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110年高等教育深耕主冊成果及亮點

110年高等教育深耕主冊成果

本校為全臺及全球最完整海洋領域特色之大學,海洋領域之產官學研並進,並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海洋產業人才培育搖籃。本校透過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向下持續精進推動以下4大面向:落實教學創新、發展學校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及善盡社會責任。

(一)落實教學創新

 執行摘要

持續提升通識素養、大一中文線上同儕互評寫作、獎勵英語檢定、補強輔導、智慧載具教學、程式語言必修、人工智慧概論必修、跨領域學習、數位學習、國際合作、強化產學實務與教師支持措施。

 執行成果

  • 提升學習成效:教學運用雲端學習平臺且數位教材110年較109年成長約1.7倍。跨校通識磨課師3門課程採計學分,修課學生數189人。推動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數位學習計畫,110年修畢763門課程,創下新高。行動載具融入教學參與教師數42人比109年上升1.27倍且學生參與情況上升至2,086人是109年1.12倍,並將運用成果開放課堂共88位教師觀課。參與探究與實作導向課程之師資培育生占全校師資培育生80.95%。完善課業輔導措施基礎課程175班、專業課程83班。推動程式設計學生社群及特殊選才自學計畫。
  • 強化專業實務:大一產學巡禮課程19個學系開設,占全校學系約76%。傑出校友開設通識課程106人修課。「大學生暑期學習實務體驗計畫」110年參與學生203人教師109人,並辦理線上成果展。110年與崇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屬「智慧養殖技術建立與研發人才培育」合作,培育高端養殖人才培育,峰漁公司將提供本校大三、大四及碩博士生獎學金,並提供實習及工作機會,將產業場域搬進校園,也把課程教室化為實習場地、與財團法人驗船中心驗船中心簽署人才培育備忘錄,明定設立講座課程、增設獎學金及產學合作,驗船中心並安排實習機會及就業職缺,增進我國海洋、船舶及離岸風能產業發展等項目專業高階人才。
  • 培養關鍵能力:建構跨領域課程模組110年度共8組課群,40位教師及學生1,051人次參與。舉辦創客培訓課程24場次,約504人次參加,輔導15組創業學生團隊,學生創業團隊「旬味獵手」及「Circle」獲得教育部 Maker計畫各補助新臺幣10萬元,本校另各補助5,000元獎勵金,並公開表揚。「將風水產」參與BTSC第五屆京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優勝,本校補助10萬元予以獎勵。程式語言基礎必修課程109學年第2學期全校修課人數達大學部學生約94.1%。「人工智慧概論」列入必修課程。辦理海洋文學創作活動,參與人數約達276人次。樂水社及僑生社更代表本校榮獲110年度全國大專校院績優社團評鑑雙特優殊榮。
  • 提升教師教學創新與實務經驗:110年共開放課堂95場次比109年40場次大幅上升2.37倍,參與觀摩教師較109年成長2.68倍。將教學創新列入教師升等計分項目。獎勵數位教材分級開發共18位教師參與。養殖系周信佑老師及海洋生物研究所陳歷歷老師研發「機能性物質之晶球化口服製劑技術」,以及造船系柯永澤老師「擴散型端板螺槳」專利技術,獲110年度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生科系林翰佳及黃志清老師「草本炭方解決動物抗生素」獲2021臺北生技獎技轉合作銅獎。「教學實踐研究先導養成計畫」110年共36位教師參與,申請教育部111學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52件比107年(15件)成長超過3.5倍。

https://reurl.cc/9OXVOa

(二)發展學校特色

執行摘要

致力海洋特色研究、推動全校特色海洋教育及海洋教材,推廣全民海洋意識、培養學生海洋素養、培植水域運動特色學生社團、接軌國際海洋產業,致力跨國教研合作,朝向「國際海洋頂尖大學」發展願景努力。

