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遠見雜誌台灣最佳大學評比
大葉大學榮登最佳私大30強 彰投雲地區私大第一

《遠見雜誌》公布的2023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大葉大學獲評為人文社科類大學全國第25名、私立大學第30名,這是對大葉大學卓越教學、產學合作、國際接軌、落實大學社會責任等辦學特色的肯定。
競賽勇奪大獎 教學成果豐碩
◎ 工學院、護理學院師生研發團隊勇奪「2023第九屆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六面金牌、「2023第十四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五金四銀
◎ 空設系榮獲2023「A+文化資產創意獎」競賽金獎,獎金十萬元
◎ 英語系學生榮獲「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計畫-世界改變者國際競賽」冠軍殊榮、「二○二三心靈大使」甄選獲選為第二名
◎ 多媒系學生「眠羊Shleep」榮獲「第九屆普洛影展最佳動畫片」首獎及「2023放視大賞動畫類3D動畫組」優選
◎ 傳藝學程學生「如夢夜話」榮獲第三屆 IM兩岸青年影展麒麟優秀短片獎
◎ 餐旅系學生榮獲「2023TUCC泰國極限廚師挑戰賽」二金二銀、「2023臺灣國際茶飲文化節創意茶飲比賽」冠軍、「TIC臺北國際廚藝挑戰賽」銅牌、「亞洲太平洋聯盟國際邀請賽美業交流競技暨美饌藝術美學」2金1銀1銅
◎ 觀光系學生榮獲「2023年第十二屆觀光精英盃全國遊程設計競賽」第一名
2023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 大葉大學勇奪6金

圖說:工學院與護理學院發明團隊在2023年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中奪得六面金牌
臺灣發明,世界發光!大葉大學以德國師徒制引領學生培養專業、發掘潛能,工學院與護理學院發明團隊合作,參加2023年第九屆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與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等16個國家的作品同台競技,參賽的創意發明作品涵蓋智慧防災、健康照護、生活應用等主題,勇奪6面金牌,多項發明都是產學合作的成果,顯見大葉師生的研發能量已成為產業的一大助力。
學界推動在地產業科技加值創新 通過件數彰投雲嘉第一

圖說:資工系師生研發之電力盒,結合物聯網系統計算碳足跡,可協助企業做碳盤查
為緊密鏈結在地企業,扮演企業夥伴角色,大葉積極參與產業公會,加入中彰投產學研聯盟,發揮產學能量協助企業解決實務問題,112年特色研發基地相關產學計畫案共62件,在地產學金額逾2,900萬,其中獲得學界推動在地產業科技加值創新計畫3案,共輔導33家企業解決問題、產品研發,並將研發成果專利化,共衍生7件專利申請中,透過計畫輔導企業通過政府研發計畫(如SBIR、國科會計畫等)共4案,計畫總金額逾670萬元。
產學攜手創造臺灣在地產業新價值 邁向綠色循環經濟

圖說:大葉大學藥保系與聖泉華生物科技公司產學合作,開發台灣米保養品
大葉大學藥保系蔡仁傑副教授帶領藥保系與生資系學生,與聖泉華生物科技公司合作,運用台南後壁所產的台梗11號米研發晶米胜肽系列保養品,為農業創造新價值,選用在地原料也可以減少生產製程的碳足跡,符合綠色經濟,相關產品已正式上市,可說是永續發展的最佳實踐。
另與康百氏製藥產學合作,開發台灣紅鹿角新應用,讓原本丟棄的鹿角霜變身成新穎的去角質膏,達到循環經濟再利用,透過新價值的開發,協助台灣養鹿產業的應用層面邁向永續,相關成果已提出專利申請。
副校長施英隆指出,大葉大學是一所產學導向的綜合大學,因應在地產業需求,建置七大特色研發基地,老師以德國師徒制帶領學生參與產學計畫,協助廠商開發新產品,輔導學生在學期間就能接軌產業,強化就業競爭力。
產學呼應SDGs 全台首創鋰電池回收技術 菲律賓學生到大葉取經

