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中國文化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紮根學習,多元創新,引領未來,發揚特色

108年度學校計畫成果

本校以「紮根學習,多元創新,引領未來,發揚特色」為主軸,研提四項計畫方案

一、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1)             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本校為提升學生學習成效,進行「大學生基本素養測驗」評量學生的全人素養表現、Rubrics為工具對各系所畢業生實施核心能力問卷調查,及試辦適性教學,以Richard M. FelderLinda K. Silverman設計學習風格問卷,供教師作為調整教學方向之依據,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亦可供學生參考本身之學習偏好,以其增進學習成效。並配合本校畢業生離校程序,於學生畢業離校時辦理應屆畢業生離校問卷調查,今年度總計回收4,401份有效問卷

(2)             強化學生專業實務技術能力

本年度開設61門實習課程,其同時藉著至產業學習,讓學校理論教學與實務結合。為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校內外實習意願,提供學生職前訓練機會,包含職能與職場教育、產業趨勢、履歷健診與面試技巧等內容,以職涯工作坊、職涯講座等形式,辦理「就業達成先修班」,總計辦理12梯次活動。藉由校內外專案實習、工讀與企業徵才等機會,辦理「非課程專案實習」及「實習成果競賽」,打造產學接軌途徑,提供學生多元發展空間,非課程專案實習今年度共有39位學生完成專案實習,全校共有44位學生參與實習成果競賽。。

(3)             培養學生關鍵能力

(i)            創新創業:本校華岡創客中心辦理各類型相關系列講座及教學實作工作坊,開設類別多元除3D列印、機器人等科技類教學,另有諸如皮革創作、精油萃取、陶藝、版畫、金工、紡織編織…等課程,提供師生將專業理論知識加以實踐製作成品的平台,以增加本校師生跨界精進學習機會與提升自主開發產品及技術動能。

 

(ii)            邏輯思考:依據各學院學門領域的應用與需求不同,發展適用不同領域的邏輯思維與程式設計課程,分為初階與進階課程。108學年度全校學士班學生曾修讀程式設計課程比率58%107-108年度邏輯思維融入課程數共計87門,參與學生數為5,126人。

(iii)          中文閱讀寫作:為提升學生中文能力,在課程方面辦理三場施測教師座談會,分別為提升大一國文班級結合科技應用及訓練閱讀經典作品、提升大一國文班級學生對於上課內容的興趣及了解學生學習態度、提高學生對於國文學科產生興趣並以學到的內容應用到生活當中。並於108學年度第一學期辦理中文閱讀與寫作能力前後測驗,本年度施測率達40%。。

(iv)        外語能力:為提升學生基礎中、英文能力,本校針對學生學習前後進行測驗,以評估追蹤學習成效。英文部分為使學生永續學習,持續推動英語自學平台如Voice TubeEZ TestEnglish Central等。107年線上學習平台單就Voicetube之學習人次就已達13,003人次,108年至12/14止達10,195人次,除了培養同學使用平台英文自學的習慣,更希望能增強學生的語文實力,培養其自身優勢及國際競爭力。

(4)             推動創新教學

(i)            本校為鼓勵教師能夠投入多元教學,並獎勵持續進行在創新教學及研發教材融入課程之教師,每學期開放申請計畫,通過審查後發放獎勵金。

(ii)          讓不同領域教師透過共同教學或互相觀課之過程,改善授課方式。本年度共成立6個跨領域教師成長社群,辦理42場活動及講座。

(iii)        提升教師適性教學專業能力,利用標準化測驗了解學生學習特質,完成學習風格問卷人數7,014人。利於教師對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特性調整,提生學生學習效能。

二、發展學校特色

(1)             培養跨領域π型人才

106學年度起入學新生,須修習一項6門課程、12學分之通識跨域專長,期使每一位學生具備跨域專長,以培養π型人才。108學年度共計開設83組跨域專長以供同學修習。推動各學系開設微學分課程。提供學生自由選擇之機會,並給予實質學分,108年度共計開課84

