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度成果亮點整理(第一部分:主冊計畫)
■交大百川特殊選才,首屆17位各領域強者
國立交通大學107學年度「特殊選才招生-百川學士學位學程」正式入學,首屆錄取來自各地的普通高中、實驗高中、自學生17人,包括資安怪傑、機器人達人、音樂高手、設計、教育、數學、建築、法律、體育、外交、新聞等特殊專長的學生。百川計畫跳脫傳統學習框架,大學四年須跨領域學習,所有課程皆要自己安排,希望培養多視野的「非型人才」。
交大106年10月展開報名,尋找有特殊專長及具備跨域學習、自主學習力、批判性思考、創新力、領導能力、國際視野的人才,總計421人報名,經過初試書審與複試面試,選出20名,本學期有17名新鮮人報到。百川學程課程包括專業核心課程、跨領域學程、通識學程、學術講座、創作專題等課程,有屬於自己的辦公室及活動空間,領域專長的導師與學生討論修課內容。
臺南女中畢業的郭庭瑋,對語言非常有興趣,從國小就接觸閩南語和英文的演說,並熱衷參與相關活動,包括外交小尖兵、英語辯論、英語單字比賽等等,高中更當上模擬聯合國社的社長,「這些經驗讓我學到,與人互動的重要性,還有組織一個團隊及理性溝通的能力。」經由師長推薦,並分析完自己的特質後,郭庭瑋發覺自己的興趣能力,十分符合百川計畫所需要的人才。
交大「百川計畫」廣納百川,除了提供多元學習與彈性的課程安排,更希望尋找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展現「海納百川」的跨領域學習成效。
「考試不再是唯一的升學管道!」在近年大學特殊選才招生蓬勃發展的情勢下,交大未來將持續進行百川計畫的招生,也期待更多年輕學子,找出屬於自己的特色。
■交大首創國際教授卓越教學計畫
本校首創「國際教授卓越教學計畫」(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ship Program, “DVP”),以基礎科學領域為開端,邀請國外知名訪問學者蒞校開設課程,為大一新生打造全新國際化學習環境。首位參與學者美國卡拉馬朱學院自然科學類科講座教授Prof. Jan Tobochnik,將於2018秋季班開授基礎物理課程,紮根學生物理基礎及相關學科知能。
DVP計畫透過全英語的教學過程、新穎的教學思維與策略,期望激發並挑戰大一新鮮人對基礎科學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充實交大學生的學習經驗。藉由DVP的推動,本校教師也能與國外訪問學者聯手規劃切合交大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案,促進國際間跨校、跨院系的學術合作模式。
■交大電子電機整合成國內規模最大電機系
交大為落實以學院為核心的教學變革,具全國指標性之電子系及電資班將於108學年停招,並於110學年與電機系整合成為「大電機系」。整合後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電機系,共有130名專任及12名兼任教師,每年招收甲組1班及乙組5班的學生241人,甲組採英語教學、國際學程,提供出國交換獎學金,與加入全球工程領袖培育計畫。
未來的菁英培訓計畫將以電機學院為核心,輔以全校性資源共享的「跨域學程」以及「創新創業工坊」,依高科技產業趨勢全面推動「做中學」的多元模組課程。
■中東盃智能綠建築競賽,臺灣隊躍升國際15強
交通大學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團隊(TDIS)於2016年提案參加「中東盃太陽能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Solar Decathlon Middle East, SDME2018)」,設計藍圖表現卓越,深獲評審青睞。107年11月代表臺灣於杜拜太陽能創新園區(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 Solar Park)打造創意行動基地(Creative Action Base, CAB),與來自全球60個國家的菁英隊伍一較高下。
經過兩年多的研究、設計及不斷自我精進,TDIS不負眾望,從23個傑出團隊中再度脫穎而出,成功打入15強,與十四個頂尖大學團隊共同進入總決賽。杜拜時間11/14為太陽能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SDME)的開幕典禮,所有獨特成果都將呈現在來自世各地的專業評審及民眾面前。
SDME考驗的不僅是參賽隊伍的創意和建築工法,更是一場耐心與毅力的角逐戰。在前期的建造過程中,同學們必須於15天內、從無到有打造出一棟完美的智能建築;而後期的比賽則著重於導覽及文化交流的部分,要讓來自世界各地參觀的民眾見識到永續智能生活的無限可能。
以臺灣引以為傲的循環及共享經濟為目標,TDIS團隊使用各式環境友善的建材,結合多樣創新建材、設備和技術,成功地打造了一棟兼具永續節能、健康舒適以及智慧生活的綠能建築。
太陽能十項綠建築競賽歷史悠久,但這是首次於沙漠中進行,參賽隊伍需克服極端的沙漠氣候,使得挑戰更為艱難。相較於過去以單一系所為主的團隊組合,TDIS結合了不同學科和背景的學生,各自貢獻其專業,將跨領域學習的精神發揮到極致。
交大近年來積極推動創意、創新以及科技(Innovative, Creative and Technology, ICT)三大重點,SDME計畫正是少數能讓同學們與產業接軌、將研發設計實踐的大型計畫,堪稱「做中學」的最佳展示!
■VR技術夯!交大「實境創客空間」落成啟用
交通大學近年來積極投入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和混合實境(MR)技術研究與應用,設置於竹北六家校區客家文化學院的實境創客空間(Reality Maker Space)即為一項結合文化與科技的最新應用。
斥資數百萬的實境創客空間配備有HTC Vive與Oculus等設備,並召集來自不同領域的教授,結合科技與人文專業,成立虛擬創作小組,進行VR/AR的內容開發。針對VR/AR/MR的開發,虛擬創作小組期望實境創客空間能夠開放給交大全部的學生使用,讓學生有跨領域的合作與學習。
位於客院的實境創客空間共分為「體驗區」與「創作區」兩個部分。在體驗區中不僅有最新的VR/AR/MR設備,也同時有監看的副控室,能夠即時調整設備的使用狀況,並與體驗者互動。而創作區則配備最新的電腦,和四面玻璃白板,學生可以在創作區腦力激盪,並順利繪製應用程式中的3D模型。未來則會提供設計相關課程,並開放全校學生選課,讓學生都能夠充分使用這個空間。
傳科系副教授陶振超結合VR技術與眼動儀設備,在使用設備的同時以眼動儀標示出使用者觀看的順序與精確位置,以遊戲方式呈現廣告投放的研究成果,擴展VR技術的不同研究方向。
■交通大學電機學院為臺灣第一個加入「美國國家工程院-全球工程領袖培育計畫」
交通大學電機學院透過張懋中校長的引薦,於107年度年向美國國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提出加入全球工程領袖培育計畫(Grand Challenges Scholars Program)的申請,並且於108年一月通過審核,正式加入此全球工程領袖培育計畫(Grand Challenges Scholars Program)。交通大學電機學院為臺灣第一個,亞洲第六個加入此計畫之學校。GCSP透過對全球工程議題之關注與挑戰,提供本校學生與國際接軌的機會,成為具國際視野之工程領袖菁英。本計畫規劃於先修課程「新鮮人領袖培育及探索系列」課程中加入全球工程議題,GCSP核心課程設定以英文課程探討全球工程關注議題,進階課程則於專題融入全球工程議題之探討,同時結合本校ICT工坊、跨域學程、Entrepreneur Internship、GCSP Workshop及演講活動,培育學生具備前瞻國際視野、企業觀以及創新與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