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落實教學創新部分
本校107年度計畫執行情形:在「落實教學創新」面向,持續開設語文課程、寫作課程及優化通識教育,以厚植學生基礎能力,開設實作/實習課程、精進中高階專業課程,以培養學生就業與研究能力,並鼓勵教學單位發展創新教學模式,建構跨域學習環境。
(1) 打破系所框架,設置跨域專長或全院共同課程
本校在跨領域學習上提供多元管道,其中以專長為核心之跨系所課程,打破系所學習疆界,期能回應快速變遷社會下之人才需求。推動跨域學習,提供共授課程、跨域專長等多元跨域學習管道,修習人次超過4,000人次。
以社會科學院為例,經濟學系主辦之「資料科學與社會分析」,旨在培養具備社會科學領域知識,與資訊及量化分析能力之跨域人才,以該院各系專業課程為基礎,再結合本校各學院資料科學的核心課程,訓練學生對議題的分析與洞察力,建立計算機與程式應用的專長。
新聞所主辦之「新聞與數位新聞創作」,旨在訓練學生能學習新聞敘事、關心國際社會大事、增加運用傳播科技的能力、了解數位新聞運作的思惟,並能因此提升新聞專業能力,成為第二專長,該課程亦創設「臺大新聞e論壇」,作為同學作品的展示平台。
此外,社會科學院亦以大一大二不分系為前提,整合院各系所中統計學和研究方法課程的師資提供共同授課之服務,提升統計學和研究方法在教學上的廣度與深度,增進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老師的教學負擔,釋出更多教學人力開設其他課程。
(2) 推動課程改革精進,促進深化學習,培養產業所需人才
推動院系課程改革精進,包括基礎課程模組化、專業課程精進深化、開設實作課程等,促進深碗學習,提昇學生學習成效。
基礎課程模組化以數學系微積分課程為先導,將全年的微積分課程拆成4個模組「微積分1-4」,增加修課彈性,提高學生持續學習意願與熱忱。
專業課程部分,以電機資訊學院系列高階尖端課程為例,開設先進半導體與顯示技術、電腦輔助積體電路系統設計等課程,培養電腦輔助軟體之實作能力,培育產業所需之高階研發人才。現已有電機資訊學院、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與工學院三個課程試行此一模組化實作。
而實作課程方面,土木工程學系建立完整實作訓練的總整課程模組,培養學生在專業職場上具備解決複雜實務問題的能力,由土木系五十位師生花了2年時間設計,於107年10月落成啟用的「木構造車棚」,為系列實作課程的標竿成果。
(3) 整合數位教學資源,優化數位學習環境發展
數位課程方面,推動各學院執行數位學習教學創新計畫,107年各學院開設基礎學科數位課程以及尖端領域數位課程共計203門,修課人數達11,907人,採行實體與線上混成教學模式,大幅提昇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果。此外,整合OCW、MOOCs、NTUSpeech、GET等開放式線上課程及學習資源,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管道,與社會分享優質高教資源。NTUMOOCs累計總修課人數達453,413人,成功打造NTUMOOCs為華人優質MOOCs品牌,提升NTU MOOCs在全球高教影響力。在數位平台方面,研發建置新平台工具NTU COOL,NTU COOL數位平台工具,累計60門課程3500名師生使用;各學院開設實體線上混成教學課程超過200門、10,000以上人次修習,持續以創新教學需求為導向,開發具備個人化學習、影音互動、教學管理及數據分析功能之全校性數位學習平台,各學院亦積極建置專業領域之數位學習平台,如電機資訊學院互動式電磁教學數位平台、醫學院數位顯微影像教學平台等,提供學生優質的數位學習環境。
二、 發展學校特色部分
(一) 舉辦第43屆AEARU理事會及24屆年度大會及全球性之校長論壇
(二) 與日本筑波大學共同舉辦Campus in Campus國際會議。
(三) 歡慶九十校慶,邀請25 國 69 校 175 名代表訪校,包括 19 位校長 49 位副校長等匯聚參加校慶系列活動,超過 20 所大學為世界百大名校。
(四) 參與國際組織計有APRU(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EARU(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ASAIHL(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UMAP(亞太大學交流會)、SATU(臺灣與東南亞暨南亞大學校長論壇)等5個。
(五) 執行重點姊妹校合作「種子計畫」,共執行66項七個重點姊妹校計畫。
(六) 於海外教育計畫之推動,107學年度出國交換學生734名,訪問學生47名,短期/實習學生167名,海外暑期課程學生297名,總計為1,245名,其中交換/訪問學生人數較去年成長5.26%。
(七) 107學年度入學之國際學生,計有國際學位生244名、雙聯學位生27名、交換學生1,124名、訪問學生137名,總計1,532名(較去年成長1.86%)。
三、 提升高教公共性部分
整合弱勢學生需求,跨單位規劃社會服務、培力方案、文化傳承、語言學習檢定、健康促進、課業學習、國際交流、職涯實習等輔導方案及經濟支持,107年度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輔導助學專款補助人數為668人,輔導約3,494人次,補助金額達10,164,018元。
四、 善盡社會責任部分
(一) 為結合專業領域知識與服務學習精神,本校醫學院學生107年寒暑假籌組5支國內外醫療服務隊,共有309位學生及醫師參與,為偏鄉地區居民義診、進行環境衛生調查暨衛生教育宣導。因服務地點偏遠,費用龐大,臺大醫院更支援數萬元藥品及數十名醫師,活動結束並辦理「醫療服務成果發表及典範學習交流會」,鼓勵學生持續參與社會服務。另成立「印度拉達克醫療志工團」,為國際社會盡一份心力。
(二) 為表揚學生關懷社會、發揮利他精神,本校設置「臺大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並設置專款補助各學院推行「學生利他獎」予表揚鼓勵。另為協助「臺大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獲獎人實踐其理念,特頒給「圓夢計畫補助款」,以鼓勵其持續奉獻社會人群。107 年「臺大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得獎者如下:
(1) 蔡佳昇同學:致力於「苑裡掀海風」創辦及推展,規劃藝文、友善農業,並關心公共議題,引領人們看見農村充滿智慧的獨特生命經驗,改善城鄉關係;
(2) 陳力瑜同學:成立臺灣大學精神醫學紀實推廣社,從認識精神疾病出發,逐步進入不同的醫療機構,關懷病友,呈現病友的生命故事,降低社會大眾對精神病友的排斥;
(3) 慈幼會山地服務團:該社成立於民國 62 年,深耕定點服務於臺東海端鄉布農部落,與村民建立長期深厚情感,累計將近一千位臺大人曾參與過山服,團員畢業後持續貢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