圖說:工學院投入鋰電池的回收技術研究,創新發明奪得專利及獎項肯定
大葉大學工學院李清華院長5年前針對電動車產業新興廢棄物車用鋰電池開發回收技術,取得兩項發明專利、一項技術轉移,已連續兩年在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榮獲金牌,獲得諸多媒體關注與報導,更吸引菲律賓學生來台取經。
另獲台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捐贈學校新台幣一百萬元投入資源循環相關技術研發,實驗室透過濕法冶金來回收電池中的有價金屬,不只是讓資源再生,也能避免廢棄物汙染環境的問題。
全台首座SDGs校園實踐場域 打造校園即講堂 攜手永續策略聯盟

圖說:大葉大學SDGs校園實踐場域開幕並成立永續策略聯盟,攜手國教端學校共同培育永續人才
大葉大學將研發基地擴散產學能量,深化鏈結SDGs,升級打造我國第一座實體鏈接SDGs校園實踐場域,規劃水循環再利用、友善栽植與生產、碳盤查森林碳匯、潔淨能源、日照樂活等五大SDGs校園實踐場域,打造做中學實體環境,研發教材與教案培育永續知識人才,更成立大彰化地區「永續策略聯盟」,將永續教育推廣至社區、國教端與機關團體,達到永續教育向下扎根、學生實務應用與產業落地鏈結三大縱向共創共學。
讓學生在校園中就能學習綠色知識,這項「SDGs校園講堂行動方案」榮獲「2023第三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結合校園講堂,開發環境永續教育STEAM微學程,以活化式的學習環境,培育永續知識人才。
更擴大推動SDGs相關活動,攜國教端與72所高中小學共同簽署大彰化「永續策略聯盟」,將永續知識、科普教育向下扎根,由內而外推廣至社區及國教端。112年開放場域導覽參訪「水循環再利用」校園實踐場域,已辦理15場課程,對象包含中小學、社區大學。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通過率高於全國平均 彰投雲嘉私校第一

圖說:大葉大學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通過率連續六年均超過50%,高於全國平均
大葉大學112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通過13件,通過率59%,高於全國平均通過率43.87%,為彰投雲嘉私校第一,且連續3年,獲選教育部遴選之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
為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改善教師教學品質,引領跨界跨院開創新型態課程革新,辦理「數位教學無限(∞)家工作坊」,進行種子教師拔尖計畫,教學力應用於創新課程,改變學生傳統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創新課程培育同學創造力與表達力,多媒系學生修習敘事溝通微學程,跨校組隊提案獲教育部iGER「學生提案最佳人氣獎」。
分層規劃跨域學習,將七個學院鏈結相關產業,推動22個跨域專業學程,學生修讀比率增加至57.8%;創建「D∞學院」新體制,培養多元跨域,建構校內跨領域教師社群,並設置三項微學程,學生依興趣選修,共有2,771修讀人次;通識課程融入體驗、實作等,並開設微學分課程30門,全方位打造跨領域人才。
台灣茶學人才搖籃 從茶科學到茶文化 競賽屢獲佳績

大葉大學深耕茶鄉產業人才培育,製茶技術暨產品研究基地辦理丙級製茶技術士證照輔導班,至今共開辦九期茶學領域碩士學分班,培育102學員,學員分布涵蓋臺灣十一縣市。配合USR計畫,將茶學融入課程並搭配一系列茶科學、茶文化課程與活動,培養茶產業人才。
茶藝競賽成果亮眼!餐旅系邱振嘉獲2022地方特色茶日月潭紅茶評鑑競賽台茶十八號種組頭等獎、藥保系學生茶席展演表現與製作的茶品榮獲金執獎高專組亞軍、季軍、精神總錦標,及金茗獎亞軍、三個佳作與精神總錦標。
本校已連續四年受邀參加南投茶博會,今年展出除了有茶學教育、茶葉研發的成果,也新增茶業與低碳SDGs的結合,從食品安全與永續觀念出發,結合科學與文化的茶產業育才成果。
培植國際學子 多元海外研修管道

