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107年高等教育深耕主冊計畫成果

本校為全臺及全球最完整的海洋領域特色大學,教學、研究並進,並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海洋產業人才培育搖籃。本校以務實的態度,建構教研並重的藍圖執行教育部透過高教深耕計畫,向下共分為4大面向推動執行:落實教學創新、發展學校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及善盡社會責任。

(一)落實教學創新

 執行摘要

全球化和數位化的來臨,唯有具跨界創新能力人才,才足以迎向挑戰,解決人類面對地球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等問題。臺海大以「海洋+專業+數位」為核心,持續推動校務專業管理制度,發展校務資料庫,了解教學品質、學生學習成效與就業情形關聯等,執行「推動多元通識」、「開課特色課程」、「設立國際學院」、「精化師資培育」、「創新互動教學」、「提升教學效能」、「落實學術倫理」、「精進教師發展」、「強化跨界跨域」、「打造適性生涯」、「打破學習時空」、「基礎程式語言」、「進階程式語言」、「專業程式語言」、「設立產業學院」、「設立未來學院」、「拓展海洋產業」及「實現創業夢想」等策略(參見圖1),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創新,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教師教學品質、學生學習自由度及專業主修彈性,並培養學生具備運用程式語言及創新創意創業就業能力(參見圖2)

1 落實教學創新提升教學品質魚骨圖

2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策略架構圖

執行成果

  • Ÿ學習制度與方式改變:學習以興趣為主107年申請轉系人數共計118人;院級不分系170人;雙主修、輔系門檻放寬;暑期開課;次專長制度。使用數位學習平台教學1,505門課程、數位教材936份、開發3門磨課師;推動跨校通識磨課師採計學分、獎勵弱勢生數位學習計畫337案且完課率76.94%。
  • Ÿ課程設計改變及重視產業實務:運用智慧載具教學教師14位參與學生748人;總結整合式課程50門參與學生1,836人次;師培生探究與實作課程參與學生22人;獎勵專業學科應用競賽33組。產業趨勢課程共45門,參與學生2,155人次;深化實習制度、擴大補助大學生暑期學習體驗計畫;桃園校區設立海洋產業育成及產品化中心。
  • 關鍵能力培養:推動創意創新創業學程29門課程,修課學生1,206人次;修跨國跨域及外語課程學生占全校大學部29%;推動程式語言基礎課程必修達大學部70%;發展學生多元社團,107年獲國立大學唯一雙特優社團殊榮。
  • Ÿ教學環境及教學模式改善:建置智慧講堂5間、E化講桌57組、VR體驗環境、添購數位教材開發資源。教學觀摩開放課堂10場次參與教師24位。
http://s04.calm9.com/qrcode/2019-12/NRNH1ELW13.png

https://is.gd/64NS0m

(二)發展學校特色

 執行摘要

本校發展的願景是「國際海洋頂尖大學」,且以「以學生為本人文關懷,辦一所令人感動的學校」及「以專業與海洋特色為主,辦一所社會不可或缺的大學」為治校理念。為了擺脫傳統保守作為,與時俱進,本校就「培育海洋專業人才,提升臺灣海洋產業」、「成為海洋教育智庫,推廣全民海洋意識」、「致力跨國教研合作,接軌國際海洋舞臺」等重點方向,擬定多元發展策略,讓學校快速發展並具競爭力,本校以「活力創新、海大躍進、海大精進」治校策略,以達成此一願景。

1 「發展學校特色」策略架構圖

執行成果

  • 學術價值提升:拓展國內外學術及機構合作,共同培育人才;發展產學技轉計畫「開發一條龍應用之新型態水產添加劑」及「精炭粒(SC-Dot)新型態安全高效除菌劑」分別獲科技部價創計畫4,500萬元及5,755萬元補助。
  • 海洋科普教育推廣:辦理海洋教育資源中心巡迴共11場次、119人參加。收錄20篇海洋素養讀本;辦理海洋科普繪本創作共24位獲獎,5場巡迴展示與教育推廣;辦理國際海洋教育研討會,計有美國等7個國家共358人參與。
  • 海洋高端研究:積極發展國際海洋聯盟與119所學校機構簽屬合作姊妹校;研發海洋智慧雲端技術「AI技術應用於智能化養殖系統的建置」獲1,800萬元補助,以及維運全台使用之海洋科技領域教學研究設施。
http://s04.calm9.com/qrcode/2019-12/5N6UPUE031.png

https://is.gd/jclaje

(三)提升高教公共性

 執行摘要

過去教育扮演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功能逐漸式微,城鄉差距及弱勢教育資源平衡,是高等教育應思考之責任。我國現有助學措施除提供經濟扶助面外,亦逐步擴大至入學面、學習輔導面及就業準備面協助弱勢學生,以利經濟弱勢學生透過教育獲得社會流動之機會。