(2)             融入中華文化涵養於教學

中國文化大學自建校以來,即以發揚中華文化為本校特色與願景,由各學院規劃相關教學課程:

(i)            文學院:以微學分形式,開設迷你課程4門課,邀請專家學者及業界人士專題演講20場。辦理2場公開講座、2場教育訓練6場工作坊,營造校園內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氣氛。

(ii)          農學院:編撰完成2案中華文化與學系專業相關之教材。園生系以「梨」為主題,介紹其在中醫食療應用與栽培;動科系則以「臘製肉品」為主題,介紹中華古代肉品保存的傳統技術與文化內涵。

(iii)        理學院:透過生動活潑的課程設計,將在地文化演講及活動融入相關課程中實踐,包含:舉辦在地文化演講、深入了解鐵道文化、親手採摘茶葉並烘焙製作成品,農產品及花卉產業的認識等。

(3)             開設智慧生活科技軸線學科

(i)            應用數位科技資訊,形塑FinTech專業人才:除正式課程之外,亦邀請專家學者蒞校演講,輔導學生取得金融數位力知識檢定證照11張與金融資訊分析師第一級證照85張。強化巨量資料分析的程式運用與其財金領域的整合,培育具備財金知識與資訊科技能力之跨領域整合性FinTech專業人才。

(ii)          VR Class ∞ 虛擬教室無限大:開設專業模組課程數3門,配合課程購置虛擬實境拍攝與開發VR相關收音製作設備。結合專業實習課程,108年度產出11件作品。

同學上課情形業師介紹

 

 

(iii)            智慧生活行動物聯網(IOT)創客方案:開設2門物聯網創客微型課程、2門智慧生活物聯網課程2門基設計課程

 

同學上課情形同學上課情形

(4)             學院跨領域特色課程設計與開發

未來學生必須具備多領域科技能力才能具備就業競爭力,為深化跨領域科技學習,本校包括法、社科、農、工、新傳、藝術與教育學院,均積極推動學院間或學系間的跨領域課程開設及學生學習活動

(i)            法學院-「企業法務人才跨域培育計畫」: 開設之跨領域金融相關課程5門,辦理「金融法研討會」及「企業創新暨管理法制」學術研討會,辦理金融、企業創新與管理法制專題演講。

(ii)          農學院-「農業融入生活,創新產學研發」: 農學院各系所共舉辦了12場的專題演講活動,讓師生深入了解生技生活應用及產業創新發展。

(iii)        工學院-「智慧工廠人才培育」: 工學院開設15門有關智慧工廠課程,使本院學生具備跨院內兩個系(以上)之初級專業能力。15門課程除普通上課外,每課程皆安排知名之業界教師,進行16週之業師授課。所邀請的業師偕同授課,除了分享彼此的工作經驗外,提供業界最新的技術,讓同學親手做實作。

108年智慧工廠課程表

(iv)        新傳學院-「企業橋接課程培養學生解決社會問題能力」:開設1門媒體橋接課程,修課人數為197,產生問體導向專題數20件;開設文化創意問題導向微學分課程20門,計有300人次修習。

(v)          藝術學院-「人文與科技整合,跨界展演人才培育」:辦理多場跨界創作業師課程。邀約國內外優秀藝術家蒞校講座及邀請業師辦理講座。辦理藝術工作坊及音響、燈光、舞台技術之技術工作坊,辦理校外藝術展演活動。辦理4場全校性藝術競賽及辦理各項校內展演活動。

(vi)        教育學院-PBL融入師資培育課程,培養師資生21世紀關鍵能力」:

邀請校外中學教師擔任業師,由業師提供教學現場所可能發生之真實案例,作為學生PBL所必須解決的問題。分別產出4PBL教案,以及1個評量工具。

(vii)      社科學院-「社會科學教育國際視野、產學結合與社會關懷」:舉辦國際議題學術交流活動4場、全英語授課課程數6門、專題講座。經由開設實務課程,由資深業界人員講授或與教師協同授課。除了教學以外,為讓教師及學生對於實務工作的更深層認識,開設實務課程數共5門及實務機構實地參訪。組成社區服務及社會關懷議題相關活動隊數3隊,進行社會福利及社會工作之服務學習。

三、提升高教公共性

(1)             弱勢學生培力與扶助

(i)            提供優先住宿或住宿費減免,由於每年入學入學之弱勢生數量不一,無法單純以量化做為績效指標,但本校自107學年起,減少了具有420床位的大群館宿舍,弱勢生住宿人數不但呈現提升,並且維持在一定的比例,顯見在本計畫的資源挹注之下,相當確實的幫助了有住宿需求之弱勢學生。

(ii)          建置以弱勢學生為核心的學習成效盤點追蹤儀表板,可以從綜整指標數據的呈現,到階層式地向下開展細節,並以儀表圖示、分色重點標示的方式具體呈現,以利快速掌握學習的整體狀況,提供給學生自我檢核。

(iii)        依各學院需求,每院配置1-6名種子學生,協助帶領該院學生學習社群,進行自主學習、專題討論、讀書會等;並做為教學資源中心與弱勢學生的溝通橋樑,協助校方推廣各式講座、活動、參訪或是課業輔導資訊與提供媒合。

(iv)        學習診所對全校落後學生進行關懷及追蹤,針對有輔導需求之學生,安排成績優異之學長姐或同學進行一對一或小班課輔,108年度共約有15名弱勢學生提出課業輔導需求申請;課輔員則有18名傑出弱勢學生,替落後學生進行輔導;全校接受課輔學生滿意度高達92%,並有約9成學生願意再接受類似諮詢輔導。

(v)          對全校學生均提供諮商輔導,優先配合生輔組設計之問卷,結合本中心之轉介制度,經評估有諮商輔導需求者,且弱勢學生本人同意安排本校兼任諮商心理師進行個別諮商輔導或團體諮商輔導,使能盡速融入校園生活,安心向學。經比對弱勢學生名單,108年度共服務939人次。

(vi)        本校設置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首要就是陪伴與協助原住民族學生校園生活、課業輔導及生涯規劃與發展,同時在尊重個別學習及需要下,協助原住民族學生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培養與環境正向互動能力。透過推動文教活動舉辦各類原住民議題講座、藝術展演等,著力於原住民族學生對自我身分的認同,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學習。

(2)             以校務專業管理制度強化自我課責並公開辦學相關資訊

(i)            推動校務研究工作坊(23)、參加校外工作坊(8)、教育訓練(9)及校務研究研討會(2),且廣邀各校講師或有相關校務研究經驗之資深講師至本校演講,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討論。

(ii)          校務研究辦公室建置線上即時更新主題資料倉儲與視覺化校務分析平台,同時也持續產出滾動式更新框架,以有效運用人力,並能揭露最新的校務相關資訊。

(iii)        參與跨校合作聯盟(優久聯盟、校務議題合作聯盟),並加強校際合作之議題發展,亦協助建置跨校共同外部資料庫,以達到減少人力消耗、資源共享與跨校合作之願景。

(iv)        強化IR校務治理機制,定期公開辦學資訊,協助系所獲得跨單位資料(1.主要入學管道、2.境外學生來源分析、3.大專校註冊率、4.學生數、5.招生名額比例變化、6.新生網路報到趨勢、7.本校直升碩博班比例、8.跨校選課、9.退學分析、10.文化弱勢生),以全方位視角擬定未來相關系所之發展策略。

