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臺東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107年度計畫亮點摘要

  107年度本校推動高教深耕計畫,以全面提升教學品質及對應之課程規劃與學生培育為主體,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學校特色,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提升對在地區域或社會之貢獻,對區域產業、社區文化或城鄉等議題投入教研能量,促進在地活化。計畫區分成「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發展學校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及「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四大面向,各面向亮點分述如下:

一、落實教學創新

校核心創新

  本年度主要推動工作為鬆綁校內法規、強化課程品保、與深耕統整性課程。相較於計畫執行前,無論是開課模式、學生選課、課程獎勵,均訂定有更彈性的作法。強化課程品保,結合學生端的COLA學習成效評估系統與就業端的UCAN兩大機制,強化以學生為導向的課程變革與品質要求。本年度配合地方需求與特色,建立三學院(師範、人文、理工學院)跨領域模組,落實學院實質開課核心,並規劃共同開課時段,鼓勵學生修讀外系副修模組、輔系、學程、微學分課程,增加選課彈性及自主學習途徑。

通識核心創新

  本年度設計跨領域教學模式,培育學生關懷在地;另為推動邏輯思維課程的普及,相較於計畫執行前,校內程式設計課程由理工學院相關科系開設,目前統一由通識中心開課,並架設邏輯思維共學平臺,建立70門自學課程,推廣校內程式邏輯思維之風氣。

院核心創新

  本校校務研究分析發現,「學習環境」為學生轉學重要因素;「專業知識知能傳授」及「課程實務與實作」是畢業生共同認定對於工作有所幫助的重要學習經驗。據此,整體上,本年度所有學院均透過計畫經費的挹注,提供創新的課程、強化教學環境與設施、導入業師、校內外實務學習並行等,以提升教學品質與健全學習環境。此外,師範學院藉由多樣化課程強化學生英、日語及數學等基礎能力,課程設計強調「做中學」並融入「責任逐漸轉移」(GROR)的元素,減少學用落差;人文學院投入各項資源補助教學專案各項需求,協助教學環境的多樣化;理工學院則藉由學院教學資源整合、共享與共創,引領教師由原有獨立教學模式,轉變為共同討論教學、合作教學,提升學生修讀跨領域課程意願。各院之成果亮點摘述如下:

  • 師範學院:師培學系,除原有開設之「教學實習」課程配合辦理「集中實習」外,也在暑假開設了3班「暑期學習輔導」,共45人次學生修讀,讓學生在有系統的學習規劃下,進行暑期學習輔導;非師培科系則善用在地資源與地理環境,讓課程結合遊程設計,在暑假期間辦理了10梯次的遊程體驗,參加人次約120人。透過實際的遊程帶領操作,也讓學生更能了解如何運用所學在跨域合作上。
  • 人文學院:活化與翻轉教學現場,讓教學現場不只在教室,而是以東大校園和臺東以至東臺灣為基地,進行如公事系相關課程赴臺東縣海端鄉布農文物館、臺東鹿野永安社區、花蓮拉庫拉庫溪佳心舊社等地移地教學,進而協力地方,回饋社會。另將系所專題結合臺東在地文化進行推廣,例如:華語系學生們針對文化習俗、美食、古蹟、觀光、語法等內容,設計出結合電子書、影片、線上遊戲等方式,製作精美線上及紙本教材,提供來臺學習華語的外籍人士使用,也為世界各地華語老師,提供認識臺灣文化最簡便的華語教材。
  • 理工學院:設置生技產品創新研發實驗室,讓學生除理論課程外也可進行研究實驗與產品研發,研發產品有24項,產出產品8項;師生亦跨領域合作,打造一座智慧農業實驗溫室,並共同研發智能機器人車,紀錄農作物相關重要資料。相較於106年度,本年度學生參與校外競賽獲獎數及研究成果發表數,分別成長46.7%及37.5%,教學成效持續提升。

