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結合2018-2022中長程校務發展目標,落實「勝任能力」(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為導向的醫學教育,培育學生4C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Creativity)關鍵能力,並培育師生聚焦研究,進一步連結產官學研資源,解決重大醫學問題,發展本校醫藥大學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關懷扶助弱勢學生;師生更積極深耕地方,善盡本校社會責任,關懷世界的永續發展。本計畫共有四大面向,分別為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發展學校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與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一、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1.啟航學涯,推動準大一銜接課程:
規劃大一銜接課程(Pre-learning),建置學院特色線上課程,準大一新生於暑假先修習基礎及通識課程、修課更具彈性。
2.結合在地文化特色,厚植學生人文素養及語文能力
(1)開設各式人文課程及藝文展演:結合水湳新校區悠久歷史文化地景與自然生態,亦藉由文史踏查體驗自然,辦理「霧峰林家歷史巡禮」、「文化資產與創意」、「水湳校區歷史建築的修復及再利用」等活動,給予同學更貼近社會、真切實用的價值觀。
(2)強化學生外語文能力:屏除制式化、強調單字背誦與文法的課程,將文化活動、語文講座納入教學,結合舉辦多元外語課程及活動;開設東南亞語言、日語及韓語等課程,舉辦系列講座與展演活動,如「英檢與留學講座」,鼓勵其申請交換學生、留學,以拓展視野;「明星名人教你學語文」系列講座,增進語文涵養及開拓其國際視野,「英語字彙王比賽」、「英語歌唱比賽」,激發其學習興趣與樂趣。
3.深具創意之程式設計課程
規劃四大類資訊課程,培育學生資訊素養:創客教育、大數據教育、視覺化程式語言及網站應用。108年新開設「R語言程式設計與應用」、「類神經網路」、「Python3程式入門」、「認識人工智慧」等課程,108年全校學士班在學學生修讀資訊課程人數達44.7%。
4.建構醫學勝任能力與智慧化評估:
規劃培育醫學生的勝任能力架構,建構臨床看診能力發展,降低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間之落差,導入智慧化評估系統,開發mini-CEX.tw.entrust APP,臨床教師在任何時間、場域皆可對學生的臨床表現進行評估與指導,改善紙筆回饋未能落實臨床看診的狀況,師生可隨時透過APP檢視過往的評量紀錄,作為執行臨床照護改善方向,並推廣至醫學相關科系。
5.建構學院核心教學特色,領航教育創新:
推動跨域整合及有效資源配置,由校長主持校院特色(Status of College, SOC)共識營,推動「以學院為核心」之教學體制規劃,各學院發展重點如下:
(1)醫學院:整合現代醫學知識及醫藥科技等領域,精研實證與科學理論,培養兼具醫學與科技專業知識和醫德的醫師,極力打造培育醫事專業、疾病研究與醫療保健之人才的學術殿堂。
(2)中醫學院:融合中西醫學是本校中醫學院辦學特色,發揚傳統醫學之精華,結合科技,培育中醫藥專業與研究人才,引領中醫脈動、邁向國際。
(3)牙醫學院:全國首創導入MOOG學習系統,並應用VR/AR科技輔助教學,提升技術操作的可近性及學習成效。亦帶領新生盡早接觸牙醫職涯,發展稱職專業能力,將傳統服務教育轉型關懷教育。
