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108年高教深耕計畫豐碩成果

為達成高教深耕計畫各項願景目標,本校研擬5個子計畫,並以22個分項計畫進行規劃與推動,以11項共同性績效指標及15項自訂績效指標為重要執行理念,致力改善教學品質及提升學習成效為核心。有關本校108年度高教深耕深耕計畫執行成果說明如下:

【子計畫A】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一、辦理系、所、學位學程課程結構及核心課程教與學設計外審:
      大學系所評鑑回歸各校自主,加上近年持續推動的各類型教學創新,為持續精進大學的教學品質,辦理各系所課程結構及核心課程教與學設計外審,由校外2位學界與1位業界委員審查。課程外審於107學年度進行第2週期,系所提供整體課程架構、大學部6-8門及研究所3-4門核心課程,共計25系所,55個班別及699門課程,送校外委員審查。其中課程結構有2班別及核心課程有3門待改善,已回饋系所根據委員意見進行改善。期能降低學用落差,並藉由外審意見來給予系所未來課程發展建議,以期能達到系所課程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的提升。

        邀請校外專家學者課程外審 邀請校外專家學者課程外審

 

二、增能賦權的教師社群:
     持續辦理教學知能活動,邀請各領域專家進行專題講座,配合教學趨勢辦理相關工作坊,提升教師專業意識與教學、研究能量。並擴大推動教師專業社群,成立多元向度議題討論,亦鼓勵學生共同參與社群,給予教學回饋。本校於107學年度共辦理與認證83場,參與人次達1,808人,申請件數達51件,參與人數達233人;另,教師專業社群全校教師參與度已達46%,未來將持續努力拓展社群氛圍。
      當今教師知能及專業成長社群的推動已有很好的接受度與執行率,未來將推動與在地社區及他校聯合辦理的知能活動,並協助教師擴增知能學習場域,期能突破校內空間使用之限制,以達到學習氛圍更新、能擴增實際與外界互動機會,至終提升教師教學與研究能量的目標。

    教師專業社群分享交流會 教師專業社群分享交流會

 

三、鼓勵學生對外參賽,獲取創業資源:
      提升學生創業能力除了校內之培育外,本中心亦積極推動學生對外參賽,讓學生能藉由校外業師、天使資金顧問等對於產品及商業營運模式之評論,精進創業的能力、聚焦產品的內容。108年度總計有7個學生團隊參加【教育部U-start創新創業競賽】,總計有4個團隊獲得第一階段補助,每隊可得到50萬元的創業資金,成績為本校歷年最佳。

       108Ustart團隊輔導 108Ustart團隊輔導

 

【子計畫B】發展學校特色

一、 將服務行動帶進部落,培育具文化知能的原住民社工人才:

       鼓勵原住民學生實際進入原鄉部落,藉由相關社會議題的宣導,將所學的專業知能實地運作,達到大學校院與部落知識體系連結學習的目標,將服務行動帶進部落,同時也透過貼近部落現場的專業實踐機會,並且重新思考及體驗專業知識與實務現場之適切程度。培育、留任具備文化能量及適合部落的專業原住民社會工作人才。

        原民社工交流營隊 原民社工交流營隊

 

二、 出隊至在地社區或偏鄉學校,推廣國際認識與文化交流,嘉惠本地偏鄉學子:
       本校由僑生、外國學生及本地學生共同組成的國際文化推廣隊,108年度共計出團17次、出團人次76人次、服務15間學校(含國小國中、高中)及機構、介紹了7個國家或地區文化,不僅強化了境外生與本地學生的互動交流,也將國際文化拓展至偏鄉及國中小,進而促進跨文化交流,學生反應熱烈。

 本校國際文化推廣隊志工與台中東昇扶輪社成員及仁愛高農觀光科學生全體大合照 本校國際文化推廣隊志工與台中東昇扶輪社成員及仁愛高農觀光科學生全體大合照

 

