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屏東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110年高教深耕計畫主冊執行成果亮點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一、    PBL問題導向學習課程

    本年度教師申請多為PJBL專題導向課程,課程的產出不僅有實驗成果,亦有書籍與實體展覽。應用化學系鍾旭銘老師帶領的「軟珊瑚天然化合物開發」課程團隊,就是對恆春半島海域所採集之珊瑚進行研究,將成果整理後,投稿至SCI論文期刊,目前已獲期刊審查通過。科學傳播學系楊桂瓊老師所引領的「科勢力畢業展覽」課程團隊,培養學生學習畢業專題製作並編輯成冊。以「科勢力」為主題辦理畢業展覽,吸引多家媒體報導。學生在參與社群後自我效能平均分數顯著高於參與社群前的平均分數,同儕之間溝通情形、團隊合作及責任感也逐漸成長。

    為積極落實創新教學方法於課程中的應用,110年舉辦PBL問題導向學習課程規劃工作坊,邀請具有豐富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課程教學經驗的中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楊坤原教授,從PBL的原理與教學的設計要點談起,再藉由實際執行的PBL課程為例,提出解決方法供大家參考。最後建議教師們可以邀集有共同目標的跨領域教師組成社群,拓展跨領域專業素養,大家共同精進。


【圖1】應用化學系鍾旭銘老師帶領的「軟珊瑚天然化合物開發」課程活動-操作精密儀器。

【圖2】科學傳播學系楊桂瓊老師所引領的「科勢力畢業展覽」課程團隊於畢業展覽開幕式與校長、來賓合照。

二、     增能輔導型社群

    今年補助輔導考照型社群共計7件,截至11011月底,參與社群學生達214人,獲得專業證照人數達189人,考照合格率達88%。補助輔導競賽型社群共4件,參與社群學生達96人,各項數據較去年皆有成長,顯見增能輔導型社群在輔導學生考照、參與競賽小有成效。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教師改採線上模式持續輔導活動,讓學生不到校上課,依舊可以繼續學習。

    輔導競賽型社群中,參與由會計系周國華老師帶領的學生,參加「2021全國大專院校電腦稽核個案競賽」,獲得團體賽第三名,是為本校學生參加該競賽以來最佳成績。國貿系許瞻桂老師指導的學生,亦連續3年拿到「2021大學生國際經貿與商務專題競賽」複賽資格。


【圖3應用英語系潘怡靜老師利用視訊會議輔導「會議展覽專業人員認證研習社群」。

三、    戶外教育結合社群議題社群

    休閒事業經營學系陳麗娟老師「民俗節慶」社群,帶領學生參加大甲媽遶境活動,進行民俗節慶的體驗學習,這一趟讓學生用自己雙腳走過,體會到台灣宗教文化的真善美,年輕人與文化有更緊密的連結,進而看到宗教觀光的龐大商機。

    科學傳播學系張耀仁老師的「科學。傳播與實踐:報導文學田野調查深度體驗」,帶著學生實地走訪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社區,經由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站務員林品軒的導覽,學生從中瞭解客家聚落的人文知識,也從中明白客家先人的科學智慧,並由此完成報導影像與報導文學撰寫。

    應用化學系鍾旭銘老師帶領「海洋天然物開發」社群至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進行移地教學,藉由其海洋天然物團隊之經驗,將學生在過往實驗過程中發生之問題,利用本次機會尋找解答。也藉此機會利用海生館完善的研究設備進行教學,提升學生專業知能。

【圖4「民俗節慶」社群學生參加大甲媽祖遶境活動。

【圖5「報導文學田野調查」社群業師實地講解。

【圖6「海洋天然物開發」社群參觀海生館珊瑚養殖區。

 

四、     師生專業外語社群-全英生化科學師生社群、社交情感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國際思潮外語學習社群

    全英生化科學師生社群成員王信翔、劉晉成參加本年度舉辦之2021ICRU國際研討會,於研討會中以英語進行口頭論文發表。另外三名成員陳智賢、鍾秉彣、陳葳亦將擔任理學院國際交流活動「線上假日學校—2021科學泰好玩」之國際生學伴,展現本社群多元學習成效。

    社交情感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國際思潮外語學習社群乃為延伸教育哲學課程的專業學習,認識當代重要教育思潮—社交情感學習(簡稱為 SEL)。通過研讀與探討SEL核心文本,提升學員專業知能與外文文獻閱讀及學習方法,並透過雙語海報實作進行統整,集體創作出SEL系列雙語海報成果。

【圖7師生專業外語社群-全英生化科學師生社群。

【圖8師生專業外語社群-社交情感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國際思潮外語學習社群。

 

五、  學生自主學習社群-從地方創生案例來解構一份計畫書

    學生主動以「地方創生」為主題成立讀書會,透過研讀專書增進成員對該領域之思考與辯論能力,並實際參與企畫競賽與實作,獲得「水保局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洄游精神獎」以及「信義房屋社區一家──校園組楷模獎」。

【圖9學生自主學習社群-從地方創生案例來解構一份計畫書。

 

