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111年高等教育深耕主冊成果及亮點

111年高等教育深耕主冊成果

本校為全臺及全球最完整海洋領域特色之大學,海洋領域之產官學研並進,並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海洋產業人才培育搖籃。本校透過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向下持續精進推動以下4大面向:落實教學創新、發展學校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及善盡社會責任。

(一)落實教學創新

 執行摘要

持續以學生為本並進行整體教學品質提升與課程翻轉改革,其中含括以學生為本進行課程設計、鼓勵教師運用智慧載具及行動科技同步互動功能於教學以提供學生數為學習、精進學生程式能力及人工智慧知能以培育學生富有邏輯思維及資訊核心能力、強化學生中英文敘事力、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參與產業實踐學習中及提供教師相關教學支持措施。

執行成果

  • 提升學習成效:1.教學面:教學運用雲端學習平臺111較107年成長4倍。行動載具融入教學參與教師數43人比107年上升3倍且學生參與情況上升至2,082人為107年2.78倍。2.制度面:107年首度推動學生修習跨校通識磨課師採計學分至111年共認列17門修課學生數804人。推動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數位學習計畫,107至111年共2,771案申請,課程通過率83.76%。107年首推動師資培育生參與探究與實作導向課程至111年參與師資培育生已占全校師資培育生95%。3.學習面:110學年度第2學期學生參與課程輔導後,課程通過比例約62.4%較107學年度高10%且經分析參加補強教學次數越多與補強科目成績呈現正相關。
  • 強化專業實務:1.課程面:「大學生暑期學習實務體驗計畫」111年參與學生數較107年成長2.5倍,參與教師人數成長2.4倍。機關企業與本校共同設計「通關實務」課程並鼓勵鼓勵學生參與證書檢核,通過率100%,提高學生進入職場競爭力。2.產學面:建立產學共同培育人才機制,本校與崇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屬「智慧養殖技術建立與研發人才培育」合作,培育高端養殖人才培育,萬濠船舶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及台灣世曦工程簽署合作備簽訂合作備忘錄,提供本校學生獎助學金及實務見習機會,增進我國海洋、船舶及離岸風能產業發展等項目專業高階人才,提高學生就業機會。
  • 培養關鍵能力:第一期計畫推動1.數位力:「基礎程式設計」、「人工智慧概論」列入必修課程。2.:跨域力「主題式課群先導計畫」107至111年共執行33組課群,參與學生數約7,776人次,成果以競賽檢核。3.國際移動:110學年度EMI課程數較107學年度課程數成長2.6倍,並推動英語學習獎勵金。4.敘事力:推動大一線上中文寫作,每位學生每學期撰寫2篇作文及大一英文寫作平台使用率81%。
  • 提升教師教學創新與實務經驗:1. 教師支持:修訂「教師升等辦法」、 「教師升等教學服務成績考核要點」 、「教師升等基本門檻及教學服務成績考核資料表」,增列教學創新與得獎計分項目與配分。修訂「延攬及留住特殊優秀人才作業要點」,明定教師參加教學實踐研究或USR計畫,彈性薪資獎勵。2.教學品質:推動「課程觀摩系統」111年開放課堂數較107年成長7.5倍,參與觀課教師數成長6.9倍。獎勵數位教材分級開發,主題式數位教材自108年推出至111年共開發149個單元,並陸續將教材公開分享於本校海洋頻道。112學年度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57件比107年(15件)申請件數成長約3.8倍。

https://reurl.cc/4X724R

(二)發展學校特色

執行摘要

持續於海洋產官學研各面向領域發展,如:研發海洋特色研究、推動全校特色海洋教育及海洋教材、推廣全民海洋意識、培養學生海洋素養、培植水域運動特色學生社團、接軌國際海洋產業,致力跨國教研合作,朝向「以海洋為主體的教學卓越與研究頂尖國際一流大學」發展願景努力。

