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臺北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國立臺北大學108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執行成果

目標1「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1.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提高學生學習自由度及專業主修彈性

1新訂「強化以學院為教學核心之跨域課程」計畫,無縫接軌跨領域發展趨勢

為打破系所間的藩籬,強化建立以學院為統整核心單位,107年新訂「強化以學院為教學核心之跨域課程」計畫,透過各學院推動小組,配合國家社會發展之人才需求,各學院可就「增訂院必修課程」、「新增開設院整合開課課程」、「新增以學院為設置單位的學分學程或微學程」、「新增開設以學院為架構的跨領域課程」及「新增學院之學生必修一個學分學程或微學程」等五項執行策略中,至少選擇二項執行,學校再依各學院所選擇的執行項目補助經費及提供專任助理人力。

2藉由各學院專案小組運作,整體評估課程結構,改善課程過於分散、重疊現象,藉由學院增開整合課程或新開跨領域課程、學分學程及微學程,擴大學生跨域學習機會,並增加學生彈性選修外系課程的空間。

3新增4個以學院為設置單位的學分學程及6個微學程,範圍涵蓋、消費者保護、調查方法、大數據、媒體製作能、人權意識、性別意識、社會關懷等,例如:公共事務學院新增「公共事務數據分析學士學分學程」,培養學生運用數據分析研究及解決公共事務議題之能力;社會科學院新增「調查方法與資料分析學士學分學程」,訓練學生將數據分析與日常生活應用作結合;人文學院配合數位時代來臨,新增「傳播學士學分學程」,培養兼具公民素養與數位領域視野的傳播人才;商學院新增「商業智慧與大數據分析學士學分學程」,將課程內容與產業趨勢連結,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4實施彈性授課(微型、密集、自主學習等):計12門彈性課程,選課387人次,課程滿意度4分,較10710門、123人次、4有所提升。

◆培育學生「就業力」、「創業力」、「軟實力」

1創新創業相關學程新增「職涯探索及創新創業學程/微學程」,鼓勵學生培養第二專長;非課程實習部分108年度新增5位企業賢達參與高階主管近身學習計畫,並增加8間企業與職涯中心簽訂MOU,給予本校同學實習機會,選送128人次職場實習體驗,整體考評滿意度達4.38,高於107年的滿意度4.12

2新生職涯興趣探索測驗針對大一新生進行職業興趣定向輔導,協助學生透過性向測驗了解自我職業興趣範疇與專長,即早訂立個人生涯目標。108年度共計1,242名新生完成測驗,佔全校大一新生總人數約82%。與107年度82%之施測率,參與測驗之新生比率成長2%

3共通職能與專業職能測驗:針對在校生進行共通職能與專業職能測驗,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目前所具備之職場共通能力,並即早培養強化個人較不足之能力。108年度共計約48%之學生完成測驗,與107年度43%相比,108年度接受測驗之比率逐年提升。

4擴大辦理職場軟實力課程講座

a.邀請各行業師參與軟實力培養課程,透過本課程除涵養學生職場素質、傳授職涯規劃重要概念外,亦結合職場實務技能,如:職場溝通、創業歷程分享等,以提升與強化學生職場競爭力。

b.108年度開設2門職場軟實力課程講座,辦理26場課程講座,總計約2,672人參與,學生對於本課程之平均滿意度達85%以上。相較107年度辦理21場講座,總計約1,756人參與,108年度在講座場次或人數上皆有提升。此外,108年度首次嘗試於學期末時由修課同學選定職涯、職場主題進行報告演說,藉以透過課程讓學生融會講者所述並培養自我口說表達能力。

◆規劃多元學習輔導機制

1108年期中預警高關懷對象之人數為24人,受輔導學生平均滿意度為4.64分,與10755人、4.62分相較,課輔員補助機制,學習成效不佳學生之人數顯著下降。

2108年辦理27場培訓,課輔員培訓通過率為82.58%,教學助理與課輔員滿意度分別為4.45分、4.64分,較10725場培訓、培訓通過率81%、教學助理滿意度4.4分、課輔滿意度4.62分高,顯示教師從旁指導及培訓課程之開設,不僅強化教學助理與課輔員專業知能,也提升學生的滿意度及其學習成效。