六、  教師專業社群-VAR融入應用於正向心理與諮商創新教學研發與推廣團隊、fMRI腦部磁振造影功能探究藝術與設計教育跨域成長社群

    VAR融入應用於正向心理與諮商創新教學研發與推廣團隊教師專業社群別具特色,藉由VR(虛擬實境)在心理及諮商領域的發展趨勢及應用,透過教師間VR技術的研習,應用至教學及實務現場的發想以及設計能融入教學及實務應用的VR產品。此項社群為教育與心理輔導學系教師及電腦與通訊學系教師跨領域合作,擴展教師及學生的研究能量,試著研發出正念教材教案,並將VR技術與專業知識融入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最終目標期望推廣研發產品至實務現場,並瞭解其未來廣為應用的可能性及限制。

    fMRI腦部磁振造影功能探究藝術與設計教育跨域成長社群的教師專業領域在於視覺藝術與數位設計,對於腦部科學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聯性都有極高的興趣,希望以此拓展新的跨域研究與教學亮點。功能性磁振造影的儀器耗資甚鉅,本計畫透過長庚大學以及高雄醫學大學的教師,得以取得長庚醫院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相關技術支援,將使社群成員初步了解功能性磁振造影的技術與分析方式,以便未來規劃藝術與腦部科學之跨領域研究與課程設計。

 

【圖10】「童理心-VR應用於校園霸凌防治工作坊」成員體驗用於同理心教學之VR影片。

【圖11研發之正念VR影片-遼闊雲海。

【圖12高雄醫學大學周銘鐘教授提供fMRI結合視覺藝術的研究範例。

【圖13長庚科大戴弘政教授提供fMRI腦部磁振造影實驗情形之影像。

 

七、  VAR教學應用課程推動計畫-虛擬實境之感受實驗與製作

    隨著科技日益發展,3D互動的模式也廣為盛行,因此本計畫目的在於希望透過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互動遊戲,來呈現SWEET HOME 3D建模技術與UNITY程式撰寫的結合,跳脫傳統的實體體驗,利用VR讓人有深入其境的體驗。本計畫結合專題製作課程,依據課程學生人力需求分析,以人格特質來安排每位角色的工作與職責,也希望藉此讓參與計畫的學生成員可以學習到物件導向程式的實際應用。

    在計畫中利用SWEET HOME 3D建模,成果主要運用在(1)設計產業的成果模擬,以(2)較具娛樂性質的鬼屋闖關。使用方式為透過VR眼鏡呈現畫面,使用者利用搖桿與物件進行互動,過程中透過觀察與發放問卷去紀錄遊玩的效果進而修改。期望在訓練最後能激發成員創新跨領域的想法,使其能確實透過遊戲感受到趣味性與激發創意。

 

【圖14VAR教學應用課程推動計畫-虛擬實境之感受實驗與製作。

【圖15VAR教學應用課程推動計畫-虛擬實境之感受實驗與製作。

【圖16VAR教學應用課程推動計畫-虛擬實境之感受實驗與製作。

八、     產業學院精進師生實務職能前導型計畫

    音樂學系教師延伸「兒童與青少年的音樂治療實務與技巧」課程,帶領學生到勝利之家、唐榮國小以及台中市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產業實務研習與參訪,在音樂治療與特殊音樂教育中心研習,讓學生見習音樂治療師的工作,透過觀摩反思課程所學專業如何應用於實務現場。對教師的影響,教師投入相關議題的研究計畫,持續深化產學鏈結;對學生的影響,發展音樂學系學生跨領域專長,109-2參與本計畫的學生中,有29.41%的學生通過遴選修讀「音樂治療學分學程」;對產業的影響,音樂治療師的人才培育,需要長期專業訓練及實務經驗累積,由教師接洽產業,提供學生職場觀摩與演練的機會,使學生未來就業能夠無縫接軌。

【圖17音樂學系希望透過產業實務研習培養音樂治療人才。

【圖18音樂學系學生的產業實務研習心得分享。

【圖19音樂治療師進行音樂治療服務的過程。

【圖20學生到台中市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音樂治療與特殊音樂教育中心實務研習。

九、校務研究與教學品保精進計畫

(一)建置本校校務研究所需資料:精進本校校務資料品質、整合與管理。

  1. 學籍資料:學生學籍、學生家庭狀況、新生入學成績、學期資料、就貸/宿舍申請狀態、學雜費減免…等。
  2. 課程成績資料:各科成績、學期成績、年度成績、畢業成績。
  3. 學習歷程資料:社團紀錄、工讀經驗、休學/復學/退學紀錄、缺曠紀錄、學程修讀狀態、…等。
  4. 畢業資料:畢業生流向、學習履歷證照、畢業審查證照、碩士論文。
  5. 人員場地資料:教職員資料、學生工讀資料、教室排課資料、電腦教室借用資料、住宿資料。

(二)建置智慧校務大數據倉儲系統視覺化平台:蒐整103-109學年度全國大專校院校務基本資料,建立全國各大學校院相關教育資源、研究能量、基本校務等數據資訊,作為本校校務研究之參酌資訊。

  1. 學生面:31個資料表
  2. 教職員面:16個資料表
  3. 財務面:6個資料表
  4. 研究面:5個資料表
  5. 校務面:16個資料表

(三)辦理校務研究人才培育工作坊,共計6場次:

  1. 2021-04-21:大專院校大數據實務運用(KEYPO)工作坊,上課人數:93(校內82人,校外11)
  2. 2021-05-26:校務大數據視覺化分析工具(Tableau)工作坊(線上),上課人數:60(校內15人,校外45)
  3. 2021-08-25Azure大數據工作坊(線上),上課人數:66(校內28人,校外38)
  4. 2021-09-29Power BI大數據分析實作工作坊(線上),上課人數:66(校內25人,校外41)
  5. 2021-10-20SPSS校務資料實務工作坊(線上),上課人數:101(校內78人,校外23)
  6. 2021-11-192021南區大專校院校務研究推動策略聯盟成果展暨研討會(線上),共73所大學校院197人參加,6篇論文。

