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您所在的位置:學校專區/佛光大學 計畫成果及亮點
107深耕計畫成果與執行成效

本校針對中程校務發展計畫與配合高教深耕計畫的四大目標:「落實教學創新」、「提升高教公共性」、「善盡社會責任」與「發展學校特色」制定六項計畫、19個子計畫、51個行動方案。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執行成效

本校為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分別從體制面、學習面、教學面與環境面進行全方面的規劃。在體制面,我們試圖打造全國唯一融合東西方書院之大學外,同時進行通識革新以及推展學院本位制度;在學習面,我們除規劃關鍵能力的階段性培育系統外,亦落實成效品保之機制;在教學面,一方面推動教學創新,另一方面試圖提升教師實務經驗;在環境面,我們積極建構未來學習特色基地共學環境,具體作法如下:

一、體制面:打造全國唯一融合東西方書院之大學外,同時進行通識革新以及推展學院本位制度。

(一)以學院與書院,作為校務運作兩大支柱。學院負責專業教育與輔導;書院負責生活教育與輔導。

(二)以學院為核心教學單位的跨領域教學組織,以統整教學資源,設計跨域學程加強學生的跨域實作能力。

(三)推動通識教育課程革新:發展生命教育、生活教育與生涯教育課群,陶塑學生的品德、品味與品質;設計通識涵養微學分課程作為實作、跨域前導課程。

1)書院型大學之推動規劃:今年度通過組織規程修正,正式將書院納入本校組織,並任命林美書院及雲水書院之山長及辦公室主任。

2)共融共學書院空間:林美書院與雲水書院皆已分別完成餐廚設備、教學活動與空間、會議與視聽設備、閱讀桌組之建置,以利書院學生間的互動。

3)院系組織結構重組:已開設7個以學院為核心的學程,其中包括2個創業學程以及5個跨領域學程。

4)生命教育品德修身:透過多元的顯性與隱性的課程設計作為媒介與過程,開啟學生自我反思、主動關懷的意願、能力與機緣。

 

二、學習面:除規劃關鍵能力的階段性培育系統外,亦落實成效品保之機制。

引導學生進行個人化發展計畫(IDP),促使學生從正式課程跨域學習、非正式課程自主學習到生涯發展終身學習等三面向,進行全方位的學習進程規劃,提升學生基礎能力(諸如邏輯思考、中文閱讀寫作、外語等基礎學科之學習)、跨域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實務學習能力(諸如實務技術、創新創業之學習)以及藝文涵養等多元關鍵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

(一)跨域共授會講課程:已開設5個以院為核心的跨領域學程,跨領域學程之學生修習人次為2,491人。

(二)職涯啟航社企志業:106年度創新競賽參加人次為330人次;107年度創新競賽參加人次為425人次。

(三)就業實習產業接軌:106年度開設2個創業學程,開設4門創業課程,學程修習人次共65人;107年度開設2個創業學程,開設14門創業課程,學程修習人次共455人。

(四)演算邏輯資訊能力:開設程式設計相關的微學分課程,學生選修程式設計課程比例從106年度的10%246/3,050)提升至107年度22.7%的(676/2,970)。

(五)基礎能力培訓系統:本校中文課程以「蘭陽人文與文學」為主題,總修課人數共814人,並對學生學習成效進行前後測(滿分5分),其學生後測達4分以上人數比例從106年度的10%提升至107年度65.58%;學生自評具有獲益的人數比例從106年度的10%提高至107年度83.22%

(六)藝文涵養變化氣質:舉辦「韶光花影」藝術季,共辦理2場音樂會,中秋節活動配合陳冠宇鋼琴獨奏會,總計1,113人參與,另本校傳播系舉辦音樂型競賽-林美音樂祭,亦吸引300人共襄盛舉,學生參與踴躍,涵養學生之氣質。

(七)情境教學多元語文:英文課程採「主題式教學」,並對學生學習成效進行前後測(滿分5分),其學生後測達4分以上人數比例從106年度的10%提升至107年度46.15%;學生自評具有獲益的人數比例從106年度的10%提高至107年度85.86%

