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嘉義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國立嘉義大學第一期目標達成情形摘要及亮點

 

 

第一期目標達成情形摘要及亮點

國立嘉義大學秉持臺灣唯一兼具農業與教育雙專業領域的優勢傳承,結合七學院資源及人力,在教學、研究及服務上積極因應全球疫情、糧食危機及人口老化等問題,並培養具關鍵能力學生成為服務利他的公民,以打造本校成為嘉雲南山海平原知識及社會福祉推動中心,第一期計畫相關亮點摘要如下:

一、 多元彈性課程,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本校致力完善多元及自主學習配套措施,並發展營運型總整課程,藉由課程革新,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107-111年開設微學分課程、深碗課程、總整課程、跨域共授課程、營運型課程、教學實踐課程及通識實踐課程等共455門,計14,580次修讀,依歷年大四學生就業力自評,自我學習力從82%提升為86%

二、 程式設計課程,加值學生專業科技能力111年全校學生修習程式設計課程已達100%,並開設微學分課程及舉辦跨域黑客松競賽,鼓勵串接專業知識。


三、 π型培育學程,推動人才精進跨域能力:開設14組跨領域學分學程,共計1,232位學生修讀、393位學生取得學程證書,學生投入競賽展演表現亮眼。

四、 國際交流活動,深化學生經驗接軌全球:為增進與境外生、外籍教師及外國學者互動的機會與經驗,109-111年度藉由辦理國際文化節、市集等活動共41場,開展國際化體驗、建立多元文化及國際化校園。

五、 校級食農中心,擴展服務降低食安危機:面對糧食危機及食安食農議題,新設校級「食農產業及科普菁英教研中心」整合現有服務能量,聚焦培訓人才及擴展食安食農服務;新設「智慧農業研究中心」,與產官學各界合作共同發展智農技術,研製省工省力智慧設備,降低農場作業的勞動力需求。

 

六、 科普實驗教室,資源共享在地中小學校:成立嘉義市第一間可供各級學校教師研發教材及指導學生科學實驗之實驗室,108年更與嘉義市政府簽訂全面性的合作同意書,師生團隊定期至嘉義市兒童福利服務中心舉辦科普活動共計85場;發行5本食農科普繪本,提供中小學及圖書館作為推廣科普教育的教材。疫情期間學習不中斷,錄製4支科普實驗影片公告網頁供大眾瀏覽。

 

七、 厚植就業培力,提升經文不利學生考照:透過多元導師制度、教師輔導知能提升、生活教育輔導、同儕讀書會等輔導活動,關懷經文不利生逾1萬人次;輔導經文不利學生232人考取資訊證照,107-111年學生平均應試及格率達89%,取得各類專業證照370人次、參與專業培力461人次。

八、 師生攜手專業,實踐原民藝文銀髮服務:以既有資源服務阿里山原住民部落,建立栽種培育技術、開發部落特有農作種,傳承原民獨特文化及產品;並結合校內外各級單位聯合辦理藝文活動,打造藝術飄香的地方人文風華;且校園成立巷弄長照站"嘉園",媒合師生提供長者服務。在經濟成長、社會進步及環境保護面向,善盡大學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