執行成果

  • 培育海洋專業人才:海洋領域教學單位最齊備完整共35系所,校級大一必修海洋特色課程「海洋科學概論」、出版海洋特色書籍16本、發展產業鏈結計畫,培育國家重點領域產業人才,如離岸風電。
  • 推廣海洋科普教育:辦理全國海洋教育週及海洋職業生涯試探教學與發展,充實海洋教育網路平台截至111年8月底網站點閱數達328萬人次,促進國人理解生活與海洋的關聯性。舉辦海洋國際研討會。辦理海洋獨木舟與SUP體驗營共75梯次及參與人數約3,000人次,甚至「2019基隆國際帆船賽暨臺琉國際帆船賽」本校奪得A組總冠軍,成績相當亮眼。
  • 致力跨國教研合作:與全球109所學校及機構簽訂跨國國際教學研究之合作合約,成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海洋工程科技中心」升級為校級中心,深耕海洋特色主題領域,包括:「全球氣候變遷」、「海洋永續發展」、「海洋事務」、「海洋生技與食品安全」、「海洋工程」、「綠能科技」、「程式語言」及「5G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海洋相關議題」等全球關注議題 。

https://reurl.cc/lZj3o6

(三)提升高教公共性

執行摘要

持續於高等教育公共性注入高度協助及影響力,並更加完善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協助機制,設立原住民學生資源中心,降低校園生師比例,保障教師權益,辦學資訊透明公開、明定學生代表參與學校會議制度及發展終身學習管道。

執行成果

  • 完善輔導:募款「關懷弱勢學生安心就學助學金」,107-111年共募款1,379萬元,提供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之獎助學金專用。107-111年共1,554位學生獲獎助學金,獎助學金總金額30,775,200元,平均每位學生獲得19,800元補助。經問卷調查,獲獎助學金的學生,90.8%利用獎助學金來貼補生活費,65.5%用來學習新技能及加強語言能力。學習方案中,以磨課師數位學習計畫廣受學生好評,66%的學生回饋因此而減少工讀時間且學習新知能。原住民族學生入學人數111學年學生數119位較108學年上升21%。
  • 生師比下降:日間學制生師比為17.22,研究生為4.2,全校生師比為19.43。
  • 辦學資訊公開:開創教學品保結合校務研究,明定學生校務參與制度,於網頁公開本校辦學資訊。

https://reurl.cc/6L3ALd

(四)善盡社會責任

執行摘要

建立並致力完善整體教師獎勵措施,鼓勵教師規劃課程設計連結場域實踐,使傳統文化永續及生態復育發展;另亦持續進行跨校跨國合作,導入日本地方創生經驗與轉譯機制,以及強化教研資源共享以深耕在地,並善盡海洋教育責任。

執行成果

  • 深化教學實踐場域:參與USR計畫之教師給予彈性薪資及減授鐘點獎勵。彈薪人數與金額均逐年成長,111年相較於108年人數成長53.3%、金額成長逾663%;108-111學年酌減教師授課時數共計112小時。
  • 強化教研資源共享:增加北海岸海洋生物資源,經調查已提升當地漁獲量1.5-2倍。辦理跨國(6國)學生工作坊交流地方創生經驗。辦理海洋素養課程共360人高中生參加及70場次大學與高中教師社群增能研習參與人數2,800人次。辦理高中弱勢生陪讀計畫20位高中生參加。

https://reurl.cc/LXz9Ne

 

111年高等教育深耕主冊亮點

一、教學創新

(一) 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成果導向推動課程計畫

探究與實作導向課程

以培養師資培育生在教學專業上多元敘事能力為主軸,以做中學之理念,在參與的行動中學習,107年參與師資培育生22人, 111年成長為115人已占全校師資培育生95%,111年分別產出實作作品及專題報告136及107份。

說明:師資培育探究與實作導向課程-王嘉陵老師於教育議題專題請專家學者與學生進行多元主題討論。

推動總結整合式課程

107年起以學院為核心推動總結性課程,111年度共19個學系開設40門課程,參與學生1,626人次且舉辦專題競賽展現學生學習成果。另33位教師籌組7組主題式課群,以競賽模式進行總結性課程檢核,參與學生1,584人次。