【圖21校務研究人才培訓工作坊。

【圖22 2021南區大專校院校務研究推動策略聯盟成果展暨研討會。

十、教學品質保證方案

(一)資訊學院學生在系--校及通識等核心能力分析:

ü蒐集與資訊學院106-108學年度畢業生核心能力統計資料。

ü串接入學管道及性別欄位。

ü完成資訊學院核心能力分析與視覺化圖表製作。

(二)彙整子計畫11-1所需之IR Newsletter資料:

ü偕同研發處技合組蒐整產學合作案件資料。

ü偕同研發處學發組蒐整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申請與核定通過狀況資料。

üIR資料庫串接多表單資料彙整出學生來源資料。

üIR資料庫匯整104109年度學生入學管道資料。

üIR資料庫匯整各系跨系選修與修課成績之資料。

ü偕同大武山學院共同教育中心蒐整大一新生英文能力測驗資料。

ü偕同教務處學發組蒐整弱勢學生助學金補助資料。

ü偕同總務處事務組蒐整本校行政及環境清潔勞務委外人員及經費資料。

ü偕同師培中心蒐整本校學生教師檢定及串接學生來源資料。

üSCOPUS資料庫蒐整本校歷年學術論文發表與被引用狀況資料。

ü偕同大武山學院共同教育中心蒐整EMI與一般課程教學評量資料

ü蒐整2021年行政服務滿意度調查資料。

十一、    完善學生校外實習整體運作機制,提升實習課程品質。

本校已建立校外實習整體運作機制,並定期透過自我檢核及滿意度調查,提升實習課程品質。110年度共有20個系所開設校外實習課程,實習學生399人次,其中9人為越南海外實習,採遠距方式進行。實習學生對於實習課程滿意度平均數各題項均在4.25(滿意程度)以上實習機構回饋「實習課程對於實習機構之助益」滿意度平均數4.59,滿意度高達99.41%

【圖23海外遠距實習-國貿系實習生參訪越南久林臺灣總公司並視訊彙報工作進度。

【圖24海外遠距實習-國貿系實習生參訪越南久林臺灣總公司並視訊彙報工作進度。

十二、  結合系所辦理多元化職輔活動,促進學生職涯發展。

從大學第一哩路的職業探索,到最後一哩路的就業準備,結合系所辦理UCAN興趣探索及職能診斷、新生職涯輔導營、企業參訪、系友經驗分享、職涯講座、業師諮詢、實作工作坊等多元職輔活動,共計134場次,參與學生4,578人次,活動整體滿意度95.81%,有95.54%的學生認為職輔活動對自身職涯發展有幫助。

【圖25托育產業實作體驗-幼教系學生設計嬰兒教具及體驗親子烘焙。

【圖26托育產業實作體驗-幼教系學生設計嬰兒教具及體驗親子烘焙。

十三、    創設「大武山學院」推展跨領域學分學程方案-拓展跨領域學習面向,持續提升跨領域學習人次。

(一)持續增設跨領域學分學程,拓展學生跨領域學習的面向。於109-2學期為善盡培育偏鄉教學人才的責任,使校內師資生在參與過程對偏鄉教育有更多理解,設置「偏鄉教師專業發展學分學程」;於110-1學期為因應國際化人才之需求,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與多元學習能力,設置「管理學院全英語學分學程」,開設全英語授課課程;並持續辦理跨領域學分學程宣傳活動,持續提升跨領域學習人次,據110年統計,本校共有549位同學申請修讀跨領域學分學程,佔校內大學部學生人數8.28%

(二)開設「屏大卓越講座」課程,邀請本校傑出校友進行專題演講,除了從校友面增加與學校的連結,更透過傑出校友分享各自專業領域之成就與學習經驗,提供同學學習的典範。

(三)鼓勵不同專業領域之教師合作規劃共同開課,設計具跨領域創新內容之整合課程。分別開設貿易推廣實務協作與發表貿易推廣實務協作與發表,共計2門課程,修習學生共28人,結合不動產系與國際貿易系專業師資,導入不動產與跨境電商專業知識設計創新課程,使同學學習建材與不動產興建之關聯,進而推廣貿易實務電子商務發展,以培養具備國際貿易及不動產專業之人才。

(四)由大武山學院辦理5個主題微學分課程,微學分課程種類多元,涵蓋地方創生、新媒體與未來趨勢、職場溝通力、COVID-19…等主題,總修習人次共659人,佔校內大學部學生人數9.93%                       

(五)運用教學工作坊、跨領域沙龍等校內與校外社群討論機制,促進教師之間的跨領域對話及交流,並提升教師教學創新與社會實踐能力。工作坊及沙龍類型包括實體及線上,除了針對校內教師的跨領域增能,更有對外的校際交流,邀請產學界人士與校內外教師對談,並於本校落實推動「大學企業社會責任(UCSR)」,藉由發展適性課程過程中引導及鼓勵學生踴躍參與USR計畫,使師生從校園走入社區,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SR)素養。

【圖27辦理跨領域學分學程宣傳活動。

【圖28開設「屏大卓越講座」課程。

【圖29跨領域共授課程「貿易推廣實務協作與發表()」。

【圖30大武山學院微學分課程。

【圖31「台日不動產制度比較研究」跨領域共授經驗工作坊。

十四、    「翱翔國際、拓展視野」方案-提升全校學生英語修課比例及英語能力

    設置EMI發展中心,提供相關資源及支持,提升EAPEMI課程質與量,並逐年增開課程,提升全校學生英語修課比例及英語能力,推動EMI課程由以下四個面向進行規劃:

【圖32推動EMI授課教學規劃。

(一)課程面

    將大一、大二之英文必修課程EAP化,並朝向全英授課規劃,增加學生學術英文聽說讀寫之能力,為銜接中高年級之EMI課程要求預作準備。110學年度大一「英文」統一更名為「基礎學術英文」,並率先由理學院、資訊學院之14個班級開始實施課程革新,總計約500人,約佔全體大一學生之三分之一。

【圖33 EMI發展中心師長討論大一、大二英文必修課程EAP化。

(二)教師面

    組織EAPEMI相關之專業教師社群,共享教學資源;辦理EMI教學工作坊與相關訓練課程,聘請英語授課指導顧問,協助培訓英語教學師資,引導學校營造全英專業領域之環境,並邀請具豐富EMI教學經驗之教師傳承經驗;教學助理(TA)的培訓及支持。110年度至10月止總計辦理工作坊3(共計約150人次)EMIEAP講座7(共約250人次)、論壇1(50)

【圖3411024日至5日間,辦理專業課程英語授課EMI研習,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律君所長擔任講座蒞校講習。

【圖3511096日、110927日邀請國立成功大學鄒文莉教授,辦理兩場EMI Online Workshop,主題為EMI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EAP n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圖36110628日、29日以線上講座方式辦理EMI Workshop,邀請唐世陶榮譽講座教授主講,主題為Academic Listening and SpeakingAcademic Reading and Writing

【圖371101014日辦理線上校慶國際論壇,與國外姐妹校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anyaburi合作,邀請Dr. Boontida Uapipatanakul,主題為Promotion EMI Education in Thailand University

 【圖38110121日邀請捷克駐臺代表蒞校訪問,由捷克駐臺副代表Mrs. Dita Táborská擔任講座,全程英語方式進行捷克歷史文化講座,介紹捷克歐洲中心位置、貨幣、飲食習慣、留學環境、務實生活習慣、聖誕節特色過節方式、捷克民主化歷程,以及捷克交換學習環境,邀請全英授課修習同學及有意願前往歐美交換學習同學約100位參加。

(三)學生面

    為協助學生了解及解決在全英授課下所面臨的學習困難及問題,邀請「EMI發展中心」專業教師團隊,提供學生進行11線上諮詢服務,以幫助學生能夠在全英授課情境中進行有效的學習,與共同教育中心辦理英文閱讀心得徵文比賽、英文寫作徵文比賽,提升英語學術應用風氣。

(四)資源面

    建置EMI發展中心網頁,包括EAPEMI教學理念、專業成長活動、推動計畫及教學成果、教案範例、相關資源等等,提供全校師生24小時支持與服務。

【圖39建置EMI發展中心網頁。

五、   「通識深耕」學生基本能力提升計畫

(一)英文課程革新:

1.開設英文提升課程-實戰多益,藉由密集班訓練,學生平均前測成績由513.13分進步至590.63分,進步77.5分,成績約提高15%

【圖40學生參與「實戰多益」英文提升課程。

【圖41學生參與「實戰多益」英文提升課程。

 

2.109學年度大一英文學年後測(1196月施測)平均成績較入學前測(1109月施測)平均成績進步45.04分,已達當年度目標值24分。

(二)國文課程革新:

1.編纂國文教材:凝聚教學創新理念,形成教學團隊,由執行團隊師資實際將自編國文教材應用於教學中,期末將做考量、評估,以因應課程教學的狀況,來進行調整。

2.編纂學生閱讀書寫作品集:1106月及12月編輯完成學生109-2110-1學期閱讀書寫作品集共2(收錄共計180)。練習寫作的成效,在於提升學生表達能力,從閱讀、聽講、報告、書寫,全方位厚實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深化語文素養。

3.製作一行詩書籤及L夾:印製學生作品製成書籤及L夾,讓學生對於自己書寫作品有更實際的成就感,以期能持續不斷且更有動力的閱讀和書寫。

【圖42學生閱讀作品、國文教材、一行詩書籤及L夾。

發展學校特色

ㄧ、VAR智慧創新發展計畫

(一)本校學生參與競賽,表現傑出。

    1.2021放視大賞:入圍VR遊戲組2組、軟體內容組1組。

A.極地冒險(入圍VR遊戲組)

B.實況英雄(入圍VR遊戲組)

C.基於人工智慧之腦波智慧家電控制(入圍軟體內容組)

【圖43極地冒險於2021放視大賞提供現場體驗。

    2.2021智慧感測聯網創新應用競賽:榮獲影像辨識與擴增(虛擬)實境組季軍1組、佳作4組。

A.AI影像辨識商店購物行為分析(季軍)

B.AI肢體辨識復健互動系統(佳作)

C.垃圾分類小尖兵(佳作)

D.足球好好玩(佳作)

E.動物百科(佳作)

    3.2021資訊智慧創新跨域專題競賽:榮獲2組佳作。

A.以深度學習建構疫情咳嗽警示地圖(佳作)

B.Danger Detector-智慧物聯之路面顛簸檢測系統(佳作)

