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臺灣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109年目標達成情形摘要及亮點
全校型亮點:國立臺灣大學重點技術平台

臺灣大學重點技術平台旨在進一步推升關鍵儀器分析技術,深化相關研究領域與進一步提高國際影響力。科技部貴重儀器系統多年軟硬體投資已建構有效的基礎分析服務網絡,本平台則扮演進階核心設施角色,提供關鍵問題咨詢以及分析解決方案。 經審慎研議校內需求及相關技術成熟度,推出與質譜學、分子影像學、電子顯微學、半導體製程相關的重點技術平台,由專業教授群、專業技術人員搭配尖端核心設施組成專家系統,配合本校既有之相關貴重儀器設備,建構橫跨基礎分析服務與進階問題解決的專業平台。 本平台除提供基礎分析,亦著重具相當難度課題之咨詢與後續研究服務。以專家系統篩選問題難易類型,再依需求指定平台內合宜設施進行研究分析服務,以此問題分流機制,最大化各型儀器使用效率及分析精準度。期以此專家系統平台,有效推升臺大相關領域之研究品質。

 

新興技術發展

由專業教授群、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尖端核心設施組成專家系統,最大化各型儀器使用效率及分析精準度,透過專家系統平台,有效提升教研人員的研究品質,帶動相關領域的研究發展。

 

重點技術發展

重點技術平台以進階技術作為中長程發展目標,為深化平台之長遠發展,各平台依預期技術發展目標(Technology Roadmap),規劃未來五年之重點技術發展,期透過各平台之技術發展目標,帶動相關領域之學術研究能量。

分子影像學:造影技術及其相關分析之發展與突破

質譜學:蛋白質體、代謝質體、小分子快速定量

電子顯微學:原子解析能譜、動量解析能譜、生物及軟物質顯微學

半導體製程:灰階結構微製作、微透鏡開發、生醫晶片開發

 

進階技術訓練

重點技術平台著重於高階技術專家培育及使用者正確觀念的教育訓練,技術專家除需開設訓練課程,協助提升使用者及一般技術員之操作技術外,亦強調自我專業技術能力之提升,提升技術平台研究能量,各平台之教育訓練課程包含:

分子影像學:顯微影像核心基礎課程、進階顯微影像課程、顯微影像設施上機訓練課程

質譜學:蛋白質體樣品前處理訓練課程、質譜設施上機訓練課程

電子顯微學:電子顯微設施基礎操作課程

半導體製程:實驗室環境安全教育訓練課程、製成設施上機訓練課程

 

執行成效

各平台在2020年已有多項重大成果,特別是2020COVID-19疫情相關研究,質譜重點技術平台專注於結合質譜分析技術與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開發同時針對SARS-CoV-2抗原及血清抗體之超高靈敏度暨高通量檢測平台ELiMSA。利用質譜儀高靈敏度的特性,大幅降低ELISA檢測的「偽陰性」,希望達到早期診斷並藉由高通量的篩檢,有效找出群體中的無症狀患者;同時,以此平台亦可檢測患者的免疫血清球蛋白,從免疫反應確認患者是否真的受病毒感染,以減少「偽陽性」的機率。

另,電顯重點技術平台於2020年購置冷凍電子顯微鏡,除了結構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病毒與微生物研究、甚至於新藥開發都會因冷凍電顯核心的建置而得到尺度上、速度上與質量上的大幅躍昇,預期將可提升本校生命科學、基礎醫學及新藥研發之研究能量,進而解決重要的生命科學與疾病問題。

 

全校型亮點:人才培育與延攬

吸引優秀學生攻讀博士學位

為協助具研究潛力之優秀學生及早發掘研究興趣、思考未來投身學術研究工作之職涯規劃,本校自104學年起推動「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學生研究提升計畫」,讓研究能量充沛、研究經驗豐富之傑出教師,帶領學生共同耕耘,有效厚植本校研究能量,培育研究人才,並為將來養成與儲備中新生代研究人力。為提高優秀學生攻讀博士學位之意願,107年起更擴大執行本方案,補助名額由60名增加至100名,透過本方案執行,本校在提升逕博學生人數亦有明顯的成長,108學年度共錄取162名博士生、109學年度第一學期共錄取130名博士生,累計(107-109學年度第一學期)共錄取384名博士生。

 

延攬優秀技術人員,建立「研究專家制度」

為完善運用各項核心設施,順利運作本校重點技術平台,延攬及留任具優秀技術之技術專家,除既有推動的「約用研究技術人員作業要點」外,國立臺灣大學於10933日通過「國立臺灣大學研究專家進用要點」,本要點進用之研究專家分為正研究專家、副研究專家及助研究專家,其薪資及級數比照參照「公立大專教師薪資明細表」(等同教授級薪資),達成研究專家長期留任目的。除延續、發展更多專精技術外,亦期望透過研究專家培育校內更多技術人員,長遠運作重點技術平台,提升各平台之技術能量及競爭優勢。實際推動作法包含:

  • 主動積極邀請適合之技術人選
  • 主動提供優秀之資深技師升等為研究專家
  • 薪資等同教職提供長聘保障
  • 彈性之升等管道(除學術論文外, 亦可用技術成品做為代表作)
  • 嚴謹之審聘制度(書面+實地訪查)
全校型亮點:研究能量永續與突破

國立臺灣大學為提供教師完善研究支援,訂定教師短、中、長期發展之支援方案,補助措施包含新進教師到校研究補助、45歲以下年輕教師補助、核心研究團隊補助等,透過各項補助方案,提供教師充足的研究資源,提升國際競爭優勢。

在研究資源上,補助推動團隊型「核心研究群計畫」,由資深教師帶領年輕教師,共同推動新穎性研究課題,傳承研究能量。另推動45歲中生代個人型「深耕計畫」、「桂冠計畫」、「拾玉計畫」,分別鼓勵研究具新穎研究議題、研究表現傑出之年輕教師、及研究動能面臨短期困境的教師。推動至今,已組成36個各領域之核心群團隊計畫及累計挹注百件以上個人型計畫。此外,也特別重視人社領域之平衡發展,各項計畫皆給予特別支持。學術論文表現方面,本校論文引用於2020年達90萬次,較2018年成長14%;近十年高被引論文達705篇,較2019年增加15篇;前10%高被引論文比例於2019年成長15%;另本校共計13名高被引學者。相關研究策略推動已達成具體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