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臺北醫學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計畫亮點(主冊)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一、厚植學生基礎能力與人文素養
1. 善用國家級專業機構資源,深化人文藝術教育:107年度持續與中研院合作開設12門人文講座課程共140人修讀,新增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開設「北醫人到故宮:藝術實地學習」及「數位內容策展:行動博物館」等課程,共85人完成課程,以實地情境教學模式,帶領學生走入博物館,在專家引導下親身接觸此豐富之文化寶藏,同時安排導覽培訓課程,厚實學生人文藝術底蘊。
2. 強調成果導向展現學生能力:舉辦各式期末成果展示與競賽,透過互相觀摩同儕作品提升自我能力,如舉辦自主學習成果發表、「醫學、人文、跨領域:北醫人到故宮」學生學習成果展、駐校藝術家師生創作聯展、楓林文學獎、程式設計競賽等,並運用Facebook粉絲專頁等社群網路平台之經營,營造北醫人文藝術社群,使這群師生成為校園的人文藝術種子。
3. 以影片及專書擴散人文教育效應:本次醫學人文示範短片與天下文化合作,拍攝「人文與藝術講座」之名家講者對談短片與出版《向世界出發,走回真實人生》專書,運用網路平台Facebook作為播放載體,以影像作為媒介,確實使優質講座內容達到持續流傳擴散的效果,包括本校攝影社之學生開始志願加入校園其他藝文活動的拍攝與紀錄。
邀請張錯教授在杏春樓禮堂進行對談,張錯教授以詩人與學者聞名,又精於藝術收藏與鑑賞,與在場師生分享「一所醫學大學對人文藝術的期許」

二、精進專業及實習教育
1. 建置全台最大VR解剖教室,突破學習空間與時間限制:可同時300人上線學習,過往解剖學教材都是以2D的平面內容為主,無法呈現真實空間立體感,每位學生接觸大體老師的時間受限,影響學習成效,但透過VR解剖教學軟體的3D影像,可以協助學生精確學習,提升學習成效。
醫學模擬教育中心開發高級心臟救命術之虛擬實境教案,讓學習者可選擇不同的視角,觀摩團隊的分工合作,成功救回因心肌梗塞而失去脈搏的病人
2. 醫學模擬教育榮獲歐洲醫學教育年會ASPIRE獎項殊榮:
本校醫學模擬教育中心1078月於歐洲醫學教育年會組織(The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in Europe, AMEE)「模擬教育」獎項中脫穎而出,獲得ASPIRE獎項,為亞太地區第一間獲得「模擬教育」獎項的醫學院校。自102年起,全球共有38間醫學機構獲得ASPIRE獎項,其中只有8間醫學院校機構獲得「模擬教育」項目。
3. 優化臨床教育e-portfolio2.0版系統:擴大參與職類與系所,原有系統以醫學系、藥學系為主軸,現推行所有職類皆可適用,學校端將加入護理學系、牙醫學系、高齡學系、保健營養、呼吸治療、藥學系、學士後護理、醫學系、醫技系參與使用系統。此外,優化升級並新增九大功能,包括教材庫資源管理、導師功能、message溝通、360度核心評量、統計分析報表與圖表、課程衝堂提醒、表單建立圖像畫、角色管理以學生為主體、樹狀化訓練計畫管理等。
4. 培育學生領導能力:設立領導知能中心新創領導種子培育工作坊、青力前行領導達人培力營,提升學生幹部團隊溝通與領導能力。此外,參與中區傑青論壇暨第26屆傑青獎,榮獲傑出社團領袖2名、傑出服務性社團2名,是唯一榮獲4個獎項學校。甄選5位學生出席2018新興領袖和平峰會,透過全球約500名學生領袖相互倡議交流,培育青年領袖成為和平大使。
透過團體動力、領導知能的課程,讓學生透過活動與課程提升內部凝聚力、促進幹部與部員之間的認識、並了解其他學校學生會的運作