圖說:護理系學生暑假前往美國紐約西奈山菲利普斯護理學院、西奈山醫學中心實習
大葉大學致力於國際交流,透過與名校結盟,配合教育部的學海系列計畫,推動學生赴海外研習進修,學生可參與短期進修、海外遊學團、海外移地教學、海外實習課程以及國際志工服務隊等多元化的學習機會。112年獲學海計畫補助405萬,彰雲投排名第二!且為112年度彰化地區唯一獲雙語計畫獎助的大學!
◎ 大葉志工團前往馬來西亞沙巴丹南籌辦高中營隊活動
◎ 應日系首位獲1+3跨國雙聯學位資格,3年在日本長崎外語大學修讀雙聯
◎ 應日系學生赴日本萬座海灘渡假村全日空洲際酒店、日本株式会社芦原国際ホテル、美松、新加坡日系無印良品等海外實習
◎ 餐旅系學生赴澳洲Eastern Tiger Restaurant、加拿大Roots 2 STEM實習
◎ 護院帶領學生遠赴泰國姊妹校清邁西北大學、美國紐約西奈山菲利普斯護理學院、美國太平洋大學視光學院國際交流
◎ 觀光系帶領學生前往美國洛杉磯的威斯汀博納旺蒂爾套房酒店實習
◎ 視傳系學生赴英國倫敦影視製作執行與設計策展實習
◎ 空設系安排學生到日本ICS設計專門學校、香港企業、西班牙實習,參加日本Circle四國聯展、中國浙江設計工作營,與義大利卡拉拉美術學院交換學生
提升多元助學金扶助 證照加值成就好業

圖說:運健系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大四連泓凱指導學妹梁少薇首度參賽奪健美銀牌
為鼓勵學生考取專業技能證照及檢定,以學習方式取代打工的機制,規劃自我學習與練習證照考試之相關助學金,補助經文不利學生負擔高額考照報名費,增加學習機會並強化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亦提供考取後之獎勵金。
112年大葉大學應屆畢業生持有專業證照的比例為25%,其中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持有專業證照比例達20%。其中,餐旅系、烘焙學程考取飲料調製乙級技術士證照通過率85%,遠高於全國通過率三成;護理師、驗光師國考通過率高於全國平均;TBSA商務企劃能力進階檢定證照、國際禮儀接待員乙級證照通過率達100%,且另有16位學生考取ERP軟體應用師、6位學生考取管科會ACCBE經營分析師證照,均展現大葉各領域輔導學生取得證照,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亮眼成績!
提供專題研究助學金 以學代賑強化專業

圖說:餐旅系、烘焙學程學生參加飲料調製乙級技術士證照考試,通過率高達85%
秉持本校「產學導向之綜合大學」定位,為深化學生實作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特設專題研究助學金,各教師之實驗室提供學生進行專題研究,由老師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參與相關實驗並接受專業指導,自大二、大三開始可依自己的興趣選定研究領域。
運健系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參與專題找到自身未來的發展興趣,首度參加健美競賽榮獲兩大獎項;餐旅系學生獲得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補助,取得澳洲Eastern Tiger餐飲實習的機會;藥保系學生參與國科會大專生計畫並參與在地廠商產學合作,研究經歷獲肯定錄取數間公私立大學碩士班。
尋跡里山 八卦台地 勇奪金鵰獎永續微電影銀獎

圖說:大葉大學USR「尋跡里山‧八卦台地」紀錄片,榮獲「2023第七屆台北金鵰微電影展」銀獎
大葉大學USR團隊老師帶領學生走入社區,協助當地居民打造八卦台地為里山精神實踐場域,公益行動留下影像紀錄「尋跡里山‧八卦台地」,這部微電影參加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3第七屆台北金鵰微電影展」,榮獲永續微電影銀獎。
環境工程學系教授陳宜清表示,大葉大學一直致力於推動環境教育,協助地方永續發展,環境教育中心團隊連續五年執行USR計畫,以八卦山台地的芬園鄉、彰化市為執行場域,攜手農會、社區、國小等單位,將環境永續概念融入活動,輔導社區發展小旅行、生態體驗、文創商品,開創八卦山聚落「生產、生態、生活」的新價值,吸引青年回流。本屆影展共計有91部影片參加,「尋跡里山‧八卦台地」能夠獲得永續微電影銀獎的榮耀,是對大葉大學促進地方創生的肯定。
接軌國際減碳趨勢 協助企業提升自主碳盤查能力 培育淨零人才

