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開南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109年高教深耕計畫執行成果亮點

分項計畫A、精進教學品質確保之機制

A-1子計畫:落實教師教學社群制度

(1)本校由各學院及通識中心依據院特色及課程需求規劃,107年計成立27個學群,108年為40個學群,109年為30個學群。各學院學群召集人及教師,得藉由學群辦理及參加相關活動,以研擬課程規劃、討論教材、教學經驗及交換相關資訊。近三年藉由學群活動計制定共同課程規範、課綱或編製共通教材累計達10門,109年新增編製包括: 語文素養、創業概論、科技與生活、專題研討(一)(二)等。經由參與學群活動後教師填寫之提升教師職能自評問卷調查顯示,對活動之滿意度平均約達4.7分

(2)教師自組申請成立之教學成長社群,107年計13個社群,108年成長為16個社群,109年維持16個社群,教師在召集人之帶領下,得藉由社群活動分享教學方法以增進教師教學技能。近三年經由教師成長社群共計辦理包括:餐飲策略大數據教學實務觀摩、外籍生剪紙體驗課程示範及英語文化節慶體驗等共計25場次。經由教學成長社群成員之教師職能提升自評問卷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 107、108、109年之平均滿意度為4.8分。

(3)舉辦院教學成果發表會,藉由辦理教學成果發表會,使各學院、學系及通識教育中心間可交互觀摩辦學成果,以提升教學品質,促進教學多元,學生並得藉由各項發表會展現學習成果並爭取獲得獎金鼓勵。本校各院級教學單位於近三年分別辦理了6場至8場之教學成果發表會。成果發表會後,發放問卷於教師及學生填寫,107年統計問卷教師滿意度平均為4.8分,學生滿意度平均4.3分;108年師及109年師生平均皆為4.6分。

(4)配合本校現有優良教師及優良教材獎勵等相關辦法,結合深耕計畫執行成果,提供經費獎勵教師,並要求教師於申請中或獲獎後公開發表,可具教師觀摩及教學成長之效果。於107年至108年共計選出15件優良/創新教材,109年選出5件優良/創新教材,教材涵蓋層面包含內部稽核、結合問題導向學習與混成式學習法之教學運用與實踐、影像處理製作各式創意作品、經營Youtube頻道於新媒體概論課程實作與休閒解說等教材。

A-2子計畫:建立教學品保的自我評鑑輔助資訊系統

(1)建置教學品保及學生學習成效系統,檢視學生課程、代表性工作、證照、升學與國考之核心能力表現,以掌握學生核心能力雷達圖達成狀況,此雷達圖可使用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探索合適之職涯方向及了解個人核心能力之達成狀況,用以調整補強修課與學習方向。於院系方面,本系統則可協助院系確實檢視課程對學生就業專業職能培育之有效性,及時予以檢討因應與修正改善,以確保教學品質與深化實務課程,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與落實學用合一之教學目標,此外,此系統亦提供手機介面之教學評量問卷填答,並增加授課內容是否符合各學系/學位學程/班各核心能力的題項,有助於未來校務研究之推展。

(2)辦理教學品保系統之講座及教育訓練,講座議題含落實教學品保機制確保學生學習成效及教學品保系統教育訓練,講座成效良好,107年教師職能提升滿意度問卷平均分數為4.4。108年辦理兩場教師職能提升滿意度問卷平均分數各為4.3分及4.5分。109年辦理兩場教師職能提升滿意度問卷平均分數各4.5分及4.3分。

(3)教學品保之課後輔導推展:本校課輔機制分為教師課後輔導及課輔TA課後輔導兩大部分,依據學生需求進行課後輔導。如表:

 

教師課輔 課輔TA
小時 人次 問卷滿意度 小時 人次 問卷滿意度
107年度 255小時 619人次 4.8分 439小時 734人次 4.6分
108年度 408小時 894人次 4.9分 615小時 960人次 4.7分
109年度 237小時 623人次 4.9分 114小時 282人次 4.9分

A-3子計畫:推動企業前瞻性實務學程

(1)107至109年度推動企業前瞻性實務、跨領域學分學程/課程模組,經檢討執行情況進行增刪調整,由六項項擴充為十二項,其中共計新設置六項企業前瞻性實務、跨領域學分學程,提供學生更為多元、自主的跨院系跨領域的學習環境。

(2)107至108年度,申請修讀企業前瞻性實務、跨領域學程學生數占全校學生人數比率之年成長率為14.93%,雖有成長,但學生申請修讀人數與比例仍低,有待積極宣導推廣。109年度申請修讀企業前瞻實務、跨領域學程學生數占全校學生人數比率之年成長率為149%。

(3)挹注經費於學分學程,推動業師協同教學、企業參訪、以及企業前瞻性實務講座,使學生學習到更接近未來職場所需智識。實施成果如下列述:

1.業師:107年邀請業界講師協同教學共計26名,計156小時,108年邀請業界講師協同教學共計39名業師,計384小時,業師申請提升了2倍以上。

2.109年邀請業界講師協同教學共計28名,計262小時。

3.講座:107-109年舉辦11場學分學程課程相關講座。

A-4子計畫:國家考試及專業證照輔助計畫

(1)專業證照考照演講於107年舉辦2場演講,分別為「違章建築的理論與實務」與「不動產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照篇」;108年舉辦3場演講,分別為「食品檢驗技巧與實務」、「餐旅品牌行銷應用結合官能品評」,以及「AIA國際證照演講」;109年舉辦5場演講,分別為「餐旅專業職人專業能力培育養成--證照準備與挑戰」、「為你的幸福做好準備-如何考上會計師」、「萃取應用師證照專題演講」、「特效彩妝專題講座~異形幻像翻模化妝術」及「公共衛生師法規簡介及未來發展」。

(2)107年經審查通過專業證照補助之教師共計六位,108年起為使有效提升及幫助學生考取專業證照,將指標「培育具專業證照之輔導老師」修正為「證照輔導密集班」,藉由教師於課後成立證照輔導密集班,強化學生證照相關學科/術科之能力。108年計開設包括:「電腦軟體應用技術士」及「新多益考題認識與課程」…等6班證照輔導密集班,108年參與各類輔導課程之學生截至目前,經統計通過證照考試及檢定之學生計60名,平均通過率約為56%;109年計開設「Linux RedHat RHCSA 國際證照」、「109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普通考試導遊與領隊人員考試」、「網路管理專業證照(CCNA)」、「109年與110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普通考試導遊與領隊人員考試」、「華語能力測驗二級、萃取應用師證照基礎班」、「病歷資訊管理師檢定考試證照輔導密集班」等7班證照輔導密集班,經統計通過證照考試及檢定之學生計70名,平均通過率約為41.42%,部分證照輔導密集班於110年初進行考照,預估平均達成率可提升至67.46%。

A-5子計畫:發展創新教學模式

(1)107年課程實施問題導向學習(PBL)後學生學習成效自評平均分數為4.32,108年學生學習成效自評問卷分數為4.4分,109年學生學習成效自評問卷分數為4.5分。

(2)為使PBL課程推展順利,一、107年邀請中原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朱珊瑩老師,舉辦講座,分享教案設計及PBL教學。另外,舉辦三次PBL工作坊,討論教案設計、PBL教學要點、成果與經驗分享等。二、108年邀請中原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紀登元老師,並有本校觀光餐飲旅館學系張蓓琪老師,舉辦講座,分享實務操作PBL教學。另外亦舉辦五場PBL相關系列講座,其中包含成果發表會、檢討會等。三、109年舉辦六場PBL相關系列講座。

(3)藉以推廣創新教學模式,擴大教師參與應用,觸發學生學習動機與意願,以建立學生終生學習的優良態度與習慣。

(4)109年本校設立兩間創新教學教室,使教與學更為多元,學生更能獨立思考讓學生上課可以多元化,預計110年開始使用。

A-6子計畫:提生學生閱讀寫作能力

(1)本校於通識教育中心開設多元本國語文課程,讓學生透過文學、哲學、歷史等各領域之文本,提生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為提升學生閱讀寫作能力,通識教育中心成立教師教學成長社群,研討教學與評量策略,並進行課程規劃分享與討論。課程進行中並以書香風雲榜及鼓勵學生參與通識教育課程學習成果展等方式,提升學生延伸書籍之閱讀量。有關寫作能力之提升,本校依學生學習特性採仿寫、讀書心得寫作與公文寫作等方式培養並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教學策略以審題、仿寫摘錄與名言佳句套用法為主軸。實施本教學班級之學習成效,各班高達80﹪以上學生,皆能創作一篇結構完整、行文流暢的篇文,並且能在60分鐘內完成,並藉此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及精讀程度。尤其在學生對寫作畏懼感心態上亦有明顯的降低。

(2)107年本校統計書香風雲本之借閱冊數(年)為12823冊,108年借閱冊數(年)為9486冊。109年借閱冊數(年)為7096冊,疫情因素,使學生借閱頻率降低。

分項計畫B、逐步建構完善數位學習網路

(1)辦理數位學習研習及經驗分享活動以提升教師職能

邀請校內數位學習領域經驗豐富之教師,分享及教導相關技能。107及108年期間計辦理八場次教學成長活動,教師回饋問卷滿意度平均約為4.6分,由教師回饋可知以此創新做法邀請校內同儕主講,教師參與程度及回饋狀況皆相當正面,對提升教師職能及增進數位教材製作、使用數位學習網/雲端分享平台等介面之頻率有相當成效;109年也持續辦理四場次教學程場活動,並邀請校外講師/專家至本校分享相關數位學習議題/經驗分享,皆獲得參與教師的熱烈迴響,教師回饋問卷滿意度平均約為4.6分,未來也將持續辦理相關數位學習研習及經驗分享活動。

(2)數位教材/課程製作補助、豐富數位教材及提升教材上網率

依本校「數位課程教材審查及經費補助辦法」,鼓勵教師製作數位教材課程,107及108年度共補助36門課程,109年度補助遊戲式程式設計、華語觀光概論、會計學、紀錄片製作與旅遊事業管理等17門課程。要求受補助教師須將教材置於本校數位學習網/雲端分享平台等介面,並對受補助之數位教材課程進行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107年至109年受補助之數位教材課程學生學習滿意度皆達4.2 分以上。本校e-Learning數位教學平台使用及教材上網率,計畫執行前兩年由35%提升至52%,109年因COVID-19疫情關係大幅提升至64.9%,上升百分比皆為正向成長,另外,教師於雲端分享平台前兩年計新增線上教學影片約162小時,109年計新增約116小時。

