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1「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1.優化跨領域學習環境及學分學程/微學程制度,以增加學生跨域學習機會
(1)簡介:為促進學生跨域學習意願及積極培養跨域專長,配合「課程精實及學位增值計畫」,積極推動跨域學習相關政策及落實優化學程品質。
(2)執行成效:
a.推動課程精實及學位增值計畫
(a)該計畫係107年創新作法推動迄今,目標在持續精進課程結構與相關制度,於制度面修(新)訂相關法規,提高學生學習自由度(外系選課保障名額已由10%至15%)、提升教師教學/研究之彈性等,並逐步建構「跨域學習友善工程」。
(b)108年已達成系必修≦45%畢業學分數、自由學分數≧16學分之方案,18個學系已於108學年全數達成目標(107學年為15系)。
b.優化跨領域學分學程/微學程
(a)配合教育部重要政策增設創新創業與職涯、人權及性別教育、消費者/智財權權益保護等學程,計新增7個學分學程、15個跨域微學程及24個小輔系微學程。取得學分學程證書280人次、平均滿意度4分,較107年(200人次、4分)有所提升。畢業生具備跨領域專長(含雙/輔/學分學程)312人次,較107年304人次,成長3%。
(b)持續與北聯大系統合作,四校學生跨校互選學程及核發證書。108年新訂「學分學程評核辦法」及「跨領域微學程規劃開設須知」,落實學程評核機制,以優化品質。
(C)持續補助跨領域學分學程並結合評核機制:於「學分學程補助要點」增訂自108年起依評核結果酌予補助,以落實評核機制(評核結果績優者將再外加補助經費1萬元、評核結果不通過者減半補助,連續2年不通過則不補助)。
2.海山地區觀光文化英語導覽活動
(1)簡介:結合進階英文「文化與觀光」課程,邀請他校國際學生參與,由本校學生以英語導覽海山地區之文化風貌,如三峽老街、祖師廟、藍染手作,關懷在地文化並促進文化交流。
(2)執行成效:邀請海洋大學及臺灣大學之國際學生,共同參與一日導覽活動,參加者共67人,滿意度由107年4.42提升為4.61分,足見學生對於「學以致用」之強調與實踐。
3.橫向聯結校內外資源合辦青銀共讀活動,倡導代間學習,深化閱讀能量
(1)簡介:持續結合社科院老人USR計畫辦理銀髮族「橘子讀書會」,108年首度結合「北大創業家」社團辦理「老道學院」讀書會與「北大創業論壇」,開放社區居民與師生參與,倡導青銀共學推動世代互動交流、代間學習之願景。
(2)執行成效:青銀共讀活動辦理19場專題講座(611人次參與,滿意度達4.8),13場讀書會(325人次參與),較107年場次成長146%。
4.建設木藝教室「懷德居木師基地」,開設木藝課程,促進地方創生
(1)簡介:與財團法人懷德居文化基金會合作,聘請知名木工藝術家,提供校內師生研修木藝的機會。學生得以培養動手做的能力,進而理解綠設計之意涵,體現環保生活的重要性。
(2)執行成效:108年6月正式啟用木藝教室。108年共開設4班「綠設計與木作藝術」課程,為國內大學少有的木藝通識課程,提供96人次的修習機會。108年1月及9-10月各舉辦一次成果展。
5.透過統整(頂石)課程,強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1)簡介:課程教學設計融合實作、展演、競賽等形式,搭配實作性課程,整合學生跨域能力。此外,進而強化大學在地實踐,活絡學校與社區的關係。
(2)執行成效:人文學院歷史學系「應用史學:服務學習與實踐」課程,於108年5月舉辦2週《紙中。人》展覽,學生從中學習策展與展示成果。
6.推動教學創新計畫,提高校內教師教學創新風氣
(1)簡介:本校於107年新訂「教學創新績優教師獎勵補助辦法」提供經費鼓勵開設創新課程或進行教材研發,藉此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每案最高補助8萬元,累計2次榮獲教學創新績優教師可獲頒獎勵金1至3萬元,108年首次遴選3位教學創新績優教師。
(2)執行成效:共補助16件教學創新計畫,較107年增加1件,主題包含統整課程(Capstone courses)、USR、課程深碗化等。補助之計畫舉例如下:
a.統計學系顏汝芳老師開授「數位行銷專題研討」,導入google統計工具「Google Analytics」,並聘請具分析實務經驗之業師實施雙軌教學,課堂上配合使用google線上學習系統授課,全班34位同學,期末課程結束時共33位同學取得Google Analytics認證,達成率97.06%,顯示此創新計畫成效顯著。
b.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方珍玲老師開授「農業合作」,以農業合作社做為學習合作的核心價值,透過聘請實務專家辦理演講、農業合作社參訪、師生聯合試籌組員生消費合作社等創新策略提升學習成效;本創新課程以社會責任在地實踐為核心,結合跨域教學及實作評量,除了建構學生的本位知識體系,亦可培養課外知識與態度行為養成,建立教學創新之典範。
7.推動師生共學社群,有效促進師生雙向溝通及交流
(1)簡介:107年新訂「師生共學社群補助要點」,提供經費鼓勵師生共組交流平臺,提升學習成效與教學品質,由教師擔任召集人,與校內外師生組成師生共學社群,結合課程、升學、就業、社區服務、生活學習等,透過舉辦講座、讀書會、在地實踐等方式,凝聚師生共識並加強互動。108年持續推動師生共學社群,強化師生之非正式交流,擴大學習諮詢管道。
(2)執行成效:108年共補助15組師生共學社群,149位師生參與,辦理54場社群活動,685人次參與,較107年辦理之28場社群活動、624參與人次多。其中成效績優者,舉例如下:
a.本校配合教育部重要政策「培養學生使用及運用程式語言之能力」、「厚植學生基礎英文能力」發展師生共學社群,如由通識中心陳淑惠老師所召集的「華語語料庫應用軟體設計共學社群」,結合語料庫搜尋技術、華語教學實務及程式設計的實作演練,107年組隊參加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辦之「2018華語文教學應用軟體競賽」榮獲第一名佳績,今年持續帶領學生每月共讀聚會提升語料庫應用實作能力,鼓勵師生成員分組或共同參與競賽,榮獲「2019華語文語料庫數位教學應用競賽」系統發展組第二名(第一名從缺)。
b.企管系丁姵如老師召集的「深化國際移動專業學習:2019日本生活美學交流學習團」,以「跨文化體驗」培養學生國際觀,創造社群環境讓本國學生和外籍生合作完成專案,並由教師帶隊前往一橋大學及早稻田大學交流,藉由共學社群實戰應用行銷專業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國際觀及跨文化溝通素養。
目標2「發展學校特色」
1.公共行政教育成效追蹤調查
(1)簡介:公共行政教育成效追蹤調查是屬於跨校及跨國研究,共有臺北大學、政治大學、世新大學、東海大學、淡江大學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參與,從問卷的設計到發放時間都經過團隊討論與修正,並且透過定期的會議,來檢視團隊中各學校的發放情形。
(2)執行成效:本調查研究完成分析研究報告書,而以往過去的調查大多採用「橫斷面研究」,檢視單一時間點下受訪者的變化,但本調查採用「縱貫性研究」方式,將可以同時追蹤學生在教育中是否產生影響與變化。透過問卷調查得知,公共行政教育希望學生學習與掌握本系的基本知識外,也要經歷理論與實踐連結的過程,培養對社會貢獻的重視度、公共服務之心。本調查目前為止主要成效都是在資料蒐集的工作上,但本質上是一個教育成效檢核過程很重要的第一步,相信當累積足夠證據之後,將會透過課程改善建議對公行教育產生相當大的正面影響。
2.臺灣永續價值指數
(1)簡介:107年首次發布本校與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共同編製的「臺灣永續價值指數」,並且在108年於國外官方網頁、國際即時金融資訊平臺以及Bloomberg上線。
(2)執行成效:持續對臺灣上市公司進行企業永續績效之評比,更新永續指數成分股,引導我國資本市場資金的正確配置,激勵企業重視ESG與企業社會責任 (CSR),達成企業、投資人及社會三贏的正向循環。
3.走路節系列—北大人文.海山采風
(1)簡介:為使新生認識在地,由本校人文學院與海山學研究中心主辦,邀請中文系、歷史系、應外系三系大一新生,以「走讀在地」的方式進行人文巡禮。