四、善盡社會責任

(1)             院系專業融入社區營造

由本校7個學院以社區人文關懷為主軸,不論在社區資料的調查與規劃、社區民眾對於環境意識的強化、社區老人與孩童的照護、社區民眾外語能力的提升、以及透過媒體製作進行社區宣傳等工作,都在拉近學校與社區的距離,以凝聚學校師生與社區民眾向心力,相關措施如下:

(i)            環設學院:針對智慧生態社區之規劃設計面向,聘請相關領域的業界專家為業師,從大一到大四有循序漸進的規劃,拓展同學對智慧生態社區之規劃設計與開發管理的思路與廣度。建構社區型數位式虛擬實境平台,包括手持裝置、模擬設備、展示電腦、應用軟體等,並舉辦工作坊,對於本校師生體驗智慧生態社區之規劃設計,有深遠的影響。

(ii)          理學院:以社區國、高中教學服務學習、在地生態環境、特殊地理及地質場域之學習與推廣,促成自然科學專業融入校園與社區發展,場域涵蓋龍鳳谷-硫磺谷、陽明山竹子湖園藝場等各地區。

(iii)        工學院:藉由帶小學生做實驗能讓本系學生藉此訓練實作及實驗設計的能力,同時也因為是大學生教小學生做實驗,讓陽明國小學生的自然課程更加活潑生動。計劃期間總共派了15次的學生至陽明國小,教小學生做有趣的化學實驗。每次參與陽明國小學生約10~20人。

(iv)        農學院:於校園內及周邊的美軍眷區,實地調查樹木風險狀況,透過觀察樹木之生育地狀況,觀察樹木之根部、樹幹、枝幹、樹冠等外觀,檢查是否有腐朽、空洞、斷裂、夾皮、落葉、枯枝等現象,共進行300株樹木之風險狀況評估,對於長年處於強風狀態的陽明山地區,評估資料對於管理單位有相當的助益。

(v)          外語學院:推廣多國語言學習與文化認識,利用六國不同語言為合作對象為陽明山國小、格致國中、百齡高中A.B班、復興高中,開設主題課程計59次。韓文系與3所高中簽立合作意願書,透過與高中端的連結,形成文化韓文教育圈。

(vi)        社科學院:辦理10次督導會議,一對一個案服務個永福之家院生。協助戶外參觀訪問和永福之家護理生活照顧。執行「生命教育」和「幸福食堂」方案,各為期八週,報導服務對象生命過程和生命死亡離別和教導服務對象飲食營養和餐飲服務基本技巧。

(vii)      新傳學院:新聞系以固定版面及時段,製作陽明山社區的相關新聞及專題報導,讓課程融入區域發展與社區營造,學生參與關懷在地社區為主題的深度專題報導並以影音報導社區議題之比例佔40%

(2)             校園資源開放共享,營造社區活力

以社區共榮及公益弱勢機構為服務範圍,以在地社區之需求為任務使命,引導學生深化同理心、關懷力與自省力,相關具體內容如下:

(i)            服務學習在地紮根,親善睦鄰融入社區:以陽明山、士林、北投社區共榮為目標及在地社區公益弱勢機構為服務範圍,透過推動學生社團文化紮根及環境教育服務學習活動、舉辦社區睦鄰與公益扶弱服務學習活動、舉辦助鄰服務反思檢討回饋與競賽活動,將專業融入社區參與、公民實踐及社會關懷。108年度課外服務學習計有127隊,共計有1,150位同學參與。

(ii)          提供圖書借閱、參觀博物館服務:配合「2019陽明山花季」活動,結合陽明山地區的特色辦理「花卉」類作品巡迴展,引導觀眾思考節慶及花朵的關聯,並透過討論及現場參與,反思中華文化藝術之內涵及中西藝術之異同。

(iii)        中國文化大學運動生理學實驗設立健康檢測站,以預約制安排檢測。透過舉辦華岡睦鄰盃羽球邀請賽,舉辦為期四天之2019華岡睦鄰盃羽球邀請賽,參賽選手逾360人,參賽學校國小6所,國中5所,大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