三、建構跨領域學習及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1. 首創醫學大學跨領域學院:透過跨領域學院的創新教學與多元學習,從傳統課堂到多元彈性空間的教學改變,除校內教師合作,也開展跨校跨領域合作創新教學,與實踐大學共同開設橘色時尚課程,並與北科大共同規劃輔助科技跨域微學程,為本校學生創造更多元的跨領域學習。透過課程結構調整,引導學生進行跨領域學習,107年度選修跨領域學院課程學生比例已達10.8%,預估明年達20%
2. 建構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學習地圖:開發系統化創新創業課程及輔導機制,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學生入學前參加黑客松,學習如何發掘問題與提出解決方案,入學後修讀通識創意設計領域課程,建立設計思考基本思維,透過各種創新創業課程、工作坊與活動,將創意構想轉變成具體之創業提案,進而形成新創團隊。同時提供創業輔導機制,整合校內創業資源,同時導入產業資源並銜接產學育成營運中心進行後續育成加速,協助學生完成創業夢想。
大學院校在學生5~8人組為一隊,繳交創新創意創業募資路演計畫書,藉由跨校跨領域的合作激發創意,並結合業師的建議完成計畫
3. 制定數位自學促進國際學習:
制定數位自學辦法與課程審查機制,引進國際優質磨課師課程認證學分,首創全國數位自學基金,提供每位在學同學100美金自學基金進行課程認證,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態度與能力,與世界各國學生共同學習。

四、發展創新教學模式
1. 建立雙軌教學研究模式:為全面了解教師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透過top-downbottom-up的雙軌模式推動教學研究,每年由學校設定議題進行校務研究,也設計完整支持制度,鼓勵教師從事課程教學研究。一方面透過校務研究實證教學政策推動成效,作為制度修正的依據,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經由課程教學研究結果,提供老師作為精進課程的參考,持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2. 創造跨校教學合作新契機:107年度教師研習營以跨域創新教學為主軸,除促進校內新進教師與資深教師交流外,更邀請校外教師共同參與,融合史丹佛教學工作坊與苗圃工作坊模組,有系統地學習如何進行課程改造,並針對共同主題進行課程設計,創造共同合作教學的可能性。
教學遊戲化工作坊:誰說上課不能像遊戲一樣有趣?

五、深化學生國際交流與國際競爭力
1. 開發新世代網路直播語言學習模式:運用網路直播,創造師生互動新模式,提供學生專屬的共學團體和資源共享平台,學生除修課期間,也可持續和教師互動,營造溫暖並具鼓勵性的學習氛圍。此外,讓專注於自身專業學習而無法參與活動的學生,利用時間觀看線上教學,延伸學習場域,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另一選擇。
2. 建立在地國際化學習制度:開設跨國文化與議題之國際課程,推出「國際學習護照」制度受到本校學生廣大的迴響,透過每人專屬的實體護照提供個人化且完整的國際學習歷程紀錄,結合學生出國研修獎學金辦法,將學生之國際學習歷程列入加分項目,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在地國際化」系列活動之意願,更可以透過系統化的方式建構整體學生的國際知能。

 