說明:海洋法政學士學位學程課群辦理「2022 海洋、法政、永續發展的Big Idea競賽」,最終選出優選學生。

獎勵專業學科應用競賽

以競賽培養團隊合作及提升學習動機,促進專業成長,111年學生參與校外競賽得獎者至少139人,其中109年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ICPC),海大校排名全國第四、110年學生團隊獲教育部「智慧晶片系統應用創新專題實作競賽」金獎、數位發展部AIGO計畫舉辦111年度全國性解題賽,本校從全國229案中脫穎而出,獲得優等獎及新臺幣30萬元的獎金!

說明:電機工程學系李東霖助理教授與資訊工程學系蔡宇軒助理教授帶領學生參與數位發展部AIGO計畫舉辦111年度全國性解題賽,獲得優等獎及新臺幣30萬元的獎金。

(二) 強化學生專業實務

鏈結學生職場能力計畫

開設產學巡禮導論及產業接軌課程

大一開設系級海洋特色課程,建構學生學習地圖,開設學系數占全校學系約76%。大二至大四安排業師授課及業界參訪,並開設企業講座,如離岸風電產業講座、航運產業講座、輪機實務講座等。

說明:產學巡禮導論-河工系測量實習課程至河海相關工程地點進行參訪實務教學

說明:航運產業講座-輪機系邀請台塑航運處處長蔡宏仁講授台塑海運船型簡介與營運概況

辦理校友經驗傳承講座

108年起由本校校友服務中心策劃「傳承與創新—王光祥講座」通識課程,開課邁入第四年,已有430位學生選修,課程邀請本校各領域傑出表現之校友返校分享其求學、創業之經驗,並辦理交流式見面座談會,開拓國際視野豐富職場生涯。

說明:110學年度傳承與創新-王光祥講座通識課程

機關企業與學校共同設計課程,提升專業級證照能力

本校與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合作,以業師講授、企業參訪及證照考試檢核,就關稅實務面為出發點,開設「通關實務」課程,並鼓勵學生參與證書檢核,如111年「保稅倉庫、免稅商店及物流中心自主管理專責人員證照」共83名學生參與測驗皆取得證書,通過率100%;「優質企業供應鏈安全專責人員證照」82名學生參與測驗皆取得證書,通過率100%,提高學生進入職場競爭力。

說明:航管系通關實務課程辦理教學實地參訪-至昇恆昌認識實務運作

(三) 培養學生關鍵能力

學生創新創業創意計畫

推動創意創新創業學程

培育學生共同基礎、領域核心、系所專業能力建構課程地圖,基礎課程4學分、核心課程3門8學分、專業課程8學分,107至111年學程共開設159門課,修習所有課程總人次7,079人次,並經專屬助教追蹤學生學習狀況。

說明:創業與管理課程辦理「2022海大創意發想發表會」,並邀請業師給予學生團隊指導

暑期舉辦密集性程

以生醫產業及新農業創新創業、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為方向,以海洋生技、食品創新、多元健康及精準農業為主軸,110-111年度於暑期開課46門課程、修課人次3,073人次。

說明: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於暑假辦理完密集性課程後,舉辦食品創新創業競賽,吸引10組學生團隊參賽

辦理業師創業培訓課程

107至111年舉辦創客培訓工作坊共77場次,聘請業師講授創業知識並分享自身創業經驗,約1,366人次參加。

說明:辦理創客新手村結業成果發表會,創客新手發表創業構想

育成學生創業團隊

107至111年輔導成立44組創業學生團隊,例如:「KINGO貿易、旅廢、樂遊App、Mi樂、魚魚好多、翻斗、狗鮮食、環保餐具租借、尋迴、FRESH!、Circle、旬味獵手、D&A、Researchain、Circle」等。並有4組團隊成立公司行號,達成學生創業團隊具體實踐創新創業構想。

