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積極辦理「繁星推薦入學」、「單獨招生」、「個人申請」、「四技二專」及「特殊選才」等多元入學管道,招收擁有特殊天分之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並提供經濟不利學生入學應試相關費用減免、補助及入學應試協援服務,減輕應試負擔。學士班一年級招收比率107年為7.18%、108年9.21%,透過協助,錄取人數有所增加;109年因總報名人數下降27.6%,此類學生錄取比率下降到6.8%,而110年又成長至8.89%。在文化不利學生錄取率, 107至109年約在0.25%至0.27%間,110年成長至0.48%,顯示在積極性協助措施實施 下,此類學生錄取比率略有成長。
為增進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對於本校入學與就學輔導相關機制的了解,本校透過辦理「藝術體驗活動」及「校園參觀日」多元藝術體驗暨招生宣導活動,拓展學生來源。惟上半年度受疫情影響,部分活動因而暫時取消或延後辦理;下半年度本校與各學系視疫情趨於穩定後,與招生對象中學合作,以「到校活動」或「線上說明會」等形式辦理大師班課程、藝術體驗活動、招生說明會等方式。回饋統計顯示,參與過本校招生宣傳活動學生中,7.3%學生生長於經濟不利家庭、離島及偏遠地區學生5.2%、原住民學生2.8%、新住民及其子女3%,顯示參與本校招生活動的學生中有將近2至3成是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圖9)。
圖9 參與本校110年招生宣傳活動之特殊身分學生分析
【亮點】辦理特殊選才招生計畫
1.精進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習資源有限之特殊成就、才能、表現或潛能藝術選才機制
透過學系設定資格條件,學生得不受限於學業成績門檻,亦提供經濟或文化不利、具不同教育資歷(如境外臺生、新住民及其子女、實驗教育學生、持境外學歷報考且同時持國外具公信力之入學用大型測驗成績學生等)及具特殊才能優秀應試生就學機會、諮詢輔導與資源。經統計,111學年度特殊選才招生考試已通過審核階段的199名考生中,具經濟不利身分者32位(110學年度40名);其中文化不利身分者包括15名新住民子女(110學年度14名)、9名原住民(110學年度5名)、1名學生來自特殊境遇家庭、2位學生是身心障礙生,以及實驗教育學生44名(110學年度22名)。以上32位具經濟不利身分考生中,報考只開放經濟不利學生應試的戲劇學系報名人數24名,初步顯示此項招生管道對於系所挖掘潛能人才是有幫助的。後續,本校將透過學生學習成效平臺相關精進分析,追蹤此管道入學學生之在校、畢業表現,檢視此招生管道之選才效益。
2.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學生輔導成效並推動族群友善校園建構
本校於109年7月1日成立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於10月22日辦理揭牌典禮,積極完備一站式輔導服務,以使學生安心就學,並強化人才多元發展與族群文化友善環境建構。並透過與教務處、電算中心及學生諮商中心等單位合作,初步了解原民學生族語能力及所在原鄉,逐步掌握原民學生各項資料。
110年延續辦理1場新舊生期初座談餐會「原來在藝起」,積極鼓勵休學學生返校參與系列活動。本校邀請熟悉原住民議題之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及畢業校友擔任主講人,以生職涯探索為主題,傳承升學及就業心得;同時宣導校內相關獎助學金及減免資訊,介紹原資中心軟硬體設備與服務,提供各方面協助。亦透過教務處與電算中心合作建置之資訊系統整合學生基本資料與畢業生流向調查,未來將持續針對學生需求辦理各場不同議題座談。另於原住民族文化週舉辦1場「族服樂舞快閃活動」建構校園族群友善聚會,約175人參與。為了解原住民學生在學期間對於族群及自我認同的看法,提供原住民學生參與學校各類型活動展現原住民文化的機會,如關渡藝術節、畢業典禮等,藉此讓全校教職員生更認識原住民文化。
3. 藝大開門資源共享與辦學績效公開
北藝大每年在課程教學、展演創作、藝術教育推廣、社區與產業活動等方面,均有許多努力的成果,除了藝術資源暨推廣教育中心統籌全校各學系辦理「夏日學校」(美術、舞蹈、動畫、戲劇、傳統音樂)招收八年級至大二學生,透過不同背景、不同年齡段在團隊合作學習藝術創作的過程,體驗北藝大藝術養成教育。並落實多元管道公開校務資訊辦學績效,除透過教育部規範之學校校務資訊公開專區整合校內各項辦學資訊、建置校務資訊推播APP、學校官網發布展演學術活動之外,高教深耕計畫網站數位化保留歷年執行成果,同步透過Facebook、Instagram與YouTube等社群平台公開本校辦學資訊,線上舉辦本校高教深耕計畫110年成果展、上傳21部各計畫成果短片、為期1個月抽獎活動等,觸及約2,500人次,提供予各互動關係人相關資訊,並以滾動檢討方式,逐年修正資訊揭露項目。
相關連結|本校辦理藝術推廣教育計畫
本校執行教育部美感教育中程發展計畫
本校校務資訊公開平臺
本校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網站
肆、善盡社會責任
本校成立藝術社會實踐中心,從北藝大專業領域特色出發,與在地社群形成夥伴關係,系統化建構「地方學」文化知識內涵,並著眼於創作展演轉化再現地方文化內容,從而落實藝術大學的社會責任。109至110年獲教育部核定4個案計畫。在校級協助機制上,由主冊支應專任人員1員額及基地運作業務費約197萬元,包括校內扶植「2021義家藝館:教學暨創作計畫」;依本校延攬及留住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支給原則,以彈性薪資獎勵、全英語授課獎勵方式鼓勵參與社會實踐課程與計畫教師帶領團隊。