(4)藥學院:培育融貫中西藥物多元專業藥學領袖人才,推動模組化教學革新,成立小分子藥物價值創造平台,跨域合作培訓,引導學生無縫銜接職涯就業,並邀請相關業師專家,達成產官學研職涯聯盟協力之人才培育。
(5)健康照護學院:兼具人文關懷與科技創新,健康照護學院之教學研發以「鏈結產業」與「應用科技」為特色,透過長照學程結合社區資源,並與企業攜手研發AI智慧醫療輔具,建置前瞻與競爭性之健康照護。
(6)生技製藥暨食品科學院:建立中部食藥安全體系,創新生技製藥與保健食品產業服務產業模式,培育優秀高階生技製藥人才。
(7)公共衛生學院:整合系所資源,推動大一不分系、大二分流,建立學生雙主修、輔系、學分學程之課程模組等多元學習渠道,課程設計以問題導向與翻轉型態之現場教學,培養學生實作能力,解決重大公衛議題。107年大一不分系學生申請輔系7位、雙主修10位、學分學程6位,共計23位。
(8)人文與科技學院:推動人文、基礎科學及通識教育,重視人文素養與未來科技能力培育。107學年度增設「科技法律碩士學位學程」及「科技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培養生技管理菁英及科法研究人才。舉辦在地文史展演及藝文活動,如六十周年校慶藝文聯展暨師生創業成果展、等待秘鏡-科學攝影展、再現病態美學展等。
(9)北港書院:建構大一全人教育,培育學生溝通能力、思辨能力、文化素養及自主學習等能力,舉辦書院式學習活動及讀書會,北港新生全數參與,大一學生對書院式學習滿意度相當高。
6.創設AI醫療學程,打造未來專業醫療跨域人才:
107學年度成立「人工智慧醫療學分學程」,規劃4門必修、10門選修課程;其中「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由4位教師共同上課,讓學生動手實作、自訂AI題目並設計程式,如立耳兔與垂耳兔影像辨識、槍枝辨識、手寫繁體中文影像辨識等,培育AI醫療科技專業人才,課程滿意度高達100%。未來亦積極向教育部申請成立「數位健康創新碩士學位學程」。
7.厚植教師學養,鼓勵教學專業精進:
(1)多元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課程:定期舉辦「八大知能」教師研習課程(如圖15),包含教學知能、研究知能、教育講座、通識知能、社會服務參與、健康樂活知能、校院務知能、AI及大數據知能。
(2)傳承教學典範、獎勵教學優良教師:本校為建立優良教學典範,定期遴選教學優良暨教學創新教師、選拔傑出教授,108年度傑出教授遴選中,獲獎教師可榮獲獎金15萬元及獎牌一座。另外為鼓勵專任教職員製作優良教材,增進教學成效,每年辦理評選優良教材,108年獲獎件數共22件,傑出獎 7 件、優良獎 12 件、佳作獎 3 件,編發獎勵金278,000元。
(3)推動教師適性分流多元升等:促進師資優質化,實施教師分流升等制度,將教師升等分為教學型、研究型及並重型升等。
8.建置校務研究雲端分析平台,提供各學院、系(所)及相關單位瞭解學生之表現:
(1)預研生的表現是否優於一般生:針對97-105學年度預研生的表現進行分析,整體而言,預研生在修課成績的表現優於同系所同學修課成績。
(2)不同入學管道學生成績的歷年表現:分析101-105學年度不同入學管道的學生表現,以105學年度為例,繁星入學學生整體表現較優異。
(3)畢業生找到第一份工作需花多少時間:除了完善畢業生流向調查機制,並以104學年度畢業滿1年的畢業生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得知60%以上學士班畢業生在一個月內找到第一份工作。
二、發展學校特色
1.聚焦中、西醫藥結合研發
本校以特色研究中心為動力引擎,培育跨領域之頂尖研究團隊,強化科研能量,培養特色研究團隊人才。
(1)結合中西醫學的研究發展,聚焦疾病導向的機制研究與藥物研發,提升研究成果及影響力。帶動跨域轉譯醫學研究,整合校院研究資源,跨領域組成教研團隊,突破重大疾病醫療問題。
