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結合2018-2022中長程校務發展目標,落實「勝任能力」(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為導向的醫學教育,培育學生4C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Creativity)關鍵能力,並培育師生聚焦研究,進一步連結產官學研資源,解決重大醫學問題,發展本校醫藥大學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關懷扶助弱勢學生;師生更積極深耕地方,善盡本校社會責任,關懷世界的永續發展。
本計畫共有四大面向,分別為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發展學校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與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一、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1.領航學涯發展,推動準大一銜接課程
推出準大一新生先修課程:以通識課程及基礎課程為入門,讓新生提早適應學習環境,降低學習負荷。107年暑假共開設13門大一先修課程,其中6門為線上課程,7門為實體課程。在個人申請及繁星推薦入學學生中,約有32.3%學生選讀線上課程、10.2%學生選讀實體課程;總計703人次修讀、共509人次完成學分修習。
2.推動微學分課程,增加學生學習彈性
推出主題式微學分課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學生可依其興趣,自由安排課表,調整學習步調。微學分課程不受18週課程長度限制,教師彈性設計課程,以工作坊、實作研習、參訪、模擬競賽等短時性、簡練的內容活化課程。107年共開設13門微學分課程,共764位學生選課,課程滿意度達4.51分,明顯高於全校課程滿意度4.3分。
3.核心特色教學,深耕領航醫學教育
(1)建置醫學模擬訓練教室:為國內醫學大學首創,運用虛擬人體的虛擬解剖桌(Anatomage Table)配合可攜式超音波機器等先進設備,以逼真的虛擬實境技術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加速鞏固其知識學習。
(2)培育醫學模擬訓練種子教師:聘請專家學者進行講座對談及舉辦研討會與工作坊密集訓練,培育31位基礎學科(解剖、病理)與臨床學科(骨科、外科、急診科)之種子教師,共同設計適合醫學系與其他醫學相關科系之教學課程。
(3)運用虛擬解剖桌融入大體解剖學課程,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課前由小組負責教師操作虛擬解剖桌說明解剖步驟,後讓學生反覆實際操練,熟悉解剖順序與須分離切除的部分,再進行實體解剖,此醫學教育改革於107年度醫學院TMAC實地訪視深獲委員肯定。學生修讀該課程的前測、後測成績均有效提升、課程滿意度達96.7%,學生回饋良好,認為此教學方式對於器官結構更具體明瞭,並期待能導入其他課程的學習,如身體查察、臨床診斷。
4.多元證照輔導,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1)注重各類國考證照及相關學系執照考試之輔導:開設證照輔導課程,提供學生模擬測驗,熟悉國考題型,107年第二次專技高考醫事人員考試,在10類證照中本校有8類證照考試錄取率高於全國平均,其中5類證照考試錄取率達95%以上,國考通過率傲視全國。
(2)無證照學系開設職場輔導課程:輔導學生考取專業技術士、管理師等證照;鼓勵學生跨領域修習輔系、雙主修及考取研究所,提升自我競爭力。以職安系為例,因應勞動部原「勞工安全衛生組織管理及自動檢查辦法」廢止,大學部畢業生自103年起需考取勞動部技能檢定-乙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之資格,俾憑執行安全衛生業務,107年應屆畢業生之乙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技術士之通過率為56%(28/50),優於全國107年的10.1%的通過率。
5.建構創客生態環境,培養創新醫療人才
本校於水湳新校區建構創客空間(Maker Healthy Space),邀請業界及產學經驗豐富講師分享三創經驗,講師含括醫師創業科學家、醫材廠商經理、顧問等,參與學員超過300人,頗受好評。
提供實作場域與經驗交流平台,吸引學生進行醫材開發計畫,組成2個特色團隊(癌症模型團隊、組織工程團隊),各團隊成員皆含括醫學、工程、生技等系所學生,以跨領域合作、產品化為目標,共同進行醫療器材原型開發、設計及製作。兩團隊除了爭取到107學年度科技部大專生計畫之外,癌症模型團隊另榮獲大專生研究競賽優等、組織工程團隊更以「三維細胞球結合可列印神經導管創新醫材開發」榮獲第十五屆國家新創-學研新創獎。
6.運用國家體育資源,運動醫學系朝國際發展
配合現今社會運動潮流與體育署推動「巡迴運動傷害防護員計畫」,並因應校園體育與各球隊的運動防護員人才需求增加,邀請專業技術教練至本校經驗分享並協助指導實作課程,亦結合業界共同舉辦YMCA國際體適能個人肌力與體能指導員(SCI)證照課程。107年本校運動防護員檢定考試通過11人,通過率約30%、全國排名第二。此外,結合國家運動資源與國際接軌,選派學生參與國際賽事、累積實戰經驗,107年共選派4名學生參與2場國際賽事,隨角力協會分別至烏茲別克參與2018 CADET ASIAN WRES與印度參與2018 JOUNIOR ASIANCHAMPIONSHIPS隨隊防護工作。
二、發展學校特色
1.聚焦中、西醫藥結合研發
(1)本校以特色研究中心為動力引擎,培育跨領域之頂尖研究團隊,強化科研能量,培養特色研究團隊人才。卓夙航教授榮獲106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18年『科技部未來科技獎』殊榮。
(2)舉辦中西醫學結合相關主題之國際研討會暨成果發表會:第十屆全球傳統醫學大學聯盟論壇年會、長期照護與中醫養生研習會等。
