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亞洲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重視精準教育之智慧大學

亞洲大學深耕計畫成果展熱情開跑,吸引北醫大、興大等院校與會,共同精進教與學能量

亞洲大學舉辦「109年深耕計畫成果展」暨「精準教育工作坊」座談,由亞大副校長吳聰能分享亞大應用大數據統計分析的「精準教育」,協助學生解決學習困境,減少退學率,共有台北醫學大學、中興大學等多所學校前來取經,交流經驗。

吳副校長說,亞大依據學生是否有貸款(家庭收入)、缺曠課紀錄、性別、大一成績等8項指數,在大二時預測這名學生是否能順利畢業,如果發現不能順利畢業,藉由導師、曼陀師、系主任與院長等訪談,協助學生發現問題,協助改善。如果學生是因所選科系不符興趣,則可經由輔系、雙主修等協助學生。讓亞大休退學率逐年下降。

吳副校長表示,每位學生都是獨立個體,學習和接受知識能力,都存有不同的差異,「精準教育」(precision education),就是「客製化教育」。但現行教育現場,所有學生都被授予相同教材,在課堂上得遵循同一位老師和同樣學習步調,完全無視學生個別差異,產生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偏鋒現象,甚至打擊到學習績效不佳的學生,讓他們失去學習興趣或甚至放棄學習。

吳副校長舉例,校方的這套系統曾發現,有名多益考八百多分的學生,被列入可能會被退學,經由導師與學生詳談,才發現是因生活因素造成困擾,影響學習,導師適時施予援手,協助學生度過困難,讓這對師生都很感謝。108學年度,系統發現有176名學生可能會被退學,經輔導後有91名學生進入相對安全區 

亞大目前已可依大數據分析,將學生依學習能力、學習興趣與未來職涯進行分群、分層、分流與分級教學。進而達到借教育改變階級,翻轉社會階層命運的目的。

經管系二年級儲同學表示,成果展活動讓我收穫良多,其中亞大318計畫協助學生出國,吸引想出國的動力,再次感謝學校、深耕計畫的推廣;資傳系三年級陳同學表示學校在教與學創新成果很豐富,而且過程中接受不少的輔導,原來是學校推動的全里路輔導,難怪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得到幫助,真的很感謝亞洲大學。

亞大深耕計畫成果展127日至11日在圖書館前「阿曼廣場」 展出亞洲大學依教育部推動方向,聚焦「落實教學創新」、「提升高教公共性」、「發展學校特色」、「善盡社會責任」等四大目標各項成果。

亞大深耕計畫總計畫主持人、副校長吳聰能表示,在校長蔡進發的支持下,深耕計畫中的「精準教育」,希望學生能多元、彈性學習,讓學習資源效用發揮到最大化。吳副校長在座談會中說,大學若能招好、招滿對大學是很棒的開始,要怎樣教好學生,讓學生順利畢業,更是學校的責任。如果學生中途休退學,對學生、學生家庭與校方都是損失。各大學都面臨少子化危機,若還不能讓學生安心學習,學生流出想必對校務經營是很大危機。

 

亞大頒百萬獎金鼓勵老師創新教學與教材

亞洲大學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中心舉辦「創新教學法」與「創新教材」成果競賽,蔡進發校長於1228日主管會議中,頒獎表揚創新教材競賽得獎的41位老師,與創新教學法的9位教師,並頒發115萬元獎金。

獲「創新教學法」競賽「傑出獎」老師有:通識中心老師陳峻誌;「特優獎」護理學院院長吳樺姍、老師彭逸稘、資電學院老師林佳漢;「優良獎」醫健學院老師楊雅甄、簡欣瑜、管理學院老師鄭家年及設計學院老師陸蕙萍;「佳作獎」人文學院老師陳秀靜。

奪「創新教材成果」競賽數位類「傑出獎」的老師有:資傳系老師林佳漢、視傳系老師陸蕙萍;「特優獎」經管系老師蔡存孝、休憩系老師高立學、保健系老師陳曉鈴、社工系老師陳美智、生醫系老師胡若梅、財法系老師謝如蘭;「優良獎」財法系老師魏馬哲、社工系老師洪千惠、資工系老師蔡志仁;「佳作獎」資工系老師周永振。

紙本類「傑出獎」:資工系老師陳永欽;「特優獎」時尚系老師林卿慧、幼教系老師盧美貴、社工系老師廖淑娟、財法系老師唐淑美、通識中心老師賴昭吟;「優良獎」視傳系老師陳瓊蕙、經管系老師林佩冠、語發中心老師林孟煒、會資系老師陳瓊燕;「佳作獎」會資系老師邱紹群。

問題解決力提升教案類9人獲獎:「傑出獎」商設系老師林信宏、財法系老師宋名晰;「特優獎」醫技系老師施養佳、保健系老師蔡淑瑤、社工系老師林哲瑩、視傳系老師侯曉蓓、會資系老師邱紹群、經管系老師鄭家年;「佳作獎」通識中心老師賴昭吟。

社會責任教案類:「傑出獎」數媒系老師王晴慧;「特優獎」財法系老師謝如蘭;「優良獎」保健系老師吳文慈、生醫系老師詹雯玲;「佳作獎」經管系老師黃純真。

個案類4人獲獎:「特優獎」護理系老師王誱竩、林君黛;「優良獎」經管系老師鄭家年、陳坤成。

榮獲數位類「傑出獎」的資電學院林佳漢老師,他的「程式設計與智慧應用」課程設計  APP Inventor2基礎應用教材,評審委員認為講解深入淺出,讓學生遠距也能學程式,且每一段影片長度都經過精心設計。