◆掌握教學品質、學生學習成效、畢業生就業表現

1強化學習成效保證機制AOL2.0運用新的填答模式,精簡問項並加入系所核心問項,至108年止,共299門課程加入,較前期202門,成長率達48%

2學生學習成果多元展現:為綜觀學生學習多元成果,除以傳統課業成績、教學意見調查檢視學習成效外,輔以學生通過國家考試、專業證照、參與競賽獲獎等面向資料,綜合檢視學生整體素質及能力。108年學生通過國家考試與取得專業證照為1,369人,較前期成長13.3%,學生參與競賽獲獎635人,較前期成長1%

3畢業生流向調查標的校友之回覆率

a.108年度畢業生生流向調查係針對106學年度畢業後一年進行追蹤,持續透過網路問卷及電話訪問調查,其中透過網路問卷填答比例,由107年的7成上升至9成,校友整體回覆率達71%,未來將持續採雙軌方式進行,整體回覆率維持72%以上。1211日辦理畢業生流向調查系所說明會,整體滿意度達4.5分以上。

b.106學年度畢業生找工作順利程度方面達90.88%,平均薪資34,623元,高於勞動部統計所公布平均薪資28,849元。學用合一方面,於大學修完雙主修、輔系或跨領域學程,且認為對工作有幫助的比例為82.5%,相較105學年度79.7%有所提升。

4雇主滿意度調查

a.以問卷方式進行施測調查,內容包括選才條件、校友工作表現、就業力及對職場倫理等四大部份,針對各調查結果並與畢業生流向調查進行交叉分析,探討產業需求與畢業生就業能力相關程度。

b.108年調查中,雇主整體回收率為93%,雇主認為最能提高學生就業力之主要能力有「增加業界實習/工讀機會」28.37%、「增加企業與學校合作關係」19.15%、「辦理職涯輔導相關活動」18.44%,其中又以業界實習為雇主最重視之能力。依據畢業生流向調查結果,近兩年畢業後一年畢業生皆認為學校課程設計應增加實習機會,約占整體25%,呼應雇主認為業界實習最能提高學生就業力。

2.強化學生專業實務技術能力

1導入產官學界專家協同授課,以強化產學鏈結為提升跨域整合、多元化創新教學之品質,除持續鼓勵系所依據自身專業領域特色,落實「雙師教學」制度外,108年修訂計畫,改以支援開設國家核心產業領域或跨域數位科技領域課程為主要補助對象,促進人才培育緊密結合未來產業發展。108年邀請業師參與授課共計181場次,參與人次共達6,947人次,活動滿意度達4.25分以上。較107133場次、5,516參與人次,顯著成長。

2持續增開統整(頂石)課程,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617系共開設29門,選課1,316人次,課程滿意度達4.2分,較107616系、29門、1,142人、4.2,有所提升。此外,除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外,部分課程更強化與產業的鏈結,激勵學生參與在地公共事務,活絡學校與社區的關係,促進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3完善實習制度及開設專業實習課程,以縮短學用落差

a.持續召開校級委員會確立申訴流程及審議、備查事項,完成督導各系所實習課程執行成效,保障學生校外實習權益。開設符合學生所屬學系專業實習課程,開課數累計達27門課,修課人數逾750人次。舉辦45場實習相關教學活動,安排同學前往機構或企業參觀訪問,或邀請業界專家舉辦與實習相關說明會或講座,並於實習課程結束後,辦理實習成果發表,共1,680人次參與活動,活動滿意度平均達4.37分。

b.邀請4位在「Line」、「IBM」、「Johnson & Johnson」及「IOH/CLN」等績優公司實習的優秀學長姐,分享從準備履歷到工作的心路歷程,90人次參與,活動滿意度平均達4.68,較10750人次參與,活動滿意度4.48提升。

4落實完善職涯發展輔導機制,以提升就業競爭力:規劃辦理中英文履歷撰寫諮詢暨模擬面試活動,期透過業界實務經驗指導學生履歷寫作要點與亮點。108年度總計14名學生參與一對一的諮詢中英文履歷撰寫諮詢活動,相較於107年度參與人數12人,參與人數增加,滿意度達4.6分。參與活動之學生皆表示透過活動有助釐清在履歷撰寫上之盲點與模糊,更進一步了解求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挑戰。