說明:艾樂匹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創業團隊競賽鼓勵機制

學生創業團隊「玫瑰天使蝦鹽」、「DY AQUA」、「小魚哲學」、「藍瑪 1982」、「依山零」及「SeeFish」參與111年大專校院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臺各計畫獲補助10萬元創客基金,單一學校入選數全國第二。「PRAWNtech養殖水下掃地機器人」獲得教育部 111年度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第一階段補助新臺幣50萬元,且受訓為期6個月的創業育成輔導,讓團隊實踐創新技術或創意想法,驗證創業構想。「Smart Fish」受英特爾邀約參與Intel AI Global Impact Festival取得優異成績。

說明:「PRAWNtech養殖水下掃地機器人」團隊獲得「教育部111年度創新創業競賽冠軍-精準農業領域」冠軍

說明:「PRAWNtech養殖水下掃地機器人」團隊場域驗證

(四) 推動教師教學創新

教師增能與跨域發展計畫

強化飛鷹翱翔計畫

經由資深教師支持新進老師,促使新進教師早日在教學、研究、服務及輔導等領域適切發展,本計畫共分2階段,107至111年度共63組教師(146位)參與第1階段計畫,並於110年修訂「教師升等辦法」110學年度第1學期起聘之教師應參與第1階段計畫。109年起推動第2階段計畫為教學精進計畫,新進教師執行完畢第1階段後可自行於授課期間擇1門課程申請補助,補助其課程所需之教學經費,109至111年共6位教師執行第2階段計畫,以期協助新進教師即早適應教職生涯。

說明:本校教師執行飛鷹翱翔計畫由資深老師協助新進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等多元的交流

建立教師教學典範影片

108年起將教學具創新理念思維、運用創新工具及創新教學方法之教師教學典範技巧,錄製成3至10分鐘的短影片,提供全校教師學習參考,至111年度共製作「教育研究的理念與類型」等10支影片,並將影片建置「Teacher Plus」專屬網站https://www.o-channel.org/teacherplus,以同儕學習的角度,促進彼此教學方法多元發展。

說明:本校錄製典範教學影片,提供全校教師學習參考

推動教師社群及教學創新研習,提升教師群專業度

成立「議題跨域」、「教學實踐研究」、「跨校專業」及「海洋教育」四大面向教師成長社群,共計21個教師社群,經合作與分享,促進彼此精進合作,111年教師社群組數為107年2.1倍。辦理切合教師需求並整合實體與數位研習模式之教師研習共22場次,大幅提高教師參與率,111年參與率為107年8倍。

說明:積極推動本校教師共組社群,增進教師交流機會與共學成長

(五) 提升教師實務經驗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社會實踐研究

鼓勵教師教學實踐與社會議題結合,111年進入基隆八斗子、和平島、東北角與馬祖等場域為實作演練。教師藉由課程深入場域並協助解決地方問題,例如協宜蘭場域利用農業廢棄物開發循環經濟產品4款,包含米手工皂及洗髮餅等。為使文化永續發展, 開發「牽罟小小科學家」、「海廢漂流記」及「海洋資源的抉擇」等教案,同時培養社區環境教育人才。

說明:本校USR計畫團隊串聯了宜蘭的牛頭司-耕牛小學堂與基隆沐澧mooni,共同開發一系列以農耕剩料製成的洗髮餅及潔膚手工皂,以簡單環保材料推廣循環經濟理念

說明:本計畫與頭城鎮港口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協助社區利用牽罟文化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配合社區既有牽罟文化體驗活動,導入公民科學家之調查概念

教學實踐研究學校支持措施

為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實踐研究,
制度面:通過教育部計畫校長公開表揚,績優計畫另核予獎勵金、教師評鑑列入免評鑑、教學升等明定加分措施,以及納入彈薪機制。
增能面:校內執行「教學實踐研究先導養成計畫」及「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教師社群」,111年共28位教師參與計畫、籌組5組教師社群,辦理研習講座及3天密集課程以協助本校教師進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撰寫。
輔導面:製作教師輔導手冊、徵件重點及經驗分享活動5場次、新手部落2場次、一對一專家諮詢5場次、教師自行找尋專家進行專業諮詢之獨諮計畫7場,以及網路諮詢平臺,強化教師參與教學實踐研究動力。112學年度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57件比107年(15件)申請件數成長約3.8倍,顯見本校多方支持措施具有成效。