執行成果

  • 培育海洋專業人才:海洋領域教學單位最齊備完整共35系所,校級大一必修海洋特色課程「海洋科學概論」、出版海洋特色書籍、發展產業鏈結計畫,培育國家重要重點領域產業人才,如離岸風電。
  • 推廣海洋科普教育:辦理全國海洋教育週,共10,554人次參與。海洋職業生涯試探教學與發展,促進國人理解生活與海洋的關聯性,辦理33場次,參與人數1,705人次。舉辦第四屆亞太區域水下文化資產研討會,逾300人參與。辦理海洋獨木舟與SUP體驗營參與人數約2,400人次。
  • 致力跨國教研合作:與全球109所學校及機構簽訂跨國國際教學研究之合作合約,成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海洋工程科技中心」升級為校級中心,深耕海洋特色主題領域,包括:「全球氣候變遷」、「海洋永續發展」、「海洋事務」、「海洋生技與食品安全」、「海洋工程」、「綠能科技」、「程式語言」及「5G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海洋相關議題」等全球關注議題 。

https://reurl.cc/WkLDA9

(三)提升高教公共性

執行摘要

完善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協助機制,設立原住民學生資源中心,降低校園生師比例,保障教師權益,辦學資訊透明公開、明定學生代表參與學校會議制度及發展終身學習管道。

執行成果

  • 完善輔導:募款「關懷弱勢學生安心就學助學金」,107-110年共募款1,136萬元,提供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之獎助學金專用。110年共309位學生獲獎助學金,獎助學金總金額4,329,000元,平均每位學生獲得14,010元補助。經問卷調查,獲獎助學金的學生,90.8%利用獎助學金來貼補生活費,65.5%用來學習新技能及加強語言能力。學習方案中,以磨課師數位學習計畫廣受學生好評,66%的同學回饋因此而減少工讀時間且學習新知能。擴大原住民族學生入學機會110學年學生數122位較108學年上升22%。
  • 生師比下降:日間學制生師比為16.09,研究生為3.9,全校生師比為18.19。
  • 辦學資訊公開:開創教學品保結合校務研究,明定學生校務參與制度,於網頁公開本校辦學資訊。

https://reurl.cc/oed04V

(四)善盡社會責任

執行摘要

建立教師獎勵措施,課程設計連結場域實踐,傳統文化永續,發展生態復育,進行跨校跨國合作,導入日本地方創生經驗與轉譯機制,以及強化教研資源共享,深耕在地,善盡海洋教育責任。

執行成果

  • 深化教學實踐場域:110年參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教師共18名獲得彈薪,總金額達3,199,000元。開發海洋文化教材教案6套。與電視台合作拍攝《福爾摩沙守護者-海洋篇》推廣海洋教育獲2021金鐘獎。
  • 強化教研資源共享:與養殖業者合作建立2處智慧養殖基地,提高合作場域白蝦營業額4.5%。辦理跨國(6國)學生工作坊交流地方創生經驗。辦理海洋素養課程共120人高中生參加及14場次大學與高中教師社群增能研習參與人數856人次。辦理高中弱勢生陪讀計畫20位高中生參加。

https://reurl.cc/qO8kb0

110年高等教育深耕主冊亮點

一、教學創新

(一) 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成果導向推動課程,改變課程規劃

運用資訊科技教學

教師教學融入行動載具或科技設備,創造新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專注力與興趣,並將學習成效以成果導向呈現,110年度參與教師數42人比109年(33人)上升1.27倍,學生參與情況逐年攀升,110年參與學生2,086人是109年1.18倍,更勝108年(109年約1,170位學生參與,108年約977位學生參與),因本年度疫情嚴峻採用線上教學,老師應用APP及智慧載具於教學,數門課程融入AR、VR教材,提高線上教學的互動性。

