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迅速發展的知識經濟世代,臺灣健康照護體系也面臨極大挑戰。本校第二期第一階段計畫以培育「後疫新時代智慧健康永續人才」為目標,融合人本關懷、跨域創新、智慧健康與社會行動四大元素,亮點成果摘錄如下:
【教學創新精進】
- 全面導入程式設計課程,開辦3項人工智慧微學程,培植數位跨域人才:鏈結資訊能力檢測輔導學生分級修讀Python(I)或(II),修讀比率自33%提升至84.58%;開辦AI醫療與健康照護、咀嚼吞嚥醫療科技與資訊等微學程,修讀與修畢人數達403人。
- 學院聚焦「健康促進與專業實踐」,運用智慧科技翻轉醫學教育:整合AR、VR及AI智慧科技,於解剖教學中結合3D Slicer與VR,與口腔顎面外科合作取得頸部神經變異3D模型,提升學生專業與3D建模技術;另運用AI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判讀口腔鱗狀上皮細胞癌淋巴結蔓延,準確度由50%-75%提升至100%。
-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累積通過件數居私立醫學院校首位,7名教師獲全國教育殊榮:近七年獲教育部核定163件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通過件數居私立醫學院校首位,且各學院皆有教師具備計畫執行經驗。近五年更成就7名教師獲教育界最高榮譽,包含3名師鐸獎、1名星雲教育獎、1名教育家-人物典範、2名學校體育奉獻獎。
【善盡社會責任】
- 善盡社會責任,創建韌性校園與多元影響力:書院教育融合SDGs,提升院生對SDGs的認識與理解;建置智慧黑板與AI智慧館員等數位服務,縮短數位設備復原時間至4小時,提升智慧節能與防災效能;聚焦40鄰里,推動健康促進與音樂輔療等多元服務,並透過「高醫大學城數位影音平台」傳播知識,深化社區連結。自110年起發行「大學社會責任報告書」,連續三年獲「台灣永續獎永續報告類」肯定。
【產學合作連結】
- 學生實習通過率逾九成,職涯銜接成效卓著:20學系安排學生業界實習,111-112學年度共2,874名學生參與,通過率高達99.55%。醫藥衛生學門畢業生認為所具備的專業能力與目前工作需求相符程度達86%以上,展現實習助力職涯發展的卓越成效。
- 學術與產學實務雙向並進,研究暨創新能量全面躍升:開設暑期研發技術培訓等課程累積學生研發能量,「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通過率穩定在四成以上;結合創新課程、創意工作坊與創業競賽積蓄產業實務,師生屢獲全國創新創業競賽佳績。
【提升高教公共性】
- 落實多元輔教,學習表現穩步提升:本校對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的關懷觸及率達100%,並透過個別化課業輔導,使國考通過率自106年70%提升至113年82.35%。
- THE大學影響力排名表現亮眼,SDG3、SDG4、SDG5、SDG10獲國際肯定:本校在2024年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SDG4「優質教育」及SDG10「減少不平等」位居全球前25%、全國第9名與第8名,展現對教育奉獻與支持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的卓越成效,延續109年「大專校院完善就學機制」績優獎的肯定。
上述摘錄之亮點成果展現本校於教學品質、社會責任履踐及研創能量等面向已有多項創新突破,未來也將以此成果為碁石持續升級整體辦學教育,擴散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