3.養學生關鍵能力

◆養成多元語文溝通能力與國際觀

1ESP/EAP/A-EGP課程優化

a.107-2重新規劃英語選修課程為:專業英文(ESP)、學術英文EAP、進階英文A-EGP,並自108-1起新開設7門科目,教學滿意度平均維持4.3以上。同時開辦ESP/A-EGP學士學分學程與微學程,鼓勵學生依能力及興趣持續修習英語。

b.針對107年已完成評量標準之5門科目持續實施學習前後測;108上半年著力於課程重新規劃,下半年度重啟評量標準之設計,完成制定3門,累計達目標值8門,以確保同科目不同授課教師評分之公平及客觀性。

2外語課程多元化

a.除熱門之日語課程增加班級數外,並新開設泰語、保加利亞語、德文二年班、西班牙文一年班,總班級數44班,較107年成長63%。全校修習第二外語者2,461人次,較107年成長32%

b.108-1完成制定「外語能力指標檢核辦法」取代英語畢業門檻,以增加通過指標之彈性並持續推廣多元外語學習。

◆培養深度閱讀書寫核心能力

1跳脫傳統授課框架,創新課程設計與學習模式,將靜態閱讀轉化為多元思考力

a.於全校「大一國文:經典閱讀與詮釋」課程開設「中文閱讀寫作班」(共計開設2班,118人),同學閱讀寫作後測成績達84分,較前測提升4分,較107年後測成績提高0.5分。

b.辦理全校飛鳶文學獎共計5場(136件作品參賽,410人次參與),競賽組別保留107年新增之「數位文學廣告」組,成為本校「飛鳶文學獎」重要特色;徵件數量亦較107年增加19件。

c.多元課程學習活動共計辦理193,757人次參與,滿意度4.4,其中「大一國文聯課活動」講座維持辦理8場,人數較107年增加14.2%350人次

2從「資源」、「空間」、「行銷」多方面奠定閱讀基礎工程

a.新建「經典閱讀專區創新創業/職涯課程/社會企業、USR/地方創生、藝術與美感教育,徵集2,036件館藏。

b.推廣數位閱讀風潮,新購25台電子書閱讀器供讀者借閱借閱達1,301人次,較107655次成長98%

c.於圖書館新建資訊充電站快速服務站、筆電優先閱讀席位、湖景創思區討論區,呼應讀者多元學習需求,藉由空間改造讓學習模式隨著時代成長。

d.多元閱讀推廣活動共計辦理8428,661人次參與,滿意度達4.5,與107年辦理場次85相較,均達80場以上。

3營造圖書館多元學習空間,作為翻轉教室基地

以「主題閱讀」與「翻轉教室」基地概念為出發點新建「思巢」,融合討論、活動講座、展覽、工作坊等教學需求,打造多元學習場域。自9月啟用申請借用達39場講座1,648人次,整體滿意度為4.23

◆強化通識博雅教育之品質與內涵

兩次的通識月共辦理95場演講、參訪等活動,共6,812人次參與,參與人數較107年增加約40%

◆培養學生具備使用及運用程式語言之能力

1)強化大學「程式設計教育」,以提升學士班學生曾修讀程式設計相關課程(含邏輯思考與運算)之比率:鼓勵各學系整合或調整現有課程,將程式設計與系所專業領域結合,整合開設具專業領域特色之程式設計課程,如108年中國文學系調整現有課程,融合資訊程式後開設「程式設計概論」課程。

 

2校共同必修通識教育課程,依學生需求增開程式設計相關領域課程如「基礎程式設計」、「APP程式設計入門」等課程。

3108開設程式設計相關課程16門,修課共計907人次,課程教學滿意度達4.2以上,全校曾修讀程式設計相關課程之學生人數學士班共計2,702人,人數比率達46%。較10715門、893人次、滿意度4.18分及曾修讀比例37.5%,有所提升。