4.2021 ISME第三屆福星熱能創意競賽:榮獲智能家電生活應用類別第二名(抽油煙機使用即時影像辨識技術實現低耗能高效率之排煙設計)

(二)建置「智慧機械手臂實驗室」,整合產學研資源。

    為因應自動化與智慧化的工業4.0時代,本校持續投資精進智慧機器人學系,於110年暑假裝置完成機械手臂與工作機台,成立「智慧機械手臂實驗室」,著重於自動化機械手臂的操作與應用及設計製造,培訓自動化機械手臂之中高階技術人才,藉由產學合作之推動,將人工智慧、影像辨識、物聯網及大數據等技術與實務進行整合,建構完善的自動化機械手臂綜合加工之人才培育中心,進而促成產學研之資源整合,將研發能量落實至實際應用層面,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圖44智慧機器人學系新設之「智慧機械手臂實驗室」。

(三)主辦「2021全國高中職專題競賽」,提供競賽與觀摩平台,成果斐然。

    本校自2018年執行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來,秉持「教育深耕,在地關懷」精神,由本校教師主動連結區域學校資源,指導高中()學生之專題,故希冀藉由舉辦「專題競賽」活動,給予即將進入大專校院之高中()學生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渠道,於高級中等教育畢業前夕,將其累積知識與實務相結合,在此平台上展現整合性的邏輯思考與創新之能力,同時亦可促進大專院校與高中()學校之交流互動。

    今年報名參賽隊伍來自全台23所學校,包含三民家商、大安高工、大榮中學、中山工商、斗六家商、立志中學、光華高中、育德工家、明道中學、東港海事、花蓮高工、長榮高中、屏北高中、屏榮高中、海青工商、高雄高商、景文高中、華南高商、華盛頓中學、新北高中、新竹高中、嘉義高商、臺東高商,共計198位高中職學生參與競賽。四個領域競賽組數分別為:資訊科技相關領域16組、電子商務相關領域17組、商業行銷相關領域13組,以及電子機械相關領域14組,共計60組參賽隊伍。

【圖45電子機械相關領域「防疫無接觸IoT複合式系統自動販賣機」專題展示。

(四)多元學習與程式設計能力培養成效卓著。

    針對全校學生之邏輯思維與程式設計能力培養,辦理程式設計養成班,除了推動全校學生選修程式設計課程,另有額外辦理「智能程式設計研習營」,不侷限於撰寫艱澀的程式語言,而是搭配積木堆疊方式的App Inventor,及有實體動手作並加上程式的micro:bitArduino,都可減少學生對於撰寫程式語言的恐懼,並誘發其興趣。

【圖46「智能程式設計研習營」micro:bit資訊創客上課現場。

    在專業證照部分,TQC+ 程式語言Python共有61人報考,45人考取(考取率73.8%)TQC+ 程式語言C共有72人報考,54人考取(考取率75%);另加上其他相關證照考取共計有211人次,較109年度增加105人次,提升近一倍的考取率。另外,學生於大學程式能力檢定(Collegiate Programming Examination, 簡稱CPE)的表現,以資訊科學系為例,平均每年約有103人次參與檢定,解題數由107年平均3題左右,進步到109年的最高51名;在量方面,110年則進步到有7名同學完整解出,表現亮眼。

二、科學創新.科技屏大-專業化.實務化.國際化

(一)學生參與校外探究實作競賽及成就,如下所述:

1.2021臺灣能-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榮獲金牌。

2.2021全國大專暨高中青年物理辯論競賽」,榮獲金獎及銅獎。

3.2021第四屆全國科學教具創意設計競賽」,1組高中大學組第1名、1組高中大學組第3名、1組國中國小組第3名、1組國中國小組最佳創意獎、2組最佳人氣獎。

4.2021 iClone Lip Sync Animation Contest國際動畫競賽」,榮獲臺灣學生優選獎。

5.2021臺師大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媒來眼去」,榮獲媒體素養主題論述佳作。

6.理學院師生研究社群-科學探究實驗社,入選「2021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

7. 3位學生取得「TQC 基礎程式語言 Python 3」;2位學生取得「TQC 程式語言 Python 3」證書。

8.5位學生取得「民俗調理業傳統整復推拿單一級」技術士證照。

9.16位學生均取得「台灣直立板運動協會Level 1初級SUP教練證」。

10.16位學生均取得「台灣直立板運動協會Level 1初級激流SUP指導員證」。

11.16位學生均取得「台灣直立板運動協會Level 1初級獨木舟教練證」。

(二)開發產品、教具、特色實驗技術、專利成果,如下分述:

1.獲取專利1件「肌力訓練之健身裝置(CT09437U)」。

2.完成「詩情化意系列」產品-湛藍奇蹟保濕凝膠及全效修復黃金凍膜之後續產品改良開發,並於2021亞洲生技大展參展。

3.開發「馬格努斯氣流」、「克卜勒運動定律」、「電鈴模組」、「阻尼器」特色實驗技術及教具樣品。

(三)學生參與國際學術工作交流:53位學生參與第三屆ICRU世界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

【圖472021亞洲生技大展參展。

【圖48】台灣直立板運動協會Level 1初級獨木舟。

【圖49】台灣直立板運動協會Level 1初級激流SUP指導員。

【圖50】台灣直立板運動協會Level 1初級SUP教練證。

【圖512021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

【圖522021 iClone Lip Sync Animation Contest國際動畫競賽。

【圖532021第四屆全國科學教具創意設計競賽。

【圖542021臺灣能-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

【圖55】參與第三屆ICRU世界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

三、「走讀屏東」屏東學的普及與深化

    發展「屏東學」作為主軸,開設學院必修課程「屏東學概論」,從數位產業、原民音樂、公民培育、文化推展、多元語文、文創社群等學科或領域切入,使本校師生在學系專業知能之外,能夠結合在地文化,進行跨域學習,善盡社會責任,成為具有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的專業人才。