說明:本校教研所嚴佳代老師以海洋教育課程規劃與實地踏查課程融入VR教具,讓學生透過更安全、便捷的方式進行體感遊戲,體驗釣魚活動,認識海洋文化。

說明:本校食科系林泓廷老師以蛋白化學課程開發不同蛋白質結構AR教材,讓學生透過互動加深對蛋白質構造印象。

探究與實作導向課程

以培養師資培育生在教學專業上多元敘事能力為主軸,以做中學之理念,讓學生在參與的行動中學習,107年參與師資培育生22人,108年60人,109年83人,110年成長為91人,參與探究與實作導向課程之師資培育生已占全校師資培育生80.95%,110年分別產出實作作品及專題報告136及95份,本案已推動4年逐見成效。

推動總結整合式課程

110年以學院為核心開設總結性課程,其中19個學系開設37門課程,參與學生1,429人次且舉辦專題競賽展現學生學習成果。另40位教師籌組8組主題式課群,以競賽模式進行總結性課程檢核,參與學生1,051人次。

說明:本校主題式課群辦理「第三屆海洋先導計畫校園實境解謎競賽-Super Rich」,以水產知識延伸的校園實境解謎、實作及市場模擬進行活動。

(二) 強化學生專業實務

大學生暑期學習實務體驗計畫,重視學生主動學習

大學生暑期學習實務體驗計畫

由學生主動找老師在暑假進行計畫研究合作,據校務分析參與本計畫之學生,繼續就讀本校研究所約60%,其中參與本校五年一貫機制達23%,故本校近年擴大補助本案,110年共補助109案,參與學生203人及協助指導教師109人,並辦理線上成果分享 https://reurl.cc/437X5R,同時票選人氣獎,促進學生彼此精進成長。

說明:本校於暑假期間辦理大學生暑期學習實務體驗計畫,並辦理成果競賽,公開表揚獲獎同學及師長。

(三) 培養學生關鍵能力

整合通識教育,強化全人教育素養

提升海洋與人文素養

辦理通識核心素養講座,參與學生人數占全校學生約42%(KPI)。辦理海洋文學創作活動,參與人數約達296人次,如:第十屆海洋文學獎,由投稿221篇作品中評選收錄44篇學生獲獎作品;海洋愛情詩徵文「為你寫一首情詩」,由投稿75篇作品中評選17篇學生優秀作品。另駐校作家汪啟疆及廖鴻基老師辦理4場次「海洋文學講座」,邀請各業界專家講師講者辦理「優質化語文通識演講」,並同時推動全校性大一必修「海洋科學概論」2學分,使本校學生各科系皆具海洋科學基本概念。辦理7場大型校級「藍海講座」,邀請各領域學有專精的學者專家或成就優秀的知名人士進行專題演講。

說明:本校共同教育中心邀請駐校作家汪啟疆與學生分享「海洋文學講座-海洋遠眺」。

說明:本校「藍海講座」邀請鍾孫霖院士分享「他山之石:一個地質學者的絲路之旅」,鼓勵海大學子走出臺灣看看世界。

強化學生中英文敘事力

大一全部學生進行中文線上同儕互評寫作,每學期所有大一學生約完成2,600篇寫作,透過同儕互相觀摩寫作,增進彼此的文采;大一英文寫作平台使用完成率約81%,110年度補助英文檢定報名費396位學生,其中優異獎勵金(中高級)及特優獎勵金(高級),獲獎者分別為117及12人。學生於海洋英語字彙比賽、海洋英文讀本閱讀競賽及海洋英語導覽短片競賽等活動中表現優異。

說明:由本校應用英語研究所辦理「海洋英語導覽比賽」,以介紹基隆在地景點或美食,增進學生對基隆的認識,同時也增進英文能力。

發展學生多元社團培養獨立性與創造性

鼓勵本校學生社團多元發展以增強學生軟實力,其中樂水社及僑聯社榮獲110年度全國大專校院績優社團評鑑雙特優殊榮。此外14個學生社團利用學期間辦理帶動中小學服務方案,共計398人次至10個國中小學進行服務。另寒假辦理關懷營隊活動,受惠人數達175人,培養學生社會關懷力。