(2)舉辦「第十一屆全球傳統醫學大學聯盟論壇年會」,以整合醫學對人類重大疾病之貢獻為主軸,探討整合醫學現況與未來發展方向,進而創新醫學及造福全世界人類。
(3)舉辦2019年第六十八屆「世界醫學生聯盟會前會」,由六大洲136個會員國組織的醫學生聯合會所組成世界醫學生聯盟會,是世界醫學生聯盟每年最為盛大的活動,以技能提升、培養領導人才為目標,也在議題的廣度和深度上與國際接軌。
2.深耕產官學,培育新世代領袖人才
(1)培育專業菁英人才:MD PhD Program人數逐年增長,前往國際名校進行醫師科學家的養成;與業界藉由產業博士學位學程(生物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生技製藥產業博士學位學程、醫學工程與復健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健康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生醫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共同培育研發精英人才。
(2)科研能量交流:菁英博士生競賽、研究生壁報比賽、大學部科學研究競賽、暑期科學研習營,藉此系列活動交流,以提升學術研究力。本校科技部大專生專題研究計畫近年來成績卓越,2019年「科技部大專生專題研究計畫」通過數維持全國第二名、私校第一名的佳績。
(3)結合導新創相關課程,並邀請企業界人士經驗分享及擔任學生團隊輔導業師,積極鼓勵師生團隊參加創業競賽,以創意製作原型產品。
3.領航國際,放眼未來
(1)深化國際教研合作
A.2019年持續與國際名校進行雙邊研討會,強化國際研究合作於、參訪並討論雙方的學術研究合作。
B.薦送學生到世界一流大學進行研究,鼓勵同學出國研實習、參加國際會議,以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並持續強化雙聯學位。
(2)提高教研國際聲望
積極參與國際會議,舉辦「The 3rd CMU-NUS Joint Symposium」、「The 2nd CMU-UT Joint Symposium」、「The 2 nd CMU-HU Joint Symposium」、「CMU-NUS Lipidome Joint Symposium」、「The 2nd CMU-MU Joint Symposium」,參加「2019年亞太教育領導人會議 (15th QS-APPLE)」,以提升中醫大的國際曝光度及國際聲望。
(3)建設國際友善環境
A.本校境外學生人數逐年增加,持續建設國際化友善校園及舉辦活動,多位境外生參加2019鹿港慶端陽系列活動-國際龍舟錦標賽,藉此讓境外生瞭解臺灣文化民俗風情。
B.持續舉辦國際學生交流計畫,以建構全英語環境跨國混班的教學模式。
C.延攬國際師資與頂尖學者,並與中醫大團隊進行未來可能之研究合作討論。
三、提升高教公共性-在地連結,資源共享
1.建立「學生服務/學習永續養成系統」
整合各式專業服務學習課程、新生志願服務教育訓練、社團高級幹部訓練、教學助理培訓,以及志工養成與媒合平台,建置「學生服務/學習永續養成系統」,實踐「全校都是志工」的理念。
(1)開放的中醫學習環境-「立夫中醫藥博物館」:
儒醫志工藉由參訪、導覽、舉辦活動、實作導向課程傳承儒醫文化,打造開放式學習環境-台灣中藥數位化展示區及多元化互動中醫藥教材,連結在地、共享本校資源,108年已突破5,000人次參觀。
(2)愛心午餐暨課輔服務:
辦理跨縣市的營隊式服務,透過「愛心午餐」幫助台中地區及南投縣偏鄉弱勢學童,並提供課程輔導。
(3)衛教保健服務志工:
融入醫藥專業之服務學習活動,著重弱勢、沿海族群服務關懷、病患關懷追蹤及志工體驗學習,將關懷族群延伸至原住民、新移民、偏遠地區及落後地區之醫藥專業服務學習,同時扶植國、高中學子傳承服務學習。