三、 英語文菁英學分學程暨微學程:
       為整合本校學士班學生跨領域學習,以及提升其英語文學習意願及能力,由語文教學研究中心設立本學程,提供學生英語文學習訓練技巧與多元管道,強化並且提升學生英語文素質,以期學生畢業後具備接軌國際社會學習與職涯發展之語言能力,經多元管道宣傳,一共有13位學士班學生向語文中心申請英語文菁英學分學程修讀證明,其中5位申請同學來自人文學院,5位申請同學來自管理學院,3位申請同學來自教育學院。

          英語文菁英學分學程暨微學程宣傳資訊 英語文菁英學分學程暨微學程宣傳資訊

 

四、 建立校內學習據點(野趣手作教室):
       由本校通識教育中心、環安衛中心、計算機與網路中心與科技學院USR計畫團隊等共同合作之據點,107-2及108-1學期以R立方學程課程規劃,「國際保育事務與在地實踐」、「攝影的生態關懷」、「地方達人-埔里的蝴蝶」、「R立方創新實作-生態博物館」、「野趣創客」等課程規畫及學校工作坊活動合作等,透過課程發想,培養學生實作能力。

       野趣手作教室_課程成果發表 野趣手作教室_課程成果發表

 

五、 賞蝶愛蝶手冊與營造永續生態環境:
       蝴蝶在環境健康的指標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為珍惜本校珍貴的蝴蝶生物資源及配合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與環境教育,特此將107年與通識中心的彭國棟老師及大埔里解說員團隊策畫下之蝴蝶調查成果出版成冊,蝴蝶生態調查紀錄了1085639隻蝴蝶(6種特種),配合棲地營造辦理體驗式環教活動,同時將回收水用於蝴蝶棲地營造的植栽灌澆,使師生深刻了解資源的循環利用。   
       
未來將持續營造本校特有生態環境,加強校內橫向連結,將棲地營造、校內自然生態及人文特色、資源循環等導入環教活動,並培訓師資人力,同時持續參與世界綠色大學評比及交流,落實永續綠色大學精神。

雄蝶背面 雄蝶背面

 

【子計畫C】提升高教公共性

一、 錄製弱勢學生「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影片,以宣導本校特色招生訊息:
       (一)IOH網站是透過線上真人影音經驗分享講座,並以每位講者個人學習與成長的人生故事,來介紹學校系所。本校非常重視弱勢招生,特邀2位教授分享經驗。宣傳本校除了提供的獎學金之外,也提供相關領域的培力計畫,幫助同學充分發揮自身所長。
       (二)本次動態影像宣傳內容,除了透過社群網站的平台進行影片播放,也在全國大學博覽會或相關營隊活動宣導時進行播放。108學年度報考本校大學個人申請第二階段弱勢考生計87名,相較於107學年度47名,成長幅度約85%。

           IOH開放個人經驗平臺網頁_本校教授分享經驗 IOH開放個人經驗平臺網頁_本校教授分享經驗

 

二、 輔導弱勢學生透過圓夢計畫融入在地社區、拓展國際觀並發揮助人精神:
       圓夢計畫教導並訓練學生追夢築夢圓夢知能,鼓勵學生自我探索、實踐及成長。本校諮商中心輔導弱勢學生申請個人組或團體組,自我設定主題並逐一落實,例如圓夢計畫團體組《「柬」單繪出「埔」世需要,「寨」乎的愛》延續婦女培力計畫,協助柬埔寨Pro-hut村莊永續發展之目標例如;「青銀特攻隊」帶領南光國小學生深入埔里良善社區進行一些體驗活動,達成「老少共樂、青銀共好」的理想。

       未來將持續辦理圓夢計畫,並將復原力學生與國際鏈結,協助其發展人文關懷的國際觀。

         108「柬」單繪出「埔」世需要,「寨」乎的愛Ⅱ-村莊婦女學齡前兒童陪讀技巧培力圓夢計畫 108「柬」單繪出「埔」世需要,「寨」乎的愛Ⅱ-村莊婦女學齡前兒童陪讀技巧培力圓夢計畫

 

