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大學生不再學高四國文,臺師大翻轉全台高教通識課程

學生普遍認為傳統大學國文的教法和內容好像高四國文,為回應大學生對國文課之需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率先推動課程改革,將大一國文課改成思辨課,採用「思辨、閱讀、表達」為主的教學內容,藉著教師引入議題,學生自發提問與討論,精進學生批判性思考與口語表達能力。教務長陳昭珍表示,臺師大從34年前便開始規劃,將國文課改革為思辨表達課程,取代過去「高4國文」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學習到語文能力的內涵與需要具備的學術素養,預計在109學年度正式上路。

為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臺師大亦辦理各式講座、口語表達競賽及寫作工作坊,接觸產業與實務技術,達成學用合一的目標。檢測學習表現,國文課程訂定閱讀思辨及寫作能力評核指標,以瞭解學生在閱讀、思辨及寫作能力的改變;英文課程使用美國教育體制廣泛應用的 Lexile 線上英語適性閱讀測驗,檢測學生英文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透過檢測分數進行適性廣泛閱讀,逐步增進英文能力與自信。共同國文課程改革趨成熟,109學年度更名為「中文閱讀與思辨」、「中文寫作與表達」,直接將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呈現在課程名稱。英文課程則為學生規劃學術專業英語課程,已開設教育英文、運動英文、藝術英文、文學與文化、職場英文、商用英文、觀光英文及科技英文等英語專業課程,目前持續開班中。

全球企業重視的是能靈活運用所學專業去解決複雜問題的跨域人才,而教育課程的定位及目的,對學生的思維、思考及判斷能力有著多層影響。深度討論教學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下,不僅能銜接中學端所施行之「翻轉教學」、「學習共同體」的教學策略,培養國語文「閱讀理解」、「思辨研究」、「表達寫作」的核心素養,使學生能延續高中以來的語文基礎,透過思考與應用的學習結構,深化專業應用及跨域的基礎能力。

在培養學生思辨及表達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在選擇文本、調整文本及組織學生思考、問問題的能力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臺師大為此對國文老師做了多次的培訓,上學期以中文閱讀思辨,下學期是議題寫作思辨,大學生要學習撰寫自己的履歷、學術報告、探究專題報告等。為強化教師授課能力,臺師大特邀請P. Karen Murphy教授蒞校,帶領教師探討Quality Talk的應用,搭配師大共同課程進行教學革新,持續建構屬於華文教學深度討論的教學系統。Murphy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透過課堂討論提升學習效果,希冀透過對談和討論的技術促進學生思考,達到更進階的思辨與認知層次。Quality Talk主要由四大要素組成:指導框架、「說話/討論」、鷹架支持,以及教育原則。Murphy教授提及,傳統教學的框架,雖然也包含交談,但主角大多是教師,和學生間的關係是「我說你聽」。深度討論將讓師生產生更多互動,並藉由說話、討論來培養學生自主談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