二、發展學校特色

培養南向人才,形塑南島聚落核心

  本年度著手於南島文化中心原有的文物資源進行全面的盤點、與中央研究院的民族學研究所博物合作辦理「人類學家的錢包─貨幣的社會生活」特展及導覽志工培訓,並邀請新南向國家師生參與兩場次的「國際南島研究與社會實踐營隊」,亦邀請印尼丹絨布拉大學(Universitas Tanjungpura)國際長擔任「印尼加里曼丹長屋文化研討會」講座,與臺灣的南島族群部落交流。華語中心則積極地與越南相關單位建立合作機制,派遣2名研究生至越南駐點協助華語中心營運,並由12名學生擔任72名該校學生線上中文學伴。

原住民生態教研

  新聘東部在地布農族人海樹兒助理教授參與計畫,幫助計畫執行團隊更貼近部落文化及提升在地部落觀點的呈現,深化參與教師專業社群的教師們對原住民TEK的認識與理解,並將TEK教案融入課程教學,並帶領學生進入部落進行TEK實作調查。同時開設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研究、傳統生態智慧專題、布農族語言結構等3門原住民TEK相關課程,培養原住民族籍碩士生進行相關論文研究。

強化國際化發展

  本校為臺東唯一有系統地規劃新南向及歐洲第二外國語言學習的教育機構,藉由母語講師教學,提高學生對第二外語的學習意願;亦為臺東唯一教育部評鑑通過之華語教學機構,量身為持來臺短期研習中文簽證至本校就讀華語課程之外籍人士,訂作課程內容及多元文化體驗,滿足學習需求。本年度首次。

打造綠色國際大學

  以「統整綠色知識經濟產業教研能量」、「發展虛實整合綠色知識中心」、以及「形塑自主學習綠色智慧創新校園」為執行方案,落實推動本校成為優質精緻型綠色國際大學。辦理「2018打造綠色國際大學成果發表工作坊」,發表並展示三創跨域暨綠色知識經濟創新成果轉化、校園示範點專題創作、UCAN學習路徑規劃及虛擬書架等成果,共計校內外師生、業界專家約120人參與,學習成效顯著。

 

三、提升高教公共性

提升高教公共性、完善弱勢協助機制

  為落實社會責任「照顧社經弱勢,提高就近入學率」之理念,訂定「國立臺東大學招收弱勢學生與偏鄉地區學生彈性錄取標準要點」並申請通過設立「高齡健康與照護管理原住民專班」,以提升弱勢學生多元化入學管道的機會。107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偏鄉及弱勢學生錄取率達85.71%。另與臺東馬偕紀念醫院、東基醫療財團法人附設迦南護理之家、臺東聖母醫院簽署「高齡健康與照護管理原住民專班」實習場域合作。

強化校務研究能力

  為強化自我課責及公開相關辦學資訊,校務研究辦公室於計畫執行前已著手建置校務資料倉儲及完成多項校務議題分析。計畫執行後,完成建置校務研究對外與對內公開系統,持續增加辦學績效表單,合計超過400張。此外制訂「分析成果回饋表單」,使校務研究成果應用制度化,提供相關單位參考並蒐集回饋意見。另通過「校務研究資料運用處理要點」,教職員均能申請校務研究資料進行研析與課堂使用,擴大校務研究影響力。

 

四、善盡社會責任

  本校善盡社會責任發展主軸目標為協助在地產業提升、落實地方社會關懷,透過一站式服務思維將本校學、研能量與區域產官研資源協同共構得以發揮最適切的鏈結,形成在地實踐效果並達成跨域整合的循環應用,年度執行亮點成果摘述如下:

架構區域鏈結

  落實議題參與實踐應用,包括教學課程在地議題探索、推廣課程在地議題融入、實踐服務議題跨域應用及議題實踐雛型模式建置等。

打造實踐場域

  運行三生議題服務場域,包括先導型食品生技工廠的經營模式建構以及實習商店要點的制定、農業4.0之溫、網室基礎設施組裝架設、跨域共享產業諮詢輔導機制的實踐、數位志工跨域多元化服務以及e-journal的發行等。

開創跨域服務

  架構一站式統整性服務,包括在地原料產品六級化應用、創新創業扎根之創業團隊、弱勢關懷之實(食)物銀行個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