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109年主冊計畫成果及亮點依四大面向分別撰述如下:
落實創新教學及提升教學品質
一、微學分課程
107至109年累計開設29類主題、275場次、920小時的微學分課程(109年126場次、439小時),參與學生累計4,938人次(109年2,287人次),其中跨院修讀占48.93%、跨系修讀占75.01%。透過微學分課程而引發興趣並有意願選修他系課程者占59.42%,其中已進行跨系修讀者(含跨系選修、申請學分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占70.99%。顯示學生可藉由微學分課程探索並開啟跨領域多元學習,並運用自由學分機制跨系修讀,引領學生深入跨域學習。為發展校級特色課程,由專業領域與屏東在地文化鏈結,推動以「屏東學」為主題之微學分課程。另從AR/VR技術與在地發展等面向切入,透過手作課程結合屏東飲食文化、歷史建築、地方戲曲及屏東鄉鎮非營利組織深耕發揚在地傳統珍貴資產的歷程等。
圖1 微學分課程:傳統藝術文化與民俗信仰-「戲說屏東-臉譜DIY」。
圖2 微學分課程:屏東學VR.AR科技-「VAR虛擬擴增實境在屏東學應用」。
二、VAR教學應用課程推動計畫
商業自動化與管理學系歐陽彥晶老師以校級發展特色及人文培育為目標所執行,並以邏輯運算思維、多媒體繪圖技能、溝通協調為其核心能力,相關成果包含以下三個面向:
(一) 結合產業真實議題與資訊科技輔助應用之結合,創新發想:以長期照顧服務產業結合發掘真實議題,開發長照中心長輩能夠參與使用的互動式活動程式,提升長輩的活動力,並培育學生動手做的能力。透過各式創新教學資源與校內教學設備支援規劃,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創意或創造力、溝通能力及團隊工作與分工合作能力。
(二) 激發創新跨域想法:透過參訪、腦力激盪等方法,實際瞭解長期照顧服務業場域後,融入程式設計於多媒體工具,開發互動式虛擬實境作品及設計。
(三) 驗證議題執行成果,連結產業:邀請職能治療師、社工師及長期照顧產業專家,舉辦場域驗證及專家驗證,以審查成果,並能持續與產業互動與合作。
圖3 導入業師協同授課,導入多媒體繪圖及UNITY教學。
圖4 長照中心長輩參與職能治療師建議開發之互動VR遊戲情形。
三、「NPTU Plus」影音敘事人才培育計畫
(一) 持續製播「NPTU Plus專題報導」:109年NPTU Plus團隊參加影酷倍特(incubator)影音紀錄與創作社群影像培能課程,製作5分鐘專題訪問,並上傳學校官方YouTube頻道進行宣傳,期能從中建立師生對學校品牌的「認同」及「情感」,另一方面也能宣傳學校特色,間接也能引起高中職生就讀動機與意願。
圖5 團員進虛擬棚錄製高教深耕成果影片。
圖6 團隊們討論拍攝主題。
(二) 辦理第二屆「屏大高教深耕微電影競賽」
- 為鼓勵學生深入了解教育部推動高教深耕計畫之目的,以「迎向未來」、「連結在地」、「接軌國際」為主軸,協助以不同特色為基礎,以達「適性揚才」之目標,拍攝題材包含高教深耕計畫相關USR或USSR、特色亮點、感人肺腑校園暖心故事等多種元素。由業界導演及評委評選出前三名及佳作作品,共9部得獎作品。
- 微電影徵件自109年9月至11月,總收件數19件遴選出9組作品。得獎作品於NPTU PLUS TV Youtube頻道及校首頁輪播,希望未來能與他校聯合辦理,鼓勵校內外更多優秀跨域影音人才。
- 本次【Check in with U】競賽check in with意旨「報到」,用微電影創作來證明我拍故我在之概念。Check in with「U」之U也代表「YOU」之諧音,U之字母造型象徵微笑曲線,創作手法可運採用微電影、專題報導、YouTuber直播方式,展現正向溫暖及創意活力,傳達高教深耕活絡教育的目標及價值。
圖7 第一名得獎同學劉宇倫、曾志勇與古源光校長合影。
圖8 微電影得獎同學大合影。
四、境外移地教學