2.深耕產官學,培育新世代領袖人才
(1)培育研發菁英人才、醫師科學家:與業界藉由產業博士學位學程共同培育專業人才;MD PhD Program培育新一代的醫師科學家,學生前往國際名校學習。
(2)培育科研菁英人才:透過研海領航評選活動、暑期科學研習營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科研能量。2018年「科技部大專生專題研究計畫」通過數榮獲私校第1名。
(3)科技部萌芽計畫(劉耀榮教授團隊)進入「2018 Taiwan B.I.G. Demo」進行Demo Pitch,FITI創新創業激勵計畫(醫胜科技)獲得「U-21創意發明競賽」佳作及入選。
(4)『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謝佳宏教授團隊、『長陽生醫國際公司』榮獲第十五屆國家新創獎。
3.領航國際,放眼未來
(1)深化國際教研合作:與國際一流大學舉辦雙邊研討會,強化國際研究合作於2018年已經與至少十所國際名校進行雙邊研討會、參訪並討論雙方的學術研究合作。2017-2018年薦送學生到世界一流大學MDACC、UCI 及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進行研究。並持續強化雙聯學位薦送學生到國外修讀雙聯學位。
(2)提高教研國際聲望:舉辦2017年「Time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Excellence Summit-Asia Pacific」大會、「2017亞太教育領導人會議(13th QS-APPLE)」,2018年至少舉辦12場國際會議或研討會。
三、提升高教公共性
1.全方面協助弱勢學生
(1)開放繁星推薦名額:自104學年度的150名(佔全校規劃招生名額12.47%),擴增列至106學年度的270名(佔全校規劃招生名額比例之22.54%)。
(2)全方位輔助平台提供學生學習獎勵,輔導學生專長,加強人文社會關懷、醫療專業及共通職能培育,使同學心無旁鶩完成學業。本計畫已輔導2,213人次,補助達430萬元。
(3)守護弱勢聯盟:簽訂10家企業備忘錄,以本校弱勢學生優先面試。
(4)安心就學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接受本方案補助之154位學生,透過本計畫輔導機制有84%以上的同學同意此機制有助提升在校時間及自我能力。
學生受獎助後之回饋
醫學系 紀同學 (輔導學生心路歷程節錄)
媽媽長期有嚴重的再生不良性貧血,擁有這筆助學金也能讓我減少打工的時間,將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去做我真正需要去做的事情。另外,每月發放一部分獎助金的方式也能有效的幫助我們將這筆金錢用在必要的開銷上,減少不必要的開銷,浪費了這一筆助學金的美意。
2.改善教師結構、調降生師比及改善專兼任教師比例
(1)透過雙軌管道(THE BEST 及THE NEEDED)二類,聘用各專長領域之優秀傑出人才到校服務,106學年度聘用之教師數達32人。
(2)本校「延攬英才學者計畫」特設置「英才學者」及「英才青年學者」,由學校依一般教師薪資額度為基準,提供約1倍至3倍之薪資待遇,以及五年研究經費最高達新台幣3,000萬之補助額度,以加大遴才力度。
(3)本校積極且持續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新增訂「中國醫藥大學高教深耕彈性薪資獎勵辦法」,適用對象包含校內專任教師及績優職員等。
四、善盡社會責任
以下分別針對各學院教師執行之USR計畫特色亮點說明如下:
1. 對學生學習造成的改變
(1)跳脫傳統學習模式,成為主動、客製化,在場域中動態學習,並使學生具體理解社福與長照對個人與家庭的影響。能透過實地訪視,增加在地連結感,亦透過在地議題參與,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組織與溝通能力,讓學生走出課堂、深入場域,真實感知在地文化與議題。
(2)透過參與社區醫療實務,增加學生對醫療體系與政策之理解的互動學習機會,且培育學生成為關懷老人與偏鄉弱勢族群的衛教種子,學習為弱勢族群之健康平權倡議的知能。
2. 對教師教學與研究造成的改變
(1)跳脫傳統教學,創新主動學習;實境教學可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更易於實行問題導向教學法;並有利於編寫臨床教案實務與教師實證研究,可增加產學合作機會,亦可作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之先導型計畫。
(2)透過作中學實務訪查,以PDCA反饋調整教學方式,了解在地產業問題,且透過場域實際觀察,深入中高齡職場需求,做好長照產業準備;亦透過適性化社區健康評估,調整衛教教學,發展社區及個案健康促進學習方案。
3. 對場域造成的改變
(1)增加年輕人投入長照機會與對長照產業之理解,透過介入與活化社區長照據點,降低長照場域人因性危害,幫助患者及家屬解決出院後面臨的問題,改善家庭照顧方式,及為社區長者健康增能。並且協助社區小學與居民了解居家環境污染來源與特性;協助廠商進行職業安全評估,控制與改善,增加廠商職安知能,降低職災風險。
(2)提升業界食品安全認知及社區民眾藥食安全知識,協助社區與機構成癮與疾病防治,守護地方安全。
(3)提升在地中草藥種植與應用之產業價值;認養水湳歷史建築,結合市政府規劃,建立學校/地方、學術/產業,歷史/未來的科教文綠廊。
4. 特色成效
(1)培育學生第二專長,增加職場競爭力;結合理論與實務,強調實作應用,翻轉學習模式。
(2)結合學校、醫院與社區,帶領學生見習疾病後期照護實務,以備高齡化醫療之需求。
(3)整合空氣汙染採藥技術與實務,訓練學生思考與在地關懷,並培養溝通能力。
(4)跨藥食領域師生合作,維護藥食安全,以符合政府食安五環及用藥五要及五不政策,及提供在地民眾正確防疫技巧與成癮防治。
(5)駐診國中體育班,提供運動傷害防治與檢測資訊收集。
(6)提升社區老人健康知能與延緩失能運動課程,創造新舊融合、社會共好、城鄉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