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A-教學創新精進
培養學生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關鍵能力
(1)強化資訊應用能力,培育未來數位公民:A.113年度成立2個AI人工智慧教師社群,為AI-理學院程式設計與人工智慧社群及文學院AI-文學及教育社群;B.培育數位科技跨域人才,新設2個微學程,曾修讀數位科技跨域學程人數為113年度4,251人。
(2)培植STEAM跨領域人才:開設「科學大數據探索微學程」、「文化創意與多媒體微學程」等提供學生選讀,強化自我跨領域學習與整合能力,達475人次選讀;另每學期辦理自然科探究與實作教案設計及專題研究課程競賽,激發學生發展優質教案或專題研究機會,提升設計和實施探究與實作課程的能力。
(3)融合通識與專業課程,探究生活與公共議題:配合素養通識課程,強化學生對人文素養與在地關懷的參與, 113年度開設30門,計1,761人次修讀。
培養學生跨領域關鍵能力
(1)塑造跨域教學模式,建構多元學習環境:A.增設跨域課程:推動開設跨學院特色通識課程,113年度開設62門、3,528人次;B.營造性別友善跨域學習環境,透過校園的各項性平宣傳活動及雲端學院建置「性別平等:同志的社會處境」數位教材,有效宣導性別友善的學習環境;C.鬆綁輔系、雙主修並健全課程學程辦法:輔系學分調隆至20-30學分,雙主修學分調降至45-55學分,調降學程修讀學分數至15學分,未來調整跨系所選修學分限制至16學分,強化學生跨領域學習意願。
(2)模組主題聚焦,精進知識整合:A.開設主題式模組課程,113年度開設20門主題式模組線上課程;B.推動專題式學習,培養學生累積跨域、專精的問題解決能力,113年度計有4,744人次修讀。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關鍵能力
(1)推進自主學習,強化問題解決:A.開設自主學習為導向的課程,113年度開設377門;B.推動百萬專題探索,113年度分別補助80組、215位學生。
(2)推動自主學習模式,善用數位平台資源:A.推動自主學習,辦理生成式AI自主學習專題競賽,113年度計139人參與;B.善用數位平台資源,學生可透過本校雲端平臺或ewant進行自主學習,每日平均約8,300人次師生使用,教師教材上網率約51%。
(3)建構媒體識讀能力,判讀訊息真假虛實:A.培養媒體與資訊素養,113年度邀請專家進行1場講座,培育學生獨立學習和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B.豐富學習型態,建構媒體意識價值,於雲端學院建立媒體識讀與法律思辨數位教材供學生自學。
強化教學支持系統
(1)完善教師教學行政支持系統:A.成立教師專業社群:113年度成立15個教師專業社群;B.113年辦理創新教學知能成長3場及研習工作坊55場;C. 強化助理機制, 113年辦理23場次教學助理研習工作坊,於338門課程配置380位教學助理,且成立3組教學助理學習社群;113年共遴聘5位運動績優教學助理;D.引進業界師資協同教學,113年度104門課程,共邀請139位業界師資,受益學生達5,328人次。
(2)精進學生能力檢核,落實人才培育:A.運用UCAN之共通職能及專業職能進行施測與診斷,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興趣探索及職能診斷,協助學生瞭解自己的職涯發展方向,以利加強職場就業相關職能的學習動機;B.畢業生流向調查:持續透過多元化畢業流向追蹤機制,定期運用CATI系統進行「部版畢業流向調查」,追蹤畢業滿1年、3年及5年的校友情況。每年平均調查約6,000名校友,問卷回收率穩定維持在59%。除執行「部版畢業流向調查」外,亦新增自訂問項,以深入了解校友的職場就業情形(如雇主機構、部門及職稱)。結合招生數據、外部產業趨勢及校友回饋建議,提供各系所競爭力與發展方向的分析報告,滾動式檢討與調整經營方向的重要參考依據。
|
|
圖說:百萬專題探索-學生參與第29屆分析技術交流研討會
|
圖說:生成式AI自主學習專題競賽合照 |
面向B-善盡社會責任
學校整體校務發展與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相關之具體制度與承諾
