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逐步落實中長程發展願景,本校執行109-111年深耕計畫透過四面向計21項子計畫擬定具體行動策略。總結本校109年執行成果,以未來大學場域、未來生活實驗場域、大學衍生新創公司主軸,總整現階段跨面向、跨子計畫的重要成果,包括「創新教學」、「整合式AI應用」、「區域經濟」、「原漢文化和諧共榮」。
發展創新教學-展現跨域•創新•π型人才培育藍圖
「新世代•新思維•新定位」是本校中程發展願景致力實踐的師生圖像:教師教學職能指標建置、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轉型、運用教學實驗研究改善教學問題。為培養具備π型特質人才,本校透過IR啟動跨域學習的討論,正積極籌備「第八學院」,該學院以「系統性的國際領袖人才」為培育目標,除招收全校不分系學士班學生外,亦希冀第八學院在校內投下「跨域」的示範種子,為未來師生跨領域、創新的教與學開啟更多可能性。(註:本校第八學院規劃獲天下雜誌2020教育特刊報導:第146頁)
教師重塑翻轉、多元整合之教學動能
本校持續改善及擴充數位教學(如AR及VR虛擬實境等)、特色實作場域(如機器人自造基地、創新創業基地、院系特色實驗室等),提供教師多元的教學資源及情境,並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轉型機制,鼓勵教師積極透過多元的對話與討論,進一步發展以解決教學問題、多元評量、科技融入教學等主題的創新教學或教材,推出多元的跨領域學程、微課程、專題與總整課程。
學生探索自主、問題解決之跨域素養
根據IR初步瞭解,本校未申請修讀第二專長(雙主修、輔系、學程)學生中,約有10%實際自主修讀外系課程達20學分以上,顯示本校推動跨域學習校園有其利基。本校持續檢討學分鬆綁、課程重構等跨領域學習相關機制,並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社群。整體成果可見於本校學生在iGem、Maker、創新創業競賽、AI運用於無人餐廳、參與USR計畫「透過蔬菜牽起世代交融-菜一起Veneration」等。
AI跨域應用-打造未來生活實驗室,培育具科技素養人才
非工學院學生也具備程式思惟
「科技力」是當前人才培育重要的關鍵能力之一,期培育學生具備「做、用、想」的科技素養。本校透過邏輯思考與程式語言課程,以「即使非工學院學生也能有程式思維」為目標,透過跨學院邏輯思考與程式應用教師社群,開發適合不同學院學生修讀的程式語言相關課程,同時透過通識中心導入邏輯運算概念、基礎程式設計、人工智慧、資訊安全等基礎課程。
打造未來生活實驗室,培育具科技素養人才
師生合作建置AI整實作應用場域
為實踐本校發展「未來生活實驗室」的教學場域,師生合作運用AI、程式運算等知能,建置無人餐廳、未來證券交易所、智慧法庭、數位人文典藏、智慧型腦力充電站,為商管、法律、人文、教育等傳統學科打造了AI應用的示範場域;完整的框架還包含了一個針對惡意流量偵測技術進行開發設計的線上安全防護平臺,為上述五個實驗室提供雲端環境網絡基礎,以及一個未來就業趨勢分析技術。
推升產業經濟-介接區域產學發展,鏈結國際產業趨勢
踏查周邊產業,臨廠瞭解業界發展現況及需求
中正大學周邊產業型態以傳統精密製造為主,鄰近大浦美精密園區、民雄頭橋、新營工業區、雲林工業區等,區域發展特性及各產業就業人口占比大致為三級(養老照護、優質生活)47.06%、二級(精密機械、農業生技、化學材料)29.80%。本校長期深耕工業基礎技術,主動探訪廠商,瞭解周邊企業發展現況及需求,同時教師團隊將AI、生技檢測相關研發成果,投注於醫療、高齡照護及農漁檢測等產業,並協助偏鄉經濟活化,推升在地產業加值。
深耕產業聚落,發展區域智慧創新走廊
結合「前瞻製造」、「高齡跨域」2 項特色研究中心計畫做為特色拔尖的先鋒,延伸發展「數位牙醫」、「奈米生物檢測」、「智慧醫療」3 大產業聚落,配合「產業園區培力」,共組本項子計畫之6大主軸,發展智慧創新走廊。
107~108年獲科技部價創計畫及教育部RSC計畫7件,補助經費9,897萬元。在深耕計畫第一期計畫階段,本校已成立「奈捷生物科技」、「品印三維科技」共2家新創事業。109年本校成立第3家衍生新創事業「海波視智能科技」,技轉金額創歷年最高1,500萬元,預計今年底將成立第4家衍生新創事業「前瞻傳動科技」,技轉金額期待再創歷年新高4,000萬元;規劃至111年,衍生新創公司將達6家,事業部門3家。
本校秉持城市實踐深耕在地為己任,結合鄰近工業區打造產業聚落廊道,今年度本校通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張盛富教授於109年1月成功與廠商簽訂5G通訊技術金額達1,350萬之技術移轉合約,藉由輔導在地工業區及科學園區的經驗,累積產學合作與技術研轉的豐碩實績。
責任實踐 原漢共榮 培育未來原民領袖人才
學校地緣關係 納原漢文化共榮為本校社會責任
中正大學遠傍阿里山,與鄒族部落緊密聯繫,在全國55個原生部落中,嘉義縣阿里山鄉為其中之一。我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存繁衍,除了放眼國際,更應關懷在地。原鄉文化是本土文化鮮明瑰麗的印記,需要每個世代共同珍惜守護。我們將這樣的觀念融入教學,鼓勵師生一同參與原鄉文化的紮根、培育、創生,這也是中正大學的社會責任。
認識與傳承原民文化 重塑族群認同
本校於106年成立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以原民事務及學生輔導為主軸。目前本校原住民籍學生有7成以上是「都市原住民」(過去原鄉因就業機會少,許多原民為了維生而離開原本熟悉的家鄉,於是就有了「都市原住民」這群人,而他們的孩子也就成了第二代「都原」),「都原」學生對原民文化並不熟悉,更對部落感到陌生。本校舉辦阿里山原漢文化營隊,使校園族群現身並認識自我、強化認同,開設多元語言文化課程,倡議語言文化平權;同時辦理學生自主論壇,以多元族群、社會議題、公民審議方式,促進校園師生關心族群文化平權。
招收優秀原民學生 培育未來優秀領袖人才
本校規劃於第八學院招收部分具原民籍的優秀學生,除預計推動的不分系跨域人才培育方式外,亦融合阿里山學院具國際視野的教育資源,輔以豐富的獎助學金資源,期培育原民籍學生成為未來優秀的領袖人才,藉由教育及人才培育的途徑翻轉原住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