評審們指出,疫情期間,獲「創新教學法」的通識中心老師陳峻誌的「文學與生活」課程,採線上直播、預錄等遠距方式授課,是項創新嘗試。從學生作業與回饋中,可看出學生們十分喜愛這一堂課,是值得推廣的通識教育。

亞大副校長兼教發中心主任柯慧貞說,所有獲獎老師們先經系所主任、院長推薦,再由教發中心聘請全國15位校外專業評審委員評分,再經複審會議決議,「非常恭喜所有得獎老師!」。

 

創領中心DProSS團隊到農村社區服務

亞洲大學創意領導中心DProSS學生團隊,今年暑假6位資訊傳播系學生組成「浪」團隊,參加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71日至731日到台中市大里區竹仔坑社區駐點服務,學生們透過田野調查,幫助竹仔坑社區發展地方特色「植物染」運用在食品上,並將研發「植彩」,提供國畫大師何木火老師進行創作,獲得竹仔坑社區民眾的迴響與注目。

「浪」團隊團長、資傳系張雅婷同學說,亞大的「浪」團隊選擇台中市大里區竹仔坑社區駐點服務,參加農委會水保局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經多次探訪、觀察大里區竹仔坑社區,發現竹仔坑社區鄰近山區,自然資源豐富,但仍面臨全台所有農村社區共同的難題-青壯人口外流。為此該團隊特地為竹仔坑社區設計「植物染食品」與「植彩」兩個方案,盼能改善竹仔坑社區現況。

「竹仔坑社區老年人口較高,大部分的青壯年人口外出工作,這是偏鄉農村的普遍現象!」張雅婷同學說,該團隊與竹仔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賴素玲多次討論後,針對竹仔坑社區原有推行天然植物染的技術運用到日常食物,例如火龍果粉圓、香蕉粉圓、榕樹葉汁蛋餅等使用天然原料食物,為社區帶來創新研發商品,社區未來也可販售此商品,藉此增加青壯人口在地發展之機會。

竹仔坑社區另一發展主軸是「植彩研發」,「浪」團隊與居住在竹仔坑社區的國畫大師何木火老師合作,使用竹仔坑社區製作的皇帝筍毛筆,另由團隊研發「植彩」,提供給何木火老師使用、進行創作,該團隊在歷經一個月的辛苦研發下,終於製作出由紫膠蟲、榕樹葉、洋蔥皮及福木調配而成的植彩,目前也交由何木火老師進行創作,期待何老師創作出具有濃濃在地味的創作。

「浪」團隊最後安排722日在竹仔坑社區居民活動中心舉辦動態與靜態成果展,成果展當天,該團隊安排社區居民們進行DIY火龍果粉圓、香蕉粉圓的活動,並帶領社區居民們一同觀看團隊在駐村時期影片,現場氣氛熱絡,還有社區老奶奶叫「浪」團隊同學們有空常來走走,同學們覺得能得到居民肯定,一個月的辛苦也都值得了。

創領中心推動「國內專業服務學習專案精進計畫」(Domestic Professional Social Services Plus Project;簡稱DProSS),以關懷國內議題,由學生以跨領域自主學習與專案導向(A-PBL)方式規劃計畫內容,計畫的重點強調與國內的受輔導單位與社區,建立永續服務的經營模式。

 

亞大護理資工跨域合作,獲聯發科最佳潛力獎

亞洲大學護理系及資電學院程式精英班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合組「瘋防治phone防智」隊,參加聯發科技公司第3屆「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從418隊中脫穎而出,奪「最佳潛力獎」,獲5萬元競賽獎金及5萬元研發獎金。

吳院長說,亞大自107年度起實踐第一期「遠離失智創新整合照顧行動計畫」,109年度起執行第二期「打造高齡失智友善城鎮:失智識能x瑞智升級x智能輔助計畫」,護理系教師於「老人護理學」課程,透過問題導向學習(PBL)引導學生分組創意發想,開發以工作記憶為基礎的治療性桌遊,並進入霧峰北柳等社區關懷據點,與長輩共組桌遊團隊。

她強調,經三年多「青銀共玩」達到活化工作記憶,使北柳等5里失憶型輕度認知障礙長輩降低17%~29%,達到預防失智的效果。但因新冠疫情爆發,各社區關懷據點被迫關閉,長輩與他們的家屬,深怕因無法如往常參與活動,長輩認知功能退化。亞大社會責任USR團隊的護理學院及資電學院師生,共同規劃將實體桌遊開發為手遊App,取名「Line sound (台語來玩的意思)

吳樺姍院長表示,App由學生錄製「台語」配音,以工作記憶理論為基礎,可適性化選擇遊戲難易度、長輩可選擇與家人朋友或AI機器人共玩,並即時記錄遊戲軌跡,利用大數據分析記憶力進步程度,目前市面上並無這類產品,未來可免費讓全國長輩們下載App使用。

