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多變的未來,人才培育方式必需突破既有框架才能積極應對。本校透過深耕計畫,在全校推動開放式教學活動,以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為題,扎根本土及鏈結國際的經驗。本校開設跨域實踐課程,藉此培養學生了解變化、思考變化、駕馭變化,啟發學生具備發掘問題、拆解複雜議題及累積動手實作的能力與經驗。
過去一年(109年)學校持續推動教育的創新,包含設立校級虛擬敏求運算學院,108年度開始推動的「新通識」,在109年度以15+3授課模式強化彈性多元的課程制度,結合對應學生自主學習的募課平台、線上學習、密集課程、微學程、模組化課程、跨域微學程等多種彈性學習模式。再輔之通識學分為誘因提供學生基石能力課程與跨域實踐總整課程,讓本校學生可以統整各自的專業知識技能,進而達到推動跨域的目的。
109年,文化創新:以落實教學創新提升教學品質為目標,在過程中,教務處以校級高度投入資源、鬆綁制度,軟化系所藩籬,建立跨領域友善環境。在專業及跨域E-PCK需求下,形成專業「任務型」或跨領域「議題型」教師社群。透過社群教師的經驗分享資源挹注。甚者,為強化跨域學習誘因,持續擴大「新通識」結合「新十八週(15+3)」的創新教學模式,鼓勵跨領域教師合作共同設計課程,透過College X連結九大學院教師試行結合不同授課模式 (包含虛實整合) 的課程,並藉此試行未來「第三學期」及「全校跨域日」之可能及限制。學習創新:以強化學生學習動機及學院特色課程為目標,推動課程架構重整、翻新教學內容及方法。文學院以加深加廣學術為核心,整合地方與國際,開設以性別、教育,及社會運動等議題為導向課程;理學院的模組化課程已具規模,今年更納入醫學院師資,在疫情衝擊下,仍有近1,500人次選課;工學院延續以「工程跨域整合」為主軸進行跨領域、專業領域互動合作;電機資訊學院則以前瞻AI為題,培育跨域整合人才回應社會需求;規劃與設計學院針對人類面對未來問題發展之解方開設課程並做出記錄;管理學院以科技融入專業發展,鏈結在地產業資源,發展兼具實務及國際化課程;醫學院則全面落實全人照護精神於臨床課程以及引入3D影像輔助外科教學;社科院則以「人文社會與科技前瞻人才培育計劃」將專業課程模組化以協助校內跨域學習;生科院持續以SDG為主軸,開拓師生國際化合作交流。場域創新:以友善學生跨域環境及滿足自學學習需求為目標,以線上課程與「募課」系統等彈性課程實踐跨域教學,提升學生自學力,109年至少59,348人次參與跨領域學習/自主學習。109年,成大亦完成「微學程」機制的設立,鼓勵學生在跨領域學習的同時闡明自己的修課脈絡,進行「有方向的跨領域學習」。願景創新:以彰顯及實踐入世學術為發展目標,在SDG為題,導入實踐課程的基礎下,延伸架構銜接國際的「新服學2.0」,環環相扣與推進,清楚標記出成大大學社會責任及台灣少見的「全球型高度USR計畫」,致力讓全校師生成為具有社會意識與社會實踐力的入世學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