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創新精進】
分項一:推動素養導向課程促進
本校積極推動資訊科技領域課程,資訊類學生透過課堂學習精進專業技能,如資工系「Computer Vision and OpenCV」及資管系「前端網頁程式設計」、「Javascript、C++程式設計」等課程;非資訊類學生則透過結合實務應用的課程,如文創系「Davinci Resolve影音剪輯教學體驗」,提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112-113年學生修讀程式設計課程比例超過90%,非資訊類學生修讀人數逐年增加。根據UCAN「資訊科技應用」職能診斷結果,學生在此領域表現持續提升,顯示其數位智能日益增強,為未來AI教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並促使學生具備應對AI時代挑戰的能力。
分項二:落實多元創新教學實踐
推動跨域學習與教學創新,調降專業學分並自113學年起增設日間學士班學生畢業前修畢至少9學分之跨域學分,至113年設有22個學分學程,修畢人數逐年增長。教師透過專家指導與教學成長社群,113年度開設多門問題導向與跨域課程,實踐教學創新。
推動學院特色教學亮點計畫,透過資源投入與教師培訓,推動資訊、STEAM及人文教學發展,提升學生跨領域能力、問題解決力與批判性思考,鼓勵並引導學生參加國內外競賽,頻獲大獎。如機械系學生參加「2024國研盃智慧機械競賽 」榮獲第一名(媒體報導https://reurl.cc/RL098D),餘相關競賽獲獎紀錄請參見本校網頁:https://fju.nuu.edu.tw/p/406-1087-15156,r830.php。
圖1 2024全國研盃智慧機械競賽本校「機器人的高爾夫球之旅」團隊奪冠
分項三:強化自主跨域學習強化力
以精進、創新、實作應用概念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社群,鼓勵學生於課堂外進行多元學習,112-113年共29組,其中資管系學生組成「科技化人文關懷創新學習社群-AI技術創新」社群,運用資科技提供聾啞兒童個人化的手語學習,參加2024 InnoServe競賽榮獲AI組第一名、IP組第二名佳績。
112年輔導2位教師於清華雲及教育部磨課師平台開設「pythont程式設計」及「先進元件製程整合」磨課師課程,迄今持續供校內外學生選讀,結合外部資源與校內特色設備,全面提升學習成效,為AI教育未來奠基。
分項四:提升國際移動力接軌全球
透過與姊妹校的深度合作,發展國際交流的機會,增廣師生的國際視野,本校積極舉辦各類型的文化交流活動,包括文化參訪、國際學術研討會、專題講學等。
鼓勵師生赴外進行交換與交流,藉此提供學生更多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學術發展與專業領域的機會,並促進跨國界的思想碰撞與合作。這些活動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全球競爭力,也有助於他們建立對多元文化的深入理解與尊重,培養其跨文化溝通與合作能力,進一步推動學校國際化發展,打造更具國際視野與影響力的學術環境。
|
|
|
圖2 「先進元件製程整合」清華雲平台開課畫面
|
圖3 資管系「科技化人文關懷創新學習社群-AI技術創新」社群人臉動作辨識 |
圖4 113年日本姊妹校蒞校參訪交流
|
【善盡社會責任】
分項一:攜手在地共進
112年至113年共執行8件社區訪視及輔導服務,協助縣內社區閒置空間活化、參與或協辦社區活動、建立地方品牌等,加深在地文化連結。
辦理客家特色文化體驗活動及編訂客家文化相關教材共6件,透過客家文化研究文獻、客家文化專書等資料庫,撰寫客家詞條,有助保存語言及文化傳承。
分項二:深化社會創新
本校自民國104年辦理「苗栗青年洄游工作坊」迄今已10年,催生多間中小企業團隊,共培訓173組團隊379人次參與體驗苗栗地方創生行動,112和113年分別選定「三義鄉」及「公館鄉」為實作場域,本校學生發揮不同專長與創意,透過營運計畫、產品開發或行銷短片協助在地創生,打響地方知名度並提升產業文化價值。