說明:本校樂水社、僑聯社表現非凡,雙獲全國大學社團評鑑「特優獎」,並於校慶另行授獎。

培養學生社會關懷能力及媒體素養

透過本校新北市貢寮場域在地社區為服務學習據點,結合本校海洋專業領域,進行專業服務學習人數185人,另與國防醫學院合作「基本救命術(BLS)訓練課程」並成功考取36張急診醫學會認證之BLS證照及辦理「醫療健康相關講座」邀請三軍總醫院醫師為基隆、貢寮及宜蘭場域居民講解乳癌防治、提升免疫力飲食等課程,共計8場274人參加,透過課程及活動培養學生社會關懷能力。聘任媒體專長領域師資,開設媒體識讀課程,強化學生媒體素養能力。

說明:本校USR團隊與三軍總醫院至地方社區共同辦理「醫療健康相關講座」。

(四) 推動教師教學創新

教師增能與跨域發展計畫

強化飛鷹翱翔計畫

經由資深教師支持新進老師,促使新進教師早日在教學、研究、服務及輔導等領域適切發展,本計畫共分2階段,110年修訂「教師升等辦法」110學年度第1學期起聘之教師應參與第1階段計畫,16組教師(39位)執行本計畫。第2階段計畫為教學精進計畫,新進教師執行完畢第1階段後可自行於授課期間擇1門課程申請補助,補助其課程所需之教學經費, 110年共4位教師執行第2階段計畫,以期協助新進教師即早適應教職生涯。

說明:資深教師帶領新進教師一起至暑期短期實習訪視,以達成新進教師在教學、研究、服務及輔導精進之目的。

建立教師教學典範影片

將教學具創新理念思維、運用創新工具及創新教學方法之教師教學典範技巧,錄製成3至10分鐘的短影片,提供全校教師學習參考,至110年度共製作「教育研究的理念與類型」等9支影片,並將影片建置「Teacher Plus」專屬網站https://www.o-channel.org/teacherplus,以同儕學習的角度,促進彼此教學方法多元發展。

說明:將教師之教學創新理念及方法,拍攝成3-10分鐘的典範影片,提供教師學習參考。

推動教師社群及教學創新研習,提升教師群專業度

成立21組教師社群,促進同儕合作與分享,110年辦理教師研習講座及教學實踐研究工作坊共30場次,參與人數共計619人次,因適逢疫情期間,本校積極推動遠距教學相關技巧與運用,其中16場次與遠距教學議題相關。

說明:由一群對教學實踐研究有興趣的教師組成社群,彼此相互討論與精進。

說明:因受疫情影響,本校積極推動有關遠距教學相關技巧及工具培訓工作坊。

落實教學觀摩機制

本校修訂「教學優良教師遴選及獎勵辦法實施計畫」,要求校級教學優良教師候選人需開放課堂及參與教學觀摩。建置教學觀摩資訊系統http://academics.ntou.edu.tw/TDIS/,提供全校教師觀課資訊,110年修訂「教師升等辦法」將課程觀摩列入升等門檻。110年共開放課堂95場次比109年40場次大幅上升2.37倍,參與觀摩教師亦大幅上升231位較109年成長2.68倍(109年86位),藉由獎勵與制度化,觸發教師多元教學思維與技巧。

說明:落實教學觀摩機制,本校各系師長互相觀課,觸發教師多元教學思維同時精進自身教學技巧。

(五) 提升教師實務經驗

提升教師實務能力―同儕精進、教學實踐

推動教學實踐研究,課程設計與社會實踐結合

鼓勵教師教學實踐與社會議題結合,110年進入基隆八斗子、和平島、東北角與馬祖等場域為實作演練。教師藉由課程深入場域並協助解決地方問題,透過課程設計貢寮漁村在地料理與石花凍飲包裝、開發雞湯雙享鮑與九孔鮑干貝醬2項在地特色伴手禮、研發6套基隆和平島海洋教育教案及石花菜創作、透明魚骨標本製作教材包等。