【發展學校特色】

一、發展特色研究,推動轉譯醫學
(研究中心傑出表現
1. 癌症轉譯研究中心:107年發表6IF  10之論文於Clin Cancer Res.J Natl Cancer Inst.JAMA Intern Med.Nucleic Acids Res.JAMA OncologyClin Cancer Res.等國際研究期刊99-106年獲衛福部第一、二期癌症卓越研究計畫共補助2.6億元,107年獲第三期癌症研究計畫,當年度經費3,500萬元。引進IBM Watson for Oncology輔助系統,提供臨床腫瘤醫師精準用藥參考,提升癌症治療品質
2. 神經醫學研究中心:107年發表3IF  10之論文於Clin Cancer Res.Nature CommunicationsSleep Med Rev.等國際期刊107年獲科技部3年期整合型計畫補助,進行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之精準醫療研究、106年獲科技部3年期整合型計畫補助,進行尋找血液與腦部中能代表新生兒缺氧窒息腦傷後與相對應的腦損傷嚴重程度之惡化性或保護性反應的早期生物指標研究。特色臨床資料庫:包括(A)婦幼神經發展資料庫:收集母親懷孕及產後,父母健康狀況、家庭關係、環境因子及嬰幼兒發展相關資料及檢測數據,目前已收集超過1,350位兒童及其家庭資料(B)輕度腦創傷資料庫:長期追蹤輕度腦創傷臨床及預後資料,包括平衡檢測、心律變異分析、焦慮及憂鬱等各式問卷量表、腦部功能性核磁共振資料及血液檢體等,目前已累積超過650位病患(C)多模態意識損傷資料庫:自2013年起與臺灣基因體資料庫合作建立臺灣第一個多模態意識資料庫,結合神經造影指標、周邊神經指標與主觀意識量表等,已收集超過170例相關個案資料
3. 胸腔醫學研究中心:107年發表3IF  10之論文於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anl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等國際期刊;107年獲衛福部補助5,344萬元建構多重抗藥性結核病醫療照護體系107年獲科技部「肺纖維化之分子病理機制探討」三年期整合型計畫補助1,590萬;107年度臺北市衛生局及衛福部疾管署補助臺北市結核病/漢生病直接觀察治療(DOTS)執行計畫共909萬元。
4. 人工智慧醫療研究中心:獲科技部「醫療影像巨量資料建立與應用研究專案計畫」:三年共補助8,408萬元,整合三家附屬醫院肺癌電腦斷層影像與病理資料,首次成功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精準分類及預測,未來將大幅改善病患診斷率;獲科技部國家型AI專案計畫「運用人工智慧進行跨國主動式醫藥安全革新」四年補助3,012萬,透過人工智慧發展疾病、藥物、劑量之交互關聯模型,達到用藥錯誤之早期主動預測、「運用AIIoT科技建立智慧醫療創新服務系統-結合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科技發展精準睡眠醫學」四年期2,331萬補助,聯合睡眠研究中心、附醫、萬芳及雙和醫院,運用人工智慧分析睡眠與生活型態、飲食習慣、身體活動量、環境空污的關聯性,建立睡眠障礙預測模型應用於睡眠治療改善。
5. 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106學年度獲科技部國家型再生醫學科技發展計畫三年約4,500萬補助(1)提供患者治療:已獲衛福部核准執行兩件細胞治療臨床試驗案,107年衛福部公告修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開放六項特定細胞療法做為醫療技術,本校亦同步就開放之細胞療法進行臨床級細胞製劑之開發與提交申請醫療技術許可(2)建立幹細胞/免疫細胞庫與其雲端大數據資料庫:以完備「細胞藥物仿單」為前提,建立包括細胞基因、表基因、藥毒理與移植配對資料,提供最佳細胞精準醫療策略
6. 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置中心:107年獲科技部「仿生與數位設計導向之絲蛋白纖維設計/合成/製造之轉譯研究」計畫四年期約2,800萬補助。(1)臨床應用研究:與醫院Biodesign跨領域醫材開發工作坊,進行臨床應用研究,接軌醫療產業技術及應用。(2)提供產業研發平台:為產官學研等領域提供平台,推動國內醫療器材產業之跨領域研究與發展,以達醫療器材產業國際化目標
(推動國際交流合作