(一)「南島原住民族」文化產品發行與屏東音樂數位化

1.將原專班學生創作之繪本《消失的織布》轉為動畫,發行《我們小時候的歌》(童謠音樂數位專輯);製作以排灣族「送情柴」文化為創作主題的原住民繪本。

2.辦理編曲製作及錄音實務主題的工作坊,舉辦數位音樂發表會,由音樂系師生共同演出運用在地文化元素之新創作品,展現具文化底蘊及新時代風格的音樂。

【圖56原住民繪本《消失的織布》由本校視藝系師生團隊轉為動畫,發行《我們小時候的歌》。

【圖57數位音創跨藝學分學程辦理校外參訪,至「智冠音樂中心」錄製學生弦樂作品及混音製作實習。

(二)建置地方學跨域平台/建構地方文創社群網絡關係共創(co-creation)

1.社發系師生與在地社區培力合作、深入地方,以「恆春半島生態遊程優化」、「阿禮部落的100種旅行方式」、「屏東政策公共議題彙編」及「地方資源的循環經濟」四項主題,深化學生對社會需求的瞭解與在地溝通。

2.舉辦「第十七屆南台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區域治理與農村動力」,以公私協作夥伴與地方營造、農村產業創新與再生政策、社會交換與公共參與為討論子題。

3.辦理「文化論壇」(屏新而論)議題講座、桌長培訓及願景工作坊,協力屏東縣政府「文化論壇」(明日之星)形成在地議題、凝聚共識。

【圖58社發系與在地社區培力合作、深入地方,協助地方優化生態遊程、記錄部落植物文化。

【圖59文創系「屏新而論」團隊以潮州戲曲為主軸,舉辦公民咖啡館,凝聚地方認同。


(三)「越在地,越國際」 ── 屏東在地文化深耕與國際交流計畫 

1.提升地方學推動能量,落實學術專業在地化,藉由「屏東學」的研討、整合各類探討主題,擾動在地社群;透過各大學院校合作串聯與協力,建立地方學溝通平臺、凝聚共識。

2.辦理「排灣學研討會」,藉由理論與實踐的深度對話,激發學術研究與田野調查動能。

【圖60舉辦【金門學與屏東學的對話】座談會,金門大學與本校屏東學教師社群師長交流地方學。 【圖61舉辦「第二屆屏東學研討會」,探討地方學的形塑與發展。
【圖62舉辦「2021排灣學研討會」,探究排灣族知識體系。 【圖63辦理屏東人文沙龍系列講座,分享恆春半島的歷史、人文及文學。

 

(四)「走讀屏東,放眼國際」──多元語文與文學跨域

1.邀請校內外屏東文學研究學者,合力編纂《屏東文學史》,主題包括屏東的古典文學、原民書寫、客家書寫、地景與自然書寫、民間文學、兒童文學、歷史書寫等主題,預計於2022年下半年出版。

2.為了推廣屏東文學,拍攝屏東作家紀錄片。今年完成《淡飲生活的詩:利玉芳》一部。

3.結合學系專業課程,透過英/日語報導、競賽及影片等實務活動,介紹屏東歷史人文及藝術,培育具推廣屏東學特色之國際人才。

【圖64拍攝屏東作家利玉芳短片:《淡飲生活的詩》。

【圖65Which is the Best Curry Restaurant in Pingtung?》,以英語介紹屏東咖哩餐廳。

【圖66《墾丁の旅行》日語影音製作,介紹屏東觀光景點。

四、     國教AI教材與教學科技研發

    本計畫旨在落實「AI教育化、教育AI化」,以三師(師資生、大學教師、在職教師)增能、科技教材研發、教學場域實際教學等方式,期讓AIAVR等教學科技更符應教學職場所需,培育能因應未來世界的教育、諮商與輔導人才。

    研發正念VR減壓、正念APP靜心、聊天機器人與遠距諮商等教材,帶動約300位學生參與、師生團隊發表學術論文超過10篇,並舉辦「正向心理諮商與教育」大型研討會;目前持續將AI數位科技應用至更多的心理與諮商範疇中。

【圖67】邁向心理興盛:AI數位科技應用於正向心理與諮商。

    搭配課程,協助原住民文化數學領域AI教材之開發,並精進科技應用、互動教材開發的統整性設計思考力的學生,共有62名參與,並研製12AI教材;協同合作推廣至高雄樟山國小、高雄多納國小、臺東土坂國小等3所原民學校。

【圖68味數學─原住民文化本位數學領域互動教材研製。

 

    辦理9場幼兒教育之師資培訓與教師增能,師資生於研習後研發9件適用學前教育的跨領域國教AI教材,並已至9所幼兒園進行實地教學測試。同時運用3D列印軟體設計6套教具以配合跨領域國教AI教材使用。

【圖69AI機器人科技與幼兒教育之相遇與相知。

五、     智慧商務創新創意發展計畫

本計畫110年持續以提升教師及學生對於智慧商務研究及發想為目標,結合課程、講座、輔導考照等多元模式進行,今年度共有153位學生通過相關證照的考試,並且由國貿系教師帶領20位學生參與由中華國際經貿研究學會、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與阿里巴巴國際站主辦之全國大專院校B2B跨境電商競賽,實際協助企業跨境電商平台的經營與維護,提升學生對電商實務操作的經驗,並獲得佳績。

