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深化發展創藝教研實驗:
一、活化教學內容應用,學習選擇多元化:112年度至本年度(113年)之多元學習跨域課程共計有59門課程、受益學生929人次、參與業師134人次,持續興辦既有體制外之跨域實作課程。
二、發展各院系所專業跨域特色:本年度共發展12項具備專業領域及跨域特色之「前導型計畫」,包含漢式木建築材種鑑別、視覺傳達數位設計力培育、金工首飾加載視觸覺感官之跨域實驗、VR即時渲染動畫製作、AI科技影像內容創作、混音/錄音取樣之聲響實驗、數位表演新媒體節目製作、大學社會參與藝術實踐、日本當代表藝團隊駐地創作等特色內容,透過資源挹注,深化培育教研實驗成果,集中式發展學校特色。
貳、形塑全方位產學培育平台:
一、貫徹學用合一,積極推動實務成果:「文創工作室」著重育成學生團隊專精研發藝術創意實踐及商轉模式,如112年度遴選14組團隊共36件作品、本年度遴選20組團隊共36件作品,並於近期有學生團隊「五花映像」之短片作品《五花肉》榮獲2項國際影展桂冠:進入墨西哥「Mirada Corta Short Film Festival」準決賽名單、進入土耳其「Internatıonal Uşak Short Fılm Festıval」決賽名單。
二、拔擢優秀學研創作人才,開發深度創作:「藝術星火計畫」透過每年頒發獎勵給予10名碩博士生進階開發學術研究或其展演映作品,為其充值立足學界及進軍產業界之堅強實力。本年度亮點為六自由度(6DoF)互動模式VR紀錄短片《戲院與我》,配合文化部「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畫」於「TTXC台灣文化科技大會」進行公開展示,亦經文策院選拔前進位於日本幕張展覽館之「2024 XR & Metaverse Fair Tokyo」設立文化科技臺灣館並進行商務洽談。
參、當代國際藝文產業鏈創生:
一、國際移動力逐年增值:於112年度補助9組團隊共42人及本年度補助12組團隊共43人參加歐、美、亞多國之國際教學展演競賽,相較於111年度出國展演獲補助案件(4組團隊共7人)有2至3倍成長,大幅提升教職員生之教學與創作內容至國際級水準,使本校藝術量能具備國際能見度。
二、以校級量能活絡在地藝文生態:自105年度迄今,「大臺北藝術節」分奇、偶數年推出自製節目,如112年《無垠之漾》、113年《時空邊界》,均邀請來自歐亞各地國際學人來校共演,本年度亦有12名學生獲得與日本團隊合作機會;同時,亦透過以軟景取代實景的AI生成技術,協同金曲樂團「A_Root同根生」共演《你很奇怪ㄟ!》創意國樂劇場,邀請北北基桃地區12所國小(含新北市偏鄉學校5所)共815名師生,促進文化近用權,為藝術扎根實踐社會責任。
肆、進階落實藝術教育國際化:自112年度起推動國際化行政支持系統專章,已辦理華語課程57週共45人次(外籍生)、國際經驗暨職場經驗加值講座24場次共711人次、教職員EMI教學工作坊13場次共173人次、國際文化及跨域交流活動13場次共1045人次、國際藝術營共322人次。透過國際延攬策略及擴大文化交流,改善外籍師生教學與學習品質,期深化本校國際教研展演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