說明:針對本校獲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之教師,於本校公開場合表揚及核予獎勵金

說明:本校針對教學實踐研究議題定期辦理教師密集培訓課程,激發教師創新的教學策略,增進教師間彼此互動及未來跨域合作的可行性

二、學校特色

(一) 培育海洋專業人才

發展產學鏈結計畫

發展產學研鍊結計畫,提升學術價值

提供優質學研環境,並配合國家政策鼓勵與協助有意新創企業教師邁開技術商品化,積極將技術落實於產業,並參與政府各部會提供之亮點競賽,如:水產養殖學系呂明偉教授技術商品榮獲我國「第18屆國家新創獎」及「2022臺北生技獎優等獎」;水產養殖學系周信佑特聘教授與海洋生物研究所陳歷歷教授新創公司商品榮獲「2022年台北國際食品展台灣館十大人氣商品第3名」。在學術研究上,更是結合產業需求與學研鏈結,如,電機工程學系王榮華教授榮獲「國際智慧醫療高峰會優秀作品獎」;資訊工程學系許為元副教授榮獲國科會「2022未來科技獎」以及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周昭昌教授榮獲「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金牌獎」。尤其,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張文桐副教授「發電避震器技術」獲「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銅牌獎,還獲鴻海公司「技術特別獎」。

說明:本校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張文桐副教授與其指導之專題生共同申請的發明專利「發電避震器」致力於將避震器減震時所產生的部份動能動轉成電能以求提升電動車的路程續航力,獲得「鴻海特別獎」及「銅牌獎」,以展現研發實力及產學應用價值

說明:本系統「AI囊胚影像判讀系統」王榮華教授團隊成員為海大電機系的博士生黃仁傑、碩士生林映任及鄭銘凱、大學部的林楷恩,以及助理研究員陳振耀

(二) 成為海洋教育智庫

建立海洋教育長期資料庫,累積海洋教育人才

充實海洋教育網路平臺

本校「臺灣海洋教育中心」為整合全國海洋教育相關資源之重要平台,統整資料庫、網站平臺國際化與推廣海洋教育活動與知識。持續調整網站架構、強化資訊分類、更新網站資源等充實與優化臺灣海洋教育中心網站平臺作業。截至111年8月底,網站點閱數達328萬人次。自107年6月起發行「臺灣海洋教育中心電子報」 (2個月1期,111年8月已發行第26期電子報)。

說明:「臺灣海洋教育中心電子報」

建置海洋教育長期資料庫

持續調查臺灣海洋專業人才供需情形,累積海洋教育統計年報,做為臺灣海洋專業人才培育發展之趨勢分析,並建立中小學海洋素養調查,每3年辦理1次調查,進行長期資料累積以瞭解十二年國教中學生海洋素養之變化情形。另亦辦理「綠階/初階海洋教育者培訓課程」、「藍階/進階海洋教育者」培訓課程及「海洋教育者/回流教育」培訓課程(綠階/初階及藍階/進階各1場)。

說明:2022年臺灣海洋教育中心主辦的綠階/初階海洋教育者培訓課程,今年度上半年延續以單一海洋議題為主題的規劃概念,辦理以「水域安全」、「漁業議題」、「海廢議題」三場主題相異的培訓課程

