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自我定位為「具卓越教學並整合特色研究與產業實踐之綜合大學」,其內涵即是以學生為本位,重視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生學習成效,致力於結合嘉雲南地區產業發展進行特色研究與創新研發,並規劃於「教育」及「農業」兩大領域具體實踐,與本校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高度契合,依此,108年執行情形可分別從「教育」及「農業」兩大領域呈現執行亮點:
「教育」領域:本校賡續實施課程革新及教學創新措施,推動通識體驗課程、微學分課程、院特色跨領域學程、總整課程、全校大一分級修習基礎程式設計課程等。學生透過各學系總整課程,整合過往所學知識以成果展演、成果發表或是競賽方式呈現學習成效,並將系所特色週活動與創新課程,融入營運及總整概念,孵育營運型總整課程,讓學生實務的從執行面出發自尋資源解決問題。108年共開設31門總整課程(包含營運型總整課程、跨領域學程總整課程、各學系總整課程等),其中營運型總整課程透過實際場域(「嘉園」巷弄長照站、NPO Channel行銷友善商品)的實踐,整合並展現學生所學,使課程真正接軌實務,縮短學用落差。並經由跨域課程培養符應時勢需求的π型人才。
圖說:學生在巷弄長照站向長者介紹樂器
因應新課綱上路之各項師培政策變更,本校師資培育中心辦理工作坊,提升師資生了解新課綱之內涵,同時統合新課綱素養導向教學資源與嘉義地區中小學校締結「師資培育夥伴學校策略聯盟」,建立教師社群聯盟,共同強化嘉義地區未來卓越優質之青少年人才培育。
本校今年科普推廣教育除與嘉義市兒童福利服務中心合作,定期辦理「假日動手做科學」活動,更與嘉義市政府簽定包含師資培育及科普教育等內容的合作同意書,促進在地科普知識的擴散;在學生輔導方面,108年除持續推動經濟不利學生招生及多層次輔導策略外,更透由本校原住民學生資源中心強化原住民學生輔導機制,給予原民學生在課業、生活、活動、職涯等多面協助;同時協助學生組成讀書會並建立生活學伴系統,從課業與生活兩方面給予學生即時協助與資源轉介。
圖說:本校科普團隊協助市政府科學168活動
「農業」領域:成立食農產業菁英教研中心及智慧農業中心推動各項食安食農產業服務與農業技術研發,透由本校食農產業服務加值平臺整合全校服務技術對外服務,另亦持續以三個跨域學習課程培育未來產業菁英人才。安全食農學程:從學術理論出發,最終完成甘藷蟻象費洛蒙大量合成。結合本校農藝系、中文系、植醫系及應化系等跨系專業的合作,推出一本以芝麻為主題的繪本,以繪本為媒介將農業專門知識向一般大眾介紹。食農產業管理學程:結合產品包裝設計業者、食品業者等進行優質臺灣農產加工品的產學合作計畫,提供參與產品包裝設計、產品命名及推廣、線上社群經營等實作機會,讓學生進行實務訓練,加速產學鏈結,並至校內外推廣食農教育,於兩年期間共進行55場次食農教育推廣活動。智慧農業產業學程:發展農用機械人、智慧雞舍、費洛蒙防治、農藥殘留快速檢測、農用無人機等新食農服務技術,輔導學生參與2019桃園農業博覽會-全國田間機器人闖關競賽活動獲得優異成績。
圖說:學生參加桃園農業博覽會田間機器人競賽獲全國第一名
本校農業的產研能量也灌注在協助地區青年創業與地方特色新創事業輔導發展上。今年與「嘉義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進行課程及活動講座上的合作,結合本校農學院、理工學院及生命科學院老師及學生的能量,協助地方農產品升級,如菱角仁加工、秋葵飲產品開發等。配合政府政策推動部落活力計畫,活化原鄉經濟與文化,於阿里山鄉新美、達邦、里佳等3個部落進行產業輔導諮詢及開設課程,協助部落將傳統作物如赤小豆、葛根粉等開發成豆沙包、仙草凍、和菓子等產品,並從包裝、產品說明及行銷文宣進行產品優化。同時透過在新美部落辦理「鄒族民族植物踏查營」,促進部落與學校資源的雙向流動與在地學習。為解決在地老年化人口照護問題,本校與嘉義基督教醫院合作,利用本校林森校區開放空間打造「嘉園」巷弄長照站,提供週邊區域健康或亞健康長者就近獲得長照2.0的照護,加入本校學生的陪伴與課程規劃,形成青銀和樂共處互相學習的良善氛圍。
圖說:協助鄒族民族植物踏查
本校以成為嘉雲南山海平原知識及推動中心為計畫總目標,為擴散師範、人文、管理、農、理工、生命科學及獸醫等7個學院師生研發及服務能量並與在地共榮發展,於108年10月31日與嘉義市政府正式簽署合作同意書,將以統一窗口、資源共享、場館互惠、專業交流及人才培訓等方式共同實踐以下具體內容:師資培育及科普教育、運動經濟及資源整合、動保醫療及食品安全、外語觀光及人文藝術、植栽養護及環境美化、科技發展及地方創生。期能以大學教育師生專業知識及能力回饋社會,促進在地產業、經濟及福祉發展與提升。
圖說:國立嘉義大學與嘉義市政府簽署合作同意書
(更多成果請點閱國立嘉義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https://hep.ncyu.edu.tw/,亦可參看下方成果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