(2)執行成效:共辦理3場活動,參與人數(含教師、新生)合計170人次,本屆三系新生共154人,出席率高達95%,滿意度4.1分。藉由此次活動深耕社區,加深居民與新生對於海山地區的土地認同與黏著性。
4.藍染創意生活手作工作坊、藍染創意生活競賽
(1)簡介:本活動為執行藍染工藝手作推廣與實踐而設,並在過往調查與展覽,以及瞭解地方產業特色後,繼而回歸生活現實面向,與三峽在地團體合作,延請業師帶領本校師生暨地方社區民眾,實際體驗藍染藝術之美。於一系列體驗活動結束後,舉辦藍染創意生活競賽,廣邀本校師生暨地方社區民眾投稿參與,並設獎項鼓勵創作者。
(2)執行成效:辦理手作生活工作坊4場、工藝競賽1場,共計5場活動。每場工作坊限額30名,反應熱烈,場場爆滿,總計參與210人次,滿意度達4.2分,並藉由此次活動結合學術與民俗工藝推廣,進而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5.在地論壇之社區網絡建構
(1)簡介:社科院USR計畫透過在地論壇了解在地需求與服務
(2)執行成效:加深本校師生與在地社區或NPO組織之連結,並與在地鄰近學校及社區組織打破藩籬產生互動,有助於發展服務弱勢族群的方案,更能共同創造在地合作的網絡。
6.型塑本校國際與國內品牌,以達規模經濟與聚集經濟之效
(1)簡介:108年本校正式成立「永續創新國際學院」,希望藉由國際學院的成立,以專業力、語言力與適應力等特色,形塑並培育具國際競爭力的專業人才。另積極招募海外僑生、菁英人才來校求學,提升學術影響力,落實亞洲佈局,打造新南向國家人才供應鏈之願景。
(2)執行成效:透過募款赴印尼班達亞齊省3所大學(Syiah Kuala University、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Ar Raniry及Unmuha Muhammadiyah University)、越南胡志明市鵅鴻大學、孫德勝大學、胡志明市經濟大學及芹苴大學等4所大學進行招生宣傳,提高國際聲量。
7.提升國際能見度與社會影響力,本校法律學院交流成果躍上日本產經新聞
(1)簡介:本校法律學院於108年8月1日至8日前往日本名古屋與關西地區,至名古屋大學及立命館大學進行交流,本次參訪團特別安排至日本法院參與旁聽,並參訪大阪律師公會、大阪府廳等機構。
(2)執行成效:學生除可透過此機會了解國外學校規模及學生學習情形,也能學習學術在實務面的制度運作,其交流成果獲刊載於日本產經新聞上,提升國際能見度與社會影響力,可望爭取更多國際交流合作機會。
8.學生自發性組隊參與日本芝浦工業大學參加Project Based Learning專題計畫
(1)簡介:由本校電機工程學系教授與芝浦工業大學教授共同薦派本校4名電資院學生至日本芝浦工業大學參加Project Based Learning(簡稱PBL),並協助申請日本獎助學金。實驗室裡有日本、泰國、德國、斯里蘭卡及本校學生,由日本研究生以一對一的方式,擇定主題共同制作專題研究,如影像處理、大數據、人工智慧及無人機等,透過不同文化及教育背景的同儕們一同發掘問題並設法溝通解決問題,將知識與實務結合,從中互相交流學習。
(2)執行成效:透過縱向連接發展橫向連結,將校級或院級海外研習營擴展至個人或組隊參與專業領域或更多元化的海外研習活動,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使海外學習計畫更貼近學生個別差異及專業需求。
9.與泰國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簽訂產學合作MOU
(1)簡介:為鼓勵本校學生到泰國實習,在傑出校友的推薦下,拜會泰國臺灣商會聯合總會,並洽談相關暑期實習合作機會,希望開拓本校學生對新南向國家職場的機會,藉由職場實習瞭解泰國文化、經濟成長等並提升就業職能。
(2)執行成效:本年度提供包括泰金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泰鼎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天使地產等實習職缺,媒合甄選了3位同學前往實習,自評實習滿意度有4.5分以上,透過職場實習自我挑戰跨出舒適圈,對泰國職場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10.本校國際志工社新增菲律賓服務團