吳院長指出,帶領跨領域學生共組團隊,為亞大師生發揮創新力,讓霧峰長輩在家防疫仍不失智,充分體現聯發科「智在家鄉」活動精神。

護理學系大四林琪涵、鍾佳芯、賴紹琪等同學說,參與跨領域合作,體會有很多不同的想法需彼此磨合,大學生涯最後一年能做這麼有意義的事,非常值得。

資工系大二姜宏翰、張世何、黃紹謙、潘柏睿等同學指出,聯發科是資工系畢業生夢寐以求的大公司,很興奮能到在聯發科技總部參加比賽。

 

護理系到忠明高中開設醫護類選修課

亞洲大學護理系林君黛、彭逸稘等6位老師到台中市忠明高中開設「醫護類選修課」,透過高中彈性學習時間,共同規劃選修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並建立「學習歷程檔案」,以落實108年新課綱「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願景,另協助高中端發展辦學特色,還能與大學共享資源。

護理學院院長吳樺姍表示,108學年度第二學期,護理系偕同忠明高中精心安排高中生體驗大學醫護類課程特色,豐富學生素養學習,使其能於升學時選擇適合自己之校系就讀,提早做好生涯規劃。

護理系此次與忠明高中合作,共規劃6個特色課程,包含「護理師的日常」、「哎呀!我的媽-孕婦體驗」、「不定時的炸彈-嬰兒體驗」、「小小粒子飛呀!!-傳染病防治」、「蒙面俠與尚方寶劍-開刀房實境」、「一指神功-穴位按壓」等課程,讓忠明高中學生瞭解各科護理人員角色與功能,並體驗從懷孕生產到嬰兒撫育的經驗、實際依中醫經絡與穴位的概念,進行穴位指壓實作。忠明高中教務主任陳建銘也受體驗課程吸引,照顧智慧嬰兒,重溫新手父母照顧初生嬰兒的滋味。

值得一提的是,因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安排講授新冠肺炎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及如何防護,指導學生操作內科無菌洗手法及穿脫隔離衣,讓學生瞭解於新冠肺炎疫情下,醫護人員於臨床上如何保護自己,學生亦感受到第一線醫護人員於防疫期間之辛苦,以及落實無菌原則之重要性。

六週課程期間,忠明高中學生熱情洋溢、認真學習,讓授課教授們印象深刻。課程結束時,護理系教師頒發學習證明,作為學生填寫學習歷程時之佐證資料,豐富高中生的自主學習歷程。

忠明高中黃同學表示,聽亞大護理系老師介紹護理師的工作與專業特性、分享臨床工作經歷,讓她對護理師工作有更深的認識。高二陳同學也說,原本還在猶豫要不要選修這門課,上完亞大護理系手術情境秀課程後,不但瞭解神秘的手術室環境,還實際體驗醫護人員穿脫無菌手術衣,讓她心中熱血沸騰,「實在是太棒了!」會大力推薦學弟妹必選亞大護理系的課程!

 

護理系第三屆95位參加護理師國考,錄取率達96% 護理系連續3年畢業生護理師錄取率九成以上

亞洲大學護理學系第三屆畢業生,95位參加109年度護理師國家考試,91位通過護理師考試,錄取率高達96%,遠高於全國平均54.3%,再創佳績!護理系連續三屆畢業生護理師國考通過率皆達九成以上,足見護理學系辦學品質,備受肯定,多數畢業生都能考取護理師證照,銜接就業無礙。

 護理學院院長吳樺姍表示,護理學系自103年度成立起,各項辦學品質指標績效優良,陸續獲教育部同意於108年度增設護理學系碩士班、109年度增設學士後護理學系、成立護理學院,辦學發展迅速。自110學年度起,考量近幾年學生家長提出增加招生名額的訴求,護理系大學日間部將擴大招生,由原來2100名增加至3150名,期能培育更多優秀畢業生投入護理職場,亦鼓勵對護理有興趣之高中學子加入亞大護理大家庭。

第三屆95位應屆畢業生,透過職涯導師洪慧容老師精心規劃的職涯展航月一連串就業活動輔導,已有69位學生獲醫院聘任,47位畢業生進入「中亞聯大」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等醫療體系工作,其餘學生也獲得台大醫院、台北榮總、台中榮總、彰基、成大附醫及中港澄清等醫院錄取,畢業即就業。

此外,另有3位同學選擇升學,分別到亞洲大學護理學系碩士班、台北醫學大學護理系碩士班、長庚大學護理學系碩士班就讀。另第三屆畢業生李曉昀同學執行之科技部大專生專題計畫成果,榮獲108年度科技部大專生研究創作獎,整體畢業生表現亮眼,大放異彩。

值得一提的是,護理學系承接衛福部「偏鄉護理精英公費生」培育計畫,今年共計4位學生完成培育,於畢業前已媒合到署立金門醫院、署立嘉義醫院、台中石岡清海醫院及屏東枋寮醫院就業,落實運用所學照顧偏鄉地區民眾。

護理學系林琪涵同學說,大學就讀期間,深刻感受老師們對學生的用心教導,培育我們紮實的學理基礎,加上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型設備,讓她們能利用自學時間多加練習,更貼近臨床工作的情境,將來報考護理師可以得心應手,進而銜接就業。由於亞大護理系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她決定於大三時報考「五年一貫」學制就讀,增加自己的學識及內涵。

亞大護理系第三屆畢業生、剛考上護理師的李曉昀同學指出,與他校護理系比較,才知亞大護理系教學資源豐富,尤其系上規劃的「國際護理實習」課程更羨煞許多人,很慶幸當初的選讀亞大護理,更感謝這四年師長們的提攜與教導,期許自己未來要成為優秀的護理師。

 

聽語系首屆35位畢業生國考,聽力師考照率100%,語言治療師96%,全國聽語界為之一亮!