(4)健康促進推廣志工:
培育學生由服務學習實踐做中學的精神,規劃社區健康促進活動,提升社區民眾對健康照護的重視。
(5)國際志工醫療服務隊:
成立「中醫藥專長特色」志工隊進行醫療服務、衛教宣導、華文教學及臺灣文化的傳承工作,服務地區包括尼泊爾、泰北、寮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
累計本校108年志工服務隊,已服務國內弱勢族群達4,000人次以上,國際弱勢族群達1,900人次以上。
2.開放校園,加強大學高中交流科學教育
開放本校校園資源及空間,深耕高中科學教育,並廣邀高中教師共同參與,協助在地高中科學教育,提供學生整體性學習,開放及活絡大學資源,108年使用本校資源參與大學實驗與研究之高中生達108人次。
1.深耕中學校園:舉辦暑期高中科學營,鼓勵高中師生進入相關實驗室實作及研習,增加其科學教學之資源。
2.在地經營:與地區優質高中策略聯盟,並推廣至北港校區,推動偏鄉科學教育。
3.開放頂尖中心師資資源,典範學習:以本校頂尖中心與師資為科學實驗的學習場域,埋下科學種子,激發高中師生對科學的興趣。
3.形塑人文薈萃的水湳校區
融合豐富的歷史文化地景調查與自然生態,亦引領學生走出課堂,於培養人文關懷及解決問題之能力上多加琢磨。學生面,得從中以生、且具社會關懷之角度體驗學習的意義;教師面,更接近學生之處引領其前行,並從中獲得反饋,教學相長;在制度面,這些活動的執行是創新之舉,有了開始,便能迅速累積中醫大教職員生對水湳校區共同的記憶,凝聚共同的情感,珍惜共同的創造,並體驗串聯過去傳承的歷史與開創未來創意的世代。
此計畫實踐最可貴之處則是「人」的改變,藉由結合文化內涵之各項活動,師生關係變得緊密融洽;除了知識方面的獲取,活動亦從歷史、藝術、文學等多領域去引導學生成長,動態活動如文史暨生態踏查、芒果節活動,靜態如通識課程作業成果展,皆能從中看出師生的用心與投入,而豐碩成果感受到此計畫實踐使水湳變得更有溫度。
四、善盡社會責任
中國醫藥大學的優勢領域為中西醫整合醫學,並為中部地區唯一兼備中西醫、牙醫、藥學、護理、營養、物理治療、運動醫學、職業與環境安全、公共衛生、醫事檢驗、醫學工程,乃至生技製藥的優質醫學大學,因此,本校最大的「社會責任」在於透過健康照護知能改善社區。在善盡大學社會責任面向,由健康照護學院院長李正淳博士擔任召集人,成立中國醫藥大學「USR計畫組辦公室」,推動本校大學社會責任中長程規劃與相關事務。目前,該計畫組下聘有1位專案助理教授以及3位助理,以協助本校社會責任計劃之推動與執行。
n 107-108年社會責任推動重點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方面,在針對「大學社會責任」部分,本校分別於第一部分主冊、第一部分附冊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中,以本校中西醫學結合之優勢領域,做出完整的規劃。我們在法規面、體制面、課程面、以及硬體設施上做好充分的準備,並以「樂齡長照、安全守護、地方創生與關懷、深耕中學與社區」等四大面向,共22項分項主附冊計畫,分別推動全校師生「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的行動,期能深耕地方、培育對在地有價值的年輕人(詳請見圖一:本校高教深耕USR計畫-結合課程之大學社會責任規劃,以及本校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網頁https://cmuusr.cmu.edu.tw/與本校USR的GIShttps://www.google.com/maps/d/viewer?mid=148oMkwQESQHLsn-qqP3UEeE_KwRWTPDp&ll=24.040678829598278%2C120.87142125703122&z=9)。
