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成高教深耕計畫各項願景目標,本校研擬5個子計畫,並以22個分項計畫進行規劃與推動,以11項共同性績效指標及15項自訂績效指標為重要執行理念,致力改善教學品質及提升學習成效為核心。有關本校107年度高教深耕深耕計畫執行亮點說明如下:
【子計畫A】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一、教師參與社群意願每學期穩定成長:
(一)為鼓勵教學單位發展多元課程教學,補助教師進行創新教學活動,本校已建立完善教師專業社群制度。
(二)本校教師社群組成風氣逐漸興盛,透過跨系、跨院甚而跨校共同合作,增進教師專業及創新課程。例如:資管系教師與亞洲大學、南開科技大學及大埔里觀光發展協會合作,針對鄉村旅遊產業連結主題,讓社群成員發展研究合作與教學經驗分享。107年度本校計有50%專任教師參與教師社群。
(三)透過辦理社群執行經驗分享交流活動,邀請有成效之教師進行經驗交流分享,提升教學品質,增進教師教學效能及自我成長。
教師專業社群聚會情景
二、開設R立方學程及規劃R立方虛擬學院,培養知識青年對偏鄉議題發展的敏銳度和視野格局:
(一)打破大學與地方學習邊界之創新思維,規劃R立方學程、設置R立方學堂,企盼以學習為本的多元教學創新,能實踐「培養知識青年返鄉的能力、營造暨大與地方共學共工的場域、設計暨大與地方無邊界的學習模式、促成暨大學習生態的改變」等四項目標。
(二)為規劃R立方虛擬學院,成立R立方虛擬學院籌備委員會與推動小組。決議自108-1學期起採雙軌制,在R立方學程的基礎上成立R立方虛擬學院,擴大為四個地方議題面向與五階段學習體制,招收對立足偏鄉發展有興趣的菁英學生,朝向學位學程邁進。
(三)R立方學程規劃包含教學創新微學分課程,106-2學期R立方學程共開設18門課程共414人選修。整體課程教學評量分數平均為4.56,高於通識中心課程平均與校平均分數。107-1學期R立方學程共開設17門課程共436人選修。
R立方課程-水沙連生態農業發展課程照片
三、提升本校學生閱讀、寫作風氣,增加水煙紗漣文學獎投稿人數:
(一)自106-2學期辦理大一國文「引導式寫作」,並將前後測統計結果將提供給授課老師,以更深入理解同學對題目的閱讀掌握,以提升其寫作能力,並透過大一國文課程加強創作能力的訓練,鼓勵修課同學投稿文學獎。
(二)107年大一學生計99人投稿水煙紗漣文學獎之圖文獎項目,並登刊於聯合報副刊,例如涂欣佩同學之「樹與人之夢」、陳冠曄同學之「風箏」及湯宥晴同學之「仰望」。
(三)本校為強化學生中文閱讀寫作能力,將延續「A類全校型中文語文教養課程革新推動計畫」及「教學創新試辦計畫」以小班教學的理念,繼續檢討課程教材,加強閱寫能力。
第18屆文學獎圖文類_得獎作品
【子計畫B】發展學校特色
一、建立校外學習據點,營造地方創生學習據點:
(一)推動全校型青年返/留鄉實務學程,設置社區學習據點,擴大學習圈,營造社區居民共學環境。
(二) 在埔里各社區成立三個據點「鐘靈國小」、「永樂園青年旅社」及「順騎自然」,提供暨大師生與在地居民合作的空間與平台,不同據點有其不同目的性,例如廢棄的「鐘靈國小」校園場域,帶給暨大與社區合作的生態監測、假日的森林學校、親子共學等新想像;「永樂園青年旅社」每學期定期舉辦R立方plus系列、埔里百工系列等沙龍講座及課程工作坊;「順騎自然」則以輔導學生創業工作室為發想,利用本空間做為創業發想基地。
(三)未來除重新盤點與開發目前埔里鎮內各項學習據點,也將觸角延伸至南投縣其他跨鄉鎮的學習場域,建構更廣闊的暨大師生與在地返鄉青年的學習網絡以及社會創新的學習機制,藉以提昇現在或未來返鄉青年之自我知識與適應能力。
「永樂園青年旅社」舉辦工作坊讓暨大師生與埔里居民參與交流
二、原住民暑期部落工作隊:
(一)為培育原民人才,每年暑假由原住民專班學生組成三至四個工作隊進入原鄉,針對部落需要進行服務學習。
(二)暑期部落工作隊活動,其中望鄉部落以兒童課輔及老人關懷活動為主;伊達邵部落以影像及策展紀錄邵族部落及樂舞文化;水田部落進行部落彩繪、老人關懷及部落地圖製作等服務工作。各個部落工作隊內容規畫多元且豐富,學生們不僅學習相互溝通與合作,並與部落建立良好關係,深入了解部落所需,培養學生們活動規劃之能力,透過部落工作隊形式亦學習部落經驗。
(三)透過符合教學創新理念之原住民特色課程,以及與部落、校外原民機構的協同合作,使暨大成為培育原住民社會工作與策展人才之重要基地。