圖說:大葉大學輔導在地企業淨零碳排,幫助企業達到減碳的目標
因應全球淨零排放意識與歐美碳邊境調整機制趨勢,本校2022年成立產業淨零碳排輔導團,協助彰化在地產業因應循環經濟時代,對內積極培育淨零排放人才,對外輔導在地中小型企業盤查作業與低碳轉型諮詢,幫助企業達到減碳的目標。
本校輔導企業減碳之相關計畫件數快速增加,目前服務高達31家廠商,區域遍及彰化、台中,藉由服務串聯在地產業,每家廠商至少2-3次現地輔導,由專業師資開設碳盤查課程,協助廠商初步盤查,並訂定逐年減碳之目標,邁向提升低碳化、智慧化。
校內師長透過課程導入淨零排放新知,並帶領學生參與淨零排放計畫實作,開發現場環境品質監測、電能監測模組,引導學生啟動「做中學、學中悟」之主動式學習模式,培育淨零人才。
資工系蔡渙良主任帶領學生開發空氣盒子與電能監測系統,電力盒結合物聯網系統計算碳足跡,落實節電,挑戰「2023綠點子國際發明暨設計競賽」勇奪金牌,並將研發成果應用在產業碳盤查中,培育智慧科技永續人才。
跨域科技導入創新運用與農業加值 開啟田中田尾新視界計畫

圖說:大葉輔導田中在地店家取得政府補助,辦理異國料理教室,協助新住民融入社區
大葉大學透過「田彰百家葉」平台協助田中田尾商圈發展,輔導田尾公路花園協會培育人才,將數位科技應運導入田尾在地人才培訓,辦理跨場域交流會,以及輔導田中在地店家爭取政府資源、協助場域店家導入電商資訊系統、打造特色在地遊程,為地方形塑新亮點,吸引青年返鄉,邁向城鄉永續的願景。
大葉與田中在地店家-女人香臭豆腐聯手協助田中北路社區取得政府補助,辦理「跨文化美食廚藝教室」,協助田中新住民融入在地社區,並推廣多元文化讓新舊住民相互交流,增進彼此間的理解和互信;輔導田中觀光發展協會開發在地小旅行,規劃深度在地體驗遊程,爭取經濟部補助72萬元補助辦理專家踩線遊程活動,設計「田中時光迴廊散步去」及「田式旅人渡假行」農村體驗創新遊程及「一日城鄉 綠色輕旅」綠色遊程,將人潮帶入田中,促進田中觀光;並與騏璣科技公司合作爭取經濟部計畫,協助田中16間店家導入線上點餐、購物系統,輔導田中農村再生轉型。
大葉大學英語系攜手中小學 結合永續趨勢推動英語教育

圖說:英語系師生持續推動扶英計畫,中外籍老師與國際學生帶領員林高中學生認識SDGs
大葉大學持續推動公益活動-扶英計畫,英語學系發揮大手攜小手的精神,老師帶領系上學生及境外生們一同為大西國小、大園國小、員林高中、田中高中等學校服務,並舉辦英語營,邀請鄰近的村東國小、村上國小、三春國小、東山國小、大村國小學童參加,推動英語教育向下扎根。
張智惠副教授協助大園國小辦理夏日樂學英文營,以世界文化為主軸,融入環境教育與永續議題,引發小朋友學習英語和認識世界的興趣。鄭冠榮主任帶領來自法國、印尼的境外學生前往田中高中,透過異國歌曲交流,帶領高中生學習英語,認識不同國家的文化。
員林高中暑期英語研習營則是以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為主軸,有大葉大學英語學系中、外籍老師與國際學生結合遊戲互動,帶領高中生認識永續議題,培養多元觀點。扶英計畫英語營則以「動物派對」為主題,幫助小朋友認識動物並學習相關英文,並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境外學生參與,引導小朋友學習正確的發音與外國腔調。
青銀共創永續健康老化服務模式

圖說:護理學系提供樂齡健康諮詢及衛教宣導,利用健康財富箱計算社會投資報酬率
透過鍵結社會參與過程,融入青銀共創概念,讓護理系的青年學子與社區高齡銀髮長者相互交流,培養銀髮長者健康意識與行為,達到永續健康老化的目標。配合公部門政策推行,如季節性流感接種活動、整合式健康篩檢等,創造學生執行衛生政策的學習機會,師生除了在社區中扮演了健康照顧提供者外,同時也是觸媒者。
如舉辦跨系合作「大葉重陽敬老,文德社區傳愛」活動,透過口腔運動強化長者口腔肌肉、失智篩檢活動及早讓長者警覺,以及量測血壓、血糖及小腿圍,以篩出代謝症候群及肌少症活動,讓50位長者以自覺同等值的健康鈔票投入健康財富箱,除了讓民眾除新思考健康的價值外,也同時讓學生檢視活動對民眾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