109年境外移地教學受疫情影響僅執行一案,共計1名教師及10名學生參與。將本校富有特色之桌遊教學教材推廣至泰國普吉師範大學及泰普薩德里皇家師範大學,並於當地辦理桌遊設計國際工作坊,主題為「21世紀教室中科技的重要運用;學生學習成就的關鍵」(Significant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 for the 21st Century Classrooms: a Key to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圖9 拜會RMUTT Dr.Meg商討成立桌遊中心事宜。
圖10 The 3r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_ Cultural Exchange For Rajabhat and ASEAN Universities 2020 (IACE 2020)與TRU團隊合影
五、產學合作─師生產業實務研習計畫
109年「師生產業實務研習」共有6門課程執行,業界專家投入產業實務研習授課達21人次,學生參與101人次。國際貿易學系教師帶領學生團隊參加中華國際經貿研究學會、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與阿里巴巴國際站主辦之「輔導廠商拓展外銷─全國大專院校B2B跨境電商」培訓與實作,實際協助企業跨境電商平台的經營與維護,提升學生對電商實務操作的經驗。商業自動化與管理學系教師帶學生到X-STORE及高雄軟體育成中心參加實務研習,從管理觀點探討企業電子化的內涵,從應用模式、成功原因的實際案例,培養學生智慧決策能力與創新性思考。
圖11 學生團隊參與「全國大專院校B2B跨境電商」開賽大典,從當次活動中學習如何操作阿里巴巴平台的基本概念。
圖12 教師帶領學生到高雄軟體育成中心參加實務研習,透過利用新的大數據分析技術,以ERP為核心的企業後端資料庫,發展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創新能力。
六、戶外教育結合課程議題社群
透過體驗式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一系列的課程安排,讓戶外教育結合課程議題社群不單只是走馬看花的行程,更活化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學習效果。109年古淑薰老師執行【文資、空間與創生:十鼓與藍曬圖的探訪】計畫,帶領學生了解文化園區的區域特色與經營方針,並參訪文化園區空間的實際營運,讓學生自主發想空間經營策略,在不同創意的腦力激盪下,培養學生專業企劃能力。
圖13 戶外教育結合課程議題社群的學生將全學期所學加以運用,練習設計規劃與提案。
七、高中(職)創新教學指導計畫
109年高中職創新教學指導計畫參與教師共2人,高中職生共58人。除指導高中職生以閱讀、討論與研究方式思考問題,也開創大學端與高中端教師間的合作,促成高等教育的銜接。此外,透過教師專業知識的傳播,不僅啟發高中職學生對專業科目的興趣,也能使其提前規劃學習目標;教師從學生反饋中,發現學生未來需求,進而設計出更符合學生需要的課程。
圖14 高中職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科學實驗。
八、校務研究與教學品保精進計畫
(一)辦理「南區大專校院校務研究推動策略聯盟成果展暨研討會」
本校推動之「南區大專校院校務研究推動策略聯盟」,集結南部及澎湖等共28所大專校院建立合作機制及策略,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針對「建立大學生學習成效評估及提升機制」之相關議題,辦理人才培育、校際實務與學術經驗交流活動,以促進南部區域學校校務研究之推動與人才培育。活動當天與會共達52所大學校院,超過100人共襄盛舉,積極推動跨校際校務研究學術交流。
(二)強化學生職涯發展
學生職涯輔導:從大學第一哩路開始,結合系所辦理一系列「新生職業興趣探索、專業職能促進、業師職涯諮詢及大四就業職能診斷」等活動,共計105場次,參與學生3,658人次,97%的學生認為活動對自身職涯發展有所幫助。