1. 鼓勵師生出國研修:107年出席國際會議之師生獲補助148人次,赴國外進行短/長期研修人數補助26人次,其中醫學院內科學科馮博皓助理教授赴美國Johns Hopkins Hospital進行「肺癌免疫治療」研究、蕭世欣助理教授至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進修;放射線學科陳彥廷講師至美國史丹佛大學進行「人工智慧方法於醫學影像處理」研究;醫學科技學院劉晏年副教授至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病理科進行「前列腺癌致病機轉」研究;醫學科學研究所王家儀教授與薛世昌博士生至凱斯西儲大學,及藥學院藥學系吳曼如博士生至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進行研究交換;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學程吳逸玟同學赴日本京都京都大學進行「組蛋白去乙醯酶6抑制劑在大腸直腸癌之抗癌機轉探討」研究;中草藥臨床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林怡慈同學赴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教堂山北卡羅萊納州大學教堂山分校進行「天然物合成新穎衍生物之設計及其於骨質新生與抗癌活性探討」;並邀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Joseph WillisLi Li、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陳哲宏教授至本校進行學術交流,及國際學者莊寶田教授及鍾正明教授至本校進行學術研究交流。
2. 推動研究社群:推動Research Gate(學術社群)ORCID(作者ID),鼓勵教師與醫院主治醫師經營社群媒體,增加研究曝光度,校內專任教師註冊比率皆已達100%
(建置臨床前動物試驗平台
獲科技部「先導性動物試驗諮詢與分析平台之產學聯盟」三年期計畫,第一年168萬補助,整合生醫動物試驗服務平台/客製化生醫先導性臨床前動物試驗諮詢與合作,目前加入之廠商已達20家,會員簽訂產學計畫達5件,包括(1)休斯生技:G7P延緩骨質疏鬆活性及安全性評估;(2)有聯生技:JM17  Sorafenib 藥物協同抑肝癌細胞生長之體外功效評估;(3)宇越生醫:癌症免疫細胞療法之動物實驗模式研究計畫;(4)明基材料:急性傷口敷料試驗;(5)基亞生技:評估免疫細胞治療在動物癌症模式之功效。
(完善核心實驗室
逐年優化核心研究儀器,以提升核心實驗室研究量能,配合校方發展方向強化研究效能,包括(1)提升研究成果品質:校內師生利用共儀中心儀器進而發表研究論文,相關期刊如Carbohydrate Polymers (IF=5.158)Clin Cancer Res. (IF=10.199)Endocr Relat Cancer. (IF=5.331)Nat Commun. (IF=12.353)J Pineal Res. (IF=11.613)等;(2)跨國開發高質量質譜影像技術:生醫質譜影像核心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Holland R. Cheng教授合作開發新質譜影像技術,除維持核心實驗室高再現性之質譜影像產出,並可協助提升論文數據品質。此外,投注飛行時間式二次離子質譜儀(ToF-SIMS)於生醫樣品研究,以具備開發質譜影像之應用層面與高階技術之能力,107年食安系蕭伊倫助理教授獲科技部「以次微米及奈米塑膠微粒的合成與其在海鮮中塑膠微粒檢測方法與毒性試驗的應用」三年期計畫約275萬補助,將透過飛行時間式二次離子質譜儀(ToF-SIMS)進行相關研究;(3)建置天然物分析核心實驗室:107年購置自動化純化天然物分析儀,可同時建立各類型實驗使用規範與樣品前處理規範,達到大幅降低各單位使用門檻以提升儀器使用效率,將可提升分離天然物有機成分效率;(4)完善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核心實驗室:本校為全台少數率先成立基因組編輯技術核心實驗室之大學,透過提供基因編輯技術服務於疾病研究模式、藥物篩選及免疫基因治療,提升新藥開發與毒性功效評估效能;(5)Microbiota核心實驗室:經由菌欉基因檢測定序,協助建置基因資料庫,加速臨床應用;(6)免疫監測核心平台:以免疫監測核心檢驗血液或組織檢體之免疫表型(Immune phenotype)及免疫多型(Immune polymorphism)等生物標記進行轉譯醫學研究,以精準醫療特色進行轉譯醫學研究。
(優化生物資料庫
結合校院資源,建置豐富之人體生物資料庫,以本校附屬醫院特色醫療進行收案,建立拓展各類慢性病收案管道。配合三院健康檢查主動接觸健檢民眾確認入庫意願,並與中研院合作建立非癌症人體生物資料庫,作為癌症及各項疾病研究健康對照組。將配合政府衛生福利及長照政策與腦外傷團隊,對各類慢性病檢體進行收集,提供研究使用。107年已完成諸多成果,如:(1)建置「初代癌細胞株之培養平臺」及「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PDX) mouse model,解決罕見疾病研究之檢體需求困境,並可提供藥物篩選及研發新藥之用;(2)建立人體生物資料庫之獨特性,發掘各類慢性研究,以預測並找尋致病因子預防疾病。