說明:本校USR團隊深耕貢寮,將貢寮以自然農法、友善耕種的農作開發成特色商品。

說明:本校USR計畫為解決地方產業問題研發出的兩項在地特色產品:「雞湯雙享鮑泡麵」及「馬祖海帶MK-II精華保濕活膚面膜」。

教學實踐研究學校支持措施

為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實踐研究,增能面:校內執行「教學實踐研究先導養成計畫」及「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教師社群」,110年共36位教師參與計畫、籌組5組教師社群,辦理研習講座及3天密集課程以協助本校教師進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撰寫。制度面:通過教育部計畫校長公開表揚,績優計畫另核予獎勵金、教師評鑑列入免評鑑、教學升等明定加分措施,以及納入彈薪機制。輔導面:製作教師輔導手冊、徵件重點及經驗分享活動4場次、新手部落2場次、一對一專家諮詢19場次、教師自行找尋專家進行專業諮詢之獨諮計畫6場及網路諮詢平臺,強化教師參與教學實踐研究動力。111學年度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52件比107年(15件)申請件數成長約3.5倍,顯見本校多方支持措施具有成效。

說明:針對本校獲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之教師,於本校公開場合表揚及核予獎勵金。

說明:本校針對教學實踐研究議題舉辦三天的密集培訓課程,激發教師創新的教學策略。

二、學校特色

(一) 培育海洋專業人才

發展產學鏈結計畫

發展產學研鍊結計畫,提升學術價值

本校除產學技轉合作除專利及技術轉日漸增加外,如:峰漁技轉與人才培育計畫-與峰漁公司以精準養殖簽署三項前瞻養殖技術技轉案以培育漁電共生及智慧養殖人才。產學研究上擁有不少卓越表現,如:系統工程學系柯永澤名譽教授「端板螺槳應用於靜音船舶之研發」專利技術授權榮獲科技部「2021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水產養殖系周信佑特聘教授及海生所陳歷歷教授「機能性物質之晶球化口服製劑技術」成果授權榮獲科技部「2021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輪機工程學系黃國銘助理教授「沖壓加工模具」發明專利榮獲2021創新技術博覽會金牌獎、生命科學系林翰佳教授及黃志清教授「2021台北生技獎技轉合作獎(銅牌)」。

說明:產官學各界貴賓共同見證本校與峰漁公司簽約合作。

說明:本校柯永澤教授榮獲科技部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

說明:本校周信佑特聘教授及陳歷歷教授「機能性物質之晶球化口服製劑技術」成果授權榮獲科技部「2021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

說明:本校林翰佳教授與黃志清教授團隊以草本炭方技術解決動物抗生素濫用問題榮獲2021臺北生技獎技轉合作銅獎。

(二) 成為海洋教育智庫

建立海洋教育長期資料庫,累積海洋教育人才

充實海洋教育網路平臺

本校臺灣海洋教育中心網站平臺,使民眾能夠有效的取得相關資訊,配合每年各項執行項目,每月持續充實網頁內容;各專區更新、結構調整與資料蒐整,持續推廣海洋教育活動與知識。

說明:臺灣海洋教育中心之海洋教育網路平台。

建置海洋教育長期資料庫

持續調查臺灣海洋專業人才供需情形,累積海洋教育統計年報,做為臺灣海洋專業人才培育發展之趨勢分析、並於110年辦理國小、國中及高中3個教育階段研發試題之海洋素養正式施測,110年度共計國小3,666人、國中1,864人及高中4,608人,全國共計10,138人完成施測。於110年共計辦理10場「綠階/初階海洋教育者培訓課程」,其中包含協助5個縣市辦理,共計有約191位完成培訓課程、辦理1場次「藍階/進階海洋教育者」培訓課程(以兩階段培訓方式辦理)、辦理2場次「海洋教育者/回流教育」培訓課程(綠階/初階及藍階/進階各1場)。

