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屏東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111年高教深耕計畫執行成果亮點

屏東大學高深耕計畫107-111年成果影片:https://reurl.cc/MNRo0X

一、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1. 推動彈性學制:訂有「學生成績優異提前畢業辦法」,學士班學生符合學則規定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訂有大學部學生預先修讀學士及碩士學位辦法」,並修正學雜費收費退費要點,日間學士班及進修學士班預研生預先修讀日間碩士班課程,均不另收學分費。
  2. 推動自由學分:鬆綁制度並調整各系必修學分比例,全校各系所均提供20個學分(以上)的「自由學分」,放寬自由學分的彈性學習,大幅增加學生跨域自主學習的意願與管道,外系選修學分比率逐年提高。
  3. 推動跨領域學分學程/跨領域共授課程:自107年至111年累計開設跨領域課程達760門、教師參與跨領域課程達612人次、學生申請跨領域課程學習逾3,720人次(目前共345人修畢並於畢業證書加註第二專長)382人申請輔系或雙主修。其中跨領域學分學程修畢學分數(18學分)與輔系(20學分)相當,顯示本校推動學生跨領域學習,相較未執行高教深耕計畫前(103106學年度)大幅成長。
  4. 推動微學分課程:107110學年度累計開設498場次、參與學生逾9,862人次,跨院、系修讀比例分別占56.31%85.30%。學生透過微學分課程引發興趣且有意願選修他系課程者占57.53%,上述有意願者中已進行跨系(含申請學分學程、輔系或雙主修)選修者占56.54%,顯示微學分課程在相關制度推展下,逐步落實引領學生進入跨領域學習的目的。
  5. 推動業界專家協同教學:110-2共有26門課程執行,共計有2,348學生人次參與,學生課程整體滿意度為4.679分;111-1共有23門課程執行,共計有2,271學生人次參與,學生課程整體滿意度為4.745分。111年總計165次協同教學課程,據統計結果顯示,高達83%的學生上完業界專家協同教學課程後,有意願到業界實習或報考證照。
  6. 推動全校程式設計課程:修讀程式設計課程之學士班學生比率逐年成長,自10631.43%提升至11184.7%,畢業生完成修習達100%;開設課程數亦從106年每學年39門提升至111年的107門。本校成為教育部訪視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聯盟之優良學校。
  7. 推動UCAN職涯規劃輔導及職能診斷回饋: 111年度大一新生98.91%完成職業興趣探索,其中99.10%學生回饋對自身職涯發展有幫助大三學生77.58%完成共通及專業職能診斷,其中90.26%的學生回饋對自身職涯發展有所助益參與業師諮詢學生48人次,100%認為有助於自身職涯發展。
  8. 推動系所開設校外實習課程及辦理特色職輔活動:本校已有24個系所將實習課程納入課程架構並訂定實習作業原則,111年度修習實習課程學生545人次,新開發實習機構76家,實習學生自評實習結束後對於解決事情能力之幫助滿意度達94.96%,實習機構對實習學生發掘與解決問題能力滿意度達95.83%
  9. 建立校內畢業生流向追蹤及回饋機制:本校109107105學年度畢業滿135年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為96.31%98.31%98.92%
  10. 推動境外移地教學:本校目前已與29所海外姊妹校簽署交換學生協議,分布東北亞10所、東南亞9所及歐美10所。透過海外國際學術研究交流機會,培養外語聽讀、口語表達能力,有助於教學成果之宣傳推廣與未來國際學術交流合作。本計畫實施以來有56位學生參與移地教學活動,24位學生前往海外交換學習。
  11. 推動雙聯學位:109111學年度共計25位學生接受補助公費出國,其中2位學生獲得歐盟獎學金、17位獲得教育部學海計畫及6位獲得本校自籌菁英育才計畫補助前往海外學習,本校積極爭取外部資源支援學生前往交換學習。
  12. 推動以學院為核心教學單位:本校理學院執行以學院為核心教學單位試辦計畫,近年分別設立3個院設班別(理學院應用科學國際碩士班、理學院應用科學國際博士班、理學院半導體材料科學碩士班),111年度於院整體架構下,彈性執行師資整合、招生及課程規劃等面向。