(八)IDP支持系統建置:107年度IDP系統使用人次為1,424人,使用率為38.47%

(九)自主學習社會參與:106年度相關講座及培訓課程共8場,參與人次共315人;107年度共11場,參與人次共344人。

(十)設計思考自主學習:106年度共核定143組自主學習社群,計有616位同學參加;107年度則以深化執行為核定原則,鼓勵具有「問題解決導向」、「教師輔導規劃」、「在地連結」以及「跨系合作」特色之計畫,爰共核定91組,計有447位同學參與,並有112位教師輔導及參與社群運作。

(十一)場域教學體驗實作:107年度計有14個學術單位以及7個行政單位共同推動,辦理135場場域教學活動,6,071學生人次參與,藉以提升同學實務能力,順利與職場接軌。

(十二)全程追蹤成效保證:106學年度採書面填答,新生人數為698人,共填答660份,填答率為94.5%107學年度「新生學習經驗與背景調查」採線上填答,107學年度新生人數為745人,共填答673份,填答率為90.3%

 

三、教學面:一方面推動教學創新,另一方面試圖提升教師實務經驗。

為使教師勇於創新、精進教學,除提供各種支援獎勵措施,亦以「雲水雅會」教師社群經營方式辦理各種教師增能課程、成長活動、工作坊或特定主題教師社群等措施,協助教師精進其創新教學力。

(一)提升共識強化社群:106學年度教師共識營共計155位教師出席率91.18%107學年度教師共識營共計159位教師參加,出席率90.85%

(二)教育科技翻轉教學:106年度Zuvio互動app使用教師人數12位、使用evercamcamtasia錄製數位化教材58支影片。107年度Zuvio互動app使用教師人數提升至23位教師、教師使用evercamcamtasia錄製數位化教材大幅增加至84支影片。

(三)跨域PBL培力:106年度於PBL及數位人文跨域講座共計舉辦1場,出席人次為7位教師;107年度則增加至9場,出席人次共計83位教師。

(四)觀摩交換經驗拓展106以及107年度各辦理6場教學觀摩活動,參與教師認為經由觀摩及討論之交流,能夠激發出彼此更多教學上的靈感,對於觀摩及被觀雙方皆有助益。

(五)教研提升支持激勵:106以及107學年度各有9位教師獲獎教學優良教師,其中1名為特優教師其他8名為績優教師。

(六)教學評量成效回饋:106-2教學意見調查評點分數為4.63106-2教學意見調查結果不佳教師1位,經輔導後改善比例100%。

(七)教師評鑑協力同行:106-2學期12位教師採用舊制評鑑制度,全數通過。107-1學期6位教師採用舊制評鑑制度,25位教師採用新制教師評鑑人數,30位通過,1位待改善。

(八)研究產學培力增能:建構以宜蘭為主題的地方學:「宜蘭學」,即是學術與實務的對話平台,透過政策論壇等方式讓學術研究走出大學校園,也讓在地實務議題的討論進入大學校園。

 

四、環境面:我們積極建構未來學習特色基地與共學環境。

為因應未來世代的教學,有必要整備功能相符的學習空間;另為滿足系所專業特色之發展,亦需要主題教室之建置。是以本校透過「花園書院.樂學天地(計畫六)」建置自學基地以及互動討論、情境教室、桌遊樂學等特色教室,提供未來學習的空間與設備。此外,本校已建置以紅樓夢為發想的文學經典花園,陶冶學生人文涵養。

(一)跨域實務旗艦專區:已在圖書館建置自學基地,並設置了現代書院教室、桌遊樂學等2間特色教室,並於這些空間開設學習者導向之實作、翻轉課程,促進師生間的討論與分享。

(二)森林大學生態校園:107年度於德香樓與雲起樓間的草坪已建置戶外空間舞台,以利作為實作境教場所,另亦建置以「紅樓夢」為主要發想的文學經典花園,作為陶冶人文涵養與教學場域使用。

(三)自學基地圓夢專區:107年度將圖書館由原本依「禪」為發想設計構想,改為提供圖書使用者舒適的閱讀場合。透過改善空間配置,形成開放與流動式空間場所,支持學生自主學習與創造。

 

 

「提升高教公共性」執行成效

本校秉持星雲大師「把智慧留給自己、將大學留在人間」的信念,立志成為一所「屬於公眾、關懷弱勢」之大學,我們從學生制度教師面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弱勢扶助,來追求此一願景之達成。