同時於數位行銷內容實務課程,結合KM的鐵道旅行-枋寮特別企劃活動,透過每次3小時,共辦理9次的實地參訪應用活動,至屏東枋寮車站進行影片拍攝、行銷內容撰寫、行程規劃、推廣發想及分析效益等面向逐一學習,並藉由實際操作及應用推廣屏東枋寮區域,除了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實務經外,亦提供相關分析資料與建議,促進在地發展。

【圖70學生參加第五屆B2B跨境電商競賽

【圖71商品拍攝業師協同教學活動

【圖72Abacus訂位系統證照考試課程活動

【圖73KM的鐵道旅行-枋寮特別企劃活動學生拍攝記錄

六、     拔尖留才與育才計畫

()為鼓勵教師累積績優事蹟,進而邁向傑出表現,本校特以屏東境內最高峰大武山為名,訂定「大武山學者」彈性薪資獎勵辦法,並自110年度起將原獎勵教學、研究、產學、服務單面向傑出教師之制度,修正為四面向均具績優表現教師之評選方式,使彈性薪資之績優獎勵機制更臻完善。另為營造正向積極的發展環境,藉由獲獎之大武山學者在學術領域之經驗,以傳承、分享之思維,帶動學院教師以團隊方式集思廣益,擴展本校之學術潛力。

()結合本校創育能量,鼓勵本校教師輔導學生籌組新創團隊,亦將課堂的實踐知識轉換成創業能量,積極參與政府機關主辦之創業競賽;本校除積極媒合教師投入學生創業團隊輔導工作,更成立學生社團「青創客」,發掘有意投入創新創業工作的在學生,並提供校內學生跨領域合作平台,同時結合系統性的創業培育課程,讓學生在學階段即可習得創新創業專業知能,並透過實際參與創業團隊之營運工作、公開活動,藉以參與累積實務創業經驗。另本校媒合企管系及行銷系同學與企業攜手至小琉球,精進小琉球商圈與各廠商之連結,並提升該商圈數位行銷、資訊數位化、科技友善、消費者友善、國際交流遊程導覽等重要指標,輔導在地旅宿業者、伴手禮及行程業者,形成休閒旅遊產業群聚。


【圖74】頒發110年大武山學者獎牌,表彰在教學、產學、研究及服務均具卓越績效之教師。


【圖75舉辦「屏創未來—在地產業數位轉型論壇」,由小琉球商圈協會理事長致贈感謝狀,感謝同學辛苦的付出。

 

提升高教公共性

ㄧ、落實辦學公共性方案

(一)公開辦學資訊提升辦學公共性:更新與新增可公開對外發佈之校務資料資訊,共計25 Tableau視覺化可互動圖表(網址)

  1. 學生面:各年級學生數、休退學人數、新生註冊率、交換學生數、學生來源
  2. 教職員面:專兼任教師職級與性別統計、職員類別與性別人數統計資訊
  3. 教務面:課程(含通識)開設與學生選修資訊、生師比
  4. 學務面:弱勢學生/生活/緊急紓困助學金申請、就學貸款申請、身心障礙學生數、住宿優惠申請
  5. 財務面:學校收入及支出、決算可用資金
  6. 基礎建設面:校地校舍面積與數量、圖書資源數量
  7. 研究面:產學合作及學術研究計畫經費

(二)定期發行校務研究電子月刊:針對「學校行政」、「教研能量」、「學生資訊」和「職涯探索」等方向分析資料與發行電子月刊

  1. 學校行政:行政及環境清潔勞務委外狀況分析、行政服務滿意度調查報告
  2. 教研能量:產學合作情形分析、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申請並核定通過之狀況、SCOPUS論文發表與被引用狀況分析、EMI與一般課程教學評量比較分析
  3. 學生資訊:學生來源分析、入學管道分析、跨系選修分析、大一新生英文能力測驗分析、弱勢學生助學補助分析
  4. 畢業與職涯:教師檢定通過率及來源分析

(三)彙整校務資料製作年度問責報告:彙集與公開學校辦學績效和成果學校整體影響力、大學部的招生與錄取、大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大學部教育成效、研究生的招生與教育、教職人員、教學、學術研究及財務等共9個章節

【圖76對外公開之校務研究資訊網頁

【圖77 Tableau視覺化可互動圖表呈現本校決算可用資金

【圖78 校務研究電子月刊IR Newsletter每月發刊

二、「提升高教公共性:完善弱勢協助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築夢展翼翻轉計畫

如何透過教育機制,提高下一代的社會階層流動,藉由高教公共性的觀點,基於社會正義之精神,全面提升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之入學機會、學習輔導、強化就業力和社會連結感,以達成翻轉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的最終目標。本計畫以落實優秀人才培育理念,建置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之基礎資料和學習歷程資料,以學習輔導提升學習成效、發揮潛能特色。建立關懷弱勢、多元理解、對話包容和慈愛利他的友善校園。期許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能夠從「被動支持者」成為有自主能力、服務熱忱的「主動奉獻者」。本計畫將突破「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就是被幫助者、受益的收受者」的淺薄、消極的僵固思惟,而將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的角色定位為不再只是受助者,其也可以同時是計畫的參與者、執行者、甚至是施予者及貢獻者。

 ()招生

    本校於110學年度至全台20間高中職學校親訪並辦理招生說明會,藉由招生說明會,讓高中職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們能夠認識本校之特色,並在他們未來升學的路上,能將本校做為優先選擇,提升來本校報考意願。

【圖79】「提升高教公共性:完善弱勢協助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築夢展翼翻轉計畫 