說明:臺灣海洋教育中心辦理之海洋教育者、回流教育培訓課程。

(三) 致力跨國教研合作

研發海洋智慧技術

研發AI技術應用於產業

109年修習創新海洋產業相關課程之學生人數占大學部學生36%。本校成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目標在推動人工智慧相關研究、發展關鍵技術、提供產學合作研發平台,促進產業發展及轉型。110年中心嘗試發展「以水下無人機結合人工智慧技術」,對復育水晶鳳凰螺助益甚大。此外,本校亦於第七屆臺灣國際漁業展TIFSS進行12項農漁業產學鏈結創新結果,如:水產智慧養殖技術、水產動物創新餌料開發、食品安全服務平台及寵物保健食品等。本校亦成立智能箱網養殖團隊,開發智能箱網養殖模式、外海箱網策略於關鍵養殖技術研發及抗風浪箱網養殖試驗,並透過種原基因庫建立、疾病防治及養殖管理策略克服現場養殖所遭遇之困難,導入相關自動化設備,並結合ICT及IoT技術建立AI科技管理模式等,以解決當前國際節能減碳困境。

說明:本校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開發AI辨識系統結合水下無人機即時監測養殖狀況。

說明:第七屆臺灣國際漁業展TIFSS進行12項農漁業產學鏈結創新卓越結果。

說明:本校與連江縣政府合作的馬祖淡菜產品。

說明:本校黃章文教授之水產育種團隊建立各種水產經濟物種的重要經濟性狀基因庫。

三、公共性

(一) 完善弱勢協助機制

原住民族學生完善服務

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提供原住民族學生完善服務

本校設有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辦理原住民族學生生活、課業與就業輔導、生涯發展、原住民族教育。

擴大原住民族學生入學機會

本校108學年度原民生95位,109學年度上升至105位,110學年度上升至122位。

增加原住民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入學名額

107學年度教育部核定總人數為994名,原住民學生佔74名(7.44%);110學年度教育部核定總人數為1,117名,原住民學生佔129名(11.37%),提升3.93%成長報名率,足以表示本校宣傳及招生之成效。

辦理原住民文化議題研習相關講座

110年度辦理1場原住民文化節暨原住民族族服日活動,並開辦原住民族阿美族文物再製配飾披肩alusaysay研習課程24堂、傳統及現代原住民舞蹈課程24堂、原民美食.狂野台味之伊娜的廚房課程24堂課程,促進學生認識原住民文化。

落實原住民學生生活扶助方案

110年度原住民兼任行政助理助學金截至110年12月22日為止核發217人次,共計1,604,077元。

促進原住民族返鄉深耕、地方創生

結合北區大專校院辦理部落參訪、返鄉服務等,辦理5場次返鄉活動-清流部落巡禮、牡丹部落文化健康站、銅門刀的部落導覽、貓公部落巡禮、吉籟部落獵人學校。

說明:原住民同學返鄉活動列車。

說明:北區大專院校部落參訪啟航儀式。

說明:原住民同學返鄉活動列車-清流部落巡禮。

說明:原住民同學返鄉活動列車-吉籟部落獵人學校。

(二) 創新學習輔導機制,提供弱勢學生就學輔導措施及成效追蹤

推動MOOCs數位學習計畫,培育自主學習能力

鼓勵學生經由磨課師平台學習,提升自我競爭力,110年共841案提出申請,其中通過課程者為763案,通過率91%,相較109年更是向上提升15%,線上課程因為上課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們能利用課餘時間培養出於線上選修跨領域課程的習慣。