亞洲大學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第一屆35位畢業生,參加109年度國家語言治療師專技高考及聽力師專技考試,成績揭曉,聽力師考照率100%,語言治療師考照通過率96%,目前已有16位學生順利就業。

去(108)年全國考照率,聽力師78.65%、語言治療師90.78%,亞大聽語系應屆畢業生考照率近百分之百,表現亮眼,讓全國聽語產學界眼睛為之一亮,也肯定亞洲大學的優質辦學與學習環境,更感謝學校對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的資源投入與支持。

醫健學院副院長兼聽語系主任盛華指出,該系成立進入第五年,今年第一屆35位畢業生,11位參加109年度聽力師專技高考,全數通過;24位參加語言治療師高考,只有1人未通過;目前已有16位學生分赴科林助聽器公司、亞東紀念醫院、萬芳醫院、鹿港基督教醫院、二林基督教醫院、竹山秀傳醫院等醫療機構及相關產業就職。

盛華主任欣慰地說,很開心看到亞大聽語系第一屆畢業生考照成果亮眼,開花結果,首屆即取得100%的聽力師考照率及96%的語言治療師考照率,成果斐然。除了同學認真努力,即使假日仍到學校自習,更感謝系上老師們的認真教學。

盛華主任強調,因人口老化,聽語障礙人口急速增加,自從聽力師及語言治療師立法並開始國家考試後,語言治療師及聽力師數量供不應求,就業率100%。薪資目前平均50K起跳並逐年攀升。大型助聽器公司起薪更高達年薪98萬,受到許多高中學子與家長的密切關注,成為一個新興有潛力的醫事人員。

此外,為了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聽語系每年申請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與加州州立大學長灘校區、俄亥俄大學、紐約州立大學水牛校區、GNResound集團合作,提供學生海外實習機會,拓展學生國視野,具備國際化專業知識及技能的應用。

今年剛出爐的國家語言治療師、聽語系劉至恩同學說,語言治療專業畢業之後,無論是診所、醫院都有就業機會,就讀聽語系四年來,每天都過的很充實、忙碌,除了學業,老師還會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及實務技能」。另安排到中小學、鄰近社區與長照機構做聽語篩檢及衛教訓練,不僅是課本上的知識,實際的操作,對我們而言才是寶貴的經驗。

「我成為聽力師,真的是夢想成真了!而且成為聽力師後,馬上找到工作,畢業即就業,實在很開心!」今年剛出爐的國家聽力師、聽語系主修聽力學程的簡莉庭同學說,非常感謝聽語系所有老師用心教導,在國考前的三個月,系上規劃語言治療師證照輔導班,針對學生不熟悉之處,在考照前幫他們加強複習,即使受疫情影響,無法到校授課,老師們仍抽空錄影教學內容,線上為學生解答問題。

 

兩位亞大生首次獲亞大、中醫大雙聯學位

「進入亞大,可以享受兩校教學資源!」、「唸亞大,可獲得中醫大雙聯學位!」,今年6月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兩位畢業生健管系杜欣妮、休憩系鄭祐欣,分別選修「中亞聯大學院」中國醫藥大學藥用化妝品系、醫務管理系,已獲得兩校雙聯學位。

亞大副校長吳聰能表示,亞洲大學、中醫藥大學經教育部核定成立「中亞聯合大學系統」後,兩校從106年起推動「中亞聯大學院」分享教學資源,為兩校學生提供「π型人」的學習平台,第一階段(107-108)已完成學院運作模式,兩校已有44位學生修讀輔系、4位學生修讀雙主修、296位學生修讀跨校合作的跨領域學程課程,共計344位學生修讀中亞聯大學院跨域課程。

吳副校長強調,兩校上項跨領域課程研修合作,實施3年來,首次有兩位亞大畢業生獲得亞大、中醫大雙聯學位,「學生繳一校學費,可獲得兩校雙聯學位!」。

中亞聯大學院定期透過「深耕計畫與學生有約」系列活動,邀請修習輔系、雙主修學生,透過近距離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如109623日座談會中,針對亞大心理系雙主修社工系學生鄧同學建議部分,亞大已修訂修課辦法:未來延修生若申請通過「中亞聯大跨校輔系或雙主修」者,可在「中亞聯大」任一學校修習至少一門課程即可保留兩校學籍,全力協助兩校學生學習。

「中亞聯大學院」除教學合作外,在提升教學與研究能量方面:兩校各院係於107-108學年度成立37個研究平台合作計畫案,每年兩校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107-108學年度兩校已共同合作發表37篇論文;在兩校研究中心共同技術研發面:如亞大3D列印研究中心結合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研發「人工真皮」醫療技術,並連續三年(2017-2019)榮獲三屆國家新創獎。

 

中亞聯大3D列印中心獲國家新創精進獎

中國醫藥大學、亞洲大學「中亞聯大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最新研發的「使用纖維母細胞,結合立體膠原蛋白」製成的新式人工真皮,獲今年17屆國家新創精進獎!