(1)簡介:本校社工系與姊妹校黎剎系統大學Rodriguez校區社工與社區展學院交流時,提及黎剎系統大學Rodriguez校區附近之卡西格拉漢村之兒童及婦女有經濟、衛生方面的問題,故新增菲律賓團前往服務。
(2)執行成效:除提供卡西格拉漢村之兒童及婦女服務外,也與社工與社區展學院學生進行交流,並至菲律賓家扶中心及當地婦女團體進行參訪,另與我國駐菲律賓大使會面,於此過程中拓展多元及廣闊的國際視野。
目標3「提升高教公共性」
1.完成本校入口網站改版
(1)簡介:藉由校園入口網站改版計畫,入口網站將呈現一致性風格,亦致力於提供大眾更具彈性、符合多樣化需求之網頁使用環境。網站除了採取更新穎、大方的視覺設計,更結合響應式網頁技術,便利各式裝置使用者使用,並結合社群媒體加速訊息傳播,藉此大量提升網站內容質量,逐步落實不同使用者資訊接收平權的理想。
(2)執行成效:108年度7月舉辦第一次說明會,已於9月開放瀏覽,10月1日正式上線,並於10月8日舉辦新網頁教育訓練。
2.校務研究多元發展
(1)簡介:於 107年度深耕計畫「校務研究多元發展」執行完畢後舉辦成果發表會進行交流,其研究成果建議事項亦回饋教務處、學務處等相關單位,據以作為精進相關制度措施之重要參考,符合校務研究之結果回饋於校務興革之精神。
(2)執行成效:a.107年度校務研究計畫「生源分析:多元入學與平衡城鄉教育機會研究」期末成果報告建議事項之「非都會區學生對招生資訊的接觸不如都會區學生便利,因此各系所於擬定招生策略時,可思考如何透過偏鄉學生易於接觸之通路與管道來宣傳系所定位與特色。」,教務處業已轉化為具體行動,包括:(a)偕同各系所加強中南部及偏鄉之弱勢生入學管道及入學輔助措施宣導;(b)透過網路行銷消弭交通上的不便,錄製18支學生求學經驗分享影片,並透過「IOH開放個人經驗平臺」介紹本校各系所特色及校園資源;(c)透過Google等平臺及FB數位媒體,鎖定廣告受眾,加強宣傳本校;(d)考量偏鄉學生使用行動網路不便,針對提升弱勢學生入學機會之機制發函並附海報給全國高中學校予以宣導。b.107年度校務研究計畫「運用UCAN結合畢業生流向調查探討教學資源投入對學生學習及就業力之影響 - 職涯中心活動與畢業學生就業相關性調查」成果報告建議「未來調整活動方向,增加更多的講座與實習活動」方面,本校學務處亦已轉化為具體行動,108年度開設職場軟實力課程講座活動增加,參與人次較107年度提升近1,000人次,協助更多學生透過活動參與,對未來志趣更清楚而找到更滿意的工作。此亦展現IR成果與行政單位業務精進緊密扣聯,符合校務研究制度推動的本意初衷。
3.招生宣導多元化
(1)簡介:透過新版招生手冊、文宣、高中學群講座及IOH開放個人經驗平臺影片分享本校弱勢招生管道及入學後可獲得之輔導機制。
(2)執行成效:完成3種新設計版本之招生文宣、36場高中學群講座(參與高中學生累計2,708人次)。
4.強化弱勢學生學習資源與職場銜接
(1)簡介:為提升弱勢生職場競爭力,推展實習躍進計畫,結合學生實務與理論的學習,配合實習相關辦法及實習輔導評估表等,與系所、校友及優良企業合作,提供實習機會並落實輔導學生機制;此外,為資源挹注經濟不利弱勢生學習。
(2)執行成效:實習躍進計畫為107年首創,特為弱勢生規劃完整實習計畫,107年實施參與實習躍進計畫人數為6人,108年增加為45人,成長86%,滿意度達4.2以上。
5.與國軍簽訂策略聯盟
(1)簡介:為提升國軍管理知能,107年元月與陸軍六軍團步兵第153旅締結在營軍職公餘進修策略聯盟,於金六結營區設立教學點(碩士學分班)並簽訂策略聯盟,進而107年9月開設企業管理學系現役軍人營區碩士在職專班,108年除金六結營區教學點外,更增設大直營區教學點及國際財務金融現役軍人營區碩士在職專班,共60個名額。未來將持續規劃相關專班,期望營造國防與高教雙贏局面。
(2)執行成效:108學年度開設之企業管理學系及國際財務金融現役軍人營區碩士在職專班共60個招生名額,錄取者全數報到,達100%新生註冊率。
6.首次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開設國家考試記帳士證照班
