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奠基於教學卓越計畫成果,發展以MIT CDIO與Stanford Design Thinking為內涵的創新教學模式,達成「培養能參與產業升級社會轉型的創新人才」計畫目標,成果亮點摘錄如下:
逢甲大學教學實踐計畫通過件數及補助金額居全國之冠
教育部自107年度推動「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以鼓勵教學研究傑出的教師,逢甲大學共申請40件、核定28件,通過率高達70%,遠遠超過48%的計畫通過率,不論是通過件數、通過率及獲補助金額皆居全國之冠,8月14日教育部特別邀請逢甲大學李秉乾校長、外語中心王柏婷副教授分享經驗及成果。
- 李秉乾校長表示,逢甲大學鼓勵教師進行專題式課程、個案教學等教學方式,並設置創新教學、教學研究補助,協助教師落實改變教學現場。此外,逢甲大學「教師升等實施辦法」採多元升等制度,依研究類型分為學術研究型、應用研究型及教學研究型。李校長強調,這樣優異的成果,是建立在逢甲大學連續13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全國最高獎助的基礎,以及全校教師長年不斷的創新教學實踐所累積的教學經驗。逢甲大學的教師,不只是學習的專家、教學的專家,更是「引導學習的專家」。
- 同時獲邀的王柏婷老師則分享她「使用自編英語字彙App對大一學生自主學習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的經驗,王老師透過2年鑽研寫程式,開發英文輔助教學App,幫助學生確認學習目標,鼓勵學生在課餘時間可以透過App學習英文字彙,老師也可從後臺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迅速調整教學。
- 逢甲大學此次獲得補助的計畫涵蓋各個領域,內容包含工程11件、商業及管理4件、數理4件、人文藝術及設計4件、教育3件、通識(含體育)2件,高達28件,由此顯見逢甲大學創新教學是全面性的,而且全校教師對教學的付出已經獲得大力肯定,未來將推動各多課程透過教學實踐研究,讓學生學習有更好的成效。
圖說:外語中心王柏婷副教授獲教育部邀請分享「使用自編英語字彙App對大一學生自主學習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
(照片/本校教學發展中心提供)
逢甲學生參加2018遠東建築新人獎,勇奪首獎及佳作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學生於9月8日參加2018遠東建築新人獎最終評選表現卓越,其中大二劉詠齊同學勇奪首獎、三年級江韋曄同學獲得佳作,還有2位學生獲頒潛力獎、4位學生獲頒入選獎肯定。劉詠齊同學更將代表臺灣參加年底舉辦的「亞洲建築新人戰總決賽」。
- 劉詠齊以「住宅的島嶼-想像陽臺的靈活性和增建的可能性」參賽,劉同學表示,在設計住宅的過程中對「 陽台」特別感興趣,因為陽台的空間不算是完全的室外,也不是室內,而是既有空間的延伸物。此次能獲得首獎,劉同學表示,感謝許多老師、助教、學長姐的協助,尤其設計老師們都各具特色與個性,但不會拘束學生如何發展自己的設計,在評圖場上也能聽到百百種不同的闡述,對於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 而江韋曄同學的作品「樹下的故事」,則是有感許多在外地打拚的人,都會想念在家鄉的樹下與鄰居家人交流的時光,因此設計一個集合住宅,擷取樹的各種元素,包含光影、枝葉交錯、層次關係等轉換成各式空間。江同學表示,非常感謝一路上不厭其煩給予指導的彭志峰老師和林昌明老師,也很感謝學院的用心辦學,提供學生許多的交流管道、學習平臺,讓我有持續進步的空間。
- 除了首獎及佳作,建築專業學院還有2位學生及其作品獲頒潛力獎,分別為單子嘉「窺視,二分之一的寓所」、胡健平「蛹所」;4位學生及其作品獲頒入選獎,分別為游彬「森林之屋」、田叡哲「七個死刑犯的審判」、陳映竹「行境寓所」、江泓陞「寂者之家」。
圖說: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劉詠齊同學(右三)榮獲2018遠東建築新人獎首獎。(照片/本校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本校學生參加2018年移動應用創新賽總決賽,勇奪二等獎