(1)整併本校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與教學發展中心為「大學社會責任暨創新教學發展中心」,由一級單位主管擔任中心主任,總籌推動大學社會責任相關事務,並主導各項社會責任議題,制定發展目標。
(2)訂定「大學社會責任與實踐績優教師獎勵與遴選要點」,每年遴選傑出USR教師1名與優良執行教師數名並給予公開表揚與獎勵金。
(3)支持教師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之大學社會責任(USR)專案類別計畫:鼓勵教師結合研究、教學與服務,達到參與USR之制度落實,具體成效在113學年度通過教育部核定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大學社會責任專案共計4件。
(4)113年培育社會實踐行動方舟計畫申請第四期USR計畫
原計畫
|
第四期USR計畫
|
校園落葉樹枝再製生物炭於淨水濾材產品開發
(社會實踐行動方舟)
|
綠色農業,彰雲優鮮計畫
|
嘉慶君遊中臺灣數位走讀(社會實踐行動方舟)
|
「韌性彰濱:氣候變遷下彰化濱海環境與產業永續計畫」(與第三期USR計畫:美蜊芳苑、寶蜆大城計畫合併申請)
|
學校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整體組織運作
(1)整合本校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與教學發展中心為設置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社會責任暨創新教學發展中心:推動USR相關事務,主導各項社會責任議題並制定發展目標,審核及篩選USR相關議題提案,
(2)校級USR教師專業社群:以聚會/講演/工作坊形式,進行專業知能分享與交流,截至113年10月共計辦理69場次教師增能講座、經驗分享會與工作坊,帶領USR社群教師進入計畫場域進行踏查與經驗交流;參與社群教師由20名成長至38名。
(3)本校大學社會責任暨創新教學發展中心主導推動校內大學社會責任相關業務,並透過校內各單位的相互支援與協助。
單位
|
負責內容
|
大學社會責任暨
創新教學發展中心
|
總籌推動本校所有與大學社會責任相關之事務,並負責協調USR計畫團隊與校內單位之溝通
|
教務處
|
協助大學社會責任之教學資源、教學發展及課務相關業務
|
學務處
|
協助辦理USR、SDGs及永續議題之學生活動,並於大型學校活動進行USR宣傳與價值倡議。
|
研究發展處
|
協助教師升等、評鑑及相關獎勵補助業務
|
通識教育中心
|
開設USR微學程、彰化學並協助教師在必修特色通識課程加入在地連結等社會實踐相關議題
|
院/系單位
|
協助USR計畫規劃課程內容/學分學程
|
學校成為區域發展、地方創生推進者的整體作為
本校專業服務團隊於112-113年辦理諮詢服務141場次;辦理50場次綠能教育、海洋環境、永續環境、跨域教學種子教師/志工研習活動;培育USR種子教師及志工4,428人次,並透過諮詢服務,累積與地方利害關係人共同合作的意願與能量,專業諮詢服務團隊執行成果如下:
專業服務團隊
|
執行成果
|
彰化在地
專業諮詢
服務團隊
|
組成跨領域諮詢團隊,針對各類彰化在地議題,與地方政府、企業與民眾共同討論,提出專業諮詢與輔導,協助地區發展。
|
翻轉教育
專業諮詢
服務團隊
|
結合教育學院、理學院、文學院、師資培育中心、學輔中心、科教中心與雙語中心共同協助1.因應108課綱,厚植基本學力、資訊應用能力以及生涯規劃知能;2.發展符合地方需求並具複製教育支援模組;3.透過教學創新、人才培育及駐點實踐,解決偏鄉專業師資及諮詢人員不足缺憾。
|
永續環境
專業諮詢
服務團隊
|
結合理學院、文學院、管理學院、科技學院與環教中心1.推動環境教育工作;2.整合彰化農漁村發展協會、環境教育保護協會、水產養殖產銷班、生態推廣機構,以彰化食研基地為示範推廣基地,推動農漁村產業升級和環境教育發展。
|
綠色能源
專業諮詢
服務團隊
|
結合工學院、管理學院、科技學院1.發展符合108課綱精神之彰化在地敎育教材與教案;2.推動能源管理碳排放證照;3.推廣屋頂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
|
人文生態
專業諮詢
服務團隊
|
結合文學院、工學院、理學院與教育學院1.發展生態復育園區,倡議生態永續;2.將生態理念連結在地中學教育;3.辦理五感園藝:彰化樂齡綠色工作坊引導長輩親身體驗園藝治療活動,促進交流與身心健康。
