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東海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110年計畫成果與亮點

一、永續典範四金一銀,跨出校園社會共榮
        2021年榮獲《大學永續報告-白金獎》,本校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作為全校性發展主軸,呈現永續願景與策略、學校治理、社會共融、環境永續和經濟發展等未來路徑,代表對永續教育、社會責任議題的重視。同時蟬聯《臺灣永續典範大學獎》,肯定東海大學在永續發展方面的綜合績效表現、整合學術能量與SDGs、促進社會行動。對應校務發展四大永續(社會、文化、生態、經濟)的5件參賽《臺灣永續行動獎TSAA》項目中,共獲獎4金1銀。

東海大學獲得大學永續報告白金獎、TSAA四金一銀

東海大學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項目

社會SDG 3 | 幸福安老在西屯,有你有我有東海
從「建立社區多元支持系統」到「實踐開放式養生村」,以系統觀點出發提供五大支持服務,結合校內院系在樂齡生活與科技學院開設實踐取向課程及微學分,串接社區高齡者與年輕學生的交流,與企業共同建構完整的樂齡產業鏈,連續四年獲得教育部肯定。

社會SDG 4 | 數位陪伴的力量
帶領校內近30個系所1,200位大學生,鏈結中區偏遠地區共14所國民中小學、2所數位機會中心達800位學生,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習,提升大小學伴多元視野與生活體驗,其建構的線上陪伴學習、教學品質管理等機制,皆具有可複製性與永續性。

文化SDG 4 |讓「教育」創生一個地區
以教育、文化創生培力學童教育,翻轉大肚山地區弱勢學童的困境,促進地區逐步發展互利共榮、永續共創的生態系統。本年度與在地社區組織共同創建「大肚山地方知識平台」,以在地知識為根基、透過創新方法延續社區集體記憶。

生態SDG 6 | 一所大學守護一溪流
獲2021年臺中市「第四屆永續城市傑出貢獻獎」,配合政府規劃建設、周邊商家協力,進行東大溪及鄰近區域水環境改善。陸續建置完成東大溪、筏子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加入公民參與、社區營造、生態復育、環境教育課程與景觀營造的理念,將水環境教育知識和概念導入校園與社區,喚醒全民自覺,成為真正的生態永續實踐者。

東海大學蟬聯三屆臺中市低碳永續城市傑出貢獻獎 

經濟SDG 9 | 從雲端到AI,協助產業數位轉型與人才培育
持續提升工業與創新基礎建設,結合2018年全台首創的雲創學院,與校內AI中心、智慧轉型中心,倡議成立板金AI戰略聯盟暨國家隊,提高超過4000家的鈑金產業廠商的產能及良率,三年內培育產業轉型人才超過5000人。

 

 

1. 東大新聞:東海大學寫下歷史新頁 連獲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白金獎、社會共融領袖三項永續最高榮譽大獎

2. 東大新聞:用行動為社會創造共好價值,東海大學獲得台灣永續行動獎四金一銀

3. 東大新聞:東海大學推動環境永續有成 三度蟬聯「臺中市低碳永續城市傑出貢獻獎」

4. 東大新聞:東海大學數位跨域博雅 獲頒通識教育典範學校獎 

 

二、突破疫情衝擊,深化國際學習
        2021年因COVID-19疫情,跨國交流活動減少,為突破國際教育困境、實踐教育現場轉型數位,本校今年度正式通過成為美國基督教學院及大學聯盟(CCCU)成員,與全球19個國家30多所聯盟校共同推動校際國際學術、文化交流等;並參與教育部及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FICHET)主辦的線上國際交流,藉由網路讓更多國際師生認識東海大學與學校特色;4月和非洲經貿協會理事長簽訂產學交流合約,推動東海與非洲國家雙邊人才培育,深化台非產業與學術合作。

與台灣非洲經貿協會簽訂交流合約,促進產學合作

        東海大學與傅爾布萊特基金會簽署「臺美高教聯盟(CSAT)」合作協議,邀請美國師生到本校進行移地教學,鼓勵本校學生與外籍師生互動;國際處推動牛津大學SCIO線上課程,與牛津大學的老師一對一會談外,也和不同國家的同儕討論與辯論,目前已有2位外文系學生完成課程並接受牛津大學頒發結業證書。
        應用物理系結合實體課堂與線上資源,曾與MIT麻省理工大學合作,聯合建置開放式網路教育課程edX,推行了近十年的「榮譽線上課程」,使學習動機強烈之學生得到更深入且廣泛的專業教學與宏觀視野、培養自學能力與適應網路課程的新趨勢。本學期共計15位大一新生取得哈佛大學線上課程學分及證書。