二、發展學校特色

  1. 本校資訊學院推動VAR智慧創新發展:VAR跨域合作在地深耕人才培育與區域鏈結,推動VR/AR互動設計學分學程,培育學生第二專長,與中小學合作以實務發展培育AI/VR/AR/IoT專業能力。另推動跨領域產學合作,如應用於復健醫療、運動健康、跨境電商、遊戲娛樂等,全國競賽均有豐碩成果。
  2. 本校理學院推動科學創新發展:強化學生科學專業知識及實作能力,111年度透過辦理理學院師生研究社群(20)、科學創客自造工作坊(5),輔導學生參與校內/外各式競賽(14件獲獎)、實務學習活動(1088人次)及專業證照/書考試(9),鼓勵學生加入實驗室參與師長產品、教具、特色實驗技術、專利之開發項目(6),加深理論與實作間之連結,強化專業知識及實作能力,充實就業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
  3. 本校人文社會學院推動屏東學的普及與深化:推動跨域與跨校地方學交流,辦理屏東學研討會,串聯臺灣推動地方學的大學院校及民間團體,出版研討會論文集,建立雙向對話,在思辯互饋過程中,共同拓深地方學的內在意涵;促進系所與外部單位鏈結,爭取公部門計畫,建立勝利星村輔導團,透過工作坊、社群小聚及縣外交流參訪提升地方文創經營能力,結合外部資源提高創意交流機會。
  4. 本校教育學院推動國教AI教材與教學科技:翻轉偏鄉教育、教學及正向諮輔模式延伸與推廣,與原民學校、在地偏鄉實踐學校合作,實踐場域遍及新北、新竹、台南、高雄、屏東、台東、金門、小琉球及高屏地區原鄉夥伴學校,累計105處。利用多元教材輔助,協助學童理解艱澀的知識,建立學習自信心,而在職老師搭配科技輔具授課後亦回饋部分課程(數學、空間體積、自然等)較無法從文字描述來理解,但透過AR及輔具操作後,可讓抽象概念轉譯成半具體或具體概念,有助於學生學習及解題,使教學方法更多元。
  5. 本校管理學院推動智慧商務創新創意發展:智慧商務競賽表現優異,本院師生積極參與校外全國競賽,並獲得良好成績,同時也近一步與廠商簽屬產學合作意向書。2022第六屆全國大專院校B2B跨境電商競賽-成果報告獎第1名、旺鋪設計獎第一名,2022校園公關提案競賽-佳作參加中華企業資源規劃學會辦理「2022國際大數據與ERP學術及實務研討會」榮獲「研討會論文獎」第一名。
  6. 推動學生創業團隊:本校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補助創育機構發展計畫250萬元;屏東縣小琉球商圈發展協會委託「小琉球商圈永續發展數位轉型提升計畫」14萬元。輔導學生創業團隊參加創業競賽,高教深耕計畫執行迄今,累計培育19隊學生創業團隊中,有12組獲教育部創業補助,共計120萬元。

三、提升高教公共性

  1. 各招生管道簡章內容均設立各類型身分別優先錄取之條件,入學機會均衡;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進入本校比例逐年提升,優先錄取名額106學年度23名,增加至110學年度37名,於110學年度參加教育部首次推行之「經濟弱勢學生升讀特色國立大學支持計畫」,共提供70個名額,另111學年賡續辦理,其招生管道包含「學士班特殊選才單招」(4)及「大學個人申請入學」(66),對象包含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子女等,有效提升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多元入學
  2. 推動原民教育與輔導:辦理4場職涯相關講座,32場次讀書會及實驗國小參訪2場,參與人次473人次。辦理24場自我探索團體輔導課程,參與人次240人次。辦理原民文化/議題講座5場、部落文化探索2場,參與人次130人次。辦理「ARI KIVALA」活動11場、迎新活動1場、領袖培育營1場及跨校活動2場,參與人次340人次。辦理導師知能研習1場,參與人次80人次,及參與學務慶典活動2場、社團博覽會1場。

四、善盡社會責任

  1. 永續108課綱合作聯盟共好精神:為讓支援高中教學的種子能擴大深耕範圍,本校於11110月辦理「2022-108課綱合作聯盟簽約儀式」,與23所高屏地區高中職校締約結盟,以利開啟後續升學、輔導及課程指導等合作契機,永續高中職與大學間共同選才及育才之共好精神。
  2. 本校4件萌芽型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朱雀先驅:屏東偏鄉三師共學模式」、「多元文化產業推進器-屏東地方創生實踐計畫」、「搖滾社會力:在地關懷為導向的社會企業與公益實踐培力計畫」、「讓生命不同凡「想」-屏東身心障礙成人服務友善環境的建置」,萌芽型計畫共開設94門課程、118場活動與44場工作坊,總計5,175人次參與。透過開設學分學程並將課程結合USR計畫合作場域,透過學生在修課實作過程,汲取學用落差時得來的學習經驗,培育學生成為專業實務人才。
  3. 本校3件種子型計畫為「學校作為地方場域創生的引動點」、「健康觀光」、「重修舊好」、校內培育ESG計畫「青銀培力 : 正念導向之科技陪伴與社區協作方案」、「有你有我:迎曦伴讀」、「穿越歷史、點亮天主信仰的文化資產教育推廣」計畫,種子型計畫共開設開設9門課程、辦理101場活動、3場推廣說明會、4場增能會議、2場成果展,總計686人次參與。
  4. 由「大武山社會實踐暨永續發展中心」綜理爭取THE Impact Ranking 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申請,「SDG 4優質教育」項目獲得201-300名、「SDG 8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項目獲得400-600名、「SDG 11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項目獲得400-600名,全球總排名區間為第801-1000名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