|
學校推動社會責任實踐而進行之課程結構調整與教學改變
(1)透過通識課程,進行大學社會責任之扎根育苗: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課程,113年開設18班生命探索發展與實踐課程;「USR多元學習微學分課程」,109-113年開設21門USR多元學習微學分課程。
(2)設置「大學社會責任微學程」:累計44位學生取得「大學社會責任微學程」資格。專業課程包含:6門在地文化課程、5門環境議題課程、6門企業管理課程、14門教學實踐課程、13門智慧綠能課程、藝術療癒與社區規劃類課程與8門專題實作實踐等相關課程。
(3)推廣在地文化與淨零永續:與國際處合作帶領16位外藉師生至彰化芳苑踏查體驗臺灣彰濱特色風情與文化,與學務處合作辦理淨零永續工作坊,透過系列活動辧理,培養學生環境永續觀念。
(4)課程面培訓成果: USR團隊學生協助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榮獲海洋研究優秀調查志工獎、獲得環境教師證照;學生透過綠能微學程的學習與指導通過國科會大專生計畫「整合GIS與AIoT於微電網能源管理應用」;參與國立中正大學辦理「2024台灣企業倫理創意短片競賽」獲得優勝。
|
|
圖說:彰化學課程彰化市實地走讀 |
圖說: USR教師社群都市綠化與植栽實作工作坊 |
面向C-產學合作連結
落實總整課程措施,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1)總整性課程學習培養產業所需人才:
A.全國創新實作競賽:為激發學生之創新思考及實作能力,與彰化縣產學精進協會合辦「全國大專院校產學創新實作競賽」,競賽主題包括「綠色科技」、「機械自動化及手工具創新」、「資訊與電子」、「人工智慧及其應用」共四組,合計211隊報名,173件作品(531位學生)進入決賽,確實激發學生創新思考及實作能力。
B.專題實作強化學生實務能力:訂定「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獎勵要點」,113年申請76件,核定35件,共補助184萬餘元。
C.校外實習課程:113年度大學部學生參與實習共48人(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12人、輔導與諮商學系36人),碩博班118人(復健諮商研究所34人、輔導與諮商學系63人、輔導與諮商學系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班21人),合計共166人。
D.專業精進:社會工作師、諮商心理師需完成實習後方能考照,輔導與諮商學系113年度通過前述高考人數合計44人。
(2)深化產業合作與人才培育:
A.跨院開設學程培育專才:112-113年跨學院開設半導體產業學分學程、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微學程、金融證照與實務學分學程等,計開課119門,261人次修讀,此外,「智慧鑄造與製造產學攜手合作專班」開設12門專業課程,118人次修讀。
B.智慧微電網示範系統,整合產學研究資源:建置寶山校區綠能小屋,運用於計畫研究與推廣綠色能源科技。開設綠能相關課程如綠色能源科技、配電系統模擬與分析等,以培育綠能與風電人才。此外執行教育部USR計畫「彰化風光風光彰化」,以綠色科技為基礎培育學生,學生專題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培養在地關懷與專業能力。
C.推動碳盤查,培育專業人才:辦理「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標準主導查證員實務研習班」,培訓師長通過認證,113年獲經濟部產發署核定通過「碳盤查加值應用計畫」14件,輔導企業碳盤查及培訓企業人員具備碳盤查能力。
(3)彈性學制:
A.產業學院深化合作培育產業人才:與矽品精密工業合作開設「半導體產業實務人才培育專班」,規劃3門9學分必修課程,25人獲錄取。
B.產學攜手專班培育智慧人才:113學年度開辦「智慧機電整合應用專班」,招收26人。
C.五年一貫縮短修業年限減免學費負擔:碩士先修生正式成為本校碩士班研究生後,在大學期間所選修之研究所課程,得全部申請抵免,本校113年度預備研究生上修研究所課程人數達218人,免收學分費金額2,488,480元。
