並拍攝「今生金世」5部作品。另外,每年辦理各類烘焙休憩課程,免費提供金門民眾學習,提升金門終身學習的氛圍,每年參與人數皆超過2,000人。
  4. 設計學院建立北區專業「防()災規劃研究服務中心」推展都市環境永續,引導社區居民及國中小學生認識災害與氣候變遷,109-111年共合作10個社區及國中小學校加入防()災聯盟。

三、鏈結在地產業

  1. 健康科技學院將環境永續觀念帶入校園,由銘傳大學、日月光集團與大崗國小三方合作,在大崗國小打造「魚菜共生農場」,讓樂齡長輩和小朋友體驗生態,傳遞愛護地球理念,獲多家網路影音、媒體報導擴散深耕在地效益。
  2. 傳播學院協助大台北地區新住民,結合在地社區資源,並透過網絡社群推播擴散,帶動新住民就業,提升新住民之工作能力及家庭經濟支持,完成應用新住民創業微視頻21部作品。透過媒體識讀、食農教育,與小學通力合作完成媒體素養動畫2部,推廣多元文化生活。
  3. 觀光學院長期關切桃園龜山地區,挖掘在地文化特色與故事回憶,喚醒地方人文精神以重塑「地方認同」。運用整合行銷及旅遊創新的概念,舉辦龜山後街、農村文化、【眷是這一味】體驗活動,開辦【333(山山山)聚落】綠色生活頻道及市集,形成具跨區域帶狀效果的旅遊軸線。
  4. 觀光學院推動桃園地區之在地休閒農旅,對在地青年農民進行國際禮儀與接待訓練、農場診斷與規劃、國際學生環境導覽進而創造休閒農業的新思維,產出綠色休閒行銷『VR/AR科技行銷整備計畫』與永續休閒農業場域規劃報告。

分項計畫E:鏈結教務研究

一、提升校務研究能量 

  1. 本校建立校務研究雲端資料倉儲、校務研究分析平台、校務研究應用平台。持續充實「學生學習成效資料」蒐集面向的深度與廣度,使校內資料庫的資料欄位可符合高教校庫結構,校務研究倉儲系統,目前已完成35個資料表的彙整。
  2. 本校透過「雲端IR資訊平台」融合校內相關資料,並「深化校務議題分析」,以教學、研究等校務研究議題在SDGs之關聯性及成效分析,做為本校校務決策依據。
  3. 為全面推動校務研究分析,本校建置「校務研究分析平台」,期望透過雲端的方式打造友善數據分析的環境,讓主管及同仁,對於自行關注的議題進行統計分析,營造以數據為本的文化風氣。

二、 深化校務議題分析

  1. 本校整合校內校外資料,進行招生策略分析,與學生落點預測,以利學系作為招生策略參考。110學年度繁星招生缺額比例為7.20%,較109學年度下降8.33%110學年度本校新生註冊率97.05%,五學系註冊率百分百。
  2. 本校校務研究議題首先聚焦於「學生學習成效」,從學生入學、在校學習至畢業流向等一連貫的時間序,進行相關重要議題的研究與分析。並針對休退學生之課業修習狀況進行分析,瞭解學生不及格科目間的關聯影響,找出最根本的問題科目即早進行補救教學,以降低休退學率。
  3. 在英文學習部分,針對英語翻轉式教學,以及疫情下對於國內外學生遠距教學的實施,進行教學與學習成效分析,以作為後疫情時代線上教學改進之依據。
  4. 在系所學期成果系統方面,主要蒐集教學活動、課程成績、學習成果等資料建置系所學期成果;其內容包含學期成績分布、教師課程成果、核心能力、研發能量統計等系所成果資訊。提供系所進行自我改善,確保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檔案下載

銘傳大學107-111成果亮點(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