開發自我增能課程,協助生涯規劃

辦理心理紓壓輔導課程,共52人參與,以及「北聯大青年論壇」講座參與人數64人。

輔導證照與實習,提升專業力

設立「璞玉學生一般及專業證照考照補助辦法」補助弱勢學生考照費用,獲補助之專業證照如:TOEICIELTS高級證照、自由潛水等證照,共11位學生獲補助。設立「璞玉校外實習助學金」鼓勵學生參與實習減輕實習期間的生活負擔,惟適逢疫情僅1位學生提出申請。

以學習取代工讀,提升留校學習時間

110年共309位學生獲獎助學金,獎助學金總金額4,329,000元,平均每位學生獲得14,010元補助。經問卷調查,獲獎助學金的學生,90.8%利用獎助學金來貼補生活費,65.5%用來學習新的技能亦或加強語言能力。學習方案中,以磨課師數位學習計畫廣受學生好評,66%的同學回饋因此而減少工讀時間且學習新知能。

說明:經濟及文化不利同學們參加USR HUB食魚文化活動。

說明:經濟及文化不利同學共同參加USR HUB淨灘活動,認識在地生態。

說明:諮輔組110年辦理生活中的芳香療法,邀請本校經濟及文化不利同學參加。

(三) 辦學資訊透明開放

校務研究發展計畫

制度面:辦學資訊透明開放―校務管理、終身學習

落實校務專案管理(IR)能力,強化自我管考能力並公開辦學資訊。

設校務研究專責單位,聘僱IR專業人員

本校有校務研究辦公室及相關專業人員,提供校務分析協助主管決策參考。

健全校務資料系統

整合與教務相關各面向(學生、教師、課程等)的資料,並啟動整合研究相關面向之資料庫建置及串接,建立靜態資料庫及建置校務相關模組平台及校務研究圖像模組平台,含校庫資料模組、系所品保核心指標模組及議題分析。本校校務研究資訊平台網址(電腦版網址:http://bit.ly/ntou-ir,手機版網址:https://bit.ly/NTOU-IR-M),各學系皆已定期公開辦學資訊,公開辦學重要項目學生、研究、校務、教學、職員等五大面向外,增加辦學透明度。

發展校務研究,分析結果應用學校決策

例如本校針對不同管道入學之學生,追蹤其入學前、入學中的表現,發現繁星管道入學之學生,在校成績表現優於其他入學管道之學生,因此彈性調整學校繁星管道招生名額。另發現特殊選材管道入學之學生,部分基礎科目較弱,安排積極性補強措施,並將分析結果反饋精進招生方式,以校務研究修正調整教學模式與做法。

鏈結高中端學習歷程資料,精進招生專業化

藉由高中端學習歷程資料串接本校教學務資料庫,建立高中歷年學習歷程指標(高中各科成績、進入本校後班排百分比等),作為系所入學申請之審查委員審查階段之評分資料參照。此外,藉由高中學習歷程資料與本校學生歷年學習歷程資料之串接,建立招生專業化尺規,期盼未來能藉由招生專業化尺規之精進,招收到更符合該系所之需求且擅長該領域之學生。

公開辦學資訊

本校於高教深耕網站公開執行本計畫成果(高教深耕網站網址 https://ctl.ntou.edu.tw/bin/home.php )、於學校網站首頁設置「公開專區」,公開校務及財務資訊(校務及財務資訊網址 https://www.ntou.edu.tw/info )。

說明:本校校務研究資訊公開網站。

四、社會責任

(一) 傳統文化永續發展

深化教學實踐場域文化傳承、海洋教材

輔導非營利組織(NPO),復興傳統漁村文化

從108年至今協助在地協進會(NPO組織)開設藍海工作坊,培訓50位基礎/進階的薯榔海水染種子教師,並開設遊程與線上平台(https://www.badouzi789.com/),以故事行銷在地文化與特色商品。