(4)學生職涯轉銜輔導:
A.職涯分享提升學生競爭力:113年度舉辦職涯培訓講座5場次,150人參加,其中財務金融技術學系邀請明台產險新種保險業務部、三商美邦人壽等職涯分享,學生反映熱烈。
B.徵才熱烈提升就業機會:113年度舉辦徵才說明會4場次,280人參加,其中會計學系邀請台灣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勤業、資誠、安侯)校園徵才,學生應徵踴躍。
C.見學參訪拓展實務視野:113年度舉辦企業參訪2場次,122人次參加,其中會計學系每學期辦理台灣勤業會計師事務所及巨大等參訪,學生獲益良多。
提升研發技術能力,深化產學合作機制
(1)在創新發展研發未來階段:
A.薪火相傳蓄積研發能量:訂定「薪火相傳研究傳習補助要點」,由校內資深且研究表現佳的教師透過一對一指導與合作的方式,傳承學術研究經驗及解決問題的技巧與學生參與計畫之能力,並輔導其申請國科會專題研究型計畫、產學合作計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及政府部門計畫。
B.國際交流提升學術量能:博士生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透過與國外各專業領域研究人員學術交流,可提升學術量能:113年上半年補助1位博士生,補助金新台幣28,847元。
C.跨域組隊合作爭取整合型計畫:鼓勵教師組成研究團隊,爭取國科會跨領域整合型研究計畫,113年組成2個研究團隊,補助2件整合型計畫,金額達984,000元。
(2)在創意育成產業輔導階段:透過訪視廠商、盤點議題,媒合不同領域師長企業診斷,提供廠商周延的建議,學生團隊完成個案分析,解決產業議題
A.輔導園區推動產學合作:113年度執行「產業園區智慧科技加值創新跨域推動計畫」及「產業園區跨區低碳轉型整合推動計畫」,分別輔導福興埤頭田中及大里產業園區,完成企業訪視67家,媒合教師輔導企業申請政府補助計畫9案、自主產學合作案1案,學生參與產學合作或專題研究共37人。
B.協助企業申請補助促進轉型升級:113年協助廠商申請政府研發補助中央型或地方型SBIR、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個案補助計畫及其他政府計畫共12案。
C.訪談探勘媒合計畫:探勘訪談34位師長,媒合6位師長申請計畫,已獲通過1件。
(3)在創新研發永續未來階段:
A.鼓勵創新提供獎勵:113年1位學生申請發明專利獎勵,核給獎學金3萬元。
B.推動師生創業促進產業創新:111年度獲國科會科研創業計畫,於112年成立衍生企業公司「安特爾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3年獲經濟部科研成果價值創造計畫,且本校進行第二次技術作價。該公司參加亞洲生技大展、臺灣國際農業科技展、ICE2024世界昆蟲年會(日本京都)等,展示創新病媒蚊防治技術,並分享螞蟻研究成果,已獲得日本製藥大廠合作機會。
精進師資培育課程,提供多元就業進路
(1)師資培育課程精進:
A.雙語師培課程:本校雙語研究中心112-113學年度培育雙語教學專業與應用人才共103人。
B.提升師資生應用數位科技教學能力:開設教學資訊力微學程,112-113學年度共計開設16門「教學媒體與運用」,計595人次修習;又於112學年度第2學期新增「數位學習概論」,計7人修課。
C.112至113學年度第1學期共8位師資生完成8學分(必修4學分與選修4學分)取得本微學程證明書,續將主動提供資訊予修習前述課程之師資生本微學程資訊,鼓勵其完成8學分取得微學程證明書。
D.裝備十二年國教所需探究與實作教學能力:112-113年開設「探究與實作課程設計」9班及「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專題」8班,267人修課。期末辦理競賽,培養專業及實作能力,計44隊,176位學生參加。
E.推廣科學促進教育平權:理學院與科教中心合作,指導高中生研究並開放實驗室,並輔導偏鄉教學,促進科學探索與學習機會。
(2)師資生教育實習:
A.實習輔導成效良好:112-113年度輔導610位學生參與教育實習,與293所機構合作,透過1275位輔導教師與166位校內教師,落實三聯合作,學生實習全數通過。
B.講座輔導適應實習:112-113年辦理8場講座,涵蓋教育實習全程,協助師資生適應教育現場。