九、創設「大武山學院」推展跨領域學分學程方案
(一)、順應趨勢並展望未來,發展新的跨領域學分學程
有鑑於政府對於地方創生之重視,輔以108年國發會統計屏東縣為通過地方創生案件數最多之縣市,為培養國家推動地方創生之跨域人才,設置「地方創生士學分學程」;科技轉化為當前趨勢,國際教育界重視整合科學、科技、工程、藝術與數學(STEAM)學科的人才,為使學生可以整合並發揮所學,進而應用於地方場域的問題解決,以達大學社會責任之精神,設置「STEAM教育學分學程」;科技帶動媒介表現的變化與新形式,如何創造新的敘事邏輯、傳播內容的新形式及如何發展出新的服務,乃未來之趨勢,為培育未來所需之新媒體人才,設置「新媒體學分學程」。
(二)、增進學生跨領域學習
「屏大卓越講座」是門涵蓋跨領域內容之課程,藉由邀請本校榮獲大武山學者殊榮之教師進行專題演講,讓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學系之修課學生,直接在課堂上體會跨領域的思維,從而進行跨領域之思考。
十、翱翔國際、視野拓展計畫
因疫情本計畫以境外生墾丁共學活動代替,於109年11月28日至29日舉行活動。經公開招募學生參加,計有25位境外學生及55位台灣學生,共80位學生前往參加活動,彼此間以華語或英語小組討論,鼓勵台灣學生勇於以英語與外籍人士溝通,並鼓勵境外學生與台灣學生建立友誼。
十一、「通識深耕」學生基本能力提升計畫
(一)英文課程革新:
1.開設實戰多益英文,藉由密集班訓練,學生平均前測成績由454.35分進步至475.00分,進步20.65分,成績約提高4%。
圖15 參與「征服職場英文」系列之「實戰多益」課程學生前後測成績。
2.友你伴我學英文:開辦課後輔導機制,本學期招募6名英文輔導TA(多益成績800分以上),進行「同儕學習輔導」,計有23名學員參與輔導。
圖16 「友你伴我學英文」同儕學習輔導。
3.108學年度大一英文學年後測(109年6月施測)平均成績較入學前測(108年9月施測)平均成績進步35.69分,已達當年度目標值18分
(二)國文課程革新:
1.編纂國文教材:凝聚教學創新理念,形成教學團隊,由執行團隊師資實際將自編國文教材應用於教學中,期末將做考量、評估,以因應課程教學的狀況,來進行調整。
2.製作一行詩書籤:印製學生作品製成書籤,讓學生對於自己書寫作品有更實際的成就感,以期能持續不斷且更有動力的閱讀和書寫。
圖17 國文教材及一行詩書籤。
發展學校特色
一、VAR智慧創新發展計畫
未來VR/AR (VAR)、AI、IoT、5G將會是未來產業發展重點,本校提出結合VAR+AI+IoT+5G的整合應用計畫,將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結合IoT(物聯網)的感應器,透過5G高速傳輸感測資料到伺服器進行大數據分析及深度學習的應用。109年持續推動108年度在VR/AR創新應用及AI機器人應用的多項成果,延續聚焦以VR/AR+AI+IoT+5G為發展主軸,亦可結合大數據分析及資訊安全等領域。其相關成果如下:
(一)開發VAR+AI+IOT整合應用系統
1.規劃辦理VAR、AI、IoT、5G相關活動,於109年12月6日辦理2020第五屆全國創意智能機器人主題競賽吸引全國各地共329隊、613名選手報名參賽
2.規劃開發VAR、AI、IoT、5G相關系統,智慧機器人學系師生開發三軸平台(一)及資訊工程學系師長開發雨水偵測自動收衣機,榮獲2020屏東智造世代馬達創意競賽優勝。
(二)本校學生參加「2020放視大賞」,榮獲「終焉之戰 遊戲類 VR遊戲組」之「新銳大賞獎」。
(三)本校學生參加「2020跨領域智慧創新暨創意應用競賽」,榮獲「物聯網組」之「亞軍」。
(四)參加「2020跨領域智慧創新暨創意應用競賽」,本校學生榮獲「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組」之「季軍」。
圖18 2020第五屆全國創意智能機器人主題競賽
圖19 2020屏東智造世代馬達創意競賽優勝
二、科學創新.科技屏大