說明:薯榔海水染工藝網站。

開發在地海洋文化教材教案,推廣海洋教育

進行貢寮卯澳海女文化導覽、設計海女包裝,規劃海洋教育教案-尋藻海的女人,協助卯澳社區海女海男文化傳承與海洋環境教育的宣傳,研發6套海洋教育教案及教材包,包括石花菜創作、透明魚骨標本製作等。

說明:蕭堯仁助理教授計畫團隊文創系的學生以生態環境、在地美食、海女文化為主軸共設計15款明信片、4款手卡。

說明:尋藻海的女人教案的內容。

與媒體合作紀錄海洋生態,傳遞里山里海永續海洋理念

東森電視台「聚焦全世界」與本校USR計畫合作拍攝《福爾摩沙守護者-海洋篇》,於計畫場域(貢寮馬崗海蝕平台)空拍機取景並書寫大字書法為片頭,獲得2021年金鐘獎最佳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等三獎,發揚里山里海的意念外,藉媒體傳達對生態保育和永續海洋的意義。

說明:尋藻海的女人教案的內容。

(二) 推行生態復育保育

跨校跨國合作機制

進行跨校交流,場域實踐分享

與國立政治大學IMAS 國際碩士學程合作辦理跨國學生工作坊(六國),由種子學生以全英文方式將日本、臺灣地方創生經驗進行簡報與跨國交流;與北聯大系統USR計畫團隊辦理聯合成果展,透過四校發表與交流,促進跨校團隊合作。與國防醫學院合作,協助學生取得基本救命術執照,透過跨校醫療照護合作,跨領域的加乘效果。 

導入日本地方創生模式

與日本千葉県館山市役所、山形県高畠町役場、日本株式会社 東優社等簽訂合作意向書,以遠距視訊方式舉辦3場培力工作坊,透過校內師生跨國合作及共學機會,進行國際人才培育及經驗媒合。

參與臺日聯盟提升跨國合作

本校加入台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聯盟,110年參與3場台日聯盟籌備會議、4場研討會或工作坊文章發表,攜手建立臺灣與日本在地連結走向,進行國際人才培育及經驗媒合。

說明:【110年基本救命術訓練課程大合照】。

說明:日本千葉県館山市經濟觀光部 和田修 部長進行分享。

說明:臺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聯盟跨國簽約典禮。

(三) 深耕在地海洋教育

強化教研資源共享―深耕在地、海洋教育

支援在地教育機構,辦理海洋多元素養課程

本校與基隆高中、暖暖高中及新北市秀峰高中共同開設海洋多元素養課程,除遠距教學結合實體授課外,並導入高中生進入本校專業實驗室進行實驗實作課程。開設課程共三門,包含「海洋人文科技課程」、「海洋科技課程」及「海洋探索課程」,上課人數共120位高中生。

說明:【海洋科技課程】生科系鄒文雄老師-基因與資訊與英文。

開設高中端之線上課程

本校與臺北聯合系統教師合作開發「APCS大補帖」磨課師課程,於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開課,約800人選課。另「英文摘要輕鬆寫」及「認識二十一世紀的綠金-藻類」與ewant合作開設高中自主學習課程專班。

說明: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四校合作開發「APCS大補帖」磨課師課程,提供高中生自主學習。

辦理大學與高中教師共備社群

由本校及高中職教師共同成立數學、生物、通識等學科之教師社群,研習模式包含線上研習、赴高中職校辦理講座及辦理實體研習做討論互動與實作課程,1年共辦理14場次教學增能研習、高中職教師參與社群人數達856人次,提供高中職教師增能及溝通平台。

說明:【數學科】師範大學許志農教授-素養混合題的設計原則與經驗分享。

提供在地服務,辦理高中弱勢生陪讀計畫

就讀本市八斗高中學生多為社經條件較差、家庭功能不彰的孩子,本校每學期安排4位學生前往該校進行伴讀與解題,扶助弱勢學生建立學習興趣及自信心,約20位高中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