  本校104學年及105學年獲得教育部大學校院弱勢學生學習輔導補助計畫共計1000萬元補助款,逐步推動弱勢助學照顧及圓夢計畫。整體弱勢助學學生,由102學年度203名至104學年度增加至229名,104學年日間學制學士班新生弱勢學生人數增加比率為11.59%,總體弱勢學生(627人)佔全校學校總人數(7375人)8.27%,經由「璞玉發光」社群,透過執行力學程及職涯企業參訪營系列軟實力培養,協助弱勢學生執行圓夢專案。

一、完善弱勢生協助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

高等教育是社會流動的重要機制,因家庭社經地位與城鄉差距影響之弱勢族群,透過簡化甄選程序及給予甄選補助、研議就學貸款改革等,提升大學人才來源多樣性,逐年增加2%的弱勢學生就學比率,促進弱勢學子進入高等教育機構就讀,確切實踐國立大學之高等教育社會責任。提供就學學雜費等補助、提供實質減輕生活負擔措施、成立弱勢輔導推動小組建置資源彙整平台等、建立客製化學業輔導機制、辦理圓夢專案工作坊、設置產學合作及創業服務窗口等,提供職場軟實力之職涯增能資源,協助經濟弱勢學生透過高等教育提升能力,全方位提供弱勢助學資源。與過往不同的是,創辦同溫共學,削弱經濟相對弱勢之階級標籤,透過跨學系之導師、同儕、業師等全人照顧,給予每個弱勢學生在學期間之深度關懷,促其助人自助,落實社會正義,並獲得社會流動之機會。

1 執行策略一

二、調降生師比,改善專兼任教師結構比例

   本校積極延攬優秀教師任教,尤其海洋相關領域,降低師生比,並提供新進教師友善環境。透過本校優質樹人育才之傳承機制,以全面提升本校教師教學與研究能量,以多元專業素養及創新教學法,得以讓優異教學研究可列入教師多元升等。

 近年來,高等教育在國際化、少子化、教育機會普及化及公部門經費緊縮等等因素下,均衝擊到大學內外部組織,因此,如何確保大學的辦學效能及學生的學習表現等等,便成為各大學積極構思的議題,其中又以校務研究為當前探討校務專業化行政管理中最受矚目。因此本校透過校務研究辦公室運作,藉由科學化的調查,以實證資料為依據的決策文化,改進學校辦學方式,並且公開辦學資訊於平台,追求達成校務永續發展之目標。

2 執行策略二

三、辦學資訊公開,發展隨進隨出的終身教育

 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已是國際趨勢,然積極推展校務研究工作為現今辦學不可或缺的工作,因此,本校透過運作校務研究辦公室、公開辦學資訊於平台等,以適度公開重要資訊,使學校負起績效責任外,同時可消弭學校與學生資訊不對稱現象,以保障學生受教權益,同時藉由將資料轉換成有應用價值的資訊與智慧,協助學校追求真、善、美的管理、運作及發展。

 為展現高等教育的優質教學,提供更多元化學習管道,且具多樣性的知識來源,本校期打造隨進隨出的終身學習環境,翻轉傳統的正規學制,使學習更具彈性,以推廣開放式大學的精神。

 近年來,高等教育在國際化、少子化、教育機會普及化及公部門經費緊縮等等因素下,均衝擊到大學內外部組織,因此,如何確保大學的辦學效能及學生的學習表現等等,便成為各大學積極構思的議題,其中又以校務研究為當前探討校務專業化行政管理中最受矚目。因此本校透過校務研究辦公室運作,藉由科學化的調查,以實證資料為依據的決策文化,改進學校辦學方式,並且公開辦學資訊於平台,追求達成校務永續發展之目標。

3 執行策略三

執行成果

  • 弱勢學生入學機制及輔導完善:放寬招生簡章標準、降低弱勢生甄選成本,以及創新輔導機制如職涯就業力學程及創意工作坊,參與共計773人次。
  • 師生比及專兼任教師結構改變:師生比日間學制1:16.75;專兼任教師比例1.61。
  • 辦學資訊公開:各學系皆已公開辦學資訊及8位校友免費返校修課。
http://s04.calm9.com/qrcode/2019-12/J3HCGK4X6N.png

https://is.gd/IzaWUO

(四)善盡社會責任

 執行摘要

 海洋是生命的泉源,惟全球氣候變遷對於海洋環境造成許多衝擊,再加上人類對海洋環境的污染,使得海洋環境的惡化雪上加霜。面對氣候變遷與人類過度消耗海洋資源,全球社會興起對環境友善來發展海洋經濟、提高人民所得與福祉的倡議與行動。其中,最重要的倡議首推「藍色經濟」,「藍色經濟係一種不僅重視保育、關心再生,不留下任何廢料或造成能源耗損,以有限資源創造更優質社會,讓地球生態取得零廢氣的環境平衡,達到永續利用與零排放的目標」的經濟循環模式。包括聯合國、歐盟等國際機構也陸續提出「藍色成長」行動方案。準此,以「藍色經濟」理念促進海洋資源永續利用是促進永續環境的有效可行模式。