 

一、學生面 

(一)完善弱勢學生學習輔導機制

為照顧弱勢學生之學習,本校透過「弱勢協助系統」之建置,從「提升弱勢新生入學機會」到「成就弱勢生生涯出路」等不同階段,完善弱勢學生課業輔導流程,藉以提升高教公共性。其內容包括:「展翅起飛(入學)」、「振翅飛翔(就學)」,以及「揚翅高飛(畢業)」等計畫,下列為各項施行措施:

1)課業輔導:模擬企業打工學習、自學社群補助、學習諮詢園地、增能工作坊、菁英培訓營、實務競賽獎勵、逐夢計畫補助、專業證照獎勵、生職涯輔導、體驗學習補助、讀書會社群補助、購買工時補助、圓夢計畫補助、學伴支持補助。

2)實習機會:佛光山企業實習、非營利組織實習、與企業雙向結盟。

3)職涯規劃與輔導:追蹤式生涯輔導、小團體心理輔導、入班輔導、弱勢生實習工作坊、弱勢生實習職能檢測。

4)就業機會:佛光山企業媒合、兩階段就業博覽會、與E-Portfolio導入人力資料庫。

5)社會回饋與服務學習:社會服務與回饋意識深耕、服務典範經驗傳承、服務力培訓方案、在地深耕專業服務、弱勢族群專業服務。

 

(二)提高弱勢學生獎助學金規模

本校目前對經濟弱勢學生提供各項補助,項目包括教育部相關措施(學雜費減免、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急難救助金、生活助學金、學產基金低收入戶學生助學金、學產基金設置急難慰問金等),以及本校特別提供的教職員愛心鹹菜會與清寒工讀助學金,總計本校提撥獎助學金106學年度為101,836,908元,107學年度預定131,381,940元,分別占學校總收入14.9%18.28%106學年度每位弱勢學生平均獲得獎助學金32,736元,107學年度預估每位弱勢學生獲得獎助學金35,547元,努力逐年提升補助金額。

 

(三)建立助學專款及基金募款提撥機制

本校建立多元安定就學方案,協助學生安心就學,包括新生入學助學、學雜費減免、弱勢助學、清寒工讀助學、急難濟助金、生活助學、學產基金低收入戶學生助學、學產基金急難濟助金、愛心鹹菜會,以及各項獎助學金等。尤其是新生入學以國立大學收費標準,並以「弱勢助學」協助弱勢學生順利就學,讓家庭年所得約在後40%的學生,配合政府政策均能獲得5千元至35千元不等金額補助,減輕經濟負擔,順利完成學業。同時,提撥清寒工讀助學協助弱勢及鼓勵清寒學生專心求學,增進師生關係和諧溫馨校園。

本校助學專款及基金募款來源,106學年度的助學專款及基金募款為106,596,833元,學校總收入估計有683,280,031元;107學年度的助學專款及基金募款為106,715,825元,學校總收入估計有718,743,598元,助學專款及基金募款占學校總收入之比率為14.85%

本校董事會同意每年挹注五百萬元的經費,支持本校執行高教公共性弱勢學生扶助計畫的決策,正是本校對於堅持提升教學品質及永續經營的具體保證,也是本校辦學能獲得百萬興學信眾肯定的明證。雖然,匯集百萬信眾小額捐款以支應本校辦學經費,其實並非易事;雖然,本校以國立大學標準收費之學費政策,使得財務負擔更為沉重,但因為本校堅持立校精神所落實的書院教育理想,符合捐款信眾的期待,已爭取董事會與百萬興學信眾的支持,繼續推動「高教公共性弱勢學生扶助計畫」。

 

二、制度面 

(一)建立弱勢學生輔導計畫成效檢核機制

為了確保計畫實施的實質效益,本計畫規劃之管考機制分為「三階段式」自主管考以及「四階段式」外部管考。

1「三階段式」自主管考作法:活動評估、期中及期末活動執行成效之評核以及根據評核結果調整新學年度。

2「四階段式」外部管考作法:計畫規劃(行政會議、弱勢學生學習輔導委員會)、計畫執行率管考(教務處、學務處、國際處、各院系、分項計畫主持人)、經費使用率管考(會計室、教務處)以及計畫執行成效管考(主管會議、行政會議、弱勢學生學習輔導委員會),透過自主管考以及外部管考機制之設計,藉以評估整體計畫執行績效。