(3)強化日語數位學習資源

本校原僅有日本筑波大學免費之j cat系統供修習日文學生進行日語等級測試,為完善及增進學生日語學習程成效,近三年經由本計畫挹注資源,逐年購置日語能力檢定測驗題庫,包括:N1、N2、N3 等級數題庫,提供教師授課及學生線上練習使用,以增進日文檢定考試通過率。採購我的口語家教(MyJT)之「50 音開口說」及「入門日本語」等線上基礎日語課程及「商業日語」、「搞定N2文法」等進階課程,提供應日系學生及通識中心日語課程使用,增進學生日語學習成效。

(4)運用 MyET 線上口說訓練課程輔助教師教學

為加強本校學生英語口說能力,藉由MyET線上互動英文口語訓練教材的推動,可彌補通識中心大班教學英語口說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並引導學生於課外增加學習機會及時間。透過老師們的宣傳、活動競賽的舉辦、教學內容的規劃等,學生學習成效顯著,每年學生線上登入的練習次數及總使用時間(小時)都持續增加中,108年包括觀光系、應英系等運用 MyET 線上口說訓練課程輔助教師教學已達54門課程。通識英語文課程將MyET納入輔助教材的比率已高達80%以上,其91.6%學生表示有使用MyET課程練習英語,並回饋表示課程多元實用,對英語學習有實質幫助。至109年累計使用MyET課程輔助教學已達百門以上。

(5)設置走出教室校園AR 擴增實境英語學習點(站)

本校通識中心於107年開始規劃及建置「開南大學AR情境學習APP」,運用虛擬實境的方式,將本校校園打造成身歷其境的英文學習環境。108年底,已建置完成15個校園學習點的設計,地點遍及校園內之公車站、宿舍、便利商店、餐廳、體育館、圖書館、Ubike等各處。學生以手機登入APP即刻進入虛擬實境的英文世界裡。依據通識大一學生英語學習期末問卷顯示,多數學生對校園AR情境英語學習模式的滿意程度相當高,大多數的學生表示願意再次使用此APP,也願意推薦其他同學使用,並表示希望能增加更多學習點。109年新增10點,累計達25個校園學習點。

分項計畫C、強化導師職能,提昇學生基本素養

C1子計畫:建立雙導師制度:導師輔導工作採多元介入策略

109年推動大一、大二班級雙導師制度之成效:1082學期大學部雙導師班級比例為45%、1091學期大學部雙導師班級比例為48%,1091學期班級比例較1082學期有所提升,持續推動雙導師制度,讓每位學生獲得更周全之照顧。

C2子計畫:落實導師職責管考

109年導師輔導評鑑滿意度調查:1082學期導師輔導評鑑分數46.33分,1091學期導師輔導評鑑分數46.40分,1091學期評鑑分數較1082學期有微幅成長,顯示學生對導師輔導工作滿意度提升,落實導師管考制度,有助於提升導師輔導成效。

C3子計畫:強化各項學生輔導工作

(1)109年辦理人際關係系列讀書會團體諮商活動共135人次,學生回饋顯示透過參與活動有助於探索自己,以及了解人際關係互動,並增加許多閱讀機會,活動整體滿意度達90%。

(2)109年UCAN施測率大一生75%、大三生79%,UCAN施測搭配「生涯調查問卷」徵詢有意願進一步接受生涯諮詢學生,進行一對一深度生涯諮詢,共計28人次接受個別生涯諮詢,生涯諮詢滿意度達100%。

(3)109年校園徵才博覽會因實施防疫措施,改以企業說明會形式舉辦,邀請廠商到校以說明企業發展與職缺內容,共辦理6場,共352人次參與。

C4子計畫:強化公益服務及志工學習工作,培養公民意識與責任

運用本計畫經費鼓勵學生申辦公益服務,107年辦理6場,108年辦理5場,連結學習目標以及善盡社會責任,在服務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109年因受疫情影響,雖然僅辦理3場,但延續學生熱心公益之服務精神,希望幫助學生自我成長,持續為社會奉獻心力。

C5子計畫:建立校友網絡及聯結

(1)109年辦理校友職涯經驗分享講座,共辦理8場校友職涯經驗分享講座以及2場校友回娘家,共436人參與。

(2)109學年度應屆畢業生畢業班級群組,各院系所皆建立完成,有助於未來宣傳校友相關活動及校友問卷調查。

(3)109年調查108學年度應屆畢業生流向問卷調查,調查期程自108/12/14-109/09/30,全校問卷追蹤率達86%。

(4)109年調查107學年度畢業滿1年、105學年度畢業滿3年、103學年度畢業滿5年之就業追蹤問卷調查,調查期程自109/08/14-11/10,全校問卷追蹤率為畢業滿1年92%、畢業滿3年88%、畢業滿5年79%。

分項計畫D、落實場域實習,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D-1子計畫:建立完善實習制度及落實推動