東海大學致力推廣國際教育

 

 

1. 東大新聞:東海大學深化國際教育 應物系培育全球移動力人才

2. 東大新聞:應用物理系線上「物理榮譽課程」與國際名校接軌

3. 東大新聞:東海大學國際化 培育全球移動力人才

4. 中時新聞:台灣非洲經貿協會與東海大學簽交流合約 促進產學合作

5. 自由時報:東海大學深化國際教育 應物系培育全球移動力人才

 

三、創新科技AI藝術,永續環境智慧建築
        本校透過教師與學生共同策劃之「創新‧科技‧AI藝術」展覽,展現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成果,同時彰顯學校藝術結合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生態及智慧建築之亮點,讓創新與科技因為融合藝術而重新具有生命力。
        展覽包含科技藝術 (Techno Art)、數位藝術(Digital Art)以及新媒體藝術(New Media Art) ,透過VR模擬實境、錄像、AI互動裝置、聲音互動、光動畫以及數位影像等媒材,讓觀者反思身處在資訊與科技充斥的時代中,藝術創作型態因文化環境而開始產生變革。

透過科技藝術、數位藝術以及新媒體藝術,促使觀者反思與探索自身所處的環境與文化

        隨著跨領域合作創作型態逐漸普遍,藝術創作成為與不同學科整合的新興學問, AI藝術成立的關鍵在於「創作者-程式演算-觀者參與」三者並行,模仿人類的各種元素,讓創作者與觀眾的角色產生改變,激發參與者產生移情並與作品建立共感經驗。
        109年開始東海大學積極投入「AI智慧建築計畫」,由建築系、工學院、理學院、AI人工智慧中心跨域合作,發展未來智慧建築的整合模組技術,打造新世代示範性智慧建築原型──智慧種子屋以自我永續(self-sustained)為目標,減碳的木構造為結構主體,分成「城市」與「鄉村」兩棟,跨域應用AI與AIoT技術的A.I.O.S智慧建築操作系統 (Architecture Intelligence Operation System) 模組,「智慧建築立面」遍佈環境感測器,如生物皮膚般敏感,能即時彙集建築周遭的環境大數據,若偵測到空氣品質惡劣,便啟動綠藻過濾系統,以自然藻類吸收二氧化碳與PM2.5微粒污染源,即時調節淨化室內空氣品質;也能追蹤陽光的熱源資訊,動態改變立面的開口率,降低室內輻射熱,如同「節能皮層」。

智慧種子屋整合智慧科技與永續環境,追求「效能、感知、連結、親生命」的原型

       另外設有垂直可食地景(Edible Scape),以智慧系統澆灌與施肥,輕鬆進行都市微型農業,並透過社群交換食材;智慧料理台(Shared Table)可監控環境數據、觀看植物健康與採摘期、遠距共享食譜與共煮等,讓智慧種子屋透過科技平衡身心,做為與環境互動的積極媒介,打造成為台灣永續建築的前瞻指標。

 


1. 中央社訊息平台:「創新‧科技‧AI藝術」在東海藝術中心展出 

2. 東大新聞:「創新‧科技‧AI藝術」在東海藝術中心展出

3. 東大新聞: 東海大學「藝術・AI・未來」藝術中心酷炫展出 

4. 新頭殼:引爆ArtTech 東海大學周忠信教授團隊將辦「藝術•AI•融合」創作展 

 

四、後疫情時代下的數位學習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除了帶給人們諸多生活模式的變化,在教育的層面上,教學與學習的型態也有許多新穎的發展方向,如今人手一機的時代下,學習不再僅是面對面的實體課程,而是以多種形式呈現的嶄新體驗,數位學習新型態,希望能讓師生進行課程不再受到「時」、「空」的限制,能夠自由運用時間在各種場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實自主學習。
        本校110年進行數位學習中心籌備與建置,發展東海智慧校園,將結合戶外學習、住宿學習及智慧教學,無論於東海校園、學生宿舍或是進行遠距課程等,全校師生皆能擴展教學場域結合數位資訊,並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促進自主學習之風氣。數位學習中心透過智慧戰情室,串聯諸多頭端的智慧教室,展示各項校園數據且遠端進行控制。數位學習中心也統籌辦理數位增能工作坊,讓教師接觸更多數位教學工具且實際帶入課程、同學有嶄新的學習體驗增進數位力,進而提升學習成效,在嚴峻疫情中,無論師生皆能透過數位學習新型態持續努力前進。