 在我國政府整體海洋政策文件(「國家海洋政策綱領」、「臺灣海洋政策白皮書」及「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指導之下,為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本校從海洋特色教學/研究與社會關懷出發,聚焦全球氣候變遷衍生的漁業相關議題,包括沿海汙染、漁村沒落、漁民生計等三大議題,為解決以上三大問題,本校結合地方產、官、學、研、民間機構,及校內在復育保育、食品安全、生態旅遊、生物科技、發展研究、社會實踐等領域的教師團隊,以「深耕基隆,回饋鄉里,攜手共進」的理念,結合社區居民及社會實踐的主要場域,執行「培育在地深耕人才」、「專業服務學習」、「保育復育漁業資源」、「深耕海洋教育」、「教師制度調整」等策略,達到改善海洋保育的現況,且實際將學生導入場域(如漁村),落實在地產業連結,活絡與加值文化資產,以達到友善生態及漁業永續發展的社會責任目標。

一、教學實踐場域,創新課程設計,培育在地深耕人才,振興與活化漁業漁村發展

 全球海洋環境變遷,造成漁村凋零、漁村文化建失傳,漁村文物的保存與創新極為迫切,再加上觀光發展缺乏全盤規劃、品質不佳,因此,本校擬以文創為精神,以海洋專業為支架,推廣生態教室及觀光產業,促進漁業漁村永續發展。

 臺灣東北角沿岸漁業資源日漸枯竭,漁獲量及水產養殖產量逐年減少,重創漁業經濟與文化。八斗子漁港是臺灣早期填海造港的漁業中心,夏季的燈火漁業,冬季的鏢旗魚代表了當地漁民依海為生的智慧與當地漁業的歷史記憶,然而傳統且豐富的漁業文化正逐漸在消失;而本校在馬祖設立馬祖校區,馬祖近年遊客雖然迅速成長,但觀光與在地文化資產並不對稱。故本校將教學場域移動到馬祖實際場域,將課程重新設計,融入實務操作與導覽解說,學生經由場域學習,促進學用合一,亦同時培育當地人才,協助發展漁村生態觀光產業,深耕在地,締造地方發展新機會,點亮社區新生命。

1 執行策略一

二、推動專業服務學習,漁創青創投入漁村,落實在地產業連結

 海岸的漁村是文化底蘊十分豐富的地方,透過整合計畫,發展出區域特色,締造漁村新價值。藉由專業服務學習及三創課程,實際將學生導入場域,透過服務學習及課程實際個案分析,匯集創新創業及整合性人才培育的知識與技術,導入到漁村場域與在地產業之中,進而產生創新創意的發想,落實在地產業連結,文化資產活絡與加值。

2 執行策略二

三、保育復育漁業資源,生態觀光平衡發展,以因應海洋資源日益減少

 本校將在藍色經濟共創共生模式的運作下,就不同場域進行量身打造發展計畫,建立雙花(花蟹與花枝)及褐藻複育基地,推動劍蝦全利用計畫,提升劍蝦價值,在馬祖地建立藍眼淚資源基地,推動生態觀光發展。

3 執行策略三

四、發展本校海洋專業教育資源共享理念,深耕在地海洋教育

 為強化本校與基隆周邊高中職連結合作,期望能培育出有助於當地文化發展及創造價值的高中生與大學生,並將本校海洋教育專業共享於鄰近高中端,此外,亦開設海洋探索先修課程,讓高中生做好學習上的銜接。

4 執行策略四

五、鼓勵教師教學研究場域實踐,促進學校在地實踐社會責任

Ÿ   5 執行策略五

執行成果

  • 建立教師教學結合在地實踐獎勵措施:13位教師參與,彈薪金額586,074元。
  • 推進地方永續發展:辦理公民會議80人次參與;老闆學院32位老闆及32位學生參與;在地文化傳承活動5136人次參與;海洋特色活動14538人參與;高中教師課程設計社群18場次;高中先修課155位高中生參與。
http://s04.calm9.com/qrcode/2019-12/8LZGIVAT7B.png

https://is.gd/CtVM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