相關連結|北藝大藝術社會實踐中心Facebook官方粉絲專頁
藝術社會實踐中心 深耕計畫歷年成果
Hi-Five Plus: 從北投平埔族群到屏東原住民的國際藝術對話
藝術媒合服務學習計畫 成果
1.臺北市.北投:
北投散步:歷史、環境、生活、記憶以及其展演計畫
以文化資源學院為中心,搭配舞蹈、音樂、美術、戲劇、新媒等藝術學院展演實作的創造力,透過跨域交流與整合,由三個面向切入北投,分別為「生活」子計畫:協助北投社區建構在地觀點的歷史文化內涵、多元社群、多元跨域的夥伴關係與工作模式,並鏈結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政策,與在地發展歷史文化內涵驅動的展演與再現型態,形塑北投地區文化公共平台;「環境」子計畫:與關渡自然公園、多寶藝術學堂合作針對關渡地區人文自然環境等議題進行探討,並以圖像提出教學或其他方案呈現作品;「街區」子計畫:與中央研究院、成功大學等師資教授GIS地圖資訊系統,再由學生進行北投地區調查研究,整理區域性地圖,結合文獻資料、口述歷史、現存遺跡等資料,進行整合與詮釋再現,建構再現已經消失的關渡老街以及其生活面貌。藝術社會實踐中心串連校內各系所學生發揮藝術才能,加深社區發展的廣度,呼應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近年來的發展「城市觀光」、「文化永續」等文化政策,藉此協助「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的整合與強化文化內涵的深度,提供北投建構新的生活模式。如北投散步—新北投公園,由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黃貞燕老師及團隊,針對小學生設計有趣的走讀文本、活潑的互動遊戲,帶領南郭國小五年級資優班的學生回到百年前的北投公園,利用歷史環境學的觀察進行一場時空旅行。聽公園爺爺說故事,認識公園對於當時的人們的意義,進而描繪出在日治時期時,溫泉、浴場與北投公園交織而成的「公園想像」,公園內設施的背後故事,以及公園內豐富的生態資源探索(圖10)。
圖10 南郭國小學生認識新北投公園地景圖
2.苗栗.頭份.蘆竹湳:
家在蘆竹湳—蘆竹湳社區保存發展陪伴計畫
北藝大長期推動藝術深耕地方,用「藝術」解決在地問題。以學生學習角度出發,學院專業的藝術研究專長、文化知識的系統性爬梳能力,結合教學與實務,協助地方夥伴探索自身文化。然「藝術社會實踐」並非單一藝術形式進行,而是採複合式的創作模式,且需長期陪伴場域夥伴,擾動地方、累積藝術的能量。本計畫之場域實踐將側重於「參與式藝術」的創作實踐,使學生必須「真實地」和在地社群互動、進行共同創作。由教師開設跨域課程、移地教學等進入場域,帶領學生進行議題式學習與討論,讓學生以不同領域視角與生活週遭人事物碰撞、對話、交流,培養學生創新融合能力。
蘆竹湳社區保存發展陪伴計畫以課程與實踐方式,參與和陪伴社區保存與發展,包括:協助好采頭藝術季規畫執行、以蘆竹湳為教室設計課程、辦理社區紀錄片影展。透過 USR計畫,讓學生參與社區實踐、了解藝術與地方創生及社區營造結合的理論與策展方法,並協助社區連結外部資源、累積社區紀錄影像資料、協助社區專業策展、陪伴社區營造及地方創生推進(圖11、圖12)。
圖11 師生與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會理事長合影 圖12 學生策劃主題、繪製蘆竹湳社區地圖
3.臺東縣.綠島.國家人權博物館:
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
經過一個學期的課程與學習,學生透過對於記憶政治的文本閱讀與不同學院老師對於藝術形式參與社會議題的經驗分享,逐步構思自身所關切的議題。在臺灣過去民主轉型時代與現今社會關係中找到一個切入點,並透過藝術媒介轉化成創作,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合作,開設議題式跨學院創新課程,搭配跨域實驗藝術創作提案。希望透過田野踏查與文化展演的穿透力,讓多元紛雜且曾被排除的歷史創傷記憶,在特定場址中以具有當代性的方式再現,促使綠島人權藝術季超越紀念追思的調性,轉型成能夠引領話題、提升議題關注度、推進轉型正義的藝術節慶,引起思辨、促成社會溝通對話。
110年延續往年與國家人權博物館的合作,今年北藝大再度參與綠島人權藝術季,經過一學期課程指導,選出3組優秀作品參展,以錄像、詩作、新媒體裝置等多元形式映照本屆主題「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為期3個月的展覽於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呈現。另外也首度與綠島國中合作,以兩組教育推廣工作坊將人權議題結合藝術並帶入課堂實踐。一步步引導學生隨著教案回到1950年代的綠島,反思臺灣社會該如何面對/記憶這段歷史,並進而連結到當代之民主課題(圖13)。
圖13 綠島國中學生於課堂上將文字轉化為視覺創作
相關連結|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官方網站、Facebook粉絲專頁
媒體露出|「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 綠島人權藝術季17日開幕(陳宛茜,2021年5月16日發佈聯合新聞網)
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舉鏡自照的生命層疊與歷史書寫B面(童詠瑋,2021年9月15日發佈於AR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