◆培養學生創新創意能力

1開設創新產業5+2發展趨勢相關之跨域課程,強化核心產業之人才培育

a.共開設15門創新產業5+2跨域課程,修課共計598人次,課程教學滿意度達4.2以上,較10713門、527人次、滿意度4.16分提升。

b.執行成效舉隅如下:

a)電機資訊學院所轄之三系課程間密切合作,藉由「專題研討」課程,以問題解決導向之教學模組,融合理論與實務,持續紮根軟體課程,積極發展軟體及軟硬體跨域學習。

b)資工系林道通教授指導帶領之資工團隊,於2019年全國大專校院軟體創作競賽,設計「基於畫鐘法之失智症評估系統」,勇奪智慧感知與互動多媒體組金牌。

c.辦理相關教學活動120場,達5,045參與人次,活動滿意度達4.3分以上。

2推動創新創業相關學程:本校與他校合作設置「創新創業學士學分學程」、「文創產業管理行銷學士學分學程」, 108年取得學分學程證書者計有8人次,於108年新增設置「職涯探索及創新創業學程/微學程」,鼓勵同學踴躍修讀相關課程。

3舉辦創業相關講座及工作坊:請業界人士,分享實務經驗與邏輯思維,引導學生拓展創業視野,營造校園創新創業氛圍。108年度舉辦28場,培育跨領域、跨系所創業知能學員18人以上,活動滿意度平均達4.25,較1074.0高。

4透過學生自主學習平臺及辦理多元學思活動:培養溝通協調、團隊合作、壓力調適等核心潛能,108年共計3,056人次參與,較1072,779人次高。

4.強化教學支持系統

1補助外語授課,以提升教師開課意願:依「外語授課補助要點」,108年計補助外語授課教師105人次10793人次增加12人次,平均教學滿意度達4分以上。另依「外語授課優良教師獎勵與遴選要點」,於108年首度遴選3名外語授課績優教師,以鼓勵教師積極提升外語授課成效。

2培訓英語授課教師,以精進教師專業成長:舉辦第六屆「國立新加坡大學英語授課教師培訓課程」,徵選5名種子教師接受密集培訓,持續提升本校英語授課教師人數及教學知能;並於歸國後舉辦分享暨座談會,激勵有志投入英語授課的教師共同成長。

3辦理通識教育教學精進社群研習活動共辦理6場講座,每1-2個月提供教師們一次學習與交流的機會。總計184人次參與,平均滿意度4.50分,與107年相較,參與人數增加約50%、平均滿意度增加0.33分。

4獎助通識創新課程:共補助3門創新課程,滿意度4.42分,較107年補助2門課程之平均滿意度4.11分高。

5各學院組成推動專案小組,以協助教師跨系所或跨學院整合開課:藉以檢視目前各學制課程整合及調整之必要性,精進課程結構。另因應教學需要,各學院整合系所師資相互支援開課及觀摩教學,凝聚教師對於教學研究之精進與合作,以達到跨域整合及資源有效配置。學院推動專案小組共計召開20次課程相關討論會議,超過原預定召開18場會議。

6降低教師授課負擔,以改善教學品質:持續落實跨域共授、彈性授課等創新機制,另於精進教師授課時數加乘與減授部分,增訂放寬兼任教師開設輔雙/學程課程得酌增2小時,約聘教學人員得支領超支鐘點等,提供教師開設課程誘因。

7提升教師數位教學能量:拍攝校內磨課師課程7門、參與合作北聯大系統磨課師課程1門,較往年增加拍攝7門課程。為推廣數位教學相關知識,維持至少發行3期電子報及辦理8場教學增能研習活動、協拍15門教學影片、上傳3,768門課程之教材至數位學苑2.0

8強化教發中心之教學創新精進研發小組運作:辦理4場小組會議,除針對USR課程、教學創新計畫、師生及教師社群等補助案進行審查外,亦首次遴選教學創新績優教師及外語授課優良教師。

9跨系、院、校教師社群及USR教師社群共補助15組,總計101位教師參與,舉辦65場群交流活動,活動參與達1,761人次,均較107年度參與程度高。

目標2「發展學校特色」

1.政經優質人才培育、強化特色跨域研究與智庫角色

1飛鳶學術研討會及以法學書院名義演講:共辦理5場,平均參與人數為190人,較107年平均參與人數66人成長65%。除學術研究之演講外,另邀講者分享法學領域與其他領域跨域結合之經驗,開創同學對於法學領域上不同的想像與認知,啟發更多元的未來規劃。

2辦理學生雙向論壇、國際研討會及工作坊:共6場,較107年的5場成長1場。其中3場論題為「城市中的歷史紀念」系列的雙向論壇最為特色,分別與香港樹仁大學、日本慶應大學合作交流,以學生為主的雙向論壇,有效減輕教師額外負擔,且使學生擁有更充裕時間進行文獻搜集、小組討論與報告演練。