二、以特色研究為主軸,延攬人才,深化國際連結
1. 聚焦重點盟校發展,實質發展國際學術合作:本校各學院選定重點盟校,透過多樣合作方式,深化教學研究合作,簡要說明如下。
(1) 
醫學院:重點盟校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除定期舉辦婦女癌年度雙邊學術研討會,更著重雙邊人員交流與教育合作,107年薦送一名教師至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癌症相關領域之一年期研究,並預計於108年開始,每年薦送2名醫師進行Clinical Fellow及學術進修,及6名學生至美國參與暑期研究實習。
邀請盟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施益民教授討論合作議題
(2) 口腔醫學院:每年薦送約20位學生至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見習,並辦理三國六校四年制牙體技術學系交流活動,持續進行合作,包含研究、教學與人員交流,透過學術聯合研討會及共同執行研究計畫等互動,持續深化雙方合作。
(3) 藥學院:選定美國南加州大學為重點盟校,10710位學生前往進行一個月研修,並有一位學生赴美就讀雙聯學位。已延攬南加大知名學者陳景虹院士擔任本校特聘教授,共同進行合成藥物及抗癌藥物之研發。未來將拓展歐洲盟校,已邀請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學者來校交流,洽談盟校等合作的可能性。
(4) 護理學院:與澳洲臥龍岡大學(UOW)積極發展教育及研究合作,簽訂雙聯學位及雙邊研究合約,並組成四個研究團隊進行研究合作。目前已薦送3位學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國際見習課程,並接受4位學生來校參與兩週短期國際交流課程。
(5) 公共衛生學院:除持續與美國賓州大學進行學生暑假交換見實習計畫外,並以Health Care Outcome Research大數據研究進行雙邊研究合作,透過雙校工作坊,將逐步進行本校CEPH認證,與國際接軌。此外,與賓州大學之學碩雙聯學位課程正在進行雙邊課程洽談,預期108年完成雙聯學位之簽訂。
(6) 醫學科技學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定期互訪進行學術交流,107年度擴大辦理「北醫大x麻省理工2018健康物聯網黑克松」活動競賽,培育具潛力之創業團隊,持續深化與MIT在醫療領域中的合作,成為國內生技醫藥新創平台。除遠距課程合作外,並由MIT提供師資舉辦工作坊,以電腦實際操作教學。
(7)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與比利時新魯汶大學Dr. Marcus Missal進行共同研究,在憂鬱症患者的相關數據追蹤上,已有臨床上的創新進展。此外,將規劃新魯汶大學學生至本校實習計畫,並積極規劃建立雙聯學位。
(8) 管理學院:透過與盟校寧波諾丁漢大學合作,訂定交換學生計畫,目前已有4位學生進行中;並與英國諾丁漢大學討論共同開設課程及邀請對方教授蒞校,針對醫療管理、公共衛生、醫療大數據等方向,舉辦相關講座,並商議建立雙聯學制。此外,將增加共同學術研究著作,持續開拓跨界AI及大數據研究領域。
邀請盟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施益民教授討論合作議題
(9) 醫學工程學院:已與盟校法國里爾大學進行雙聯學位合作,並有碩士及博士學生完成雙聯學位,107年以神經研究領域為主軸,進行雙邊研究合作,已完成兩場雙邊學術研討會,108年將薦送本校教師前往進行研究交換,深化雙方合作關係。
(10) 營養學院:於107年薦送2位學生至日本東北大學修讀雙聯學位,除定期邀請學者來校演講及參加學術研討會外,本校米糠營養研究團隊並與其共同執行教育部新南向學術領域聯盟國際研究合作案,帶動區域性學術聯盟之發展。
2. 北醫大-凱斯西儲大學研究團隊:本校自104年起與凱斯西儲大學簽訂共同研究種子基金合作協議,至107年已成功媒合9組跨國研究團隊,合作領域包含癌症影像診斷、癌症轉譯、神經科學、新藥研發及生醫材料,亦有雙邊團隊共同申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之研究補助,為雙邊研究人員之長期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108年將持續推動先期計畫之媒合,並舉辦學術研討會,持續強化既有團隊之合作發展,有效提升本校國際共著論文之發表,並達成組成科學轉譯聯盟之目標。
3. 北醫大-法國里爾大學研究團隊:本校醫學工程學院與法國里爾第二大學持續於阿茲罕默症蛋白之累積研究上合作,已初步規劃將於心腦意識、神經退化疾病、神經發展及腦外傷領域進行研究合作,未來將由本校神經醫學研究中心負責合作事宜,期望透過與法國里爾大學之合作,進一步與法國國家研究單位如CNRS (French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tific Research)Inserm (French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建立研究交流關係,逐步組成神經科學學術聯盟。
4. 北醫大-馬來亞大學研究團隊:107年馬來亞大學舉辦之國際研討會,本校分享於寄生蟲研究、癌症轉譯醫學與細胞治療等領域之重要研究成果。會後並與馬來亞大學醫學院數個研究團隊進行雙邊會議,成功標定細胞再生、癌症研究與熱帶醫學等領域之合作計畫。由於馬來亞大學近年積極投入老化研究,未來可望與本校神經醫學進行跨領域合作,將媒合該校老化研究團隊與本校神經影像、高齡照護、復健、護理及營養等領域之團隊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共組轉譯科學學術聯盟。