n 本校社會責任聯盟與地方創生聯盟
在鏈結外部資源、跨校聯盟與跨界合作的推動上,本校多年在以學生學習為核心的原則下,與許多醫療相關產業建立合作機制。而在USR以及地方創生的連結層面,我們分別締結「跨國大學社會責任(USR)合作聯盟」,期能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執行方向,並依據校系特色以善盡大學社會責任與社會影響力;我們亦與中部地區大學建立「中部地區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跨校聯盟」,期能透過執行團隊之合作交流及資源共享,提升大學社會責任教學與研究發展及成效,攜手開創更全面性之大學社會責任。
中國醫藥大學USR策略一:樂齡長照計畫
方案一:Living Classroom:新世代長照人才培育計畫
n 計畫成效
1. 開設長期照護基礎實務及實習課程
2. 修課學生皆通過技術考核並完成實習課程
3. 課程滿意度4.4分(滿分5分),學生對課程有正向回饋,例如:「每週小考的模式對學習很有幫助」、「過程中學到許多,老師很用心」、「從台中醫院護理之家的實習學到許多,謝謝老師」。
4. 已有二位學生參加丙級證照考試,並順利取得證照。
方案二:中西合璧長照:融合中西醫特色,發展長期照顧服務
n 計畫成效
出院準備截至目前為止已完成八位病患共八個家庭之「出院建議書」及後續追蹤家庭訪視,並持續增加中;「台西村社區關懷」及「林內社區中醫衛教與醫療服務」共約服務60-70名長輩,並協助建立社區長輩的「健康資料庫」及社區「醫療資源地圖」,每月定期訪視提供貼近長輩身體狀況需求的主題式衛教,並更新長輩建康評估數據,以利追蹤。
方案三:運用社區衛生需求評價工具促進老人健康
n 計畫成效
- 學生的飲食健康知識提昇,且行為有正向改變。
- 將學生知識轉化為關懷社區長者的力量,以桌遊為工具,讓學生帶領社區老人學習,為健康增能。
- 飲食健康識能是改善營養的關鍵因素之一,經學生參與討論且適性化調整衛教方式之下,社區長者的飲食健康識能有明顯進步。
方案四:社區弱勢族群關懷:老人及高風險家庭青少年
n 計畫成效
參與學生志工9位,辦理兩場志工研習,參與社區老人健促活動一場。
中國醫藥大學USR策略二:安全守護計畫
方案一:在地環境與健康風險深根關懷計畫
n 計畫成效
針對學生參與前與參與後的問卷結果比較:
本計畫透過問卷的方式調查及比較學生對於參與前與參與後的變化,結果顯示,在參與後他們更深入了解后里的地理環境,也對於當地的空氣污染的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並且更具信心的可以來參與說明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方案二:中部職場安全計畫
n 計畫成效
本計畫實際給予了三間工廠改善及控制措施,進而使不僅是作業場所,也使大氣環境的品質獲得提升;此外,更培養了十二位學生具有認知、辨識、評估及控制職場安全衛生危害及風險的核心能力且具有實務經驗,在他們畢業後更能造福更多工廠改善環境品質,實現安全守護,更呼應了永續發展的精神。實現化學品和所有廢棄物在整個使用及儲存週期中的無害環境管理,並大幅減少將化學品和所有廢棄物排入大氣以及滲透到水和土壤的機率,盡可能降低對於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使用熱線式風速儀針對氣罩進行量測,探討捕集風速是否充足,並檢視防護設備是否符合法律規範與需求。瞭解作業製程,辨別出可能潛在的危害,並決定以何種儀器量測。
方案三:西藥、中草藥、保健品暨食品安全應用產學聯盟及資訊平台建置
n 計畫成效