研究團隊成員、亞洲大學生物資訊與醫療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沈育芳說,去年該中心以「細胞積木應用3D人工真皮開發」獲得16屆國家新創獎。今年再接再厲,又研創新技術,使用「纖維母細胞,結合立體膠原蛋白」所製造的人工真皮跟動物及人類皮膚接近,敷在老鼠身上,約2周後可癒合,且不會有傳統人工皮膚攣縮現象,不會有皺痕。

沈教授指出,大面積皮膚燒燙傷、或因臥床太久產生褥瘡或者是糖尿病患者的潰爛傷口,都需移植皮膚,但用自體皮膚移植到傷口,有一定面積限制,不能無限延伸。研發團隊的「創新細胞積木應用三維人工真皮」加上膠原蛋白癒合凝膠,可以直接使用於傷口表面,約數週後即可被人體吸收,不但不會癴縮,不用穿彈性衣,更不會留下疤痕。這項技術除已取得國內專利外,目前也在申請美國專利,期待最快12年內最慢35年,可商品化用在人體上,造福全世界無數的患者。

沈教授表示,「中亞聯大」的「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是國內第一個完整建立於醫療體系內,並專攻多維列印創新醫材技術開發之研究中心。目前這項新技術,已與中國醫大附設醫院傷燙傷中心合作,望能積極進行人體實驗。

沈育芳說,這項新技術研究團隊成員,除了她以外,還包括「中亞聯大」3D列印醫療中心副主任陳怡文、副研究員謝明佑、中國附醫整形外科主任李建智。團隊認為,國內燒燙傷及長期臥床褥瘡患者不少,每年所需人工真皮有數十億市場。

 

資工系林映辰同學獲AI競賽6個獎項

亞洲大學資工系林映辰同學去年初開始研修「AI人工智慧」學程,學習AI技巧,開始參加工研院AIdea人工智慧共創平台競賽,一年中,先後獲AIdea平台AI競賽得6項比賽獎項。

6項獎項,包括兩個教育部委辦的全國大專校院AI競賽:生醫論文自動分析正式比賽前標、新聞立場檢索技術競賽佳作獎,以及工研院所辦臺灣COVID-19確診人數預測比賽第二名、展場民眾特徵分析比賽第三名、台灣牧場乳量預測比賽第三名以及臺灣海洋廢棄物預測比賽第五名等4項產業議題獎項。

牧場乳量預測是目前精準農業的熱門議題之一,林映辰同學透過AI 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預測牧場乳量相當精準,與真實的乳量相差不多,他在AI分析的表現傑出,工研院邀請林映辰同學815日到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向來自各地相關學者、研究人員等,分享牧場乳量預測的AI解題心得。

林映辰同學以「臺灣牧場乳量預測」為題報告,他分享如何將乳牛資料進行大量的轉換及清理,才能進行有效的深度學習分析。林映辰同學說,在資料的分析相當重要,研究過程中,選擇適當的數據進行分析,並建立預測模型(Model),才能有準確預測。「不同於其他專家使用傳統的機器學習方法,分析牧場乳量預測問題。」

林映辰同學的AI分析表現,獲得工研院研究員石立康肯定,讚許林映辰同學將是未來台灣產業重要的AI人才。

談及參加工研院AIdea平台AI競賽,獲得六個獎項,有何秘訣?林映辰同學說,在各個競賽中,數據的前處理,相當關鍵,並且在「模型」的選擇上,也要選擇適當的,才能在數據的預測中,獲得準確的預測結果。透過不斷的嚐試,失敗中學習,才能更精進數據分析能力。

指導老師資工系副教授朱學亭指出,工研院AIdea係由經濟部技術處支持成立的人工智慧共創平台。20188月營運以來,兩年來已建立超過3000人的專家庫,協助開創國內許多公司(如華碩、中油、華新麗華等)利用AI技術分析產業議題。

2年前,亞大成立人工智慧學院,並與人工智慧學校的專家合作開設人工智慧學程,著重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程式技術的教學。並且,透過和工研院AIdea平台的合作,由AIdea平台提供教學專題給同學實作。透過實際產業議題的參與,同學間形成討論人工智慧議題的氛圍。林映辰同學也到人工智慧學校分享其深度學習的學習歷程,從一開始接觸相關AI議題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到任何AI議題都可以解題並且得獎,著實不易。

 

亞洲大學2位學生獲德國IF設計新秀獎

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系徐佳鈴、鄧婉廷同學,以「新冠病毒的防疫設計」為主題,分別設計「例行清潔(Daily clean)」、「消毒(Disinfection)」作品,勇奪2020 德國IF 設計新秀獎。

商設系主任兼創意發明中心主任林信宏表示,德國IF 設計獎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今年參加IF 設計競賽,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設計作品中1萬件,選出84 件優秀的得獎作品,該系勇奪2 IF獎,難能可貴。

徐佳鈴同學以「例行清潔(Daily clean)」作品獲獎,她設計感應器和紫外線光消毒環扣,應用大眾交通工具(如公車、捷運等)行進時的動能,偵測到欄杆沒有乘客握住時,即自動滑動進行消毒,以維持欄杆清潔。