智慧校園架構圖


數位學習中心的成立
        因應疫情來襲,大規模的課程已調整為遠距課程,數位學習的模式更廣泛的被運用,課程平台及相關數位服務的需求也日益遽增,早於107年底,本校電算中心就已整合多項數位應用服務,如東海Line Bot平台、iLearn平台、智慧綠能管理系統、智慧校園電力監測系統等為校園場域數位化作準備。在數位學習中心成立前,也針對教學端進行場域建設,如圖書館的問題導向教室(AI-PBL)及創思坊討論區等,而伴隨著數位學習中心成立,教發中心也建置智慧教室、智慧演講廳等,推動將課程及各項師生增能活動數位化。
        另外數位學習中心亦專注於數位課程的製作,與各院教師進行課程製作討論,結合本校iLearn平台的各項學習活動,發展具有完整單元規劃、互動討論、線上測驗及學習評量成效的數位課程,並結合圖書館及社科院的攝影棚場域,直接進行課程錄製,數位學習中心也設有剪輯區及相關設備,提供給課程製作的師生能有良好的實作場域。

數位學習中心


Line Bot、iLearn等系統示意圖

 

數位學習中心-智慧錄播畫面、智慧戰情場域、數位攝影棚直播成果分享會

 

疫情升溫,課程轉換為線上模式 
        今年5月17日因應COVID-19疫情尚未趨緩,考量全校師生健康安全,本校所有課程皆採線上教學方式,在此階段本校教師主要透過使用iLearn平台並搭配Microsoft Teams視訊軟體進行線上教學,對於多數教師將實體授課轉變成線上授課皆備感壓力,如軟硬體的需求及使用教學,故針對課程轉型部分電算中心與教發中心於第一時間成立諮詢群組以應變全校師生的任何問題,並針對各院人員進行教育訓練,即時支援所有教師,另建立相關資訊專區提供查閱;今年初已安裝188間教室之攝影機及電腦教室65台網路攝影機,若為不具有相關硬體之授課教師,仍可以在原教室進行線上課程。除了同步線上授課,我們也鼓勵教師進行課程錄製,以便同學可在課餘時間進行溫習,為此數位學習中心建置智慧教室,具有智慧錄播功能,提供教師使用,教室分別座落於社科院、管理學院、人文大樓。除了課程線上化之外,教發中心執行OKR計畫並積極發展全校數位力,與各院教師合作開設數位課程,並協請教研所教師規劃代入 數位學習成效的檢驗,配合課程設計與iLearn平台等數位學習工具,促使學習者能在數位模式下有良好的學習成效,非凡的數位競爭力,將原先COVID-19導致的危機,化為轉機。

iLearn線上評量快速指引及遠距授課說明懶人包

 

教師善用數位工具傳遞專業知識


嶄新未來,迎向東海Online新時代 
        教學發展中心自107年申請磨課師計畫起,致力於發展各類型數位課程,在過程中讓我們意識到東海需要有自己的課程策展平台,伴隨數位學習中心成立,「東海Online」也成為本中心的核心發展目標。所謂「東海Online」是具系統化且開放式的策展平台,主要圍繞在本校各院開設的數位課程,讓瀏覽者可以查閱所有數位課程資訊,非開放課程需登入iLearn平台進行身分驗證,而開放課程則可直接進行觀看學習,而「東海Online」除了有豐富的專業課程外,也包含教師、學生增能講座的紀錄影片,讓時程不便參加的師生能透過此資源進行運用,另外設有職能教育、校友演講等影片分類標籤,供校內各單位宣傳推廣使用。除上述所提,未來數位學習中心也將推動「東海TV」,建立一個分享東海各項資訊的直播平台,並安排各項校園時事主題,讓大家能更加認識東海,並一齊加入討論,凝聚東海人的向心力。
        COVID-19襲來,造就數位時代的需求來得更加急迫,因應此次危機將阻力化為助力便是數位學習中心的使命,無論是實體課程的轉型、引入更多的數位學習工具等,對於東海都是嶄新且嚴苛的挑戰,透過配合高教深耕計畫的執行,讓校園多項系統得以整合,並結合智慧校園情境,讓「數位」不僅是象徵新時代的「標語」,而是實踐嶄新未來的「關鍵」。在前揭各項基礎下,未來持續發展數位學習相關業務,建立數位學習評量系統,發展多元數位教學模式,讓東海在面對後疫情疫情時代,師生可以透過數位模式順利進行種專業學習。

THU Online網站

 

實驗課結合HoloLens2的數位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