3招募培訓USR志工團及E-major服務隊:召募培訓學生團隊2隊,經由導入內外部訓練後,並成功連結場域提供志工服務,學生社會參與及社區個群體互動機會明顯增加。

4新成立音律研發中心及瑞傳研發中心,並執行產學合作案強化深耕區域產業碩士專班和高階主管之深造:共計2件;強化深耕區域產業碩士專班和高階主管之深造共2人。

5「強化永續發展特色」方面:舉辦38場永續發展相關議題之國際合作工作坊、學術會議、移地研究等,較10736場成長。依研究主題分述如下:

a.環境永續面向:以「都市化與環境變遷」為核心,透過跨學院與跨領域合作,通過「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學分學程」;與港科大合辦第6GCP暑期課程,培養學生公民素養與都市永續發展知識。以「全球共同能源與環境議題的多元衝擊面向」為題,舉辦2場「湧」續法學系列講座,邀請德、荷學者交流。

b.未來城市面向:為深耕跨國跨域研究,舉辦6場學術研討會、工作坊等,赴新加坡考察,邀7位國外專家學者交流。進行「永續發展之網路、媒體、車電技術、通訊技術、生醫等」研究,舉辦國際研討會;另補助2位教師至日本、美國移地研究;另舉辦AI深度學習與類神經網路研習課程,共97人參與。

c.經濟永續與企業永續面向:以海山地區茶產業與藍染產業為主,辦理參訪、學術論壇等13場;舉辦企業永續議題2場學術會議,持續與早稻田大學谷本寬治教授進行學術交流與來訪客座。

d.共有財資源(commons)面向:以海山地區街庄檔案與在地特色導覽為主,結合航拍、GIS等技術,提升檔案利用與研究可能性。辦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工作坊、在地走讀導覽、講座、史蹟踏查等活動,計18篇文章、15場活動,共1,000人次參與,盤點海山地區文化資產1處;與海外學校交流10人次。

e.社會照顧永續面向:以「建構人權為本之永續高齡社會」為主題,持續赴日本各大學移地研究,借鏡其高齡信託制度、成年監護制度之運作經驗;賡續進行三鶯樹社會調查永續計畫,搭配課程進行,更新三鶯資料庫,深化與在地連結。

6持續精進教師研究能量:舉辦42場,較10740場成長,計補助5位教師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補助辦理16場學術會議、8場學術沙龍;執行4位薪傳教師方案(107年為2位),鼓勵9位教研人員申請科技部專題計畫「前置規劃補助」(107年為7位),激勵研究潛能及創意。

2.典範大學城的建構

1為強化學生田野調查與實作能力,及增進學生親近鄉土、認識在地,塑造公民素養,舉辦各類文化活動4場次,較1073場提升33%

a.「海山地區影像書寫與出版系列課群」計畫:首次擴大辦理「迎春法書納福年」活動共1場,邀請教職員生外,社區居民亦一同春聯寫意,滿意度自4.1提升至4.2分。

b.「百年樹人計畫-走路節活動」:首次改變走路節系列活動型態,並辦理3場。

2為提升在地中學生中、英文語言表達及寫作能力,及改善教育弱勢族群課業,辦理語言培力工作坊,及偏鄉服務課業輔導計畫等各類教育活動共126場次,較107101場提升25%

a.「百年樹人計畫:服務學習與課輔方案」,以「學生對學生」的角度,培力大學生成為種子教師,協助提供優秀與弱勢學生兩方教學輔導。

a)辦理課業輔導及服務學習:師培中心辦理系列教育活動共計10場活動,滿意度4.85分。

b)辦理中文寫作培力工作坊:以「閱讀與作文教學」課程實踐所學,與桃子腳國中合作辦理,共培養10名大學生種子教師,開設113場輔導活動,總計輔導150人次,滿意度達4.7分,較107年開設84場提升35%