三、推動研究成果產業應用,完善北醫生技創業生態系
1. 拓展北醫生技事業:(1)北醫生技創業生態系:Bench→Bedside→Business為主軸,進行創業教育、構想實踐、事業轉化及事業起飛四大階段,建置本校成為教育、研發、產學一體化的創業新典範:(A)成立衍生新創公司107年成立「皮智公司」,運用醫學科技學院李友專教授「皮膚影像智慧分析平台」技術,開發皮膚癌影像分析相關產品、「酷氏基因生物科技」運用雙和醫院賴鴻政教授「子宮內膜癌分子篩檢技術」,開發早期檢驗婦科癌症之體外檢驗試劑產品、「吉蔚精準檢驗」,提供癌症精準醫療檢測委託服務,目前共有10家衍生新創公司,實收資本額超過8.8億元;(2)成立創業播種者基金:募款目標為1億元,提供校內團隊創業資金,開發市場所需關鍵技術。10712月開始募資,目前已募得1,300萬;(3)建置雙和生技園區:雙和生技園區將於108年初動工,111年啟用,新建教學研究大樓及生醫科技大樓,增加 23,000餘坪之樓地板面積。未來將與企業共同設立研發中心,並設置實驗動物/人體生物檢體庫,提供必要之研究資源;鼓勵校園衍生新創公司進駐創業育成基地,發揮群聚效應並開拓生技事業。
2. 優化臨床試驗平臺,加速生技商品化:(1)完善系統化管理平臺:整合試驗執行收案即時控管(CTMS)、人體研究稽核系統、電子病歷查核申請授權系統、受試者媒合轉介等系統,使用自行開發之系統管理臨床試驗,無紙化串聯各附屬醫院臨床試驗各系統;(2)研發福爾摩斯(HOLMES)系統:協助進行臨床試驗病人與病歷的配對,以搜尋適當受試者,有效提升收案率;(3)人才教育培訓:選送優秀人員參與國際認證課程、辦理國際臨床專題講座與諮詢、開設臨床試驗學位課程等,培育國際臨床試驗人才。108學年度開設臨床試驗碩士及在職專班,培育專業臨床研究醫師、藥師及護理師等人才;未來將引進國際臨床研究整合中心人才培訓課程,持續與國際接軌;(4)輔導研究者自行發起臨床試驗機制:鼓勵自行發起臨床試驗案(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s, IIT),提升臨床試驗研究能量,並輔導已具執行經驗之研究者進行大型跨院自行發起臨床試驗案。此外,推動一校三院合作研究計畫,加強與國內各醫院跨院進行臨床試驗,整合生技醫藥研發成果與能量,落實研發成果進入早期臨床試驗,加速促成研發成果產業化與商品化。