年度 學生實習滿意度 教師海外訪視學生 教師國內訪視學生
109 目標80%,達成100% 目標0人,達成0人 目標20人,達成194人

除實習學生滿意度調查外,教師於訪視時亦評估機構環境、學生實習情形及工作表現。實習滿意度、輔導訪視紀錄及企業評分之調查結果將回饋做為系所單位規畫、課程調整之依據,並於各系所單位校外實習委員會進行檢討。受疫情影響,原規劃海外實習訪視活動取消,於計畫修正時,國外訪視學生人數目標值調整為0人,國內訪視學生人數調整為20人,後者108學年度達成194人。

D-2子計畫:強化學生實習之管考

年度 實習委員會、說明會、成果發表會舉辦場次 學生實習率
109 目標25場,達成38場 目標68%,達成36.7%(調整計算公式)

受疫情影響,原規劃海外實習訪視活動取消後,相關經費調整支援校內相關活動如實習委員會、說明會、成果發表會之辦理,故超過目標值13場。另外,109年11月30日召開校級實習委員會,提報調整學生實習率計算公式,以全校學生為分母較能做為參考值,觀察學校整體實習狀況。

分項計畫E、提升校園創業機制,精進師生創業技能

E1子計畫:建立校園創業孵化加速平台,整合校內外創業資源

    為提升本校創業生態系統,於107年3月成立「三創基地」,作為輔導創新創業之孵化加速平台,提供校內師生創新創業之空間,加強創新創業的精神傳遞與實作精神。並於三創基地提供相關設備與空間,如3D列印機、格子趣展示空間、創客空間、創意市集等,輔以輔導諮詢,孵化校園創新創業團隊。

    109年度因新冠肺炎之防疫需求,三創基地縮小規模舉辦相關活動,如限制創業家論壇參與人數(採線上報名制,人數限制30人)、降低創業活動次數(降低創業市集次數,盡可能採用社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作為宣傳與互動方式)等,故在創業精神的推展上稍嫌不足,但仍是本子計畫未來推展之重點。

    校內創業精神的推動上,109年度有23位學生尋求展示空間,1組新創團隊入駐(生活的豆)並於校內試驗該商業模式可行性,2組在學學生與1組畢業生團隊(土地伯)尋求相關創業協助,目前皆由校內教師接手輔導,同時舉辦4次創業活動,共計有429位學生參與創業相關活動(成長率-1.83%),希冀能幫助校內創業學生有更多宣傳曝光機會;在對外合作方面,109年度我們邀請7位創業家(108年度6位,成長率16.67%)於三創基地與同學進行創業議題分享進行座談,使學生更加瞭解創業的甘苦,會後滿意度調查平均超過4.57分(填答率85.12%),受益良多。

E2子計畫:建立三創人才培訓系統課程

    為使本校學生有更堅實的創業基礎,更結合全校教學資源,本分項計畫設計與推動三創教育課程,109年開設7門與創新創業相關課程(1082學期教學評量平均達4.63分,填答率為58.04%),學生修課人數亦從108年度的203人增加至109年度的275人(成長率35.47%);外部業師合作則邀請8位業師進行51小時的協同教學,為學生進行創業相關經驗之傳授。

E3子計畫:舉辦創業競賽,發展創業機制

    本分項計畫於109年上半年度因疫情較為嚴重停止每年五月之創業競賽,故於下半年度11月舉辦1次全國性創業競賽,報名參賽隊伍也因此下降至10隊,成長率為-80.77%,期盼在110年若能擺脫疫情,將擴大舉行。同時,109年度再度與桃園市青創指揮部、國際創新創業發展協會,以及桃園市安東青創基地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校內教職員生創新創業,藉以提供更多輔導與資源連結,以加速創業團隊之成長。

分項計畫F、發展智慧校園、優化校園基礎設施

每年皆至少辦理一次教育訓練,109年度內容包含基礎資通安全、雲平台技術與自動化技術教育訓練,合計八周。參與同學皆為自發性參與,學習意願良好且到課率達95%,本年度計取得14張Cyber Security Essential證書。參與學生可提升學習上之視野,提前瞭解、學習業界所用之技術,同時具備考取相關國際證照之能力。

分項計畫G、深化國際教學口碑,維持對日交流領先

G-1子計畫:以《日本交流台灣第一》為利基,提升國際競爭力

(1)外師來台:因COVID-19的影響,除交換教師國際教養大學的橋本講師於2019年已來本校,故延續邀請於本校擔任為期一年的交換教師,另外,2020年又邀請一位同樣為國際教養大學的南波講師於本校擔任交換教師,除此之外,密集授課及短期交流訪問、演講等則因疫情暫時取消。另外持續開設無學分之「日語菁英班」,並以東京館為據點服務全校學生。因東京館為眾老師以密集駐點方式進行,因此同學可隨時詢問及解決問題,成效顯著。根據應日系資料顯示,108學年度畢業生中取得日檢N2以上者高達71名。

