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際人才培育:112-113年選送22位博士生赴國外學研機構進行移地研究。與印度理工學院IIT成立博士雙聯學位,與UIUC電機系、資訊系及材料系成立碩士雙聯學位,與越南國家大學所屬河內自然科學大學成立全臺第一所半導體境外碩士專班。與英國Advance HE持續合作辦理國際高教培訓與認證,112-113年國際高教專業教學培育82位教師/博士生/博士後,其中77位獲得國際高教教學高階會士/會士/初階會士認證。在英語授課方面,整合校內外資源提升EMI課程,本校112-113年全校EMI課程比例已達15%,研究所EMI課程比例更高達29%,高於全國統計平均數;此外鼓勵教師與國外大學合作共同開授課程,除邀請國外學者來台共授課程外,也有長期合開課程,例如與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每年以遠距連線方式共同開設「國際模擬談判」課程。
2.延攬優秀人才:副教授級以下教研人員獲彈性薪資者佔全校獲核定教師20%以上;除獲教育部核定24名玉山學者及20名玉山青年學者,並透過自籌經費推動「校長青年講座教授」,延攬43位年輕優秀學者;112-113年核定62案「教師增能計畫」,提供新進及中生代教師基礎或跨領域研究之經費支持,此外並核給79件新進基礎培育支持方案,積極提升學術表現。
3.提升學術研究:建立「研發優勢分析平台」串接國際論文資料庫及校內研發資料庫,分析本校優勢領域並追蹤其動態。112-113年發表於Science及Nature系列頂尖期刊論文90篇,113年近10年高被引用次數論文297篇,較111年成長8%,在質與量方面皆穩定成長;ESI的22個領域中,本校113年新增1個領域,共有15個領域進入全球前1%。
4.深化跨國合作與流動:透過「深化國際研究合作」方案,與國際頂尖學研機構定期交流達228次。積極加入APRU、UAiTED等國際組織;已成立臺日交流推動辦公室、半導體國際策略合作辦公室、國際宣傳辦公室等專責辦公室;與MIT、普渡、UIUC等美國頂尖大學合作推動學生來臺實習計畫;與台達電及ASML合作推動海外實習專案;本校姐妹校逾350所,疫情緩解後,學生雙向國際流動人數已逾千人;雙聯協議校達50所,取得雙聯學位人數逾200人。
5.強化產學合作:本校112年執行產學合作計畫經費共約44.5億元,推動「高階前瞻技術產業化」串聯學界與產業需求,穩懋、力積電等科技公司已於校內成立實體研發中心,共同打造校園創新研發生態系,以育成國際級技術新創公司。
6.實踐永續校園:108-112年在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領域共發表9,907篇論文,FWCI值1.25,引用次數達154,296。於SDG 3良好健康與福祉共發表7,036篇論文,FWCI值1.30,引用次數達103,510。每年出版「永續發展年度報告書」,揭露本校永續相關資訊,展現本校與地方政府、非營利組織、全球大專院校及研究機構合作達成的關鍵亮點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