(1)簡介:本校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開設國家考試記帳士證照班,藉由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親自授課,從當前實務經驗及專業理論,協助輔導學員考取國家記帳士證照資格。
(2)執行成效:開設國家考試記帳士證照班,平日班及假日班兩班課程皆達於滿班30人以上,深受學員歡迎與喜愛,由專業會計師協助學員快速掌握考試命題方向,順利取得記帳士證照資格。107年度參加本課程學員有相當優異的表現,於108年度2月放榜時,有29名學員順利考取國家考試記帳士證照資格。
目標4「善盡社會責任」
1.海山環抱‧北大深耕:文化創意城的建構與實踐
(1)簡介:著眼於海山地區在地文化、教育、傳統產業、技藝與歷史記憶保留之議題,促進師生與「社會全民」共同面對「社會與環境」待解決之各種問題,使教學、研究與在地社會議題結合。
(2)執行成效:
a.實踐受眾突破:突破實踐受眾,開設「中、英文寫作培力」與「教師教材共備」工作坊。前者使本校學生直接面對中小學的學生,訓練學生臨場反應力,後者培育國高中端教師提升教學技巧。108年計70場較107年多10場、滿意度4.3分較去年高0.1分;後者108年計10場,滿意度達4.5分,較去年多5場,滿意度增加0.3分。
b.研究成果轉譯:海山學研究中心攜手歷史系學生進行考察、文史紀錄、典藏,培養實作能力,並延攬業師指導與講座以銜接研究與實務落差。研究成果轉譯供展覽、紀錄影片使用。本期辦理8場,較107年多4場,活動總人次較去年多400人;在地認同度4.3分,較107年高0.2分。
c.人才培育:延攬業師指導銜接研究與應用差距,培養學生就業軟實力,並有助實務應用。較107年多10場、200人次;滿意度4.5分較前期多0.2分。
d.走讀在地:107年新增「海山采風」走讀項目,以本校新生為對象,滿意度4分。三鶯走路節於108擴大走讀範圍,活動總人次800人、計4場,皆優於107年的2場與300人次。本期滿意度4.5分,較107年高0.3分。活動範圍擴大至桃園市大溪區。
2.在地社會實踐NPO育成與永續計畫:邁向服務、協力與組織化
(1)簡介:目標為成立永續性非營利組織「臺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作為大學與社區共同治理之在地平臺。逐步將計畫內容轉化為組織常態性會務,推動創新及延續性弱勢群體在地化服務方案,並擴及其他在地社會實踐行動。初期結合師生在地服務方案、中期推動在地組織協力平臺、最終籌募育成在地NPO扮演大學與社區之中介合作組織,結合相關資源,獨立運作,讓社會實踐之課程與活動,對社區之永續發展產生更深更廣之效益。
(2)執行成效:
a.實踐場域經營與夥伴關係發展進度:107年始透過6份與USR相關研究進行資源盤點與調查,108年針對調查結果,持續進行社區夥伴建立與調查,完成兩份研究以評估前後測變化。測量本校社科院學生對於USR之意向、大學社會責任之認同以及參與皆有提升。
b.資源連結與募款捐助—開發校友及社會捐助:自107年起,積極投入勸募專款,108年增加勸募53萬8,000元,計已募得192萬2,000元。於今年11月29日正式成立NPO「臺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透過勸募資金實踐在地社會責任。
c.大學城系列節慶:運用校內豐富資源舉辦多元化的公益活動,將「北大」與「北大特區」融合成國內嶄新的「大學城」生活典範。針對在地音樂團體以及在地自學團體,首度辦理兩場之特色活動;108年維持辦理兩場大型活動。
d.校園友善接待系列:持續邀請弱勢族群進入校園,分享校園公共資源、促進社會融合、落實大學社會責任。108年度首創與校際USR間的交流、與基金會合作接待在地弱勢、關懷本校弱勢學生共3場;108年維持辦理弱勢族群之關懷至少5場。
e.USR社區巡迴展:首次與國防大學、國北教大進行兩場校際USR交流。運用看板輸出至在地社區與公共場域進行展示,增進社區民眾對於臺北大學的認識與支持,朝向典範大學城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