徐佳鈴同學說,防疫期間,常看到清潔人員手持抹布、消毒酒精擦拭各接觸點,相當辛苦,因而以紫外線消毒的概念設計,讓設計變成防疫的一部分,能夠得獎,相當開心。

另位獲獎者鄧婉廷同學「消毒(Disinfection)」作品,也是應用紫外線光消毒大眾交通工具(如公車、捷運等)上的握把,並在握把上設計有小螢幕,顯示消毒狀態和進度;還與乘客手機連結,可客製化的提醒乘客到達目的地下車時間,且握把會提早震動提醒準備下車。鄧婉廷同學說,從未想過自己能獲IF獎,這要感謝指導老師的鼓勵、同學們的支持。

商設系指導老師柯雅娟說,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此次以「新冠病毒的防疫設計」為主題,引導學生進行概念設計,不斷討論與修正,使學生的設計構想更臻成熟,兩位同學的作品,因配合防疫需求,獲得評審青睞而獲獎。

 

 

亞大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再獲全國第一

教育部最近公佈今(109)年度第二次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審查結果,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獲通過件數最多,計有7件,金額核定為251萬多元,在全台32所大學中持續維持第1名。

另今(109)年度第二次全球學海築夢計畫,教育部核定亞洲大學核定經費2881209元,全國排名第3名,這兩項計劃,亞大將可提供55位同學到海外實習。

亞大國際學院院長陳英輝表示,亞大在今年度「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有7件計畫獲通過,包括留學印尼的心心相「印」—專業醫療輔助與幼兒輔導築夢計畫、泰國的亞洲藝術學會學生海外實習計畫、柬埔寨室內設計海外實習計畫、新加坡國際化人工智慧的聽力學領域人才之培育、馬來西亞國際行銷推廣、財務投資開發企劃與產品設計新零售人才培育、印尼深度學習判斷個人聲音頻譜圖色彩以應用個人化商品設計的色彩計畫、菲律賓黃凱集團財務會計與物流系統實習計畫等。

另外,今年度全球學海築夢計畫,亞大獲得教育部288萬多元補助,亞洲大學可以選送學生,到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企業機構實習,培養學生國際職場競爭力。

陳院長說,今年5月,亞大向教育部申請第一次109年度海外實習與交換的「新南向學海築夢」、及全球「學海築夢」、「學海惜珠」、「學海飛颺」系列計畫,共獲教育部補助1900多萬元,不但補助金額全台第一,學海飛颺(出國當交換生)、新南向築夢(赴新南向國家含紐澳實習)也是全台第一,將提供亞大340名學生出國進修、實習、當交換生的機會。第一次和第二次審核通過的計劃,亞大共可資助395位同學出國,擴展學生國際視野,增強國際職場競爭力。

陳院長強調,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歐美及新南向國家都採取管制入境,導致絕多數亞大學生今年未能如期出國研習、實習或交換、留學,但部分國外大學實施網路課程,亞大也有不少學生利用新常態(The New Normal)線上數位學習模式先修,待疫情紓解再完成他們出國交換的夢想。

此外,教育部允許相關的學海系列經費,可以保留到明年年底前執行,這期間,只要有疫苗可以防疫,疫情紓解後,只待各國持續開放入境,亞大即可陸續選送資助學生出國進修、實習、當交換生。

 

亞洲大學深耕計畫的「共生銀行」,發揮人道關懷精神

亞洲大學學務處與圖書館合辦共生銀行,從9月起在校園募集書籍和物資,送愛給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竹子坑教會、五福國小及松鶴部落博愛國小。日前學生們到大里一戶低收入人家打掃, 看到91歲的老媽媽與51歲女兒及60歲兒子,相依為命,都流下淚來。

亞大社工系謝玉玲老師、陳秀靜老師、曾竹寧老師與學務處合作,帶領學生參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第12屆「寒冬助老」服務,志工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至弱勢及獨居長輩家中除舊佈新。讓弱勢長輩們歲末寒冬之際,能感受到人間處處有溫暖。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大里社區服務中心表示, 上月2527日,亞大的志工同學連續打掃了12戶個案,其中一戶就是蔡姓阿嬤家。

參與活動的同學表示,25日到蔡姓阿嬤家,一入門驚見阿嬤家中積滿各種雜物,91歲的蔡姓老阿嬤,走路得靠助行器,日前跌倒造成腦積水,因家貧一個便當分成兩餐吃,還要照顧小兒麻痺、現年51歲的女兒,阿嬤的女兒很乖巧,深知阿嬤的辛苦,刮風下雨都去賣彩券維生。女兒因生活無法自理,洗澡、如廁都要阿嬤協助,二人相依為命,合租一棟透天厝,二人就住一樓客廳,把沙發當床睡。

蔡阿嬤還有一位60歲的兒子,原本在外地當保全,最近生病回家跟阿嬤同住,生活也無法自理,只好幫兒子包尿布。

聽到阿嬤故事的學生們聽了都快掉眼淚。更加賣力地打掃阿嬤家中髒亂的環境。

到蔡阿嬤家打掃的保健系宋雨璇同學說,自己學保健,有衛教常識,可學以致用,也透過與長輩互動,減少與長輩距離感。視光系謝沂玶同學表示,阿嬤相當健談也樂於分享,但因沒有親人陪在身邊可以分享生活中歡樂瑣事,這次服務讓她了解到社會角落有許多需要被關懷的長輩以及弱勢家庭,參與活動的過程讓他看到社會的黑暗角落,回到學校後也會與同學分享、回饋,希望讓大家能夠正視這些社會問題,大家一起當志工,協助社會上各種弱勢。