由蘋果公司(Apple)、浙江大學合辦的2018年移動應用創新賽大中華區總決賽9月16日在杭州登場,其中逢甲大學MMC Squad隊伍以App「方圓之間」榮獲二等獎,為今年入圍決賽的5支臺灣隊伍中最好的成績。
- MMC Squad隊伍是由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江啟盛、陳翰弘及姚舜同學組成,團隊所開發的「方圓之間」App,是一款行動裝置辨識文字後,根據文字意思於真實空間呈現相應3D模型的AR工具。
- 此外,此次的5支臺灣隊伍中,還有一組亦是本校同學組成,成員分別為資訊工程學系蔡昌銘、賴亨學及劉祐炘同學,該團隊以App「守互燈塔」獲得三等獎榮譽。此作品的開發實因有感於近來頻傳獨居長者於家中發生意外的事件,特別思考並開發出「守互燈塔」這款智慧健康照護App,多方位偵測健康危機,例如由使用者的穿戴式裝置偵測到跌倒等狀況,並立即通知緊急聯絡人,把握救護時間。兩組獲獎團隊也將持續優化App,期待正式上架,將其創新構想真正應用在真實生活上。
圖說: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陳翰弘(左起)、江啟盛及姚舜同學組隊參加2018年移動應用創新賽,並於大中華區總決賽中
獲得二等獎。(照片/本校秘書處提供)
自控系學生擊敗130支隊伍,勇奪第十三屆Arm設計競賽冠軍
全球IP矽智財授權廠商Arm攜手國家晶片系統設計中心(CIC)及意法半導體,共同舉辦第13屆「Arm Design Contest設計競賽」,於11月1日舉行頒獎典禮,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組成的團隊,在超過130組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奪得大賽冠軍。
- 自控系邱立鋒、陳冠廷和李欣儒同學組成的「閃亮亮手手」隊伍,是由該系張興政教授及許煜亮副教授共同指導。獲獎同學表示,「穿戴式智慧型人機協同控制系統」是從電影科幻電影「鋼鐵擂臺」的協同機器人獲得啟發,發展以工業4.0為主、且具有人體動作捕捉功能之人機協同控制系統。
- 該團隊透過具備完整運算功能的STM微控制器,整合九軸動作感測器與無線射頻模組,並搭配資訊融合演算法,開發低成本、小體積、輕重量及穿戴便利的多自由度人體動作追蹤系統,可將其配戴於人體全身並透過多對一的無線傳輸技術,進行遠端多自由度機械人操控,使機器人得以模擬操作者的高自由度動作執行工作任務。此外,在研發此套系統的過程中,該團隊也發現多自由度人體動作追蹤系統及其人體動作捕捉技術,可應用於醫療復健關節角度量測、運動員動作姿態分析及動畫遊戲人物操控設計等領域。獲獎師生也表示,期許該創新人機協同控制系統能協助改善智慧工廠之現代化應用,未來進一步與廠商合作,協助發展臺灣智慧工廠相關智慧型機械需求。
圖說:許煜亮副教授(左一)指導學生李欣儒(左二)、陳冠廷(右二)及邱立鋒(右一)參賽,榮獲冠軍。(照片/本校自控系提供)
App Lab團隊自製實驗App與器材,榮獲創業競賽第一名
逢甲大學創能學院App Lab學生團隊在物理教學研究中心洪耀正老師的指導下,首次參加由福爾摩沙雲創基地舉辦的「國際 x 臺灣」中區跨境創業獎金賽,並於11月22日的決賽中,打敗所有優選團隊,榮獲第一名!
- App Lab學生團隊是由一群跨院系的同學所組成,此次得獎成員包括電機系的李冠杰與蔡秉修、資工系的李元熙、建築系的張詩昕,以及財稅系的王瀅瑄。團隊有感於市售具有「自動化量測分析」功能的物理實驗器材過於昂貴,操作場域又受限於專業的實驗室,因此,利用手機內建的感測器撰寫自動化量測App,並以「容易負擔的成本、帶得走的實驗室」為訴求,參加此次的創業競賽。
- 洪耀正老師表示,逢甲大學創能學院App Lab成立迄今不到一年,其目的在培養本校學生程式設計能力,同時結合跨域專題製作,以發現並解決真實問題,讓不同科系的學生能夠跨領域團隊合作,深化App程式設計的學習與應用。本校團隊除了勇奪冠軍,也得到優先入駐臺中「福爾摩沙雲創基地」資格。
圖說:逢甲大學財稅系王瀅瑄同學(左二)與電機系李冠杰同學(右二)在洪耀正老師(右一)指導下,參加福爾摩沙雲創基地舉辦的
「國際 x 臺灣」中區跨境創業獎金賽,榮獲第一名。(照片/本校創能學院App Lab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