(二)建立校務專業管理機制

本校透過校務研究(IR),蒐集本校內部相關實證資訊、並加以整理分析,審視學校於資源、師資、課程規劃、招生策略以及學生素質與學習特質等方面之優缺點,研擬校務發展議題(包含書院型大學建置)之發展與改進策略,期能進一步提供校務治理之參考。

本校將賡續整備校務資料庫,完整涵蓋學生從入學至離校的全部學習流程,以充分掌握學生學習歷程之精進、學習機能與環境之評估、校園生活環境之提升、課程設計與開課狀況之綜整。

三、教師面 

為提升高教之公共性,本校於「改善教師結構」、「調降生師比」及「改善專兼任教師比例」等面向,亦有具體作法及成效,茲說明如下。

本校近年來學生人數在少子化的浪潮中仍呈現穩定狀態,專兼任教師人數亦呈現穩定成長,遇有專任教師退休或離職時均及時補足專任師資,確保學生學習權益;兼任教師則為補足專任教師專長領域,提供學生多元化學習,並於104學年將兼任教師授課鐘點費提高於公立學校一致,落實教育部所訂兼任教師聘任辦法相關規定,建構良好的教師結構。

此外,教育部1071030日臺教高(五)字第1070189973號函知本校正式授權自107學度第2學期起自行審查教師資格,顯示本校教師升等相關作業符合教育部規定。本校制訂有教師升等獎勵金辦法亦已行之有年,106學年度並新增獎勵多元升等教師,鼓勵教師多元發展。因此,本校生師比(詳見下表)符合大學校院增設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及招生名額總量提報作業規定,專任助理教授級以上師資達96.6%遠高於部訂70%以上之規定,博士以上學位專兼任教師亦高達85.6%,近5年職員人數變動亦相當穩定,各項數據均確實填報在高等教育資料庫中,並公開於校務資訊公開平臺,供各界查詢。

項目標準本校備註
全校生師比(計兼任) 應低於27 23.3 加權學生數/教師數
全校日間學制生師比(計兼任) 應低於23 21.9 日間學制加權學生數/教師數
全校研究生生師比 應低於10 4.3 碩博學生數/助理教授以上教師數
專任助理教授級以上師資 70% 96.6% 助理教授以上教師比例(講師<30%
副教授級以上師資  56.9% 副教授以上教師比例
博士學位教師  85.6%  

 

 

「發展學校特色」執行成效

本校以打造「全國唯一書院型大學」為己任,對於培育學生成為「智德合一」的有為青年,以及培養師生「經世致用」的思想,自應有特色作法。本校發展學校特色之具體作法如下圖。

 

為培育學生成為「智德合一」人才,我們除透過「書院學院.雙軸教育」以及「通識教育革新」來強化學生的品德教育外,亦透過「學院核心」與「全面學程化」來促進學生的專業教育。另為培養師生「經世致用」的思想,我們在促進師生的國際化以及教師產學及研究能量上亦作了很大的努力。相關措施之亮點特色及執行成效說明如下方所述。

 

一、書院型大學 

書院型大學之推動規劃:已通過修訂本校組織規程,正式將書院納入,並任命林美書院及雲水書院之山長及辦公室主任,並經校務會議正式程序通過。

 

二、課程學程化

學院本位學程評鑑:107年度10月已成立以學院為核心推動小組,由校長指定副校長擔任主席。長期將全面以學院為核心,現有社會科學暨管理學院已規劃分成2個學院,並以學院分組進行招生。

 

三、國際交流

(一)五校一體國際學程:透過學分費補助,鼓勵學生進行跨域及跨校學習,讓學生透過國際移動與跨校教學,增添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溝通能力,並培養國際化視野與競爭力,拓展本校國際人才。本校雙聯學制學生人數由106年度的31人提高至107年度的33人。

(二)南向交流多元學習:學生赴海外實習由106年度的6人,提升至107年度27人,於菲律賓、泰國、柬埔寨與印尼等國家進行實習與交流,透過跨國際學習,達到雙向人才交流目的,並強化學生國際移動能力,以及如何在陌生的國家中,培養解決問題之能力。