(2)國際生來台:國際生來台可分為:1.四年期留台生;2.半年或一年期交換留台生;3.短期遊台生3種。四年期留台生主要為日本高中畢業後進入本校就讀各科系之日籍學生,今年大一日籍新生有40名,再加上全校1-3年級原有的66名,目前本校全校共計有106名。而今年因疫情影響,半年或一年期交換留台生許多都中途返日,目前僅剩日本星城大學1名,北海道文教大學2名,仙台白百合女子大學1名,共4名。而短期遊台生則暫時取消。另外,因目前大部分的留台生都住在學校的宿舍內,故很容易與應日系的同學成為室友,而多了一項成效,也就是應日系的同學與國際生的日籍生可互相以語言教學交換方式,彼此可提升中、日文能力。另外,原定109年度商學院及國際處規劃港澳暑期大學考察交流團,也因疫情等因素暫停辦理。

(3)擴充國際交流軟硬體設備及活動:本校持續利用深耕補助的經費辦理國際生的交流,也經常使用國際學生交流室,除2020年前半年因疫情影響,交流次數較少以外,後半年起經常舉辦活動,如新生說明會、國際文化節、端午節活動、中秋節、感恩節、聖誕晚會等。且每位國際新生所搭配的學伴,皆為自願負責其新生生活的各項手續辦理及聯繫,因此均為頗具愛心及耐心之同學擔任。另外,為了隨時處理對留學生所面臨生病、受傷等突發狀況,國際處也成立了危機處理小組,除成員的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外,還有留台生line群組,反應迅速、成效良好。

G-2子計畫:以深化國際交流為基礎,拓展國際移動力及適應力

(1)進行厚植外語課程講座:為此每年除應日系以外,有6-8名以上本校其他系的同學申請前往日本交換留學,例如國企系、觀光系等。

(2)外語證照獎勵機制:補助日語能力檢定、英檢、TOEFL、TOEIC、外語領隊導遊考取外語能力相關證照者獎學金。109年度申請語言證照獎勵者共有53位。

(3)移地教學:108年12月起與日本國立愛媛大學互推「移地教學」, 擬5學院每年各2次。授課語言可按學生需要使用英語、日語或華語。再此之前亦已與日本國立德島大學辦理「移地教學」,因成效不錯而再與日本國立愛媛大學互推此教學模式。

(4)積極推廣海外實習機會:透過合法程序赴日美企業實習1年。每年均有學生前往海外實習,但今年因受疫情影響而取消。

(5)舉辦留學、海外實習經驗分享及說明會:每年舉辦兩次學長姐心得分享及說明會,彙整並分享學生於海外生活實習之施行過程與成果。此為常態性說明會,故今年雖受疫情影響而造成全員無法前往海外交換或實習,但依然如期舉辦了4場。

(6)為使參與交換生或「2+2」及「1+1」學位生的留學生活能更快速上軌道,本校將於學生出國後派遣教師前往訪視。因疫情影響暫停執行,待國際環境恢復正常後亦會恢復進行。

(7) 透過華語中心,開設外籍生「華語加強訓練課程」,提升外籍生華語能力,及早適應校園生活提生學習成效。本年度開設了「華語證照加強班」,以幫助國際生提升「證照合格率」。

項計畫H、發展學用合一校院系特色

本校目前已設置6 個跨領域學分學程,配合召開跨領域學分學程相關會議及舉辦多場課程學習體系活動,1091學期規劃新設食品安全、餐飲與健康跨領域學分學程提供本校學生申請修讀之機會至1091 學期結束為止本校申請修讀跨領域學分學程學生數預計共328人另配合運輸運務人才培訓學分學程課程學習使用需求本校觀光運輸學院新購物流車隊管理和駕駛系統,建置於國際物流與運輸管理學系物流運輸IOT物聯網模擬教室,該系統包括「展示車硬體設備」及「駕駛注意力輔助系統」二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展示車硬體設備主要包括疲勞駕駛設備、車道偏移設備、前後左右鏡頭、DVR-行車紀錄器、GPS衛星定位、影像觸發開關,第二個部分駕駛注意力輔助系統具有車道辨識技術、偵測偏離車道、蛇行、車距偵測、碰撞預警、偵測急加速、急煞車、急轉彎、側翻等危險駕駛、臉部及瞳孔辨識、偵測 疲勞/分心、使用手機、人臉異常等功能,並可支援網路連結及更新,主要為在教學場域中可提供教學示範及操作互動體驗。

分項計畫I 強化校務研究及校級計畫管理行政效能

I-1落實校務研究以輔助校務決策

校務研究議題統計:

年度 校務研究案
109 (1)尋求協助教學在PBL(問題導向)學習之運用以增進外籍生華文閱讀與寫作成校之研究
(2)探討性別、年級與程式能力之關連
(3)開南校園熱島效應影響效果調查
(4)畢業生就業現況與系所現行課程規劃支援度之分析——以應用英語系為例
(5)學生休學、退學、轉學之關鍵因素分析——以應用英語系為例
(6)長期照護師國家政策課程規劃之研究

109年11月11日第一場校務研究論壇報告邀請校外專家中央大學鄭保志副教授以「我的IR之路——從選課需求到補蚊成效」進行案例分享、討論、交流,案例分享包括選課需求、成績鑑別度、設置補蚊裝置成效評估等議題分析,呈現真實數據、正確方法、合理判斷、具體建議之校務研究案具體實施的完整過程。協助校務研究問題意識與執行方向之推廣,建立校務研究資料庫整合建置、資料萃取與清理、校務研究行政支援等工作方向之先行概念。