3茶葉文化的記錄、展示與推廣

a.首度辦理「海山地區茶文化工作坊」,由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協助執行,並以調查會議、小組工作坊、專題演講、田野考察參訪等各種模式,辦理11場活動,試圖回顧茶葉文化之歷史脈絡,冀許未來得以建構海山地區茶葉史。

b.完成8件海山地區產業紀錄,滿意度達4.2分,較107年滿意度提升0.2分。

4建構三鶯樹在地協力服務平臺

a.延續與社工系魏希聖老師的「社會工作專題」課程之結合,邀請在地組織分享,有助於USR在地窗口之建立、方案合作以及協力平臺之建置。

b.維持辦理14場以上「在地論壇」,透過課程創新以鼓勵學生之在地學習與USR的推展,為一項成功的課程與計畫結合之實驗。

5辦理三鶯地區調查研究發表會:透過社會系學生針對在地居民進行「USR計畫」意向調查,以認識社區特性、檢視過去USR的執行以及未來推動方向等。108延續去年執行方式,達成一場三鶯地區社會調查成果發表會之目標,且對於USR計畫之相關調查。再者,完成建置三鶯人文社會資料庫,展現在地研究的成果。

6籌募社團法人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107年開始計畫並逐步萌發協會理念,自108年開始實際進行協會籌備,完成3場會議後正式函送內政部以通過協會之成立。

3.特色結盟、鳶飛亞太、放眼世界

1積極參加國際教育展,開發優質姐妹校:為提升本校國際聲譽及能見度,致力延攬全球優質人才108年參與馬來西亞、菲律賓教育展及緬甸華校進行招生宣傳活動等共4場,相較1073場漸次成長;且擇定優質大學作為結盟對象,深化與全球暨亞洲知名學府之合作,建立特色結盟夥伴關係,108年與美國羅德島大學、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及印尼大學等新簽訂合作交流協議,較去年新增18(含新南向國家),擴大實質交流面向,掌握專業領域之全球發展趨勢與學術脈動。

2優化組織,境外生服務質量提升108年僑生及陸生組移置至國際事務處,除原服務對象之交換生外新增328名僑陸生,擴大服務對象,及其原辦理之春節聯歡祭祖活動、端午贈粽等活動亦納入交換學生為參加對象;另外為促使境外生快速融入新生活網絡與環境,安排國際導師及學伴,統籌辦理境外生入學輔導說明會、外籍生輔導活動、臺灣傳統藝術文化之旅等活動,較107732人次大幅提升至1,180人次參與。

3營造國際友善校園,強化國際競爭軟實力:在校院級交換生之基礎下,108年除原有計畫外,新增UMAP交換生計畫,開啓亞太地區國際交流渠道,並賡續舉辦留學、雙聯、交換生等國際移動之推廣宣傳及分享說明會;且為使師生觸及多元文化樣貌,辦理國際文化週及鳶飛亞太系列講座等辦理24場,較去年21場漸次提升跨域新視野及國際競爭軟實力。

4拓展國際交流,強化國際移動學習:積極發展各式校級、院級與系(所)級短期交流與研習活動,亦鼓勵個人參加優質海外研習營隊。108年共辦理26259人次參與海外短期研習計畫,相較107年出團15222人次顯著提升計畫的豐富性與多樣化,返國後由各系所進行學分採認。

5邀請姐妹校來校研習,穩固雙方合作關係持續精進與深化姐妹校間學術交流,進行跨校、跨領域移地學習,促進學生全球公民素養,如與香港科技大學共同辦理全英語授課暑期研習營,108年共辦理4125人較107223人呈現倍數增長。

6持續推展雙向交流互訪,提升國際移動專業能力:鼓勵各學院不同專業領域發展具特色之跨國雙向實務專題研究計畫,透過雙邊師生互動學習及實地探訪方式,培養學生跨國合作研究專題之能力。相較107年進行國際專題研究雙向交流226人次今年增加至388人次,有效強化學生專業新知與跨文化溝通能力,著實提升移動學習的質與量。