(三)跨越國界自我實現參與海外志工人數由106年度的29人提升至107年度的32人。尤其注重行前培訓課程安排,以強化學生海外移動所需之資訊軟體教學、蔬食義賣、淨灘等志工服務能力。

(四)佛教教育跨國平台本年度辦理大學校長論壇,來自歐、美、澳等十七個國家、44所大學,共116位海內外地區校長、學者、貴賓與會,相較106年度參與人數45人大幅提升。透過此教育交流平台,成功促進全球佛教教育之資訊、資源的分享。

(五)漢傳佛研國際交流今年度至漢堡大學沼田佛教研究中心聯合辦理佛教研究近況工作坊,增進國際各地佛學教學者交流,並使其進一步認識本校佛研中心和佛教學系研究和教學之資源和能量。

 

四、品德教育

三好四給品德薰陶:協助社團及系所辦理活動,共計9次服務活動、1次服務成果學習展,總參與人數達294人。

五、產學合作

研究產學培力增能本校已與宜蘭大學、東華大學、慈濟大學以及台東大學所共組的「泛太平洋聯盟」,將聯合辦理教師研究暨產學培力增能講座,展開「跨校際的整合型研究」,拓展跨校研究的合作網絡。

六、研究能量

在地連結教研並進:本校已與在地頭城農場進行全面教與學創新合作會議,共28位教職員參與。未來頭城農場除可作為本校校外教學場域,亦規劃合辦環境教育研討會,以及進行雙方教師研究交流。

 

 

「善盡社會責任」執行成效

為鼓勵師生主動走出校園,走向鄉村、走向社區、走向企業、協力政府,打造本校成為「面向社會」之大學,我們透過「深耕蘭陽.地方創生」(計畫五)加以推動,希能連結校園教學與社會議題,致力於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以下為執行內容:

一、宜蘭智庫前瞻規劃

(一)宜蘭智庫地方治理:107年度新成立產官學議題小組1組,參與人數5人。透過學校與在地組織連結,關注在地議題,結合學校與各組織,培育解決公共問題人才。

(二)宜蘭學研究與出版:106年度及107年度皆舉辦5場公共論壇,但參與論壇人數由106年度的120人提升至107年度的200人,顯見本校關注在地公共議題的學生逐年增加。

二、文史調查藝文復興

(一)宜蘭文化主題數位資料庫建置:107年度訪查總共訪查56間寺廟,所收錄的文物有64件。

(二)在地故事蘭陽傳播:透過不同部門的服務,強化傳播領域的專業能力,並讓同學使用「蘭陽網」加強其實務能力,針對宜蘭在地的各項特色做另一種詮釋。

三、社區關懷健康照護

(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積極聯繫有意願的社區,並建置照顧關懷據點。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中心自106年度連結8處社區,至107年度提升為10處。

(二)銀髮預防照護體系:107年度與1間機構合作開設「高齡運動指導員證照課程」、「長照2.0與高齡營養學課程」及「企劃及簡報提案課程」,參與學生人數為20人。

(三)心理健康促進照顧:藉由舉辦講座、實習與參訪等活動,培訓學生的實務能力,提升學生在臨床心理學的實務能力、專業視野等,藉以做為未來宜蘭的心理專業人才的基地。相關活動共辦理21場,總參與人次666人。

四、文化經濟地方創生

(一)文化節慶協力參與:由師長從中輔導,帶領9位同學參與2018年的宜蘭童玩節親善大使活動,共計接待30位外國人士。並透過此活動,於接待12天中,讓更多國外人士知道宜蘭的特色與美好。

五、文化經濟地方創生

(一)社會教育公益學堂:與宜蘭在地高中攜手合作,包含慧燈中學、蘭陽女中及宜蘭高中,推動大學教學與知識教育交流。另為提升宜蘭民眾社會素養,本校開設2場社會教育講座與1場體驗活動,參與人數達32人。

(二)兒童創意開拓發展:107年度推動中小學程式語言、創意設計、偏鄉行動圖書館、社區關懷與課後輔導等。相較於106年輔導學校數達30所,參與活動學生人次1,032人。107年輔導學校數已達36所,參與活動學生人次3,34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