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東大學於計畫主軸上,持續朝向「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發展學校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及「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四大面向逐年深化與發展。過去「教」與「學」所面臨課題,經兩年努力,已有顯著地提升與改善;本校也積極朝向綠色國際大學願景前進,108年首度經世界綠色大學評比,擠入全球排名160名(亞洲第52名;臺灣第13名),漸次提升國際能見度與影響力。
第一階段計畫依107年執行成果報告審查意見與本校自我課責結果,已於108年滾動修正計畫架構,並重新檢視指標項目,將原計畫本校執行過程面指標納入校內自行考核,並於第二階段大幅調整自訂關鍵績效指標與具體衡量方式,從過去指標數134項降至10項,聚焦本校發展特色;未來希望透過各項計畫間的系統性整合,提升本計畫整體執行效果。第二階段各面向執行重點說明如下: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面向,在校核心創新層面,除持續推動雙迴圈檢核強化教學品保、統整性課程、共時授課、學生自主學習、數位教學及教師多元升等外,以107-108年教學法規鬆綁執行成效與高教深耕計畫師生問卷調查與分析作為基礎,進一步擴大法規鬆綁深度與廣度,務實排除學生自由選課障礙、回應師生需求,致力於打造創新教學模式、跨領域與學習環境,提升整體教師教學效能及學生競爭力。在通識核心創新層面,中文閱讀與寫作面向,除延續全人博雅精神教材,將建立中文閱讀理解能力題庫的前、後測與中文多元敘事表達力的多元評量;英文面向實施分級教學及訂定多元評量機制,將針對學生聽讀能力不足學生加強輔導;持續推動「通識化程式設計」,鼓勵學生使用程式設計邏輯思維教育共學平臺,建構本校基礎至進階程式設計與運算思維教育之核心能力,及完整配套全校程式設計教育之課程地圖;帶領學生進入實踐場域,豐厚通識社會參與的深度與廣度。
在院核心統整創新層面,持續滾動修正計畫目標與執行策略,聚焦於厚植學生「基礎能力」、「實務能力」、「學用合一」及「就業競爭力」等四大核心目標,符應五大關鍵績效指標,持續深化教學與學習支持系統。在「厚植學生基礎能力」」方面,透過院規劃潛在學習活動,進行專業實務工作坊、講座、統整性課程成果發表會、專題競賽等,開設前置課程引導學生能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參與各類多元與自學活動意願,透過活動探索,強化培養學生第二或多元專長,以降低因志趣不合而休學之現象。在「發展創新教學模式」方面,除持續完善線上基礎課程題庫、建立學生自我檢測機制,完善的自主學習資源;並推動校內外實作或見習機制,持續與產官學界單位、機構合作,引進業師及企業資源,提供學生具備實務經驗;發展創新教學模式,聚焦於問題導向式(PBL)及責任逐漸轉移(GROR)兩項教學模式,以精進教學策略與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在「培育創新產業人才」方面,以先導型生技實習工廠為培訓基地,透過實務課程、學生專題研究及產學合作,結合各院相關學系作為師生學生培育創業過程中的孵育研發基地。提供跨域學習機會,加強與在地產業連結、配合政府相關政策等,精實、修正跨領域課程模組。
「發展學校特色」面向,將持續建構南島核心聚落,強化文物民族誌蒐集與相關議題研究成果、融入原住民傳統生態智慧系統教研能量與人才培育、深化培訓新南向語言種子教師與成效評估、聚焦於學生跨文化溝通與外語能力等執行重點,促進在地原住民及延伸新南向國家與本校合作機會,帶動國際交流,達成「在地扎根」與「國際連結」目標。另,為培育綠色國際大學人才,預計將第一階段已完成建置「模組化課程與適性跨域學習路徑規劃系統」,結合UCAN職業興趣探索及UCAN職能,提供貼近學生自身職能特質且符合修課原則之學習路徑規劃建議,並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以利統整本校以「智慧、健康、永續、美學」為內涵的跨領域學習路徑,持續強化教學、研究與綠色知識經濟創新的結合與成果轉化,形塑綠色智慧創新校園。
「提升高教公共性」面向,積極增加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入學機會,持續以「三動四安」為主軸,發展與完善就學輔導機制,推動「東大點燈」獎助方案幫助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在學生活,且透過「東大飛揚4+1」,完善學生職涯輔導機制;並於109年度納入本校原住民族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強化原住民學生輔導與建構族群友善校園,使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在生活面、學業面、職涯面獲得完善輔導與照顧。此外,為落實辦學公共性責任,健全學校治理與生師權益保障,透過校務研究議題分析,審視本校資源分配合理性與掌握計畫各項執行方案成效。
「善盡大學社會責任」面向,本校聚焦於協助在地產業升級、落實地方社會關懷,將透過第一階段規劃建置完成的「東部生物經濟中心先導工廠」,導入觀光工廠模式進行營運設計,及建立實習商店提供完善的展售與行銷機制。同時,強化一站式社服運籌中心的功能,將營運研製成果進行產業輔導,有效解決區域產業問題;以教學研究融入區域實務鏈結作為精進教學基礎,透過課程、專題、產學等多元模式務實地協助產業六級化之推動,師生團隊共創跨域實踐與社會企業創生議題,運行校內外各實踐場域之統整資源應用,以落實地方社會關懷。
未來三年,我們自許既要「生根」臺東,更要「深耕」臺東,持續朝向「在地深耕、綠色典範」的特色型大學努力,作為本校發展定位,亦是我們最終的計畫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