藉由帶領學生參與科學創新之專業專題、課程、工作坊、考證輔導等活動,提攜具備潛能之人才,透過本計畫加以培養,成就其日後之生涯發展,未來回饋社會之力量將更為深遠,真正促成「創新價值」、「學用合一」、「企業適才」的三贏未來。109年學生參與校外探究實作競賽及成就,如下所述:
(一)「2020全國大專暨高中青年物理辯論競賽」,榮獲2面銀牌。
(二)「2020第三屆全國科學教具創意設計競賽南區分賽」,1組榮獲第2名、2組榮獲第3名。
(三)「2020科學新聞報導獎」,大專組榮獲2件佳作。
(四)「2020臺灣『能』-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大專微電影組榮獲1件佳作。
(五)1位學生取得美國精算學會(SOA) Exam FM財務數學考試。
(六)15位學生取得IBM-Python Basics for Data Science國際數據科學證照。
(七)4位學生取得勞動部民俗調理業傳統整復推拿職類技術士證照。
圖20 學生考取國際證照
圖21 全國科學教具創意設計競賽得名
三、承辦「2020台灣物理年會暨科技部計畫成果發表會」:
台灣物理年會為全國最大型的學術會議之一,雖受到COVID-19疫情等因素影響,仍有超過1500人來自20個不同國家的物理相關研究者與會,發表超過1000篇以上的論文。本校共計6位學生出席年會,2位參與論文壁報發表(poster)。
圖22 本校辦理2020年物理年會
四、特色實驗技術、產品、教具開發:
透過辦理師生研究社群及工作坊,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研究主題探究與實作,以取得初步開發成果。藉此提升教師研究產能,強化學生專業知能,增進實務經驗之累積,促使研究實驗精神得以傳承與實踐。109年特色實驗技術、產品、教具開發成果如下分述:
(一)開發「以基因轉殖法製備高純度GHK藍銅胜肽」特色實驗技術。
(二)開發「詩情化意系列產品-全效修護黃金凍膜及湛藍奇蹟保濕凝膠」產品樣品。
(三)開發「膠帶相位延遲」特色實驗技術及教具樣品。
五、「走讀屏東」屏東學的普及與深化
發展「屏東學」作為主軸,開設學院必修課程「屏東學概論」,從數位產業、原民音樂、公民培育、文化推展、多元語文、文創社群等學科或領域切入,使本校師生在學系專業知能之外,能夠結合在地文化,進行跨域學習,善盡社會責任,成為具有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的專業人才。
圖23 透過數位產業、原民音樂、文化推展、多元語文、文創社群等方式發展「屏東學」。
六、國教AI教材與教學科技研發
本計畫旨在落實「AI教育化、教育AI化」,以三師(師資生、大學教師、在職教師)增能、AI、AVR科技教學模式及教材研發、教學場域實際教學、檢討反思與修正的漸進循環歷程作評估與精進,以期讓AI、AVR等教學科技更符應教學職場所需,進而開創教學理念新思維並激起教學樣貌新火花,實踐教育學院之社會責任。
藉由辦理18場教育訓練,期提升三師在人工智慧之相關知能。並成立在職教師Kebbi Air機器人專業成長群組,思考並研擬AI機器人科技融入課程設計之道。
此外,也籌組高屏地區教師團隊、專家學者及本校師生共同研發多元AI及AVR科技教材,研發AVR互動教材APP、AI機器人互動學習教材共計15套,其領域涵蓋數學、自然、心理、社會與文化;部分教材並已編製相對應之教學手冊、桌遊卡牌、繪本及專書等,提供符合AI教學環境之教學科技媒材及教學模式。
圖24 「國教AI教材與教學科技研發」計畫推動策略。
圖25 凱比機器人應用於幼兒教學之教材設計工作坊。
圖26 研發各類科教材及教學手冊,並推廣於教學現場。
七、 拔尖留才與育才計畫
(一)為鼓勵教師累積績優事蹟,進而邁向傑出表現,本校特以屏東境內最高峰─大武山為名,訂定「大武山學者」彈性薪資獎勵辦法,針對教學、研究、產學、服務等面向表現傑出之教師,同時透過大武山學者參與課程開設、經驗分享會等活動,將其傑出的學思歷程透過課程或工作坊等方式,分享予本校師生,為本校營造正向積極的發展環境。
