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逢甲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逢甲大學108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執行成果

本校以創新工具及教法的基礎教育及以CDIO + Design Thinking創新教學模式的專業及通識教育,培養具紮實基礎及創新實作能力的T型人才,並由學院及通識中心,到跨院、校的學制創新,進而培養跨領域、多專長的π型人才透過能讓學生具備人工智慧、美學設計、人文社會創新及商業模式等能力工具的創能學院,提供接軌真實產業專題的跨領域設計學院、及提供接軌真實社會專題的社會創新學院,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參與社會產業升級轉型所需創新能力的ㄤ型人才。108年執行成果如下:

一、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q 打造創能學院六大場域,提供社會產業升級轉型所需的創新工具與應用能力。

108學年度成立創能學院(iSchool),以「教學普及化」、「場域特色」及「產學同軌」三大發展方向為主軸,提供學生面對未來數位升級轉型所需的創新工具、應用能力與實作場域,支援CDIO課程所需的創新工具學習資源,讓學生透過專題式學習,提升整合理論與實作專題的完成度。場域包括智慧物聯網(AIoT)、智慧城市(Smart City)、工業人工智慧與自動化(Industrial AI)、數位製造合作社(RoSoCoop)、商業創新(Commerce Innovations金融創新(Financial Innovation)及程式語言與雲端(Programming & Cloud)等。

q 導入AWS雲端運算課程及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透過實作課程實際理解雲端的應用與服務,培養學生開發和擴展雲端專業服務能力。

107學年度加入AWS Educate Academy Program,本校師生可享有AWS平台提供的雲端運算資源與相關課程教材及免費的線上課程與線上實作練習。與AWS、伊雲谷合作辦理AWS工作坊及課程,協助本校師生取得專業級解決方案架構師、助理級開發師、與助理級系統管理員等證照。

q 開設跨領域產業設計專題(D. Project),由產業提供題目,培養學生具備整合理論與實務的實作能力。

跨領域設計學院(d.School)透過CDIO結合設計思考的理念,以「撰寫遠東機械創立70週年刊物」為課程主軸,讓學生組成跨領域團隊,從瞭解遠東機械開始,透過採訪遠東機械與各事業群,瞭解遠東機械的歷史沿革及產品與服務,轉化成刊物,與遠東機械團隊共同進行創意發想與實作。並且,改造遠東機械的創辦廠址,整理歷史文物與工業機具,設計出具有互動性的空間,過程中結合工業技術、多媒體、ARVR等資訊科技,從全球產業與台灣工業發展趨勢道出遠東機械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q 整合創新創業學習資源及實踐場域,搭配專業輔導系統,強化商業模式驗證與創業實務案例。

從做中學的CDIO,加上跨領域學習創意發想工具及設計思考維思培訓,進行課程改革、學習場域整合,同時結合跨領域設計學院,建構創業團隊尋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入企業資源、社會實踐場域及應諾創客空間,並藉由即時創業輔導系統,加速創業團隊商品產出。如與Apple、中興保全等國內外企業合作,設置應諾創客智慧家庭試驗場域(物聯網情境體驗空間),供學生進行應用創新發想。

q 辦理2019教師培力營,共同精進教學,找到教學樂趣與溫度。

辦理教師培力營暨保溫活動,與教師教學成長活動,協助新進教師快速融入了解本校所推動之創新教學模式,課程內容包含:創新教學的合作與實踐、多元評量在教學上的應用、教學科技平台等,增進教師創新教學能量,以培養學生從構思、設計、實施、運作能力,落實課程與教學創新。

二 、發展學校特色

q 國際知名學府合作辦學,合作設立2+2國際專班,提升逢甲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帶領學校邁向全球教學與研究達到卓越的地位。

本校國際學院與專業領域名列全球百大的國際知名大學合作,包括美國普渡大學、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聖荷西校區、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等,上述學校不僅專業領域具備符合全球發展趨勢,極具就業優勢;其所在地更必須在生活環境、文化教育、就業機會以及對國際學生的友善度等,得到高度肯定與推崇。

q 聚焦本校七大優勢領域,發展逢甲大學研究與產學合作特色。

逢甲大學國際產學聯盟首度參加2019漢諾威工業展,展示產學合作的三項亮眼成果,包含「運用虛實整合技術檢驗皮革瑕疵」、「薄膜發熱技術」以及「可伸縮薄膜應變感測器」,除了透過參展吸引國際合作夥伴,也將逢甲大學潛力技術發揚國際。

三、提升高教公共性

q 運用校務研究分析與回饋,落實滾動式校務資源配置與投入,強化校務自我持續改善機制。

為強化校務研究運作績效,持續優化校務系統,提供更多元IR資料庫來源,以完善校務研究分析素材。透過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應用所建構之模式,適時揭露正確且完整的資訊,因此整合校務量化績效指標、校務研究資料庫及校務研究成果等三大資料來源組成「雲端校務資料平台」,提供量化績效指標之查詢與追蹤、校務研究議題分析以及校務發展決策參考。

q 完善弱勢協助輔導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

訂定弱勢學生輔導機制,透過生活導師、學習導師或校內社工共同找出學生困境原因,協助學生完成學業。建立LINE@群組線上對話,廣泛觸及弱勢學生,尊重並保護學生隱私。整合校內多元學習資源,提供課業輔導機制與補救教學措施,減低弱勢學生被標籤化的疑慮,讓弱勢學生有更多樣的人生規劃,並鼓勵優秀學生參與海外學習、實習等培育課程,拓展學生視野與未來發展。

四、發揮大學社會責任

q 導入大學能量,社會創新學院(s.School)以地方創生精神出發,透過參與、理解、分析、設計、實踐等模組,培養學生面對真實社會、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為聚焦本校大學社會責任執行能量,有效連結教師產研方向、專題課程主題及外部資源,規劃8個實作場域與支援系統,包括i-Night Market(智慧夜市)Smart Village(安居樂業)Green Earth(綠能環境)Care & Aging-in-place(照護與在地老化)Social Value Entrepreneurship(社會價值企業)Education Alliance (教育聯盟)Sharing Economy(共享經濟)Practice-led Research(實務導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