109年12月8日第二場校務研究論壇報告假本校第111次校務發展會議進行,報告案計有「基礎程式能力題庫與檢測初探」「強化校園地景獨特性—開大及附近埤塘發展歷程、週邊地景記錄現況與獨特性調查」「107-108學年度獨招學生來源、學習成效及休退轉結果分析」「大學日間部學生學習成效自評結果分析」「學雜費調整流程研議」計五案,提供校發會議委員參考。

I-2設立計劃管理辦公室

109年11月25日假班代表會議,宣導與說明本校高教深耕計畫之規劃與執行狀況。

I-3落實校務資訊公開

改善本校原有「校務及財務資訊公開內容」之網頁,以便於網頁瀏覽相關資訊,補足資訊不足之部分,包含(1)董事名單及個人經歷、(2)董事會捐助章程及(3)董事會財務資訊。並定期更新資訊公開網頁之內容。(參考網址如 : http://academe.knu.edu.tw/files/11-1004-2283.php?Lang=zh-tw)。

I-4調整院系提升專業教室及設備之使用效能

109年提升專業教室及設備使用效能計有多媒體教室B611、B406、B418、N412、N216、形象學程金工教室、觀光系旅館示範教室、至誠樓A202、A302。109年回收學生滿意度問卷計58份,問項滿意以上比例為83.6%,未達目標值85%。從回收問卷滿意度最低的問卷中,發現學生反映多媒體教室的3D列印機無法使用,此項擬列入110年改善項目,以增益專業教室使用效能。提升觀光系旅館示範教室、至誠樓A202、A302兩案尚進行中,預計110年回收學生滿意度問卷。

分項計畫USR-HUB 大學社會責任

一、桃園「母娘文化節」交流推廣計畫

協助推廣近年新興宗教活動「母娘文化節」,以活動行銷與企劃相關課程,帶領學生投入參與「母娘文化節」相關活動:「母娘護機捷」、「母娘聖誕慶典」、「弘揚母教報親恩」、「祈福、環保健走嘉年華」。一方面使學生接觸學校所在地區宗教文化的交流與推廣活動,另一方面亦使學生在課程中學習宗教文化之相關活動規劃實務知識。

第四屆「母娘文化節」系列活動,於109年8月30日至9月6日,假中壢慈惠堂舉行。活動由桃園市副市長致詞,而開南大學則由郭處長帶隊,率領開南大學黃O銘同學、呂O英同學、林O樓同學共同參與,使同學經由接觸宗教文化的交流與推廣活動,學習宗教文化之相關活動規劃實務知識。

二、青少年影視實務人才培育:與桃園新住民在地連結

本計畫舉行的影視營分為高中生電影創作營與主播記者營。高中生電影創作營的具體核心概念是以新住民與台灣土生土長的人皆普世認同的人際感情為基礎,並從文化差異來發展出溫馨動人的小故事。主播記者營的新聞採訪主題上,針對桃園新住民與子女的人物故事進行採訪播報,讓大眾能了解新住民來台的生活。為了籌備營隊,則舉行一系列核心種子課程,讓學生能實際體驗影視實務。本計畫為讓參與影視營的青年更了解新住民的生活與文化,並將藉由與民視的產學合作,將本計畫中新住民微電影成果傳達到台灣各地。

1. 團隊形成與推動機制運作成效

執行團隊包含兩位校內老師和三位校外專家,由開南大學資訊暨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劉季綸教授負責統籌整體計畫進行與整合外部資源,並負責電影創作營。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副主任趙哲聖助理教授負責規劃執行主播記者營。民視電視台楊可凡副理與東森電視公司石東甲先生負責協助主播記者營的新住民新聞內容規劃。學界與業界的結合,使本計畫運作良好。

2. 教學創新、課程發展及實施成效

本計畫舉行兩個營隊,從主播記者與電影創作的實務創新來進行營隊操作,並結合大學校內課程,邀請民視主播林子皓先生開設兩週的影視媒體訊息設計與主播實務課程,讓青少年學子能藉此創新課程來進行學習,讓學生能在校內就能體驗影視實務。

3. 場域經營與夥伴關係發展成效

本計畫邀請民視與東森兩個電視台的專家進行營隊指導與教學,由於影視相關產業皆位於雙北,地處桃園的學校需要藉此營隊來拉近與雙北影視產業的距離,本計畫的執行讓大學拉近與影視實務產業的距離,有助於建立與維持長期關係。

4. 資源鏈結及外部合作推動成效

本計畫的成功執行,讓外界能了解本校影視活動的執行能量,也吸引外部單位的相關合作推動,例如已與民視電視台共同規畫新住民主播記者營。

1. 執行效益(請依原核定計畫書所列預期效益(量化及質化績效),列表說明達成情形)。

預期效益 達成情形
舉行實務講座 達成,兩場,由民視主播入校授課
舉行影視營 達成,已於12月舉行電影創作營,並於11月舉行主播記者營。
新住民新聞採訪播報 達成,主播記者營分組撰寫播報搞,並由每位同學完成錄製一則新住民新聞。
新住民微電影製作 達成,電影創作營拍攝兩部新住民子女為主題的微電影。
將原住民微電影與新聞報導傳達至全台 達成,電影創作營與主播記者營報導已於民視新聞播出,並於蘋果日報刊登。
成果發表 達成,舉行成果發表會一場。