(二)結合本校創育能量,鼓勵本校教師輔導學生籌組新創團隊,亦將課堂的實踐知識轉換成創業能量,積極參與政府機關主辦之創業競賽;本校除積極媒合教師投入學生創業團隊輔導工作,更成立學生社團「青創客」,發掘有意投入創新創業工作的在學生,並提供校內學生跨領域合作平台,同時結合系統性的創業培育課程,讓學生在學階段即可習得創新創業專業知能,並透過實際參與創業團隊之營運工作、公開活動,藉以參與累積實務創業經驗。
圖27頒發大武山學者獎牌,表彰在教學、產學、研究及服務表現卓越的教師。
圖28 本校教師及輔導團隊帶領學生創業團隊參加大專校院創新創業教育計畫簡報。
善盡社會責任
一、108課綱支援教學
(一)屏東大學與高屏地區13所高中職組「108課綱合作聯盟」,共同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發展以協助高中生生涯探索與建立其「學習歷程檔案」,獲得自由時報媒體報導。新聞連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250630。
(二)本校109學年度第1學期有財務金融學系、社會發展學系、應用物理系、應用化學系、文化創意產業學系、中國語文學系、智慧機器人學系、資訊科學系、資訊學院與管理學院等14所系所群支援高中108課綱課程,其中屏東女中、潮州高中、陸興高中校長與主任透過成果影片之採訪肯定本校師長支援財金、媒體與機器人等課程。
(三)拜訪「108課綱合作聯盟」13所高中職並提供管理學院及資訊學院等特殊選才外加名額4名及個人申請外加名額66名等多元入學管道,由高中職校輔導與推薦經濟弱勢學生參加「願景計畫」以提高就學機會。經統計,潮洲高中、陸興高中、屏榮高中、東港高中、屏北高中及大同高中共推薦7名學生參加本校特殊選才願景計畫,發揮「108課綱合作聯盟」招生宣傳成效。
圖29結合108課綱合作聯盟學校從支援教學到輔導就學
圖30支援高中108課綱課程情形
二、培養種子型USR計畫+USR Hub(成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
(一)成立「大武山社會實踐暨永續發展中心」:作為USR HUB專責辦公室,統整本校大學社會責任策略方向,整合校內社會實踐、產業發展相關的計畫與課程,結合各方資源,擴展學校實踐社會責任的面向與深度。
(二)培育種子型計畫:以地方創生、偏鄉教育、資源循環等為主要發展議題,積極投入培育種子型計畫3件。
(三)發行電子報:推廣本校各USR與地方創生計畫的執行情形及成果亮點,發行本校USR與地方創生電子報,共發行四期電子報,累計31篇文章。
(四)擴大本校教師鏈結USR與地方創生:
與九如農會、大和旅社簽訂MOU策略聯盟,協助九如鄉農會碾米廠活化轉型,藉由融入更多學界、業界的經驗及技術,帶動地方農業轉型、產業永續經營。
為活化高雄市內門區竹藝產業,由本校籌組跨域與跨校團隊,提案「高雄俠客刺竹舞林藝術季」,已向文化部申請「地方文化特色及藝文人口培育計畫-藝文教育扎根」三年期計畫。
雲林縣晁陽農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陽優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與本校推動異業結合,協助在地產業發展。
三、國教AI教材與教學科技研發,翻轉偏鄉教育
因應AI時代及我國人工智慧教育政策之需要,本校教育學院積極培育師資生具備運算思維、邏輯思考及程式設計等科技素養,在執行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以「國教AI科技」為主軸,109年3月25日成立「國教AI教材與教學科技研發中心」,以發展新課綱所需科技教材,研發相關教學模式為努力方向,帶領屏大師資生與教學資源走入偏鄉小學,激發教師及學生對教育更多的想像,協助並改善偏鄉教師科技應用的能力,實踐國立屏東大學對於在地教育之社會責任,為屏東教育注入新的能量。
圖31 成立大武山社會實踐暨永續發展中心
圖32培育USR種子型計畫
圖33 發行USR暨地方創生電子報
圖34 本校與九如農會、大和旅社簽訂MOU策略聯盟
圖35成立國教AI教材與教學科技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