7跨領域海外職場實習

a.為鼓勵學員赴海外實習,依據深耕計畫2.3-3「飛鳶展翼夢翱翔」計畫修訂「海外職場實習獎助辦法」,提供46位優秀學生赴海外實習生獎助金,並持續辦理海外職場實習學生滿意度及企業主考評工作,以確保實習品質。學生滿意度4.52分,雇主考核滿意度4.6分;相較於107年學生滿意度4.5分、雇主考核滿意度4.2分皆有提高。

b.舉辦實習說明會、行前訓練及成果分享會,邀請赴海外職場實習同學發表實習心得,鼓勵學弟妹跨出舒適圈挑戰自我學習力。

8推廣海外志工服務本校國際志工社組成尼泊爾團13人、菲律賓團6人,相較於107年增加了菲律賓團6人;分別至尼泊爾山區進行衛教服務,及菲律賓進行婦女及兒童社區服務。參與國際志工服務學生自評個人「公民素養」平均獲益程度、對社會關懷能力認同以及對公民參與能力認同程度平均4.86分,相較於1074.2分增加0.66分。

目標3「提升高教公共性」

1.建立公開透明公共化機制

1每年固定進行校務及財務公開資訊專區資料更新2108年的資料也將在1091月份全數完成。在對外公開資訊過程中,除了資訊豐富完整的揭露給社會大眾外,簡易識讀也能幫助社會大眾更易掌握本校資訊。

2校務系統資料庫整併數量:整併職涯發展中心的畢業生流向調查資料,提供校務研究人員進行資料分析,做為學校以數據為本決策模式。

3校務系統資料庫盤點數量:校務研究資料庫之建置與管理是校務研究的重要基石,而盤點全校資料庫是最重要的工作,截至108年度為止,校務系統資料庫已盤點出241萬餘筆資料,較107年度137萬筆,顯著提升。

4建立校務研究資料庫申請與審核機制:建置校務研究資料庫線上申請平臺已開發完成,將於109年正式上線開放申請。

5校外IR資料建置整合:整合外部與學校有關的資料,提供校務研究人員進行大數據分析,截至108年度為止,已整合教育部建置的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臺資料。

6建置校園雲端選課資訊系統:配合課程精實與跨領域特色教學,持續推動選課分發機制,系統點閱人次已達11萬餘人次。

7建置教師、學生歷程系統平臺:完成平臺建置,教師歷程整合教師教學、研究、服務三方面之整體成果,學生歷程整合學生個人資料、課程資訊、畢業審查與生活資訊等,並透過平臺整合,針對教師、學生歷程介面進行優化,並建置單一簽入系統,結合校內現有系統功能及帳號整合,取代現行網站。

8整併或開發校務e化系統開發完成「學生訊息通知系統」,已於八月份上線使用,提供各單位發佈重要訊息給學生,系統中可以指定給不同學制或群組的學生,讓訊息可以更精確的傳達給學生,達成校園資訊化環境。

9強化弱勢學生獲取學習資訊或資源之管道:持續維持無障礙網站標章2.0及自主檢測工作,並安排人員參與無障礙教育訓練,其提供網頁更友善之使用環境。

10透過「校務研究多元發展」以落實校務專業管理制度,強化自我課責並公開辦學相關資訊:具體如學務處除辦理畢業生流向調查外,本校執行IR專案亦有應用該調查結果進行進一步分析。IR計畫運用校務數據進行研究分析之成果已提供相關行政、教學單位據以納入業務精進措施,具體例證如:107年度校務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建議事項,本校業務單位已參採建議並轉為具體行動,108年度相關措施與受益學生皆有增加。此展現IR成果與行政單位業務精進緊密扣聯詳見108年亮點特色-目標32

2.完善弱勢協助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

1於各招生管道精進招收弱勢學生選才機制108年計招收131名弱勢學生。日間學制大一新生弱勢學生比例已由107年的9%提升至108年的9.5%

2減輕弱勢學生應試經濟負擔108年計減免150人,達162,081元。減免人數已由107年的110人提升至108年的150人。

3因應實際執行狀況修正完善弱勢助學輔導機制補助要點,落實各類助學方案機制,據以執行生活經濟扶助、學習拔尖、實習躍進、跨域多元職能、團體共讀、文化涵養等6個子計畫,補助人次由107845人次提升至1081,024人次。

4以外部募款基金永續挹注助學計畫:學習拔尖計畫「深耕圓夢」及「村騫希望」,透過募款107年補助金額為1105,000元,補助計96人次,108年補助金額增加至1685,000元,補助達146人次。

3.教師素質及教學品質

1教師多元升等及各類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制度:持續以多元管道積極宣導及鼓勵教師踴躍參與多元升等。另彈性薪資部分,計有特聘教授4於不重複支領獎助金情形下每月發給獎助金1萬元頒發獎勵金與表揚狀予各類教學優良教師共52人次107年增加10人次,並在校內刊物廣為報導,以資表揚。