本校是中部地區唯一兼備藥學及營養學系的醫學大學,藥學系針對民眾常使用的西藥、成藥、非處方藥及中藥、草藥等項目在中部各地進行正確用藥的推廣。五年期計畫前三年進行議題盤點、食藥安盤點並成立網路平台,匯集產官學資源創立管理中心,並融入於藥學系、營養系系上相關服務學習或課程創新,每月安排師生至樂英里進行食藥安與營養促進服務,並每年舉辦一場藥學嘉年華大型活動。未來將擴大培育整合型跨界醫事人才,鼓勵年輕人才進行創業,貢獻所學。
方案四:中部防疫中心計畫
n 計畫成效
與基層醫療合作推廣疫病資訊及聯繫合作醫學生在地學習,增加醫學生教育能見度,更與在地基層醫師交流更新地方資訊。住院醫師於臨床上能加速診斷,更能與主治醫師學習討論病況;
主治醫師隨堂學習,增進業師演講與最新資訊分享能力。宣導在地基層醫師能提供醫學生實習機會,將互相獲益、交流,學生更能宏觀學習。
方案五:成癮防治中心計畫
n 計畫成效
讓學生可以在與這些個人互動的過程當中了解到生命的寶貴。辦理多場講座與課程。希望毒品犯能建立正確的知識,並幫助自己重生。
中國醫藥大學USR策略三:地方創生關懷計畫
方案一:北港中草藥產業提升計畫
n 計畫成效
本計畫「中草藥產業在地化」部分以生活在北港的一年級學生為主要對象,並以微學分課程方式進行。考量新生專業知識有限,與政府停止補助等因素,本計畫調整課程設計,轉由帶領學生實地勘察,並安排兩場專業演講來達成計畫目的。透過學生們心得回饋,皆感受到學生們對於中草藥產業加值提昇都有不同啟發。
方案二:AI 智慧醫療輔具計畫
n 計畫成效
完成智慧功能APP的穿戴AI輔具雛型,進入臨床收案階段。持續結合長期照護學位學程課程,在長照機構中,收集每位老人的步態以及足底壓力變化等生物訊號。同步收集正常年輕人的相關生物訊號,當作比較。
方案三:職場輔具與職務再設計創客計畫
n 計畫成效
本計畫針對照服員的職場輔具與職務再設計進行評估,包含照服員的職業危害和風險等等,並進一步探究關於輔具的補助、法規的角色,長照的發展等等面向。藉此結合職安系學生所學之專業,進行反思、從中學習,又因本次居家照服現場訪視個案是職災勞工,在整個訪視過程及發表準備,更讓學生深刻反思及體悟到身為職安衛生人員的使命與價值。
中國醫藥大學USR策略四:深耕中學與社區計畫
方案一:國中體育班運動防護支援與社區年長者運動指導
n 計畫成效
在國中代表隊選手端,參與平時訓練前的預防貼紮、訓練後的衛教放鬆、傷期的恢復以及各項比賽隨隊的參與,國中體育班學生服務總人數為67人,由運動防護支援期間總受傷的統計比率由第一年的82%下降至今年7月所統計的比率為62%。一年來一周兩次的運動傷害防護,提供近百次出隊服務,去年約服務900人次,今年服務減少為500人次,因提供運動傷害防護而使運動傷害發生的比率降低。
方案二:在地關懷-台中社區醫療群計畫
n 計畫成效
今年共辦理4堂精進社區服務種子培訓,並將所學運用於信義鄉出隊服務活動內容,共出隊4次;世代共榮聯合出隊,共出隊1次。
方案三:偏鄉小學營養推廣暨科學志工服務
n 計畫成效
參與活動的偏鄉學童滿意度調查中,「認為活動很實用也很好玩」的比例所有學童平均為94.6%;「認為活動完,我知道怎麼吃可以更健康」的比例平均為92.8% 。偏鄉學校老師反應: 「營養補充包」物資補給,至少可確保孩童在校吃的是健康的食物。透過大哥哥大姐姐的陪伴學習,也讓偏鄉孩童有機會認識各種職涯。
方案四:念戀水湳.再現風華: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推動師生社會創新
n 計畫成效:
新平里-老樹公園:社區植物踏查,青銀共學,生活中的藥用植物解說暨藥草茶DIY體驗。
方案五:基層帶動─學生運動生活化的養成─以桌球為主軸
n 計畫成效
- 針對5所小學執行深耕,參與學生數達180人。
- 大學生運動指導興趣的養成、反思能力的培養。
- 小學生運動參與興趣的養成。
- 小學方主動提出邀請需求(介入成效已被看見)。
- 運動服務隊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