()弱勢學生輔導機制

課業輔導:本校於每學期安排各學院一位老師固定時段駐點幫弱勢學生做課業輔導,每週為2小時,總共安排10週時間,另外也請各系導師及主任協助弱勢學生課業上的諮詢輔導。

【圖80】證照輔導:本校計網中心於每學期安排免費資訊證照課程,提供弱勢學生優先錄取,另外各系所教師也會安排專業相關證照課程,請學長姐或外面專業教師針對弱勢學生加強輔導並協助順利考取證照。

【圖81職涯相關活動輔導:本校實習就業輔導處於每學期安排多場職涯相關講座及就業博覽會,提供弱勢學生參與;學務處於每學期安排多場創業工作坊,提供弱勢學生優先錄取;各系所於每學期的系週會時間安排專家學者或畢業校友到校分享職場經驗講座,也安排弱勢學生至校外企業參訪體驗,提升弱勢生未來職場的就業力。

【圖82成長團體:本校學生諮商中心於每學期會安排6-10人小團體,優先錄取本校弱勢學生,並於每兩週進行團體聚會一次,共約8次,主要目的是協助弱勢學生自我了解和發展心靈正向能量。

【圖83】「提升高教公共性:完善弱勢協助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築夢展翼翻轉計畫

三、「提升高教公共性:透過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輔導原住民學生成效計畫」

職涯相關活動輔導:

【圖84】主題:你想做什麼?

【圖85】主題:職涯暨職災宣導

【圖86】主題:原住民族運動證照講座

【圖87】主題:回鄉創業這條路

【圖88】主題:不只是

成長團體:

【圖89】「提升高教公共性:透過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輔導原住民學生成效計畫」

【圖90】「提升高教公共性:透過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輔導原住民學生成效計畫」

深耕文化:

【圖91】鞦韆繩編織

【圖92】鞦韆搭建

【圖93】母語歌謠課程

  1. 職涯相關活動輔導:本校110年共辦理8場職涯相關講座,參與人次120人次。分別為邀請原民會及勞工處分享職涯暨職災講座,並連結業界講師分享返鄉創業、行銷、人際關係等經驗分享,讓學生瞭解自我之生涯信念,並以激發學生內在創意思考為導向。
  2. 成長團體:本校110年共辦理14場自我認同團體成長課程,參與人次52人次。與本校學務處學生諮商中心合作,邀請業界社工師代領原住民族學生自我認同,透過牌卡及遊戲設計延伸至家庭敘說,能更深入瞭解自我,瞭解家對個人之深遠影響,進而提升其家庭關係、自我肯定能力。
  3. 深耕文化:本校110年共辦理3場深耕文化課程,參與人次80人次。由本校原專班教師指導帶領前往部落參與實地文化課程及實作,進提供學生了解部落文化與反思文化變遷議題,以及部落產業再生的討論。

 

善盡社會責任

ㄧ、支援高中教學計畫

(一)延續並強化108課綱合作聯盟共好精神【圖94

(二)110512日由本校教務處專案業務組統籌並辦理「108課綱課程支援討論會議」,邀請屏東縣政府教育處洪瓊亮課程督學蒞臨指導,並與15所高屏地區「108課綱合作聯盟」之高中職教務主任、教學組長等共計18位師長進行108課綱課程支援之整合性討論,以發展出本校支援高中教學之模式與類型,延續並強化高中職與大學間共同選才及育才之共好精神。
(三)支援高中108課綱課程零距離【圖95【圖96(教發組影片連結)

(四)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之影響並落實教育部疫苗接種之防疫措施,本學期支援高中教學採取「實體授課」及「線上授課」並行模式,讓教學可以無遠弗屆,讓學習可以無所不在,同時保有學生吸收知識、探索興趣的權利及態度,真正達到「深耕在地教學零距離」之精神。

(五)體驗學習讓選才和育才更有力【圖97【圖98【圖99【圖100


(六)透過高中端至本校認識學系與課程地圖瞭解理學教育與資訊教育之特色。同時,為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問題研究的能力,藉由線上實作模式引導學生發掘專業領域,亦可為學系提供未來選才機制與招生策略之規劃依據。

二、培養種子型USR計畫+USR Hub(成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

(一)辦理第3ICRU世界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

第三屆ICRU世界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雖受COVID-19疫情等因素影響,再符合政府防疫政策下,同步辦理實體與線上會議,與會人員來自泰國、日本、韓國、芬蘭等地大學師生與相關領域專家與學生,共有261人出席,其中台灣183人,經公開徵求發表論文總數為82篇,其中61篇為宣讀型,另21篇為海報型。【圖101

(二)台灣永續行動獎(Taiwan Sustainability Action Awards, TSAA)

屏東大學在2021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共計4件參賽,以具體行動致力於偏鄉教育、地方創生、社會實踐與在地關懷,總累計獎項四銀,獲獎的質與量位居全國大學前二名,成為實踐SDGs最佳大學之列。【圖102】、【圖103

(三)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MOU策略聯盟

本校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簽署策略聯盟,致力推廣高等教育永續發展之倡議,讓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實踐於大學社會責任,彰顯本校實踐永續發展目標之決心。【圖104

(四)持續培育種子型計畫:以地方創生、偏鄉教育、資源循環等為主要發展議題,積極投入培育種子型計畫3件。【圖105】、【圖106】【圖107


(五)發行電子報:推廣本校各USR與地方創生計畫的執行情形及成果亮點,發行本校USR與地方創生電子報,共發行八期電子報,累計57篇文章。【圖108


(六)雲林縣晁陽農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本校推動異業結合、產學合作計畫,協助在地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育。【圖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