 

【提升高教公共性】

一、完善弱勢就學機制,促進社會流動
1
. 提高助學經費額度以深化弱勢生扶助:為使弱勢學生之經濟來源無虞,本校積極對外爭取企業捐資,推動校友認養弱勢學弟妹之定額定期捐款機制。據此,本校在長期的努力下,助學經費額度不斷提升,由103學年度助學募款7,590,000元,到107學年度已成長至15,224,660元;而弱勢學生除部定學雜費減免及弱勢助學金外,每人額外獲得的獎助金額亦由103學年度70,404元,成長至107學年度每人可額外獲得95,350元之獎助,成長35.4%

二、健全校務實證管理,提升辦學績效
1. 
形成實證管理的校園氛圍:透過完善的校務研究機制,將校務議題研究成果應用於策略制定,並建立視覺化平臺,提供各項校務資訊與研究結果模組提供各單位即時查詢,以實證數據展現策略推動的成效。運用各式電子媒體定期將校務成果向社會大眾說明,積極展現本校的治理績效。
教授Tableau視覺化軟體應用,利用簡單的拖拉便能完成複雜的分析程序
2. 培育種子人員共同參與校務研究:為將校務研究深植各單位,推派各單位種子人員(一級副主管)參與校務研究工作,並定期召開校務研究工作小組會議(由副校長主持),各單位透過會議討論,以實證方式解決問題,以調整政策或作業模式,完善校務發展。針對學生面、教學面精進學生學習成效,並將教師研究、國際化及人員管理等議題納入研究探討,以達全面檢視校務調整之辦學方針。

 

【善盡社會責任】

一、學生服務隊表現優異:多年來學生服務隊足跡踏遍臺灣各地,國內偏鄉離島服務,107年近1,700人次參與,並榮獲教育部青卓組績優服務獎及佳行獎鼓勵,其中「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已連續7年獲得全國第一。同時,本校學生服務隊也定期前往柬埔寨、史瓦帝尼等進行衛教服務,107年楓杏海外史瓦帝尼醫療服務隊與飛洋國際服務團,分別獲得教育部青年海外和平工作國際競賽「爐火純金獎」與「銀得喝采獎」肯定。
北醫大暑期醫療服務隊,長期深根在地服務,有系統的整理病歷與統計衛生資料,與當地衛生所合作,對慢性病患者進行有效追蹤,守護居民健康

二、國際醫療服務與援助深獲各界肯定:本校雙和醫院長期承接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醫療援助計畫,提供醫療服務,深入社區執行糖尿病防治計畫,也建立馬國衛生部的轉診制度,讓重症病患可轉診至臺灣就醫,同時也協助建置PACSHIS等醫療資訊系統,協助馬國改善醫療衛生水準,普獲當地政府及民眾的重視及肯定,107年度也獲外交部頒贈「外交之友貢獻獎」殊榮。

臨床醫療服務已完成3,449門診人次、224手術人次、辦理5場義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