除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合作的「寒冬助老」服務外。亞大弱勢學生志工也連續3年到五福國小參與課後輔導。

亞大學務長張少樑表示,學生走出課堂到國小與社區服務來回饋社會,是難得的經驗,同學將課堂所學運用在服務當中,學以致用,培養人道關懷精神。

 

亞大舉辦智慧水產養殖科技導入發表

亞洲大學AI-USR推動大學責任實踐基地(USR-Hub),今(16日)天舉辦智慧水產養殖之科技導入期中發表會。此一計畫,主要以台南市北門區為主,透過科技導入,協助當地養殖業者提高兩成產量、減少一成成本。亞大校長蔡進發勉勵師生研究團隊,運用AI科技,跟在地養殖產業接地氣,實質有效幫助業者提高漁獲量,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主持計畫的亞大生醫系助理教授王昭能表示,此次期中發表,以「北門嶼」為名,北門嶼是台南市北門區舊地名,台南市北門區從養殖花跳魚產業由盛而衰後,已從往昔「花跳之鄉」,發展迄今已是「虱目魚故鄉」,走過北門養殖的風華歲月。他的研究團隊最近一年在台南市北門、學甲等西南沿海20個養殖場,運用AI與物聯網(AIoT)技術,建置智能水產養殖管理系統,對不同養殖魚塭進行飼料管理、水質監控、用電數據分析等,計算出最佳養殖方案,推動以來,已可增收20%漁獲量,減少10%成本,提升傳統養殖安全與產能。

蔡進發校長在發表會中致詞說,面臨人工智慧時代來臨,亞大推動AI教學研究,去年為AI元年,成立AI學院、AI圖書館及AI練功坊、體驗坊, AI教育課程列為通識教育,系院也與AI結合推出AI課程,希望未來亞大學生兼具基本素養、專業知識及基本態度,培養獨立思考、明辨能力,及終身學習等AI無法取代的能力,進而建立智慧校園、智慧醫院,逐漸發展AI人工智慧醫療產業。

王昭能老師指出,「AI-USR-Hub」顧名思義就是將人工智慧應用於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此外,希望透Hub基地的型態建立一個科技基地,他的故鄉就在北門,於是抱持「能為家鄉做些事」的心情,著手導入AI、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科技,希望協助北門地區養殖業者提高產量與減少成本,不要重蹈當年花跳魚受到環境氣候與魚群疾病的感染等衝擊,影響漁業的穩定發展。

亞洲大學跨科系師生走訪北門魚塭後,決定整合通訊科技、物聯網、雲端運算、數據科學及人工智慧等技術,研設一套智慧化養殖管理系統,並扮演北門科技導入重要的角色。透過智慧化養殖系統數據收集與產能分析,藉以改善不足之處,高產量降低分險,積極朝向養殖 4.0 邁進,導入人工智慧、物聯網概念,發展高科技的經濟魚類智慧化養殖,獲致成果,大大提高養殖業的漁獲量。

主辦單位還舉辦兩場講座,上午邀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洋事務與產業管理研究所丁國桓老師,以「USR 是一件很 Rock 的事」為題演講,分享「高雄永安漁村USR實踐計畫」執行經驗,丁國桓老師提到,「人才札根」及「場域永續」是該計畫兩大重點,人才札根對象為學生和地方有志之士,以「培育具備地方創生能力之人才」為目標,課程則導入地方議題,從地方問題的意識到解決方案發想,深化大學與地方的連結。

下午,邀請水產試驗所林志遠研究員分享關於「公部門智慧水產養殖推動策略與發展」,討論目前公部門在智慧農業與智慧養殖推動方向與現況,以未來創新科技轉型台灣水產養殖產業。

 

亞大舉辦第三期無網路戒網癮營隊

「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在國教署補助、朱英龍教授捐款贊助下,上月初舉辦第三期戒網癮營隊,幫助青少年揮別3C成癮,健康上網。由於正值新冠肺炎的疫情,營隊承辦人員充分準備防疫,安全抗疫,順利協助青少年健康上網,家長也肯定營隊對青少年健康上網有用。

在八天七夜的營隊活動結束後,經過一個月的追蹤調查,76%的學員的學員表示自己在營隊獲得歸屬感、愉悅感、成就感與意義感,想成為健康上網達人。另有82%的學員認為,在營隊學到分析健康上網的好處與不健康上網的壞處,以及學到如何壓力因應、時間管理、問題解決與正向思考的壓力因應技巧。95%的家長認為,更懂得協助孩子健康上網,更有自信能協助孩子提升自控力,幫助孩子預防網癮,健康上網;100%家長們同意營隊有用,會推薦親戚朋友參加。

為了此次營隊到來,中亞聯大網癮中心超前部署防疫規格,121日新聞報導台灣出現武漢肺炎確診案首例時,立即訂購外科口罩、額溫槍與75%消毒酒精,並確認所有參與家長、學員、輔導員、講師及工作人員,14天內無發燒、咳嗽與呼吸困難等症狀,且沒有前往中、港、澳等地旅遊史,也無與感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患者接觸史,才能參與營隊。

亞大副校長柯慧貞教授說,營隊的重點是透過無網路生活,幫助青少年體悟不用手機也可在現實生活找到歸屬感、愉快感、成就感及意義感;進而重新反思自己手機使用的動機,過度使用的好壞處,學習3C自律的上網態度。

國教署詹雅惠專委也在分享自身的手機使用經驗,手機可作為工作用的利器,幫助工作和家庭中的快速溝通、分享及協調,但若沈迷壞處更多,期許學員能了解如何聰明用手機,成為3C科技自主人!