2. 計畫衍生亮點成果案例(計畫成果中可供各界參考的執行亮點或特色內容)。

本計畫吸引全台各地青少年參與,並且有數位新住民子女參加,讓大家藉由新住民的主題對影視實務有所了解,並受到電視台與報社的媒體關注,使得民眾對新住民相關議題與影視產業有更多的理解。

 

三、綠色休閒農業區體驗設計:落實在地環境永續發展

以本校觀光系師生與校外專家學者共組「開南休閒農業服務團」,以透過食農議題結合服務教育概念,推展食農教育的核心價值,期能聚集食農六級產業等多元題材,整合學校端及休閒農業區資源,發展大學培力支持型休閒農業區,引導大學生畢業後在休閒農業區創業、同時激勵教師成長、休閒農業區業者們經營有著互蒙共利。

1. 團隊形成與推動機制運作成效

本校觀光系師生與校外專家學者共組「開南休閒農業服務團」,以產學合作方式協助蘆竹區公所以「老茶香新玩味」為主題申請地方創生計畫提案。

2. 教學創新、課程發展及實施成效

由計畫主持人張蓓琪副教授,邀集校內專家(李汾陽副教授、江明倫教授、何學斌副教授、謝懷恕副教授、林淑真助理教授) 帶領開南學生及開南休閒農業輔導團之能量,結合外部合作單位夥伴陳鴻彬副教授等專家,建置「綠色體驗遊學中心」,結合環境教育及食農教育體驗活動,共同促進區域產業發展。透過專題製作及實務課程彈性教學方式,師生與社區共同陪伴學習,師生參與並協助社區發展及問題解決。

3. 場域經營與夥伴關係發展成效

善用休閒旅遊專業,輔導社區組織運作及強化社區人力培育。計畫團隊多次承辦農村社區組織輔導及人力資源增能培訓,藉以提升農村社區成長、自主營造,根留社區、活絡社區產業、強化農村價值。主要具體作法為針對農村社區了解農村再生之內涵、在地組織之整合與運作、農村活化再造社區產業至如何永續經營創造經濟產業等,其目的在營造「活力、健康、幸福」的農村社區,產學鏈結活絡地方產業,共創農村青年返鄉及中年留鄉之就業機會。

4. 資源鏈結及外部合作推動成效

建置綠色體驗遊學中心:整備校區周邊人、文、地、產、景資源,規劃綠色體驗教育方案,建置服務平台-綠色體驗遊學中心,進行服務供給管理,藉由綠色體驗活動之遊藝學習過程,設計探索教育學習自我發現、學會思考、責任學習、親密和關心、成功與失敗、合作和競爭、多元化和包羅性、親近大自然、獨處和省思及服務和關懷等態度。

5.執行效益

量化績效

整合在地資源,關懷社區弱勢小農,鏈結蘆竹區大古山與坑子溪休閒農業區,發展綠色農業旅遊,為本策略推動大學善盡社會責任之主因。準此本策略擬以下列行動方案「遊學中心平台規劃」、「綠色體驗服務塑模」與「綠色體驗服務驗證」實踐綠色休閒農業區體驗設計:落實在地環境永續發展。執行效益如下:

(1)遊學中心平台規劃

本計畫採「跨域協力」方式由教師帶領開南學生及開南休閒農業輔導團之能量,結合蘆竹地區休閒農業區之產業資源,建置「綠色體驗遊學中心」。已組成小組於109.8.30召開遊學中心平台營運準備會議

(2)綠色體驗服務塑模

本計畫結合環境教育及食農教育體驗活動,強化「遊在地」、「食在地」、「購在地」及「育在地」社區產業元素,共同促進區域產業發展。本年度已完成蘆竹區區域資源調查及盤點報告,並辦理工作說明會及工作坊共20場。

(3)綠色體驗服務驗證

本計畫將透過實習課程、專題製作及實務課程彈性教學方式,師生與社區共同陪伴學習,師生參與並協助社區發展及問題解決。本行動方案執行方式,本年度已完成學校校外教學-綠色體驗一日遊學1式、舉辦工作檢討會9場、以及辦理綠色體驗遊學中心執行成果展1場。

質化績效

(1). 在地產學鏈結,帶動計畫團隊產學合作動能

(2). 社會參與式學習,教師專業成長及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3). 學生關懷弱勢及參與公共事務,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之實踐

(4). 整合區域資源,保育生態資源、發展社區產業及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四、建構大園循環永續休閒跨域協力計畫

(1)大園區休閒資源調查及休閒環境改善規畫

(2)透過「運輸工程」、「交通調查分析」等課程,提供學生相關基礎知識,並結合實作使學生更能與課堂中的知識相結合。

(2-1)調查大園區交通寧靜區潛力設置點

透過調查大園區各國、高中與國小校園周邊交通事故狀況與型態,及現有設置之人行環境設施,評估適合設置交通寧靜區之潛力設置點。

(2-2)交通寧靜區需求分析

本計畫規劃一場交通寧靜區需求分析講座,透過檢視人行環境現況,提供交通安全改善方向,並介紹交通寧靜區概念與分享實際案例,藉由該講座進行各單位意見交流,了解在地校園或社區周邊的交通寧靜區需求。