(三) 致力跨國教研合作

充實國家級海洋研究設備

充實國家級海洋專業重要研究設施,維運全國使用之海洋科技領域教學研發核心平臺 

「共享核心儀器室」24小時開放且免費使用,每年超過10,000人次的使用率;「國家級海洋研究船-新海研2號」每年支援全國學研單位海洋探勘達150天以上;「水生動物實驗中心」全國唯一臨海水產養殖實習場,每年超過20,000人次的學生實習;「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協助推動魚蝦貝介類種苗繁殖及海洋生物保育;「海洋工程科技中心」於109年升級為校級中心,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五大,可從事海岸防護或各類海事工程模擬測試,「延平水下科技研究中心」協助進行潛艦、螺槳、魚雷的高精密測試,「振動噪音工程研究中心」在高性能推進系統之開發及振動噪音防制技術之建立方面具有成效,經由擴充及投資海洋專業研究設施及產學實習基地,並發展尖端海洋科學研究,培養海洋高端人才。「海洋工程綜合實驗研究中心」推動海洋、港灣及海岸等環境保護及工程設施之實驗與開發研究,培育高級海洋科技人才及結合相關海洋產業進行跨領域整合。110年新設「智慧航運研究中心」,以增進本校在海運科技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並與業界公司共同合作,以提升創新能量。


說明:本校貴重儀器中心提供貴重儀器提供借用

三、公共性

(一) 完善就學協助機制

招收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機制

召開全校各系弱勢招生會議

針對弱勢招生進行交換意見,以獲得全校各學系辦理弱勢招生的想法,並達成弱勢招生試務工作及招生宣傳的共識。

說明:針對弱勢招生進行定期會議交換意見

高中弱勢招生講座

111年度宣傳弱勢入學措施透過37場種子教師校外招生講座,44場高中及縣市政府升學博覽會,及8場高中師生蒞校參訪,共547人次參與。並由各系教師積極至高中端宣傳本校璞玉獎助學金計畫,提供安心就學系列補助及生活扶助措施。111學年度提供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管道原住民外加名額共129名,較108學年度(95名)上升26%。

說明:本校教師於高中宣傳本校經文不利招生計畫,以及提供補助及生活扶助措施

輔導證照與實習,提升就職與專業力

設立「璞玉學生一般及專業證照考照補助辦法」補助弱勢學生考照費用,獲補助之專業證照如:操作級雷達ARPA訓練、IELTS高級證照、小型動力船舶駕駛證照、司儀培訓專業能力、烘焙乙級等證照,107至111年共143位學生獲補助。並設立「璞玉校外實習助學金」鼓勵學生參與實習減輕實習期間的生活負擔,107至111年共190位學生參加。

說明:同學參加小型動力船舶駕駛證照考試

以學習取代工讀輔導機制,同時兼顧課業及生活所需

107至111年共1,554位學生獲獎助學金,總金額共計新臺幣30,775,200元,平均每位學生獲得新臺幣約19,800元補助。經問卷調查,獲獎助學金的學生,90.8%利用獎助學金來貼補生活費,65.5%用來學習新的技能亦或加強語言能力。學習方案中,以磨課師數位學習計畫及藝術手作課程廣受學生好評,其中,參與數位學習計畫有66%的同學回饋因此而減少工讀時間且學習新知能。

擴大原住民族學生入學機會

本校108學年度原民族學生94位,109學年度105位,110學年度115位,111學年度119位。

增加原住民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入學名額

107學年度教育部核定總人數為994名,原住民學生佔74名(7.44%);111學年度教育部核定總人數為1,110名,原住民學生佔129名(11.62%),提升4.18%成長報名率,足以表示本校宣傳及招生之成效。

辦理原住民文化活動與講座

111年度辦理1場原住民文化節暨原住民族族服日活動,並開辦原住民手工藝品研習課程8場次、原民傳統美食及策劃原住民族16族族群服飾與服飾紙藝展,促進學生認識原住民族文化。

說明:開辦原住民手工藝品研習課程

落實原住民學生生活扶助及多益英文測驗課程

108至111年度原住民兼任行政助理助學金,總金額共計新臺幣6,930,914元,相較於108年提升198,639元。並於3月至12月辦理多益英文測驗課程,以精進原住民族學生英語能力。

促進原住民族返鄉深耕、地方創生

結合北區大專校院辦理部落參訪、返鄉服務等,辦理原住民族文化尋根研習暨部落服務學習,以及原住民族新生共識營、原住民人文與藝術系列講座等,111年度辦理活動15場次,共1,053參與人次,較於108年度活動4場次成長約3.75倍。

