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臺東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107年度計畫成果摘要

  107年度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於校核心創新共計鬆綁校內法規51項,導入學習成效評估系統,完成調查與分析,並應用於學系品保機制強化,目前已有4學系依分析調整課程方向,另有2系已開始著手進行,帶動全校32%學系進行課程改革。深化統整性課程,共計進行有44案。透過 UCAN 職能對應盤點各系課程,累積共7個系,佔全校大學部科系數36%。建立三學院跨領域模組,落實學院實質開課核心。另推動教師教學專業社群33案,與學生自主學習小組66案,強化師生自我成長。

  通識博雅書庫與資料庫之建立擴充了學生閱讀廣度;臺東在地場域出發的閱讀表達力訓練連結學生與土地之關係,並以多元務實表達訓練強化表述力。完成強化英文學習環境3件示範作品。擴充70門程式設計自學課程,開設6班通識程式設計課,涵蓋本校32%非理工系所。開設8門參與實踐社會議題課程。

  師範學院推動責任逐漸轉移(GROR)的教學模式共計12案,開設英、日語及數學輔導課等9班次。推動「差異化教學與跨年級教學」以因應少子化後的國小變革,走出大學教室,在未來的職場中(如國小或部落)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改造實習課。

  人文學院結合創新教學、通識教育課程,開設專業及創新課程21門,成立「東臺灣人文創新基地」,發揮「總結性成果」的影響。辦理4場人文藝術聯展,師生共創約200件成品、跨領域模組課程開設11門;與地方單位合作,帶學生走進社區、部落、NGO組織提供專業服務,深入地方服務150人次,回饋地方展演5場次。

  理工學院提升基礎能力、落實共享,建置9門基礎課程3,369題線上題庫;推動創新教學與校外單位簽署合作意向、合約9份;建構三創跨域學習與創新教學環境,完成成果轉化8件;推動「綠能科技創新產業人才」、「生技創新創業人才」、「農業永續創新科技跨領域人才」培育,開設24門課程,成果獲得校外競賽獎項22項。

  在發展學校特色上,駐點越南協助華語中心營運;與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合作展示典藏文物;辦理「國際南島研究與社會實踐營隊」;搜整原住民傳統生態智慧(TEK)文獻,將傳統智慧融入課程。為強化國際化發展,打造綠色國際大學,首次推動海外見學,開設印尼語、越南語、及德語等課程;同時,自行開發「模組化課程與適性跨域學習路徑規劃系統」、「循環經濟電商生態系平臺」、及「虛擬書架與虛擬書房管理系統」,並成功推動三創跨域、綠色知識經濟創新成果轉化及校園示範點專題創作。

  提升高教公共性強化弱勢學生招生與輔導,本校新生中,弱勢學生人數已達24%。提升UCAN普測率達90%,補助學生證照95件,強化學生就業連結與準備。在校務資料方面,以動態圖表發布超過400張校務資訊表單;另完成10項校務議題分析,共計55項成果,提出18項建議,均獲得相對應作為。

  協助產業提升、落實社會關懷是本校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的主軸,向下勾勒架構區域鏈結、打造實踐場域、開創跨域服務三個運行面向。落實議題參與、運行三生(生產/生活/生態)議題服務場域,並架構一站式統整性服務,執行績效共完成9個議題參與、融入20門課程、超過600名師生民眾參與、24件作品以及創造100萬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