三、 國際行銷短片競賽型塑暨大整體意象:
       為改善學校過去在公共關係推展之不足處,並擴大師生校務參與度,將建立以永續大學社會責任為中心,配合校務經營永續發展目標,改善與強化本校整合公關行銷以及強化國際化與宣傳,舉辦全校型國際行銷影片的比賽,並於比賽頒獎典禮邀請全校的外籍生參與跨文化的交流分享會,型塑暨大整體意象。未來精進方向,將在既有基礎上,增強新聞稿及校園專欄的時效性及觸及率,並擴增資訊數量。除強化校內各大型計畫與單位間的橫向連結外,並增加系所參與度,與持續融入學校辦學與地方特色,期能透過跨單位合作,並善用各種類型活動提升學校能見度。

          短片競賽頒獎 短片競賽頒獎

 

【子計畫D】善盡社會責任

一、 成立「中部地區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跨校聯盟」:
       與中部地區8所學校建立共同培力學習機制,包括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開科技大學、東海大學、弘光科技大學、靜宜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與逢甲大學。未來將由聯盟共同輪流辦理跨校SIG活動、培力工作坊,並且定期交流相互的在地實踐成果,形成共學、陪伴的聯盟型態,深化各大學的在地實踐行動。

        中部地區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跨校聯盟簽約 中部地區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跨校聯盟簽約

 

二、跨校共學方案:
     本計畫整合學內發展特色與跨領域研究能量,並結合在地場域USR課程,與東華大學、高雄大學、屏東大學、屏東科技大學等友校進行臺灣島內移地的跨校共學,深化學生對城鄉的社會關懷和行動實踐能力,也提升在地居民文化與知識的交流。藉由教師社群跨校共學的辦理,促進校際教學經驗的分享、以及學習各校地方知識推展模式的經驗;以及與東華大學共同辦理「東暨論壇」,藉由學術與實務雙向交流學習,讓兩校的師生與在地合作夥伴可以深度探討並逐步發展出臺灣鄉村社會教育的知識內涵、行動方法。

跨校共學‧東暨論壇 跨校共學‧東暨論壇

 

三、 國小端教師研習_scratch程式設計:
       山立坊教育團隊已於桃源國小深耕邁入2年,教授過桃源國小學生scratch、micro:bit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樂高EV3,期間學生產出數個專案作品,包含程式遊戲、動畫等,過程中桃源國小校方十分關注學生於程式學習的發展,時常向團隊、學生關心上課狀況,非常重視。因此1081學期,桃源國小校方主動申請經費,請團隊到國小上教師研習課程–這學期為期6場,全校約20名教師皆投入心力了解之前學生所學、認識程式基礎概念,從抗拒到理解再到認同,現在越做越起勁,也小小的有了成就感。

桃源國小上課情景 桃源國小上課情景

 

四、 建構社會參與三階段課程:
     整合目前本校正式與非正式的社會參與課程,建構學生關心或參與社會議題之學習機制。建構社會參與三階段課程:微型公共獎勵學生自主學習、社會參與式課程、全校性服務學習。擴大學生與地方共組團隊的提案獎勵,增進大學與地方之間的互動介面與議題平台,創發大學與地方協力推動地方議題的行動契機。
    107108-1學期共辦理15場次服務學習基礎訓練,計1,308 人次參與;合作機構擴展至47個場域,議題涵蓋:樂齡、長照、課輔、宗教、社造、環保生態等107108-1學期共開設35門社參式課程,共864位同學修習;場域議題包括環境教育、部落治理、生活防災、生態保育等。107108-1學期與課務組併計自主學習機制,共34團隊。行動範疇包括媒體、觀光、科技應用、社會關懷、食農教育、身體保健等。
    回顧107-108推動成效,不僅擴大服務學習合作場域,同時也將「公共微型提案獎勵」與「自主學習學分」認證相接軌。展望未來,如何讓本校師生更系統性瞭解服務學習、社參式課程,以及公共微型提案三階段的學習路徑與內涵,將是值得努力的課題。   

         社會參與式課程活動一隅社會參與式課程活動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