說明:辦理原住民族文化尋根研習暨部落服務學習

(二) 辦學資訊透明開放

校務研究發展計畫

發展校務研究,分析結果應用學校決策

例如本校針對不同管道入學之學生,追蹤其入學前、入學中的表現,發現繁星管道入學之學生,在校成績表現優於其他入學管道之學生,因此彈性調整學校繁星管道招生名額。另發現特殊選材管道入學之學生,部分基礎科目較弱,安排積極性補強措施,並將分析結果反饋精進招生方式,以校務研究修正調整教學模式與做法。

鏈結高中端學習歷程資料,精進招生專業化

藉由高中端學習歷程資料串接本校教學務資料庫,建立高中歷年學習歷程指標(高中各科成績、進入本校後班排百分比等),作為系所入學申請之審查委員審查階段之評分資料參照。此外,藉由高中學習歷程資料與本校學生歷年學習歷程資料之串接,建立招生專業化尺規,期盼未來能藉由招生專業化尺規之精進,招收到更符合該系所之需求且擅長該領域之學生。

說明:本校校務及財務資訊網

說明:本校校務資訊公開網站

四、社會責任

(一) 傳統文化永續發展

強化產學合作模式

與媒體合作紀錄海洋生態,傳遞里山里海永續海洋理念

東森電視台「聚焦全世界」與本校USR計畫合作拍攝《福爾摩沙守護者-海洋篇》,於計畫場域(貢寮馬崗海蝕平台)空拍機取景並書寫大字書法為片頭,獲得2021年金鐘獎最佳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等三獎,發揚里山里海的意念外,藉媒體傳達對生態保育和永續海洋的意義。

說明:東森電視台「聚焦全世界」與本校USR計畫合作拍攝《福爾摩沙守護者-海洋篇》

(二) 推行生態復育保育

跨校跨國合作機制

進行跨校交流,場域實踐分享

與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碩士學程合作辦理跨國學生工作坊(六國),由學生以全英文方式將日本、臺灣地方創生經驗進行簡報交流;每年與北聯大系統USR團隊辦理聯合成果展,四校發表與交流合作。連續3年與國防醫學院合作,共155名學生取得基本救命術執照,跨校醫療照護合作。

說明:「臺北聯合大學系統 教學實踐研究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成果交流會」大合照

導入日本地方創生模式

與日本千葉県館山市役所、山形県高畠町役場、日本株式会社 東優社、仙台市產業振興事業團等合作導入日本地方創生經驗,以遠距視訊方式舉辦7場培力工作坊,透過跨國共學機會,進行國際人培及經驗媒合。

說明:日本千葉縣館山市經濟觀光部 和田修 部長進行分享

參與臺日聯盟提升跨國合作

加入台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聯盟,共參與12場台日聯盟籌備會議、6場國際研討會或工作坊文章發表,攜手建立臺灣與日本在地連結走向,進行國際人才培育及經驗媒合。

說明:本校許泰文校長與海洋文創設計產業學士學位學程曾聖文主任,參加由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舉辦之「2022年日本參訪」

(三) 深耕在地海洋教育

海洋多元素養課程

支援在地教育機構,辦理海洋多元素養課程

與基隆高中、暖暖高中及新北市秀峰高中共同開設海洋多元素養課程,導入高中生進入本校實驗室實作。包含海洋人文科技、海洋科技及海洋探索等課程、上課人數共計360名;於寒暑假期間辦理海洋科學營與領袖菁英培育營,促進高中職生了解海洋領域知識,並提昇海洋保育理念,共辦理7場營隊、510名高中職生參加。

說明:本校養殖系廖柏凱老師與基隆女中同學進行斑馬之飼養與餌料生物

開設高中端之線上課程

本校與臺北聯合系統教師合作開發「APCS大補帖」磨課師課程,於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開課,約850人選課。另「英文摘要輕鬆寫」及「認識二十一世紀的綠金-藻類」與ewant合作開設高中自主學習課程專班。


說明:「認識二十一世紀的綠金-藻類」與ewant合作開設課程提供高中生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