C.擴大合作互惠增強實習支持:113年與193校簽訂實習契約,並新增互惠條款,如課程與教材教法合作開發、圖書資源共享,以提升師長輔導意願。
D.實習輔導成效佳:本校112學年度第2學期教育實習輔導情形調查結果:實習學生認為實習指導教師相當專業用心項目,非常同意達77.8%。
(3)師資生就業輔導:
A.多元強化師資生備考:師資生組讀書會研讀考科,112學年度下學期計18組98名參與,113學年度上學期計23組130名參與,師培中心與9系所辦講座、模擬測驗助備考。
B.增能座談提升就業:112-113年辦理教育實習返校座談40餘場,分享班級經營、探究實作課程設計、雙語教學與AI增能工具、教師甄試經驗等。
C.公職學程助力職涯發展:113年4月2日與彰化縣政風處合作辦理廉政講座,共計93人參加。
|
|
圖說:產學攜手培育產業未來人才 |
圖說:全國創新實作競賽激發學生創造力 |
面向D -提升高教公共性
(1)專案基金賦能,安心就學:推廣「萬人點燈,千人領航」之募款理念,113年募款共獲500萬元。
(2)「木棧通道」之入學端保障及增加經濟不利學生入學機會:A.身障獨招:穩定提供身障獨招名額,113學年度共提供25個名額。B.原民招生:每學年以外加名額招收原住民族學生,113學年度共提供168個名額。C.原民專班:113學年度提供30位名額。D.揚鷹分組、優先錄取:本校自107學年度起,學系於個人申請管道提供部分名額優先錄取經濟不利學生,另自108學年度起,於個人申請管道增設揚鷹招生分組,供經濟不利學生報考。自113學年度共提供28個名額予經濟不利學生。E.減免甄試費與補助交通、住宿費:減免經濟不利學生報名甄試費與補助交通、住宿費,自113學年度共補助約3萬元。F.關懷在地,扶持偏鄉:透過辦理微課程、入班宣導等招生活動,113學年度,共辦理19場入班宣導;11場微課程;open house共辦理5場。成功將本校教學資源與特色傳遞至在地與偏鄉學校,達到培育在地人才,扶持偏鄉學子。
(3)全方位關照弱勢學生整體學習歷程:本校「揚鷹計畫」設立全方位輔導機制,包括生活、心理、學業及職涯四大面向,透過親師指導,從旁給予學習方針隨時關懷學生就學需求。113學年度獲補助學生共303人。
(4)輔導原民生及推動原民教育:辦理全民原教活動包括文化講座、部落參訪等活動,共12場。且定期進行跨單位會議,且每年邀請校外具原住民族身分之教育學者、專家擔任委員召開原民諮詢委員會。
|
|
圖說:揚鷹生校友學長姐經驗分享 |
圖說:啟導揚學實作課程教案訓練 |
國際專章-國際化行政支持系統
國際化人力及行政資源
(1)境外生服務專責機制:113年設置14名專責人力處理國際、涉外及境外學生行政事務。
(2)華師教學支援系統:聘任適足之華語教師,提升境外生華語學習品質。
(3)國際行政專責人力知能培訓:113年結合境外生多元文化活動及國際行政人員知能培訓活動,強化各單位行政及輔導人員外語溝通能力與跨文化素養。
境外學生學習支援
(1) 華語課務與學習支援:為培養本地生華語教學第二專長,113年辦理2場華語小老師/學伴培訓課程;亦開設10門非學分華語課程,補助38名學生修習華語文課程及報考華語能力測驗,激發境外生學習動機與報考意願。
(2)教務行政支援:113年教務處聘用1名辦事員專責外語教務諮詢窗口,並完成建置Google Translate多語翻譯套件於本校官網以及國際處、學務處、人事室、工學院與理學院等5個單位網頁,提供境外生學習支持。
(3)專業/通識課務與學習支援:本校持續依獎勵教師全英語授課實施要點,鼓勵教師開授全英語課程提供境外生修讀,並發給獎勵金,113年獎勵50名教師,55門(72班)課程。
(4)交流活動:113年共辦理2場全天性文化體驗活動,引領境外生探索在地教育文化景點與產業,促進多元文化之理解與素養。
(5)系所/學程學習支援:113年各學系/學程選任34名師長擔任國際導師,提供境外生相關輔導資訊,並招募121名境外新生學伴協助其適應校園生活及解決課業問題。
外籍教研人員工作支持
(1)建立適當之聯繫窗口及專責人員:人事室窗口預計於通過語文檢定後上任。
(2)建置外語介面或專屬網站:業將校內教師法規文件翻譯成英文版,並完成設置網站多語翻譯套件。
輔導境外學生畢業後留臺工作
(1)提供境外學生實習與留臺就業資訊與輔導:113年共舉辦2場僑外生畢業職涯講座,並提供中英雙語說明手冊,以雙語講解畢業留台工作措施。
(2)辦理業界參訪活動:113年辦理2場企業參訪活動。
|
|
圖說:外籍生體驗臺灣文化 |
圖說:企業參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