(3)辦理在地循環材料文創競賽一場次,在地鄰里特色環境教育營隊一梯次。

(4)設計「簡易休閒資源基礎資料調查紀錄表」google表單,於109年12月1日結合休閒系大三選修之「遊憩設施規劃與開發」課程師生至大園溪海休閒農業區進行遊憩設施調查(合計師生21人),學生反應至現場實際調查,收穫良多;109年12月9日結合大一必修之「休閒遊憩概論」課程,配合「休閒資源類型」與「休閒資源規劃」二個單元的內容,師生至大園溪海休閒農業區進行休閒資源調查實作(合計師生31人),與溪海休閒農業區的民眾互動密切。

(5)透過「運輸工程」、「交通調查分析」課程,提供學生相關基礎知識,並結合實作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如道路速率調查、國小交通安全教育進班宣導等。以大園區為社會責任實踐場域,透過拜訪大園區公所區長溝通計畫執行內容,凝聚共識,發展穩固夥伴關係,並且於大園區公所辦理一場「建構友善人行交通環境與交通寧靜區規劃與願景」講座,邀集大園區公所相關人員、桃園市政府交通局、大園區各國、高中與小學等校方單位共同參與會議。

(6)109年11月25日辦理在地循環材料文創競賽,109年12月29日鄰里社區特色環境教育計畫會議。

(7)休閒資源調查與記錄訓練2天:109年12月1日結合「遊憩設施規劃與開發」課程師生至大園溪海休閒農業區進行遊憩設施調查(合計師生21人);109年12月9日結合「休閒遊憩概論」課程師生至大園溪海休閒農業區進行休閒資源調查實作(合計師生31人)。休閒資源調查資料1份:109年12月22日於 FB建立「桃園市大園區休閒資源調查協作社團」,公告「簡易休閒資源基礎資料調查紀錄表」提供社團成員串聯調查的基礎,並將109年11月13日、109年12月1日及109年12月9日3次進行的休閒資源調查資料彙整於社團中,提供社團成員參考,並進行網路串聯蒐集資源調查資料。休閒環境改善規畫1份:2次帶領學生進行現地調查的主要場域在大園的溪海休閒農業區,休閒農業區雖有初步的設施規劃,但目前交通不便,公車班次極為有限、非節慶活動期間的停車規劃有待加強;休閒農業區雖然設有遊客中心,但休閒資訊的流通與發佈尚待整合。

(8)調查大園區交通寧靜區潛力設置點1份、交通寧靜區需求分析1份,辦理「大園國小道路交通安全觀念進班宣導」,宣導共10個班級,互動良好。進行「道路實際速率調查」,結合課程知識與實作,強化教育意義。辦理「建構友善人行交通寧靜區規劃與願景」講座,傳遞相關觀念,達成本計畫、在地學校與社區三方溝通。

(9)在地循環材料文創競賽有大專組11組、高中職組6組參賽,工作坊有超過300人次參與。

五、協助桃園地區重點發展棒球項目中小學進行棒球運動訓練計畫

協助桃園市重點發展棒球項目中小學進行棒球運動訓練,以培育基層棒球選手。透過課程與協助桃園中小學棒球運動訓練過程,培養本校棒球隊球員未來畢業後擔任教練能力。

  1. 光明國中(109/12/21~31): 本校教練與球員參與27人次、光明國中教練與球員參與35人次。
  2. 龜山國中(109/12/21~25): 本校教練與球員參與27人次、龜山國中教練與球員參與59人次。
  3. 光明國小(109/12/28~31): 本校教練與球員參與27人次、光明國中教練與球員參與35人次。
  4. 龍安國小(109/12/28~31): 本校教練與球員參與27人次、光明國中教練與球員參與55人次。

各校訓練內容包括揮棒基本技術、傳球基本技術、打擊練習、接傳球練習、投球練習、牛棚練習、基礎守備訓練、滾地球守備訓練、重量訓練、觸擊短打訓練、拋網打擊訓練、打擊姿勢調整、揮棒軌跡調整等。

質化指標達成情況:

本次協助桃園地區重點發展棒球項目中小學進行棒球運動訓練計畫,深受各接受訓練之學校、教練及同學歡迎,透過本校講師及選手進行團體解說棒球各方面投、打、跑、守基礎後,再針對不足部分進行個別加強,每位學生均受益良多,在棒球基礎技術面上有相當進步,各校方回應如果允許希望該計畫能持續執行,對於桃園地區基層熱愛棒球小朋友的技術面實質上的效果頗佳,能加速學生對棒球領域上成長茁壯。

量化指標達成情況:

  1. 本校教練與球員參與27人次/30人次(實際值/目標值)

國中小教練與球員參與184人次/100人次(實際值/目標值)

 

109年執行成果可至網址:https://hesp.knu.edu.tw/p/412-1002-84.php?Lang=zh-tw參閱(陸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