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成功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以跨域x實踐x社會影響力成就共好

面對多變的未來,成大堅信現行高等教育培育方式必需突破既有框架,以培育專業兼具跨域人才來積極應對及回應未來社會需求。透過深耕計畫,持續推動全校開放式教學活動,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題,深化扎根本土及鏈結國際的經驗,相關課程的研發與開設、教育制度的彈性化與教師的增能計畫,均益發成熟完備。依110年度實際成果之亮點表現,同步展現在教師、學生以及場域創新之三方面:

1就教師端而言,教務處以校級高度投入資源、鬆綁制度,軟化系所藩籬,建立跨領域友善環境。在專業及跨域E-PCK需求下,以議題導向形成教師社群,計有63個系所、162位教師,較109年參與人數成長110%。其中有151位教師開設110年度創新課程。透過社群教師的經驗分享資源挹注,使本校在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通過件數蟬聯全國第一,今年更創新高達53件,其中獲得110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主持人,有三分之一教師參與社群。甚者,為強化跨域學習誘因,持續擴大「新通識」結合「新十八週 (15+3) 」的創新教學模式,鼓勵跨領域教師合作共同設計課程,教師合作的課程從通識課、擴散到選修課與必修課,透過College X連結九大學院教師試行結合不同授課模式 (包含虛實整合) 的課程,並藉此開發「第三學期」及「全校跨域日」之可能極限。110年跨院教師合授課程佔全校課程已達2.92%。此外,更接軌教育部領域教師發展暨人才培育計畫,推動跨域教師培訓與授證,逐步擴散跨域教師能量。

2就學生端而言,持續強化學生學習動機及九大學院特色課程為目標,推動課程架構重整、翻新教學內容及方法。文學院以在地文化與多語言、多文化視角的深耕培育,從在地到國際,積累文化厚度,踏溯台南至今五年已超過萬人修習,更將有校友回校修讀的機制,深耕在地認同;理學院的模組化課程自2017年至20215年累計132門新開課程,今年更往下紮根,攜手高中端推動先修模組化課程,讓高中生在寒暑假有優質的AP課程可以選擇;工學院延續以「工程跨域整合」為主軸進行跨領域,螺旋式課程是全國唯一獲得教育部補助 之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而與德商BOSCH公司共創教學中心更是亞洲唯一;電機資訊學院則以前瞻AI為題,開發全國首例智駕教學模組,更發出了全臺第一張教育部認證的數位畢業證書,帶領全臺高等教育進入學位認證數位化元年;規劃與設計學院則以實踐入世學術人的在地創生,結合全院教師用豐富學術能量與馬祖在地文化底蘊,以專業跨域實踐賦予軍事遺產新的時代意義;管理學院以科技融入專業發展,鏈結在地產業資源,發展兼具實務及國際化課程,並開放研究生修習及鼓勵跨域;醫學院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申請件數及通過率皆是九院最高,透過創新跨域及創新教學,產生新鏈結及新領域的發展可能;社科院則以41所及四大學群的課程模組,結合科技工具與資料分析技術,增加覺察力、組織力與執行力,培養學生成為前瞻人才;生科院持續以SDGs為主軸,首次以虛擬線上研討會,開拓師生國際化合作交流。

3就場域創新而言,成大一直以友善學生跨域環境、滿足自學學習需求為終極目標,不僅以線上課程與「募課」系統等彈性課程實踐跨域教學,提升學生自學力,至110年至少59,348人次參與跨領域學習/自主學習,各院在今年創新教學空間開出共近300門課程,超過12,000人次修習,從追蹤分析發現學生在「討論與意見發表」以及「激發學生思考」面向上成效較傳統教室來得高。另外,透過虛實整合的3L終身學習學校開出7SDGs線上課程program、線上研究生院,橫向整合研究生資源及推動研究生通識,以及線上國際專家參與研究生培育等,以線上串連線下學習,推動無邊界學習系統。

成大以彰顯及實踐入世學術為發展目標,以SDGs為題,在導入實踐課程的基礎下,延伸架構銜接國際的「服學2.0」,輔以校級半導體運算學院、敏求智慧運算學院、College X的創新教育模式,及台灣少見的「全球型高度USR計畫」,環環相扣與推進,讓本校學生可以通過課程統整各自的專業知識技能,清楚標記成大的大學社會責任,致力讓全校師生成為具有社會意識與社會實踐力的入世學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