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一)社團形塑典範學習
100學年度本校率全國之先,依據學生、社團、社會三方需求,開設必修「社團學習與實作」課程,整體性、系統性規劃設計,讓社團經營入門課程與活動參與執行相互為用,涵養學生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創新思維、企劃與行銷、問題解決等能力。學生實作場域則是參與社團、經營社團,讓學生在承擔責任中學習,在學習付出中提升競爭力,藉由社團活動鍛造多元能力,深化核心競爭價值。為讓新生提前融入淡江社團生活,透過「社團定向三部曲」及「新生社團體驗營」,讓新生跟著社團學長姐的腳步,走進淡江,走入淡水。
(二)創新創業綠精靈啟程
為培養學生因應未來社會所需的創新創業能力,結合建築、商管與資訊學門以跨領域協作方式推動,每年開設創新創業初階工作坊,探討氣候變遷之智慧互動建築相關創新跨領域設計。另納入自動智慧之設計與服務,後續辦理「綠精靈工作坊」,提出系統家具與垂直可食性綠化系統的創新智慧設計與商業模式。教師在「綠精靈工作坊」中藉由設計參與,共同規劃生活空間綠化的點線面連結;透過工作坊,亦將具有「綠精靈」思考的學生籌組為「創新創業種子學員」。學生以創新設計為目標學習跨領域思考,進行生活與環境結合之整合智慧服務與設計資訊,以綜整創業商業模式及集資方案,並延續設計服務與多元創意思考,提出新產品建議與原型實品(prototype)。在上述的基礎上,師生進一步組成「創新創業種子學員-Green Elf Team」團隊,配合創新、創業與創造系列業師演講與輔導,提出水筆仔系統家具與綠精靈垂直綠化外掛系統。透過數次的工作坊與密集設計討論,使用Arduino智慧偵測與規劃創業群幕,提出設計成果。
(三)蘭陽三全校園
本校蘭陽三全校園植基於全英語授課、全大三出國、全住宿書院。為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藉由上述策略,希冀訓練學生「獨立學習」和「批判思考」的能力,並成就「世界公民」的目標(Independent learner, critical thinker, and global citizen),得以展現蘭陽校園提升專業英語知能、擴展國際價值認知和強化品格涵養實踐之教育目標。本校蘭陽校園為「沒有大三的校園」,學生於大三須前往海外姊妹校學習1年。歷經兩年全英語教育,及留學學校大四學長姊經驗分享座談會,學生可依循自身興趣聽取留學經驗,並與師長討論之後進行個人選校。全住宿書院則著重於設計具批判性思考及品格教育的課外活動。在對話當中引領同學進行批判性思考,拓展學生視野。為因應學生語言能力之差異,安排特定專業學科的補救教學,以提綱挈領之方式勾勒課程理論框架,使其對專業學科有前行理解,以利其於正式課堂聽講時提高知識吸收程度,期能順利銜接大三出國課程。
二、發展學校特色
(一)大三出國研習厚植國際觀
在台首創「大三學生出國研習計畫」,每年協助大量的大三學生出國學習,足跡遍及美洲、歐洲及亞洲。增進學生之國際觀、外語程度與國際移動能力,鍛鍊成熟獨立人格特質,對於畢業後之就業或出國深造極有幫助。
(二)六國外語導覽淡水在地文化
結合外語學院6個語種的資源,出版「話說系列」的6個語言版本,介紹在地歷史、文化與景點,學生進行淡水文物外語導覽活動。增進學生的外語導覽能力,提升社區參與服務意願,應用所學回饋鄉里,協助國際觀光客瞭解淡水,推廣淡水地區的文化與觀光產業。
(三)AI跨域提升教研能量
針對AI未來科技及產業發展的主流趨勢,透過研究社群、工作坊和研習會積極推動AI跨域研究,使更多教師能夠投入相關的研究與教學。將有助於不同領域的教師學習如何結合並運用AI,創新研究與教學成果。本校日文系教師結合資工和資管兩系的教師共同提出科技部AI人社計畫,探討AI對於日語教育的影響。
(四)「達文西樂創基地」推廣創客文化
開放「達文西樂創基地」給全校教職員生與社區居民使用,開設多元課程,成為本基地最大的特色。未來將持續推出體驗課程及深度的工作坊,並與新北市教育局合作,推出STEAM種子師資培育,推廣本校及淡水地區的創客文化。
三、提升高教公共性
(一)弱勢學生主動關懷
透過弱勢學生共餐計畫得以檢視現有的扶助機制並加以改善,也提供學生溫暖的關懷行動,並給予協助資源管道。設置「晶英學生獎助學金」除了回饋母校、協助弱勢學弟妹,栽培得獎學生就業能力,使學生更有競爭力及對母校的向心力與凝聚力亦實踐校友回饋母校及傳承理念。
(二)華語教材跨校合作創新
台灣沒有一套針對國家政策需求及國家級測驗之華語教材,目前全台75個華語中心在教材方面大部份使用主流的兩套教材。本校華語中心跨校共同開發《時代華語》教材,107至111年預計完成6冊,以期創造台灣華語教材第三勢力。
四、善盡社會責任
(一)北海岸環境教育與實踐推手
身為北海岸社區的一員,積極推動成立「北海岸夥伴學校策略聯盟」,在過去既有合作教學的基礎上,目前已和3間國小簽署合作意向書,未來將持續邀請在地各級學校與社區發展協會,以環境教育與實踐為議題,鼓勵人才培育和區域治理,善盡環境教育社會責任。
(二)化學科普遊樂趣
化學遊樂趣活動是國內少數推廣化學科普教育又能夠長年進行的活動,至今已執行第八年,媒體爭相報導,其運作團隊由本校師生、校友所組成。活動內容透過不斷創新,既能在公眾場合進行近千人的超大型實驗,也能在觀光景點對民眾開放,讓學生參與公眾科普活動,長久持續不間斷地養成台灣社區化學科普實踐素養,具體體驗生活化學的環境,善盡本校科普社會責任。