課程設計也讓學員探索網路生活的我和現實生活的我有何不同,反思現實生活的問題是什麼,要如何面對與因應,不再需要逃避到網路活動中。82%的學員們反映,學習到壓力因應、正向思考、EQ等技巧。另外營隊中籃球、舞蹈、匹克球、農村體驗、人際互動團體以及小組競賽等多元課程,讓學員們體會到歸屬感、意義感、價值感與成就感。

在成果發表會當中,學員一一上台分享這幾天所經歷的改變與成長。「成長不會在一夕之間,但蛻變正一點一滴的發生著!」學員之一項同學說,在營隊87夜中,展現出和過去在家裡和在學校非常不同的才能,敢帶也能帶領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問題。

項同學也感恩媽媽的付出與支持他參加營隊,項媽媽也對孩子在營隊當中的表現十分感動,親子擁抱;一起感謝營隊所有的講師、工作人員,讓孩子活出了美好的自我。

 

亞大辦「中亞聯大」USR成果分享會

亞洲大學今天舉辦「中亞聯大」(中國醫藥大學暨亞洲大學聯合大學),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成果分享會,會中邀中央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孫煒分享該校成果,也有東海、成大、南台科大相關團隊參加分享,現場展出亞大推動偏鄉地區智慧化緊急檢傷及遠距醫療、亞大智慧農業、智慧醫療及失智照顧等成果。

中亞聯大總校長、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致詞表示,為提升強化教職員社會責任理念與實務,提升教師大學社會責任意識及實踐能量,每年均舉辦社會責任相關講座,自2019年起和中國醫藥大學共同辦理USR成果發表。

蔡進發校長表示,兩校透過跨域師生的努力,持續深耕在地、強化大學與區域城鄉發展在地連結合作,中醫大以「樂齡長照」、「安全守護」、「地方創生與關懷」、「深耕中學與社區」及「全校性永續發展學習」五大面向推動USR,亞大也以「科技教育」、「產業鍵結」、「健康促進」、「文化永續」四大軸向發展。

蔡校長指出,在2020泰晤士報「世界大學影響力」評比中,亞大在「SDG 6乾淨飲水和衛生設施」全球排名第34台灣第2,、「SDG 10減少不平等」全球第48台灣第1

中國醫藥大學健康照護學院院長李正淳說,很開心可以來到這裡跟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不僅是我們對於社會的回饋,也是大學在耕耘地方、強化與地方連結、關懷地方問題與思考解決方式的重要活動。中醫大的團隊也貢獻了自己所長,在預防與照護部分以科技中醫的角度切入,在食藥安全與環境醫學部分也有計畫要與各位分享。能夠看到大家有這麼豐碩的成果,並且可以有跨校交流的機會,實在是相當難得。下次的成果發表會辦在中醫大也歡迎大家踴躍來參加。

會中並頒獎表揚「亞洲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傑出獎」109年度傑出敎師,獲獎者有吳樺姍、詹雯玲等2位老師;109年度績優敎師,獲獎者有廖淑娟、王昭能、林家安、王晴慧、李明明、陸蕙萍、廖宏恩、蔡志仁等8位老師。

亞大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王昭能,以他的家鄉台南北門為例,分享由他藉著科技改善偏鄉漁民的養殖工作,王昭能說,他的老家人口不斷流失,只留下老人家,老漁民告訴他希望能坐在家中泡茶,不用到漁塭,就能靠著科技養魚。

王老師團隊透過慧養殖科技,透過Al人工智慧與loT物聯網技術,水質管理系統,對不同養殖魚塩管理投餵飼料、水質酸鹼檢測、用電數據分析,計算出最佳養殖模式,不只提升百分之十的存活率,降低百分之廿的成本,更解決人口老化問題,也盡到大學回餽社會責任。

王昭能團隊科技養魚技術也吸引工研院注意,目前全台已有60處漁塭加入,王昭能說如果年輕人養魚能年收百萬,相信就能吸引年輕人回鄉。

護理學院吳樺姍院長分享在霧峰區北柳、吉峰社區推動認知失智教育、預防失智及向國中小學生紮根失智教育,達到USR計劃鼓勵大學發展創新教學與地方連結,解決地方問題的目的,吳樺姍院長以護理學院人員進駐北柳、吉峰、舊正、五福里推動以工作記憶為基的創意桌遊為例,2年下來,失憶型輕度認知障礙老人家從原先25%,降為5%

亞大蔡進發校長與柯慧貞副校長領導的團隊,在會場中展出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成果,至今年11月·參與學術人才3,800人次、學生2,615人次、醫療與社福專業人員4,640人次、家長與民眾2,607人、志工培訓1,810名等,約40,000人次。

此外,進行中小學生3C與大學生沉迷的篩檢與早期處遇,沉迷高關懷群受益中小學生達1,882人次、大學生達2,079人。懷群受益中小學生達1,882人次、大學生達2,079人。

亞大更首創全國無網路生活住宿教育營隊,有效降低學生網路與手機沉迷高風險,有效改善率90%,受益人次達45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