本校建築系結合「永續建築導論」課程,導入淨零排放、循環經濟、ESG等議題,並從國際趨勢到台灣現況引導學生了解建築永續發展,112-113年帶學生至在地國小、工廠等場域共5案,進行環境品質測量及診斷,並針對問題提出改善方案,從永續角度優化在地建築,且使學生將課堂知識運用在實際案件,培養永續綠領人才。
分項三:實踐社會關懷
新住民親職教育課程於112年至113年共辦理4場課程,包含為期2個月的線上華語課程、新住民主題月工作坊2場,新住民學員透過練習口說、聽寫以及閱讀華語,藉以提升華語能力。
本校資管系師生因應智慧健康照護而製作相關專題,探討科技如何促進健康生活之發展與應用,其中「支援銀髮族照護者的情緒辨識應用與肌力復健專題」入圍數位發展部112年度AI新創青年共創黑客松競賽決賽。
分項四:推動大學社會責任
為鼓勵師生積極投入大學社會責任事務,訂定多元獎勵機制含衍生計畫獎勵、公開表揚、升等參採、彈性薪資等,112-113年補助共6位教師共28萬8千元彈性薪資。
本校以地方需求為出發點,與在地建立良好夥伴關係,112年至113年分別帶領師生及校外民眾至苑裡及西湖辦理USR參訪,透過實際走入在地社區,就近觀察產業、文化、人文與生態環境,提升利害關係人對在地議題之關注度。
【產學合作連結】
分項一:「厚實智慧橘綠科技」產研能量
本校依校務發展為核心主軸,推動特色研究與跨域之產官學合作,112-113年執行重點發展計畫9件與榮聯計畫8件。另積極推動產官學互動與跨域交流,訂有《推動產官學合作實施獎補助要點》,獎補助師生參與並執行產官學合作計畫,112-113年共計獎補助69名教師與81名學生。
分項二:提升產學鏈結
本校積極推動與產業互動交流,辦理各項產官學活動,如工程業師授課講座、產業論壇及產業專題講座等,112-113年共計辦理50場,逾1,600名學生參與。
本校為促進在地產業發展並創造附加價值效益,營造與產業良性循環生態,經執行如產學聯盟等相關計畫案(產學聯盟英文:Academia-Industry Alliance Project),112-113年提供產業專業諮詢與技術指導等服務項目逾30件。
分項三:強化產學培訓
本校為符應產業需求與未來發展趨勢,推動師生實際進入產業場域,辦理產業機構參訪,112-113年共計16場,逾150名師生參與。
另為培養本校學生問題解決能力,鼓勵學生就產業問題執行專題實務製作,進行解決方式發想與專題實作,112-113年計逾20名學生參與。
|
|
|
圖8 產學論壇系列活動–「AI時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
|
圖9 產業人才培訓系列工作坊–「電動自行車設計開發」
|
圖10 產業需求說明會–「前瞻生物產業發展現況與產業人才職能需求」
|
【提升高教公共性】
分項一:完善弱勢助學機制
本校透過多元入學管道、報名費減免及交通住宿補助,降低應試負擔,並舉辦探索活動提升入學意願;在學階段提供學雜費減免、助學金及獎助學金,減少學生因經濟壓力而影響課業,並鼓勵參與跨領域課程與職涯活動,強化就業輔導,整合校內外資源,提供個別化支持以及與校企合作,提升職場適應力與就業機會,並持續完善扶助機制與募款資源,讓學生安心就學與發展。
分項二:推動多元族群共融(榮)
透過設立新二代培力基地,推行多元文化課程與跨領域發展,增強文化自豪與族群融合;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則以文化知能課程、部落參訪及職涯輔導等活動,提升原住民學生學習成就與文化認同,並透過影片製作與同儕推廣,化解刻板印象;此外,透過「偏鄉學習無距離」計畫,提供偏鄉學校線上學習資源,增購館藏與電子書資源,並舉辦多元文化與永續推廣活動,縮減閱讀資源差距,營造跨文化共融的友善校園。
分項三:落實辦學公共性
透過拍攝並發布10部校園影片,涵蓋校歌、社團、性別平等、住宿中心及介紹重要校務資訊等主題,提升透明度並促進校園文化理解。同時,結合「聯大之美˙等您來發現」等實體推廣活動,增強與學生及家長的互動與聯繫,藉由影片與活動相輔相成,提升校園形象,吸引更多人關注與參與校園事務。
|
|
|
圖11 113年新二代族群「異文台中」文化交流參訪活動
|
圖12 113年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與友校原住民族學生交流參訪
|
圖13 透過校園影片向新生及家長介紹重要校務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