2落實教師輔導及評鑑制度:計33位專任教師受評,通過率為100%。另為保障教師權益,將修訂教師因重大傷病或重大事由得檢具證明申請延後評鑑。

3遴選各類教學優良教師:遴選各類優良教師共52人次,並將持續依新增及修訂之各類優良教師辦法,獎勵各類教師,提升本校全面執行高教深耕能量。

4持續運用高教深耕計畫經費增聘專兼任教師:為達調降生師比、專兼任教師比例及減輕專任教師教學負擔之目標,通識教育中心及語言中心共聘任4位專任教師及14位兼任教師,共累計開設73門向度通識、語文通識課程,修課學生達2,313人。

4.從進修教育到開放式大學

1強化終身教育學制之彈性

a.辦理108學年度進修學士班2場招生說明會及到北北基高中職招生宣傳23場,較107學年度19場增加4場。

b.108學年度進修學制入學生額共計798人,總報到人數741人,新生總報到率為92.8%107-108學年度新生總報到率皆維持92%以上。

c.除原有進修學士班課程隨班附讀,自108學年度起本校三峽校區增加學士班及碩士班課程隨班附讀,全校開放隨班附讀課程共計225門,較107學年度91門成長147%

d.因應少子化趨勢,增加非應屆生入學機會,將進修學士班之甄試入學免筆試、大考成績名額比例由10772%調升為10873.8%

2拓展終身學習之推廣教育

a.首次申請辦理108學年度進修學制學士後多元專長培力課程隨班附讀,經教育部核定8個學系/學位學程78名生額,共錄取39名,註冊人數計34名。另為因應多元專長培力課程設立,修正本校學則相關規定如入學、修業年限、學分抵免條件、畢業學分等

b.東南亞語言課程之推動情形:配合政府政策推動,培育東南亞經貿及文化專業人才,於107年新開設臺北越南班、臺北印尼班2班次,學員人數有52名,至108持續開設臺北越南班、臺北印尼班,另新增臺北泰語班及三峽越南語,共4個班次,學員人數85名,較107年新增33名學員。

c.多元專業證照之推動情形開設各類多元證照課程有PMP專案管理師、記帳士、健康管理師訓練課程等證照班,於108年新開設就業服務乙級證照班,108年增加至421名,較107新增46名學員。

d.推廣教育課程總人次及總營收之推動情形:積極拓展終身學習推廣教育,開發多元化實用課程,108年課程共2,281,課程總營收計2,514萬元

目標4「善盡社會責任」

1.形塑在地社會實踐永續推動平臺

1)建立資源整合協調機制,透過師生具體策略與行動,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a.107年係以專案會議方式推動USR計畫。107103日通過設置屬於校級單位之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並於10821日起正式掛牌運作,聘請執行長及專任行政助理,推動大學社會實踐相關業務。期望建構USR平臺整合資源,落實本校致力推動USR計畫之決心。

b.召開「大學社會責任推動委員會議」共計2場;召開3USR相關規劃及協調會議,持續透過校級USR辦公室建構平臺整合資源。

c.108101日前,行文教育部本校109年度「教育部第二期109-111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大學特色類萌芽型計畫申請案共計4案。本校共3個團隊通過初審,已於1081116日於本校臺北校區進行簡報審查。

d.召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推動委員會議,並決議於109年設置「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及新增校務發展重點項目以配合USR推行。

2)推動USR教師教學社群,促進教師累積以在地為核心的教學與研究能量

a.鼓勵教師間建立交流平臺以關懷在地問題、融入社區,促進教師累積USR教學與研究能量,以利規劃在地議題為主軸之課程,使大學對於區域有更多貢獻及照顧。社群補助申請依107年度修正通過之「教師教學社群補助要點」執行。

b.依「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課程補助要點」,持續鼓勵開設USR特色課程:為鼓勵教師帶領學生走入社區進行跨界的教學與行動,其USR課程授課時數以1.5倍計算,108年獎助30USR特色課程,較10727USR課程,108年有穩定提升。108年共補助3組社群,共27位教師參與,辦理24場交流活動,參與達959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