水田部落營隊
三、 鼓勵學生海外志工與實習:
(一)藉由當地學界、僑界與企業資源,提供學生前往進行服務、體驗、研修、實習等的機會,期望藉此開拓學生關懷視野,培養跨國服務的能力。
(二)107年度本校僑外生返鄉實習共10人,其中社工系8人赴港澳實習、教政系1人赴馬來西亞實習、華文所1人赴馬來西亞實習,推廣僑鄉連結及企業合作。
(三)與在地政府、社區、中小學合作,共創國際化發展;鼓勵僑外生帶本地生返向僑居地實習或擔任志工,推廣僑鄉連結及企業合作。
教政系海外志工(馬來西亞芙蓉中華中學)
【子計畫C】提升高教公共性
一、 提供弱勢學生就學輔導機制及自我成長課程:
(一)為顧及維護更多弱勢學生的就學權益,建立全面支持系統,培養弱勢學生復原力,成為本校協助弱勢學生起飛,及落實高等教育公共性的計主要理念。
(二)訂定「復原力優秀學生獎助學金申請要點」─於107年10月通過並公告受理弱勢學生個人申請。同一位弱勢學生可提出多個項目的申請,總計130位申請,申請件數達258件;而審查資格符合者共計 99位。
(三)舉辦特殊教育系列活動-身障體驗活動,透過體驗遊戲認識身障者,讓學生同理身障者的不便,進而瞭解協助方法。體驗活動包含,學習障礙體驗、肢體障礙體驗,藉以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增進彼此正向心態。此外,定期辦理自我成長課程,促進身心障礙學生間的交流與互動,並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增進自我肯定。例:諮商中心友善校園系列活動。
諮商中心友善校園系列活動
二、 透過多元辦理活動招收弱勢學生與提升弱勢學生入學機會:
(一)主動邀請原住民重點高中職到校參訪與交流,透過全校校系介紹與校園設施參訪,有效地加
深原住民高中生對於暨大優質印象。
(二)製作招生微電影及宣傳短片,增加動態影像宣傳內容,除了透過社群網站的平台進行影片播
放,也會在學生回母校招生宣導時進行播放。
(三)辦理招生宣導培訓課程,讓學長姐分享自己在校園內的生活與大學的新鮮事。
IOH開放個人經驗平臺_學長姐分享
【子計畫D】善盡社會責任
一、 辦理社區共學講座、工作坊活動:
(一)為建構大學協力地方治理機制,以共學精神為原則,辦理校內在地實踐跨計畫團隊跨界學習
活動。
(二)規劃及辦理社區共學講座、工作坊活動,參與對象包含社區民眾、暨大師生,以關注埔里在
地發展議題(包含社區營造、地方創生、農村文化發展等),透過課程延伸、課後活動方式促
進大學與社區共學,陸續規劃辦理R立方Plus系列講座、埔里百工系列講座、鱗翅目講堂、
地方洄游系列講座、共學工作坊、地方達人工作坊等活動。
107R立方plus系列
二、 將程式教育帶入偏鄉或不山不市之學習場域:
(一)針對有意願之「數位學伴計畫」大學伴做為種子,進行大學伴之講師培訓,並於該計畫相見歡活動時安排積木體驗課程;後續則鼓勵偏鄉學校有意願參與積木機器人及程式設計課程之學生加入成為小學伴,並至各校開設「積木機器人程式設計偏鄉推廣課程」。
(二)利用視覺介面較易理解的Scratch及樂高積木,以短期營隊或長期社團形式將程式教育帶入學習場域,縮短城鄉間學習資源差距。107年於4所南投區太平國小、桃源國小及福興里課輔班等開辦Scratch程式教育營隊,引起師生熱烈回響。
(三)期盼未來可藉由該計畫的「大學伴」與「小學伴」之互動模式,衍伸出更多教學的可能,使偏鄉學生能藉此學到更多新穎的知識及技能,使偏鄉學生的資訊科技基礎不因教學資源的侷限而落人後。
國
小Scratch程式教育營隊上課情景
三、 新住民親職人才培力,推動新住民親子共學課程:
(一)係由本校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將近年在南投地區推動親職教育之經驗,結合本校之資源,期能以多元文化之觀點,改善偏遠地區及文化弱勢族群之家庭知能。
(二)辦理新住民親子共學方案與實踐及分享,由諮人系老師授課,及學生分享新住民共學方案設計,透過體驗具有遊戲趣味性又有東南亞人文風情的桌遊,讓新住民家長帶領孩子認識東南亞文化。
(三)未來將持續從社區、學校端,協助大埔里地區新住民在親職教育之互助網絡建立、人才培力等事項,投入更多協助,企盼能提升大埔里地區新住民生活融入以及整體親職關係。
新住民共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